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新形势下,不同人群究竟应该选用哪种口罩,可以在有效防护的同时避免浪费?

弥撒气球开始燃烧CP魂


口罩的防护级别根据国标WST511--2016的规范如下:




营养师伴您慧吃慧动


这个问题可以根据防疫工作性质和风险将人群分为五类人,针对不同的人员采取不同的防护建议,这样更科学,更具有可操作性。

接下来,小葛就针对五类人,即,高风险暴露人员、较高风险暴露人员、中等风险暴露人员、较低风险暴露人员以及低风险暴露人员的防护建议展开介绍,供大家参考:

01

再次强调戴口罩的重要性

疫情新形势下,作为个人卫生防护的“第一道防线”,佩戴符合防疫标准的口罩十分重要。美国疾控中心(CDC)指出,研究发现口罩可以捕获99.8%接触的病毒,即,一旦病毒接触口罩,即使之后人再接触口罩,病毒也不太可能从口罩上脱落,通过口罩呼吸也不会使病毒从口罩纤维上脱落。

口罩的防护原理是通过材料对空气中的杂物进行过滤,让佩戴者呼吸到干净的空气,其中,最重要的材料是中间那层熔喷无纺布,它可以通过纤维的阻隔作用和纤维的静电吸附作用来阻挡病毒和细菌。

02

五类人五种防护建议,最后一类可以不戴口罩

2020年新年伊始,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让口罩成了硬通货,也似乎在一夜之间,人们都学会了快速辨认N95口罩,并开始四处购买。

事实上,在防护物资紧缺的当下,没必要人人佩戴N95口罩,哪些人需要?怎么佩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按防疫工作性质和风险出了一份指引,具体如下:

一、高风险暴露人员

(一)人员类别:

  1. 在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确诊病例、疑似病例)的病房、ICU和留观室工作的所有工作人员,包括临床医师、护士、护工、清洁工、尸体处理人员等;
  2. 疫区指定医疗机构发热门诊的医生和护士;
  3. 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的公共卫生医师。

(二)防护建议:

  1. 医用防护口罩;
  2. 在感染患者的急救和从事气管插管、气管镜检查时加戴护目镜或防护面屏;
  3. 医用防护口罩短缺时,可选用符合N95/KN95及以上标准颗粒物防护口罩替代,也可选用自吸过滤式呼吸器(全面型或半面型)配防颗粒物的滤棉,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的防护效果更佳。

二、较高风险暴露人员

(一)人员类别:

  1. 急诊科工作医护人员等;
  2. 对密切接触人员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的公共卫生医师;
  3. 疫情相关的环境和生物样本检测人员。

(二)防护建议:

符合N95/KN95及以上标准的颗粒物防护口罩。

三、中等风险暴露人员

(一)人员类别:

  1. 普通门诊、病房工作医护人员等;
  2. 人员密集场所的工作人员,包括医院、机场、火车站、地铁、公交、飞机、火车、超市、餐厅等相对密闭场所的工作人员;
  3. 从事与疫情相关的行政管理、警察、保安、快递等从业人员;
  4. 居家隔离及与其共同生活人员。

(二)防户建议:

佩戴医用外科口罩。

四、较低风险暴露人员

(一)人员类别:

  1. 超市、商场、交通工具、电梯等人员密集区的公众;
  2. 室内办公环境;
  3. 医疗机构就诊(除发热门诊)的患者;
  4. 集中学习和活动的托幼机构儿童、在校学生等。

(二)防护建议:

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儿童选用性能相当产品)。

五、低风险暴露人员

(一)人员类别:

  1. 居家室内活动、散居居民;
  2. 户外活动者,包括空旷场所/场地的儿童、学生;
  3. 通风良好工作场所工作者。

(二)防护建议:

  1. 居家、通风良好和人员密度低的场所可不佩戴口罩。
  2. 若不放心可选用非医用口罩,如棉纱、活性炭和海绵等口罩,同样具有一定防护效果,能降低咳嗽、喷嚏和说话等产生的飞沫播散的作用,建议视情形选用。

