科学家邓稼先和于敏相比,谁的贡献最大?

魔力侠曹操


忠诚于国家事业,勤奋于国家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无论贡献大小,都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


周立安870


首先需要声明:于敏和邓稼先都是我国最为顶尖的科学家,也是为我国的国防事业做出过不可磨灭的功绩的两弹一星元勋,所以严格意义上是不能够去比较两个人的成就的。

但是,既然问题都问到这里了,我就斗胆根据公开文献,说一说两位伟人的功绩。

首先说邓稼先老先生,他在两弹一星工程中做出的功绩包括如下:

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对原子弹的物理过程进行了大量模拟计算和分析,迈出了中国独立研究核武器的第一步。领导完成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原子弹试验成功后,立即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他生前共参与了中国进行的32次核试验,其中亲自去罗布泊指挥试验队的就达到15次。

简单说,在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制过程中,邓稼先都参与了领导工作,而且是在各个领域都有研究。

而于敏老先生在两弹一星工程中做出的功绩包括如下:

1960年底,于敏开始从事核武器理论研究,在氢弹原理突破中解决了热核武器物理中一系列基础和关键性的理论问题。1961年,于敏调任二机部参与氢弹原理研究。1964年10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鄧稼先領導的團隊下爆炸成功,隨後于敏率领的研制团队在1967年研发出中國首枚氢弹。

老先生最广为人知的成就就是发明了氢弹的“于敏构型”。而且需要说明的是,在原子弹研究方面,我国还有之前苏联专家援助的一些资料,而对于氢弹的研制,我国则完全是“从零开始”,而于敏老先生从事了大量的基础研究工作,可以说是氢弹研制的基石。正是凭借他的惊人的天赋,中国人从原子弹到氢弹只用了2年的时间(美国用了9年的时间,下图就是中国首颗氢弹爆炸时产生的蘑菇云)。

总结起来说,邓稼先的贡献领域更广,于敏的贡献深度更深,两者在两弹一星的研发过程中都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邓稼先是项目的领导者,在各个领域都发挥了自己的作用,利用自己的学识支撑起来了整个团队,全面开花。而于敏是一位基础理论的挖掘者,集中于一点,用自己过人的天赋让氢弹的发展从0开始,迅速成长。

所以说,两个人在团队中的贡献是不一样的,但是没有大小之分,都是伟人中的伟人。

下图是两位伟人处于同一张照片中的情景,十分难得。


航小北的日常科普


邓稼先和于敏都伟大,邓稼先是两弹元勋,于敏是中国氢弹之父,且两个人的传奇经历都是值得我们后人敬仰和学习的。

邓稼先和杨振宁是好友,同留学于美国,但邓放弃了国外优越的条件,毅然回国从事核物理研究和开发工作。这项工作有多么艰辛呢?他直接参与了中国的32次核试验,其中亲自去罗布泊指挥试验队的就达到15次,为我国的核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也可从邓稼先和杨振宁久后重逢之时看出,年龄更小的邓稼先反而看起来更苍老了许多。

于敏在众多两弹一星技术人才中,没有海外留学背景的。自己也深知在核物理方面的短板,勤奋学习补足差距。从事氢弹的研究也是因邓稼先一句话而改变,但他一头扎进去了,在1965年邓稼先的原子弹成功之后,1967年于敏的氢弹也顺利成功研发。他的名字直到1988年之前都是保密的,1999年国家授予两弹一星勋章时才进入公众视野。可见这不仅需要专业上埋头钻研,也需要个人的名与利的贡献。

对于这两位科学家,我们今天不应讨论谁的贡献大,而是要铭记他们,铭记才是对他们最好的慰藉。


科学视野,不同解读!


昆仑还东国


有必要吗?😂

邓稼先、钱学森、钱三强、于敏等这些两弹元勋这些老一辈科学家在世的时候,人家可从来没想到排名什么的,无一例外都是任劳任怨为国拼命。

他们都是好样的。

我就不明白,为什么这么多人热衷于比较,热衷于排名,热衷于讲最最最更更更什么。。。

老一辈的科学家在各个领域发光发热,各有千秋,都过去几十年了,为什么非得要有高下之分呢?

你排出来谁最高手,你给他发个什么奖?

