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赵云一枪刺死的朱然,他的武艺在东吴是什么档次?

三孚叔达


魏蜀吴三国,魏国文武双全,蜀汉多猛将,而东吴多儒将,如四大都督中的周瑜、鲁肃、陆逊三个都是儒将。演义中,东吴有一员名叫朱然的大将,被赵云一枪挑了,他是不是名不副实啊。接下来看看东吴阵营中,朱然的武艺到底是什么档次?他是一流猛将吗?正史上的朱然又是什么样的呢?

演义中,朱然一共出场打斗两次。分别为第七十七回和第八十四回。

第一次打斗:演义七十七回

关羽“轻率”北伐,虽取得一定战绩,可是遭到徐晃和东吴吕蒙的联合夹击,进退失据,丢失荆州,败守麦城。他在退守麦城之后,派廖化前去上庸向刘封求救无果后,无奈自行突围。关羽留周仓与王甫两人守麦城,他与关平、赵累带领二百余残兵败将从北门突围而出。

关公等人突围了二十余里后,遭到东吴大将的袭击,为首大将正是朱然。只见朱然骤马挺枪,叫嚣道:“云长休走!趁早投降,免得一死!”久经战阵的关羽怎么可能被吓唬住,于是拍马轮刀来战。朱然刚刚只是装腔作势,看到关羽杀来,很干脆利落地逃走,将关羽引入埋伏圈。

关羽追杀朱然,没想到四下伏兵四起,不敢恋战,只能沿临沮小路而走。朱然看到关羽败退,于是率兵掩杀,消耗关羽的有生力量。你想,关羽突围前,仅仅有200残兵败将,死一个,少一个,又得不到补充,越来越少了。

在关羽被马忠擒获后,关平来救援时,潘璋、朱然两人联手大战关平,最终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精疲力尽的关平擒获。

可知,朱然一人之力,和关羽差得太远了,遇到关羽只有落荒而逃的份。即使和关平相比,朱然也差许多,他和潘璋联手,才能够生擒活捉关平。可知朱然并不擅长武力,

第二次打斗:演义八十四回

面对刘备的七十多万大军,朱然请战,愿意和孙桓抵抗刘备。两人和刘备作战中,屡战屡败,最后还是陆逊出马,火烧七百里连营。蜀军大败,刘备仓皇逃跑。朱然看到又可以捡便宜了,于是率兵追击刘备。朱然眼看就要追上刘备,心中大喜,幻想着立下擒获刘备的大功,没注意危险降临。此时,赵云突然从天而降,一枪将朱然刺于马下。

原来赵云押送粮草之后,看到前方火光冲天,于是快马加鞭,前来救驾。他来得很及时,杀了朱然,成功救下刘备护送着回到白帝城。此时的朱然下场和曹营大将高览差不多,都是在即将擒获刘备时,被赵云从后面挑了,死于非命。

《三国演义》:陆逊闻是赵云,急令军退。云正杀之间,忽遇朱然,便与交锋,不一合,一枪刺朱然于马下,杀散吴兵,救出先主,望白帝城而走。

以上就是东吴大将朱然在演义中仅有的两次表现,一个字形容差,两个字形容很差,三个字就是非常差。那么他和东吴其余将领相比,怎么样呢?

“江东猛虎”孙坚、“小霸王”孙策这两位主公都是以勇武著称,朱然自然比不上,“不死僵尸”周泰和百骑劫曹营的甘宁,朱然也比不上,就连吕蒙、程普、黄盖、凌统,朱然也不一定能够打得过。

论武力,朱然应该比东吴四大都督中的三个“儒将”周瑜、鲁肃、陆逊厉害,毕竟是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大将。而周瑜、鲁肃、陆逊三人都是和诸葛亮一样,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是不可能亲自上阵杀敌的。

朱然武力估计和韩当、蒋钦、潘璋、徐盛、丁奉等人相差无几,在伯仲之间。因此,演义中,被赵云一枪挑了的朱然,武功低微,在东吴也属于二流将领了,和一流猛将相差甚远。

正史上的朱然,是东吴不可多得的一员大将。他是孙权的伴读,和孙权相交甚笃。孙权掌权后,重用朱然,掌握军事大权。朱然随吕蒙擒杀关羽后,以功迁昭武将军,封西安乡侯。在吕蒙病死后,朱然接替其镇守江陵。