2月2日,钟南山院士接受新华社、央视总台等媒体采访时指出,普通群众不需要戴N95口罩,普通外科口罩就可以。同时,他还指出,普通群众不是到任何地方都要戴口罩,比如去球场,人没多少,就用不着戴。

只有去公众集会,人流密集的地方才应该考虑戴口罩。

此外,口罩也没必要每次换着用,一般普通外科口罩可以用4个小时。口罩只要保护得好,把贴脸的那一面叠起来,脱口罩时手不要沾它,这样放的话就可以继续用。

03

延长口罩“使用寿命”的窍门

在口罩紧缺的情况下,除了要学会选择适合的口罩、避免过度防护外,还应该学会如何延长口罩的使用时间、次数,具体建议如下:

一、口罩更换

  1. 医用标准的防护口罩均有使用期限,口罩专人专用,人员间不能交叉使用。高风险人员在结束工作、中途进餐(饮水)、入厕等脱下防护装置后,重新进 入需更换;
  2. 口罩被患者血液、呼吸道/鼻腔分泌物,以及其他体液污染要立即更换;
  3. 较高风险人员在接诊高度疑似患者后需更换;
  4. 其他风险类别暴露人员佩戴的口罩可反复多次使用;
  5. 口罩脏污、变形、损坏、有异味时需及时更换。

二、口罩保存、清洗和消毒

  • 如需再次使用的口罩,可将其悬挂在洁净、干燥通风处,或将其放置在清洁、透气的纸袋中。
  • 口罩需单独存放,避免彼此接触,并标识口罩使用人员。
  • 口罩佩戴前按规程洗手,佩戴时避免接触口罩内侧,不要用手去挤压口罩,包括N95口罩,都只能把病毒隔离在口罩表层,如果用手挤压口罩,使得病毒随飞沫湿透口罩,还是有机会感染病毒的。
  • 医用标准防护口罩不能清洗,也不可使用消毒剂、加热等方法进行消毒。
  • 自吸过滤式呼吸器(全面型或半面型)和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的清洗参照说明书进行。
  • 棉纱口罩可清洗消毒,其他非医用口罩按说明书处理。
  • 戴上和脱下口罩时,最好使用干净的手、手套或纸巾,以避免口罩受污染,因为口罩污染的主要风险是手而不是空气。
  • 一定要尽量使口罩与面部有良好的密合。简单的试验方法是:戴上口罩后,用力呼气,空气不能从口罩边缘漏出。

总结

口罩不是万能的,但是正确佩戴口罩,经常洗手消毒,可以大大降低被传染的几率,大家可以根据身处的环境(感染病毒的几率)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口罩。

虽然N95的防护功能最好,但是它也不适合所有人。很多人戴上N95会觉得很不舒服,不能坚持佩戴,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如选择外科口罩,戴口罩比不戴好。

最后,少出门,别去人多的地方,才是最做简单、有效的防控方式。

《不同人群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口罩选择与使用技术指引》,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更多靠谱、使用健康资讯请关注【小葛聊健康】

上述个人见解仅供参考,欢迎各位大神补充!


小葛聊健康


如果你是普通居家人员

1.减少外出活动。减少走亲访友和聚餐,尽量在家休息。减少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尤其是相对封闭、空气流动差的场所。2.做好个人防护和手卫生。随时保持手卫生,从公共场所返回、咳嗽手捂之后、饭前便后,用洗手液或香皂流水洗手,或者使用免洗洗手液。不确定手是否清洁时,避免用手接触口鼻眼。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肘衣服遮住口鼻。3.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居室整洁,勤开窗,经常通风,定时消毒。平衡膳食,均衡营养,适度运动,充分休息。不随地吐痰,口鼻分泌物用纸巾包好,弃置于有盖垃圾箱内。

如果你是出行人员

1.日常生活与工作出行人员,外出前往超市、餐馆等公共场所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要佩戴口罩,减少与他人的近距离接触。2.需到医疗机构就诊时,应佩戴口罩,可选用医用外科口罩,尽量避免乘坐地铁、公交车等交通工具,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场所。3.如果需要远距离出行,应事先配备口罩、便携式免洗洗手液、体温计等必要物品。旅行途中,减少与他人的近距离接触,在人员密集的公共交通场所和乘坐交通工具时要佩戴KN95/N95及以上颗粒物防护口罩。口罩在变形、弄湿或弄脏导致防护性能降低时需及时更换。妥善保留赴流行地区时公共交通票据信息,以备查询。