无聊至极 😥😢👉

头条/悟空上太多热衷于比较/排名的,什么领域都来排,都要比,看了郁闷。😢😰😂

大师远去,每一个大师都值得纪念、怀念。大师风范,值得后辈景仰。🙏🙏

在头条上,要真有心的,就请好好捋一捋他们(两弹元勋,老一辈的科学家)对国家民族的贡献,讲讲他们的故事,好好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敬重他们、仰慕他们、学习他们。

但愿有。

^O^

不过,即使有,也肯定不是题主这样的。他只会蹭流量蹭热度,再说,他也不懂。

^O^

已经举报。

^O^

七公说:

鸡骨头给你。慢慢啃 😃😄





观沧海GCH


科学的发展和进步是为了人类做贡献,个人论点不分大小。

对于两位科学家,分别做的贡献:邓稼先邓稼先:中国科学院院士。出生于1924年安徽怀宁人。著名的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开拓者和奠基者,两弹元勋。1950年回国开展原子核理论研究;领导了中国首颗原子弹、氢弹研制和实验工作,历任第二机械工业部核武器研究院任理论部主任,核武器研究设计院院长等职;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等奖项。1986年逝世。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邓稼先主要从事的核物理、理论物理、中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统计物理和流体力学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突出成就。

爆炸了中国首颗原子弹和氢弹。

当时的时代,美、英、苏发展核军备,对于新中国来说是一个卡脖子的时代。苏联单方面终止合作,并拿走了最后一张草纸,讥讽中国20年也造不出原子弹,在以后的几年里,中国科学家克服困难,于1964年10月成功爆炸了中国第一课原子弹。原子弹的成功爆炸证明了中国的实力,打破了大国的核垄断和讹诈,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于敏:(中国“氢弹之父”)

<strong>于敏出生于1926年8月,出生于河北省宁河县(今天津市宁河区)芦台镇,核物理学家,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原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高级科学顾问。在中国氢弹原理突破中解决了一系列基础问题,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起了关键作用。此后长期领导核武器理论研究、设计,解决了大量理论问题。对中国核武器进一步发展到国际先进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 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1987年和1989年三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4年获求是基金杰出科学家奖。1999年被国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15年获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 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于敏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并获评“国防科技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推动者”。

于敏主要贡献是自主研发氢弹。说到原子弹当时的苏联还帮了一丢丢的忙,而氢弹的制造全靠中国自主独立的创造。直接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上升到了和美国并列的地位。于敏老爷子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专家,没出过国,现在仍然健在。

至此,中国彻底挺直了腰杆子,真真正正摆脱了战争的危机。

都是中国国宝级专家,为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一个原子弹,一个氢弹,实话实说是氢弹威力更大,但是对当时的中国无论哪一个都是至关重要的。

个人认为,两位科学家做的贡献不分大小,都是为了中国的发展和进步,为了中华人民的和平生活。科学的贡献致力于造福祖国。


Captain珍珠


这问题问的愚蠢,他们所从事的不是体育运动项目。百米冲刺谁比谁快几秒。他们是我国两弹一星的功臣。在自己的领域做出了卓越贡献,没有可比性。另外这个问题提出在曲解他们在国人心目中的位置。他们应该是中国人的榜样。后世者效仿的模范。


58106487


这个问题多此一举,老先生们为国尽忠、为国奋斗、为民族崛起,他们不计名利,埋头苦干,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无高低之分,我们要始终敬重他们,赞扬他们。


Beck看世界


看到这样的问题也是真很无语的,同样都是为中国的国防事业奉献了一生努力的科学家,我们为什么还要去比他们谁的贡献更大呢?这是没事找事么?真的是搞不清楚题主的用意到底是什么?

“两弹一星”都少不了他们的贡献

我们都知道,美苏冷战时期,也是我们国家最艰难的时期。在那个时期,我们国家有许多的科学家投身于“两弹一星”的工程当中去,他们大多隐姓埋名,在戈壁滩上日夜奋战,只是为了能够让中国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厉害的武器。

因为这有这些武器,我们就不用害怕被人欺负了,这是我们国家国防的基本保证。曾有人回忆说,他住在国外,邻居们都歧视他,当国家宣布研制出了原子弹,并且试验成功之后,邻居明显对他尊重了许多。

所以,一个国家的国防力量直接影响到了他的国际地位,尤其是在特殊的时期。

而无论是邓稼先,还是于敏,还是其他的工作在一线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他们都是倾力奉献自己的一生去为国家的崛起而努力。“两弹一星”的成就不能少了他的贡献。

比较两人的贡献是没有意义的

而说到他们谁的贡献更大,我觉得这是一个毫无意义的问题。因为他们都已经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超额做好了国家赋予他们的任务,他们无愧于自己,无愧于国家,无愧于国人。他们的贡献都无可比拟,缺了谁都不可能成就“两弹一星”


因此,我觉得我们可能不能比较邓稼先和于敏做出的贡献谁更大。而且我们也没有资格来评判这两位我国伟大的科学家。


钟铭聊科学


我只想说头条不应该有这样的提问,他们两位科学家都是国之栋梁,向他们致敬!!!!!


手机用户66323981263


近日好多这样的小编,拿这个科学家,那个科学家比拼,你们有意思吗?是不是脑残?做自己该做的事。不论贵贱,高低只要为这个国家添砖加瓦。做好自己的事就是好的。整天拿这个那个比感觉没有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