朱然也不是死于夷陵之战,他与陆逊合力大破刘备,拜征北将军,封永安侯。在夷陵之战后,朱然镇守江陵,抵挡住曹魏大将曹真、夏侯尚、张郃等人六月之久,“名震敌国”,最后官至左大司马、右军师。赤乌十二年(249年),朱然病逝,享年年六十八。孙权素服祭奠朱然。


魁哥说历史


朱然在正史与演义中,区别是很大的。正史中的朱然无论地位、功劳还是军事能力都是非常厉害的。

但即然说到被赵云干掉,咱们就只讨论演义。看看在《三国演义》里,在东吴阵营中朱然的武艺是个什么档次。

朱然在演义中经历过的打斗不多,总共就两次。第一次是在《三国演义》原著中的第七十七回中。

回目:玉泉山关公显圣 洛阳城曹操感神



关羽丢失荆州后,败守麦城,派廖化前去上庸向刘封求救,但救兵迟迟不至,关羽只得自行突围。

初更之后,走了二十余里,在山凹处,遇到东吴大将朱然率兵拦路,骤马挺枪唤关羽投降,关羽大怒,“拍马轮刀来战。朱然便走”,关羽追杀。

没有具体的回合数,从文中后面的内容看,朱然属于诈败,与关羽的这次对阵,两人很可能并没有实际交锋,如果有,回合数也极少。



关公在小路上被绊马索绊倒,关羽翻身落马,被马忠率人擒获。关平赶忙来救,但背后潘璋和朱然率领人马杀到,包围了关平,关平孤身独战,力气用尽,也被擒住。

从这个情节看,朱然的武艺非常一般,他与潘璋联手,再加上一群喽啰兵,耗尽了关平的力气,才将关平拿下。

刘备为报仇雪恨,兴兵伐吴,在《三国演义》的第八十二回中,朱然受命助孙桓抵抗刘备。

回目:孙权降魏受九锡 先主征吴赏六军

孙桓请命迎战刘备,孙权担心他太年轻,朱然自告奋勇与孙桓一齐去迎战,孙权同意了,并封孙桓为左都督,朱然为右都督,率兵前去。

但朱然的表现令人失望,还中了敌人的诈降之计,副将崔禹被张苞生擒。朱然得知,率领部队顺江而退五六十里。

陆逊火烧连营,蜀军大败,刘备仓皇逃跑。朱然率兵追击。这是在《三国演义》的第八十四回中。

回目:陆逊营烧七百里 孔明巧布八阵图
朱然
正追得兴起,没想到在江州押运粮草的赵云闻讯赶到,正好遇到刘备败退下来,赵云立即救下刘备,向东吴军发动反击。冲阵中正遇到朱然,一个照面就将朱然刺于马下。

朱然的武艺看来很不怎么样,遇关羽被迅速打跑,遇关平靠围殴取胜,遇赵云走不到一个回合,水平实在是渣到不堪一提。

那么在东吴众将中,朱然的武艺能排到个什么次序呢?咱们看一下,当时吕蒙调兵遣将的时候,拉了个名单,是这么个顺序:

韩当、蒋钦、朱然、潘璋、周泰、徐盛、丁奉。


朱然在蒋钦和潘璋之间,大致估计一下,他的武艺很有可能就在蒋钦与潘璋之间。

蒋钦和潘璋都与关羽对过阵,都是三合即被击败,可以推算,朱然也就是个这水平了。

排在朱然前面的至少有孙策、太史慈、甘宁、凌统、程普、黄盖、周泰、丁奉、徐盛、潘璋等人。

也就是说,朱然的武艺在东吴众将中也是在十名开外,实在是渣得很。


馋嘴肥猫铲史官


赵云刺死朱然是《三国演义》中夷陵之战后发生的事情,当时朱然追击刘备,被赶来的赵云一枪刺死。但是在正史之中,并没有发生这件事情,朱然不但在活得好好的,而且在吴国算是战功赫赫的大将,官至左大司马、右军师。最终在公元249年病逝,享年68岁。