如果你是特定行业人员

1.公共交通工具司乘人员、出租车司机、公共场所服务人员、武警、交警、安保人员、媒体记者、快递人员等行业人员,因日常接触人员较多,存在感染风险,应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KN95/N95及以上颗粒物防护口罩,规范佩戴口罩上岗。口罩在变形、弄湿或弄脏导致防护性能降低时需及时更换。以及备好手消毒液、消毒纸巾、体温计等物品,注意保持手卫生,用洗手液或香皂流水洗手,或者使用免洗洗手液。一般环境下,不必穿戴防护服、防护面罩等防护用品。2. 对于隔离病区工作人员、医学观察场所工作人员、疑似和确诊病例转运人员,建议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手套、医用一次性防护服、医用防护口罩或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防护面屏或护目镜、工作鞋或胶靴、防水靴套等。3.对于流行病学调查人员,开展密切接触者调查时,穿戴一次性工作帽、医用外科口罩、工作服、一次性手套,与被调查对象保持1米以上距离。开展疑似和确诊病例调查时,建议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手套、医用一次性防护服、KN95/N95及以上颗粒物防护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防护面屏或护目镜、工作鞋或胶靴、防水靴套等。4.对于标本采集人员、生物安全实验室工作人员,建议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双层手套、医用一次性防护服、KN95/N95及以上颗粒物防护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或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防护面屏、工作鞋或胶靴、防水靴套。必要时,可加穿防水围裙或防水隔离衣。5.对于环境清洁消毒人员、尸体处理人员,建议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手套和长袖加厚橡胶手套、医用一次性防护服、KN95/N95及以上颗粒物防护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工作鞋或胶靴、防水靴套、防水围裙或防水隔离衣等。环境清洁消毒人员使用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时,根据消毒剂种类选配尘毒组合的滤毒盒或滤毒罐,做好消毒剂等化学品的防护。


深度中医



出门一定要戴口罩,但不是所有的口罩都具有防护效果。不同口罩的防护效果如下:

医用防护口罩>N95、KN95(工业用颗粒物防护口罩)>医用外科口罩>医用护理口罩


对我们普通人来说,优先选择的是

医用外科口罩和N95、KN95口罩。如果实在买不到,并且你日常活动不出入医院等危险以及人员密集的环境,医用护理口罩也能放心使用。


Ps:棉布、海绵、活性炭口罩等由于材质缝隙较大,不能有效阻隔飞沫,因此不能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除此外,关于口罩你还要知道:


1、N95、KN95、FFP2、KF94等防护口罩有区别吗?

这几种口罩的防护能力相差不大(FFP2和KF94拦截率略小于N95和KN95),都高于医用外科口罩。

只不过代表的是不同的标准,比如N指的是美国标准,KN指的是中国标准。并且,在同一标准下,字母后数字越大,防护效果越强,如KN95的防护效果>KN90。


2、带呼吸阀的口罩能购买吗?

带有呼吸阀的防护口罩由于不能过滤呼出的空气,不利于疾病的防控,所以尽量不要购买(但对佩戴者同样有防护作用)。



3、口罩能重复使用吗?

原则上不能,但由于现在医疗资源短缺,对普通人来说,若口罩表面没有破损、沾染污渍,鼻条能正常使用,且没有去过医院等危险场所,口罩还是能重复使用(同一人佩戴不超过5次)。


4、自制口罩靠谱吗?

不推荐。

因为自制口罩使用的材质如棉布、纱布等材质不够细密,无法阻隔飞沫;即便加上如保鲜膜等过滤层,由于不够透气,长期佩戴容易引起呼吸困难(但若作为应急手段,可短时间使用)。


5、使用过的口罩能直接丢吗?

为防止口罩被不法商贩二次利用,建议普通人的口罩弄出明显污渍(如在表面用笔画出痕迹)后丢入其他垃圾。若有出现发烧、咳嗽等症状,口罩弄出污渍、装袋丢入有害垃圾。


健康之路官方


从事不同工作的人群,去不同的场所出行,按照接触病毒的高低风险,使用的口罩类型,的确会存在着差异。公众对预防知识缺乏,导致过度使用和囤积“高级”口罩,即“大材小用”,造成口罩的极度浪费,甚至引起高风险人群口罩的紧缺。

下面,我就用通俗的语言,来对公众科普下使用口罩的基本常识。

1、按照接触病毒风险的高低来划分人群

A、高风险的人群

在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病房工作的所有工作人员;在肺炎疫区指定发热门诊工作的医生和护士。

B、较高风险的人群

医院急诊科工作的医护人员;做疫情相关生物样本的检测人员;对密切接触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的专业人员。

C、中等风险的人群

在人员密集场所工作的人员,包括医院、机场、火车站、地铁、公交、飞机、火车、超市、餐厅灯;参与疫情工作的行政人员、做安全和保卫的人员、运输工作的人员;与在家隔离的人共同生活的。

D、较低风险的人群

去超市、商场、乘坐交通工具、使用电梯等的公众;在室内环境办公的公众;去医院就诊(非发热门诊)的公众。

E、低风险的人群

在自己的家里活动的公众;空旷场地活动的公众;在通风良好场所工作的人员。

2、不同风险人群佩戴不同防护级别的口罩

高风险的人群:医用防护口罩。

较高风险的人群:N95/KN95标准的颗粒物防护口罩。

中等风险的人群:医用外科口罩。

较低风险的人群: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

低风险的人群:不带口罩或带棉纱、活性炭和海绵类的生活口罩。

3、儿童人群选择口罩时候会比较特殊

多数防护口罩可能无法与儿童脸部有效密合,而导致防护失效。在需要带口罩的场所,建议选用符合GB2626-2006 KN95标准并标有儿童或青少年适用的颗粒物防护口罩产品,期间需要观察呼吸是否通畅。1岁以下婴幼儿,易引起窒息,不能戴口罩。

参考资料:口罩选择与使用技术指引;口罩使用临时指南。


【版权申明】本文首发悟空问答,作者已签约第三方维权平台,有专业律师打理版权,任何抄袭我平台文章的,我们将追究您的法律责任。


儿科药师梅贰康


多地政府的抗疫工作,已经明确指出没有在前线的公务人员,不能配带N95口罩.

那么普通人如何选择口罩呢?

1.非医用口罩,比如面纱,活性炭海绵等口罩。可以选择,通风好的场地以及在空旷地域活动的人员。就是基本没有机会接触患病人群的群体。

2.一次性医用口罩。超市、商场、交通工具、办公室等使用。如何避免浪费:如果做不到4小时一更换,那么就放在通风处,曝晒,单独保存,不要把口罩放在一起。

3.一次性外科口罩。主要适合普通门诊的医护人员,参与执勤的行政管理、警察,保安,快递等人员,主要由于他们有机会接触大量人群。预防流感和感冒也需要佩戴口罩。居家隔离以及家人都需要佩戴这类口罩。

4.那么N95/KN95以及防护级别更高的口罩,主要提供给一线接触人员,比如接触新冠患者的医生,疾控人员,警察等。

具体情况请参照:中国疾控中心对口罩选择与实用技术指引。

此外,各地区的疾控中心网站或者公众微信号,会有针对当地具体情况的具体办法,请参照。

务必参考各地新发病例的轨迹,动态选择佩戴口罩。

http://www.chinacdc.cn/jkzt/crb/zl/szkb_11803/jszl_2275/202002/t20200205_212258.html


海舒医生


看到这个问题不免心头一紧,今日是2020年2月11日,竟然还有好多人不晓得如何争取佩戴口罩。本人目前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任职,接触过一线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家环境消杀指导工作,现对大家科普下如何正确选择口罩。

高风险暴露人群

需要佩戴医用防护口罩、短缺时可选用符合N95/kN95以上的标准颗粒物防护口罩替代,也可以选择全面性或者半面型的过滤式呼吸器

临床工作人员

1、发热门诊的诊治医生、疑似待排除的隔离病房中的医护人员;