朱然是将才,不是猛将

朱然是一员将才,而且与孙权之间拥有同窗情谊。早年以2千兵力守临川郡,面对蜂拥四起的盗贼,不过一个月的时间就能平定。此后在荆州争夺战以及夷陵之战中,朱然都有非常不错的表现,特别是夷陵之战中,朱然率兵攻破刘备军前锋,并断其后路,是刘备此战大败的苦主之一。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能保持一颗冷静的头脑,当时徐盛、潘璋等一众猛将觉得可以抓住刘备,但朱然与陆逊等人却能清醒的认识到,引而未发的曹丕不过是想坐享其成,因此大军回撤。

朱然最为令人倾佩的一战是江陵守卫战。当时曹魏大军围困江陵,朱然面对粮草不足,士卒多患病,并且内有叛徒的不利情况,以5000兵力坚守江陵6个月之久。曹魏诸将无能为力,最终只能无奈退走。

此后朱然多有战功,在陆逊、诸葛瑾等人死后,朱然成为吴国剩下的唯一一位名臣宿将。朱然虽战功赫赫,但是历史上并没有其任何关于武艺之事的记载,当不属猛将系列。即便从演义中看,朱然也不属于武艺很高的武将。

从演义看朱然武艺

朱然在演义之中有两次单挑的描写,一次是在关羽从麦城突围之时当头遇见关羽,关羽拍马来战,朱然掉头便走。二人间都没有直接过招。第二次则是关羽落马被擒后,关平前来救援,被潘璋与朱然二人率军拦住,即便在这种情况下,关平也只是战到最后,精疲力尽才被擒下。

关平当是准一流武将行列,曾与庞德大战三十回合。朱然、潘璋二人加上一堆小兵才,只能依靠关平战至无力时才能将其擒获,可见武艺并不算高。

东吴的猛将有哪些?太史慈、甘宁、周泰、凌统、黄盖、程普、韩当、董袭、蒋钦、吕蒙这些都是武艺高强之人,之后仍有徐盛、陈武、丁奉等人需要排名,以朱然之能,在武艺上恐怕得要排在东吴20名开外了。

大山侃史

对于朱然这种类型的将领,不当看其武艺,而应看其统军、领兵之才。朱然武艺虽不咋样,但是其领军之才当能排在东吴将领前十之中。

我是【文史侃大山】,欢迎大家点赞、评论、吐槽。一起讨论历史事件。

文史侃大山


若要问,三国哪两个人物粉丝最多?相信大多数人选择的是诸葛亮和关羽。

诸葛亮神机妙算,关羽武艺超群,他们一文一武,无人可以超越,而且他们都有一个优点—忠心耿耿,因为这一点,诸葛亮和关羽备受历代帝王推崇。

试问,哪个皇帝不希望大臣像诸葛亮一样,既能安邦定国,又不怀私心;哪个皇帝不希望武将像关羽一样,既能征战沙场,又赤胆忠心。


也因此,关羽力压三国众武将,地位节节攀升,最后羽化成仙,成为了武圣人。1725年,雍正颁布法令,将关帝庙列为武庙,享受着文武百官、黎明百姓的供奉,关羽一度可与孔子试比高了。

因为关羽圣人一般的地位,那些杀害关羽的仇家就捞不着好了,像是历史罪人一样,被后人横加指责、唾骂、鄙视,这些在《三国演义》里就有所提现。

谁是杀害关羽的凶手呢?吕蒙、马忠、朱然、潘璋。

吕蒙是偷袭荆州的主谋,马忠是杀害关羽的刽子手,朱然和潘璋是帮凶,看看这四人在《三国演义》里是如何死的。

吕蒙是被关羽鬼魂附体折磨而死的;马忠是被糜芳、傅士仁割去了头颅;潘璋是被关羽的儿子关兴杀死的;朱然是被赵云一枪刺死的。


这四个仇家全都不得好死,十分解恨,不过,这都是演义的死法,是老罗先生迎合读者心理,故意捏造的死法,真实历史不是这么回事!

正史上,吕蒙是病死的,潘璋病死的,朱然病死的,只有马忠确实是被士兵哗变杀死的。

今天重点说一说朱然,看看他的武功如何!