3、负责上述区域的清洁、包括实体处理人员等;

非临床工作人员

1、指的是对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和疑似感染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的公共卫生医师。

2、隔离区的医疗人员(包括清洁、尸体处置)

较高风险暴露人群

佩戴符合N95/KN95及以上标准的颗粒物防护口罩

临床工作人员

1、非发热门诊区域的诊疗区域

2、涉及呼吸道、血液接触风险较大的医护人员

非临床工作人员

1、对密切接触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的公共卫生医师

2、疫情相关的环境和生物样本检测人员

中等风险暴露人员

佩戴医用外科口罩

1、人员密集场所的工作人员

  • 机场、火车站、地铁、地面公交、飞机、火车
  • 超市、餐厅灯相对密闭的工作人员

2、从事与疫情相关的行政管理人员、警察、保安、快递等从业人员

3、居家隔离及其共同生活人员

较低风险暴露人员

佩戴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

1、超市、商场、交通工具、电梯等人员密集区的公众

2、室内办公室

3、医疗机构就诊的患者(出发热门诊)

4、集中学习和生活的在校学生等

低暴露人群

佩戴棉纱、活性炭、海绵等口罩或者也可不佩戴口罩(视情况选择)

1、居家室内室内活动、散居居民

2、户外活动者,包括空旷场所/场地的儿童、学生

3、通风良好工作场地工作者

新型冠状病毒流行期间,在保障公众健康的前提下,可适当延长口罩使用次数和时间

请各位收藏下来以备不时之需,传播健康防护知识从现在开始!

欢迎关注@公卫医师小禚,在这里与您分享健康知识,传播健康能量#关注肺炎疫情# #清风计划#



在新冠肺炎疫情面前,做好自我保护,也是对社会的一份小小力量贡献

戴口罩、勤洗手一定要牢记!

但是口罩的选择也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究竟哪种选择哪种防护能力的口罩?

戴口罩是个人防护的一部分

当然这时候个人防护可以做更多,还比如:勤洗手,正确洗手;尽量不出门;出门不方便可带着湿巾或免洗洗手液;尽量少去人多的地方;拒绝野味等。

戴口罩现主要就是为了预防说话、咳嗽、打喷嚏等飞沫传播,所以:

在细菌病毒肆虐的时候,我们建议带【医用外科口罩】或者【(K)N95】甚至更高级的防护口罩!

医用防护口罩的滤过级别和KN95或更高级口罩效果基本相同,这里做个简单的对比,如图:

从上图比较

防护能力:KN95口罩>医用外科口罩>普通口罩

舒适度:普通口罩≈医用外科口罩>KN95口罩

普通口罩包括非医用口罩以及一次性医用口罩,KN95口罩包括了一般常见的KN95口罩和医用防护口罩。

口罩类型介绍:

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普通医用口罩)(符合YY/T 0969-2013)

防护效果:一次性医用口罩对细菌的过滤效率(BFE)≥95%,通俗讲就是能够阻挡的细菌比例不低于95%。但是现在发现新冠病毒的传播途径还有气溶胶形式(非油性颗粒),而这种口罩并没有对阻E挡病毒这类病原体能力有要求,病毒(约为0.1微米)比细菌(约为0.5-5微米)要小得多,对病毒的防护参考指标需要求口罩有颗粒过滤效率(PFE),因此,这种口罩不能预防新冠病毒,而且这种口罩和面部贴合性比较差,一般也没有防水功能,其变湿后防护能力会降低。

当前情况适用场合:紧缺下可用于日常生活中,如出门买菜,下楼去快递等。

按道理一次性口罩最好是4-5小时换一次,不建议二次使用,但对于现在紧缺,而且我们普通人也不是一直戴着,比如下楼扔个垃圾,或取个快递等使用时间很短且没有损伤,污染情况下,当天重复使用还是可以的,但中间最好可在干燥干净处通风处理,如果口罩出现了脏污、变形、损坏、有异味时,就需要及时更换了。

医用外科口罩(符合YY0469-2011)

防护效果:一般有三层:外层是防水层,防止飞沫进入口罩里;中层是过滤层,可阻挡颗粒物;最里层就是靠近口鼻处有吸湿作用。它可以阻挡BFE>95%,PFE>30%,它对“合成血液穿透”这个指标有一定要求,因此对喷溅的血液、体液等喷溅也有防护作用。

当前使用场合:普通健康人群首选,可防止飞沫,建议去医院等机构或身边有疑似使。用人群

医用防护口罩(符合GB 19083-2010)

防护效果:比医用外科口罩防护作用更强,PFE≥95%,可以阻挡包括病毒在内的大部分微生物,且表面有一定的防水性,但密封性好必然舒适度就会降低,有些人带上可能会有呼吸不畅的感觉。

N95/KN95口罩

N95口罩是根据美国标准对非油性0.3微米的颗粒物过滤的有效率达到95%,而KN95口罩是根据我国标准对非油性颗粒的过滤水平达到95%。

其实一般而言,医用防护口罩就是(K)N95的一种,但不是说所有的(K)N95就是医用防护口罩,只有有抗喷溅和防水能力的才算。

可重复使用,建议不超过5次。

但是这些基本都可以阻挡大多数新冠病毒。

但是还有一件更重要更现实的事,那就是在当前这个大环境下,我们很难有更多的口罩销售,而更多更好的我们也应该先到需要的地方去

那么,对于资源紧缺,我们日常该如何用口罩防护?

这个问题,国家卫健委在1月29日新闻发布会上也给出指导:从个人暴露的风险考虑,直接照料和服务的医务人员风险最高,他们严格按照医院感染防护的要求佩戴口罩和其他的防护器材。其他人应选择:

如到公共场所,建议戴口罩

如独处,没有特别密集的人员接触这样的情况也可以不戴口罩,并不是每个情形都要戴口罩

当然,公众佩戴口罩,也不必随时换。医务人员有严格规定,其他人不必用一次换一次,可根据清洁程度决定,也可以使用更长时间。

一般口罩是不建议自己进行消毒处理的,会破坏防护功能,如用消毒剂也可能造成二次污染等问题。

尤其不能水洗。

现在只是物资紧缺,不得已要重复使用口罩。所以,非必要还是不出门!不出门!不出门!

下面我们应该保存住以下图片,来源于丁香医生







营养师杜丁


1、首先明确一下口罩分为几种?

分为:医用防护口罩,医用外科口罩,普通医用口罩。
医用防护口罩。是一种密合性自吸过滤式医疗防护用品,防护等级高。适用于对经空气或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护,尤其适用于诊疗活动中接触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佩戴。

医用外科口罩。适用于医务人员手术或无菌操作时的防护。可以阻隔大部分细菌和部分病毒,能防止医务人员被感染,同时也可防止医务人员呼气中携带的微生物直接排出,对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构成威胁。医用外科口罩要求对细菌的过滤效率达到95%以上。也可用于可疑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减少交叉感染风险。但避免感染功效不及医用防护口罩。

普通医用口罩。适用于阻隔口腔和鼻腔呼出的喷溅物,可用于普通医疗环境下的一次性卫生护理,防护等级最低。达不到对颗粒和细菌的过滤效率,不能有效阻挡病原体通过呼吸道入侵,不能用于临床有创操作,也不能对颗粒及细菌病毒起防护作用,仅限于对粉尘颗粒或气溶胶起到一定的机械阻隔作用。

2、不同人群如何选择口罩?

1)、公众在非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可使用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


2)、医用外科口罩推荐疑似病例、公共交通、司乘人员、出租车司机、环卫工人、公共场所服务、人员等在岗期间佩戴KN95/N95及以上颗粒物防护口罩推荐现场调查、采样和检测人员使用,公众在人员高度密集场所或密闭公共场所也可佩戴。

3)、医用防护口罩推荐发热门诊、隔离病房医护人员及确诊患者转移。

怎么样?你会选择了吗?


科普王医生


  





根据不同人群对新型冠状病毒环境污染暴露风险,将暴露风险划分为高风险、较高风险、中等风险、较低风险和低风险五个等级;每个等级按照人员类别详细划分,覆盖了一线医疗卫生人员、普通医务人员、疫情控制管理人员、普通公众、学生等各类人群,根据其所处场所提出防护建议,并提出使用口罩更换、口罩清洗、消毒等建议以及注意事项。


  具体内容如下:

  不同人群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口罩选择与使用技术指引

  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流行期间,建议选择合适的口罩类型,不过度防护。按防疫工作性质和风险等级提出以下指引:

  一、高风险暴露人员

  (一)人员类别:

  1.在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确诊病例、疑似病例)的病房、ICU和留观室工作的所有工作人员,包括临床医师、护士、护工、清洁工、尸体处理人员等;

  2.疫区指定医疗机构发热门诊的医生和护士;

  3.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的公共卫生医师。

  (二)防护建议:

  1.医用防护口罩;

  2.在感染患者的急救和从事气管插管、气管镜检查时加戴护目镜或防护面屏;

  3.医用防护口罩短缺时,可选用符合N95/KN95及以上标准颗粒物防护口罩替代,也可选用自吸过滤式呼吸器(全面型或半面型)配防颗粒物的滤棉,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的防护效果更佳。

  二、较高风险暴露人员

  (一)人员类别:

  1.急诊科工作医护人员等;

  2.对密切接触人员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的公共卫生医师;

  3.疫情相关的环境和生物样本检测人员。

  (二)防护建议:

  符合N95/KN95及以上标准的颗粒物防护口罩;

  三、中等风险暴露人员

  (一)人员类别:

  1.普通门诊、病房工作医护人员等;

  2.人员密集场所的工作人员,包括医院、机场、火车站、地铁、地面公交、飞机、火车、超市、餐厅等相对密闭场所的工作人员;

  3.从事与疫情相关的行政管理、警察、保安、快递等从业人员;

  4.居家隔离及与其共同生活人员。

  (二)防护建议:

  佩戴医用外科口罩。

  四、较低风险暴露人员

  (一)人员类别:

  1. 超市、商场、交通工具、电梯等人员密集区的公众;

  2. 室内办公环境;

  3. 医疗机构就诊(除发热门诊)的患者;

  4. 集中学习和活动的托幼机构儿童、在校学生等。

  (二)防护建议。

  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儿童选用性能相当产品)。

  五、低风险暴露人员

  (一)人员类别。

  1.居家室内活动、散居居民;

  2.户外活动者,包括空旷场所/场地的儿童、学生;

  3.通风良好工作场所工作者。

  (二)防护建议。

  居家、通风良好和人员密度低的场所也可不佩戴口罩。非医用口罩,如棉纱、活性炭和海绵等口罩具有一定防护效果,也有降低咳嗽、喷嚏和说话等产生的飞沫播散的作用,可视情选用。

  六、使用事项

  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流行期间,在保障公众健康的前提下,可适当延长口罩使用(使用时间、使用次数)。

  (一)口罩更换。

  1.医用标准的防护口罩均有使用期限,口罩专人专用,人员间不能交叉使用。高风险人员在结束工作、中途进餐(饮水)、入厕等脱下防护装置后,重新进入需更换;

  2.口罩被患者血液、呼吸道/鼻腔分泌物,以及其他体液污染要立即更换;

  3.较高风险人员在接诊高度疑似患者后需更换;

  4.其他风险类别暴露人员佩戴的口罩可反复多次使用。口罩佩戴前按规程洗手,佩戴时避免接触口罩内侧。口罩脏污、变形、损坏、有异味时需及时更换。

  (二)口罩保存、清洗和消毒。

  1.如需再次使用的口罩,可悬挂在洁净、干燥通风处,或将其放置在清洁、透气的纸袋中。口罩需单独存放,避免彼此接触,并标识口罩使用人员;

  2.医用标准防护口罩不能清洗,也不可使用消毒剂、加热等方法进行消毒;

  3.自吸过滤式呼吸器(全面型或半面型)和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的清洗参照说明书进行;

  4.棉纱口罩可清洗消毒,其他非医用口罩按说明书处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