朱然在《三国演义》里面就出场两次,两次都和关羽有关。

第一次,关羽败走麦城,率兵急退,朱然大喊一声“关羽休走,趁早投降!”,关羽迎了上去,朱然虚张声势,迅速撤退,关羽不疑有诈,追上前去,结果误入埋伏圈,被马忠擒获。

第二次,夷陵之战,陆逊放了一把火,刘备大败而逃,朱然率兵急追,眼看就要追到刘备,这时候,赵云从天而降,斜刺里杀了过来,一枪刺死了朱然。


如果光看演义,朱然是打酱油角色,三流武将的水准,可以与上将潘凤相媲美!

要是不看演义光看正史的话,那朱然就翻身农奴把歌唱了,他不仅武功了得,而且足智多谋,实力不亚于陆逊。

吕蒙病危之时,孙权问吕蒙:“你要是离我而去,谁可以接替你呢?”吕蒙说:“朱然有胆略,有智谋,可以委以重任!”随后,孙权任命朱然为西安乡侯,代替吕蒙镇守江陵。

后来,朱然征讨曹魏有功,官至大司马、右军师,249年因病去世,享年68岁。


一半秋色



朱然,字义封(公元182年-公元249年)

朱然原名叫施然,是东吴老将朱治的外甥。

据史料记载,朱然并非死于赵云枪下。而是病逝于公元249年,官拜左大司马、右军师【享年68岁】

朱然是有能力的人,但是他的武艺却不是很突出。

我们都知道东吴四英杰(周瑜、鲁肃、吕蒙、陆逊)他们都担任过前线统兵大都督,在统兵领域是非常出色。但很多朋友不知道,在吕蒙之后、陆逊之前,朱然也担任过一段时间的前线总指挥。

东吴拿下荆州后不久,吕蒙就病倒了,诀别时刻,吕蒙向孙权举荐了朱然,说:“朱然胆略、守业都充足有余,可代替我接受任命。”

于是孙权授朱然假节,镇守江陵前线。


轮统兵能力,朱然在东吴绝对算得上是一档。但武艺方面就不怎么样,在真实的历史里是不会有将军阵前单挑的情况(有都很少)甚至很多将军都不会亲赴战场,所以这个个人武力值不是太重要,也无法考证。所以我们只能从演义等非正史里寻找线索。而在三国类的游戏里就能找到最直接的属性数据,比如:三国志1234567...比如各大人物传(单机战旗游戏)等等。在这些里面,朱然的武力属性也就70-79【90➕算一档,80➕算2档】所以朱然的武艺顶多算3档。


左将军


我真的希望以后谈《三国演义》的能分到文化领域,不要总是在历史区里混淆视听。

朱然作为吴国的国之重器,孙权的左膀右臂,以胆守善御闻名天下,怎么可能被赵云一枪挑死。有的人还说死在赵云手下死得其所,那病死就不是落叶归根了?朱然表示委屈。

众所周知,东吴的江东之地有四大家族,陆朱顾张,孙权之所以稳固,也是因为孙家作为外来者,非常依靠四大家族,积极接纳士族参与政治,陆逊,顾雍,张温,朱桓都是当地士族贡献的人才。朱然就是朱家的佼佼者。

朱然不高,但是气质非凡,史书记载:“(朱然)长不盈七尺,气候分明,内行修洁,终日钦钦。”钦钦既指谨慎戒惧,也指乐意进取。

他出生在丹阳郡,稍微了解三国的人都知道丹阳兵。丹阳兵精兵辈出,陶谦没有名将,但能当一方诸侯,也是因为有丹阳兵助阵。孙策的五百丹阳兵就是孙坚死后最后的家底。所以朱然武力值应该也不会太差。

朱然是孙吴重臣朱治的养子(十三岁过继给舅父朱治),朱治跟着孙坚打天下,朱然就跟孙权一起学习长大,两家的关系不可谓不好。

后来跟潘璋一起抓了关羽。吕蒙死前把朱然推荐给孙权,让朱然去镇守江陵。朱然就这样迎来了人生的亮光时刻。

先是跟陆逊5000人击败刘备,后来又在江陵六千残兵抵御魏国大兵压境。

就这样的英才我觉得不可能就被一个保镖一枪挑了。





历史隆中对


朱然在演义中就是个打酱油的角色,出场不多,夷陵之战中的重要作用也被弱化,甚至被赵云一枪刺死。而历史中的朱然要比演义中厉害许多,他是孙权的同窗好友,是吕蒙的接班人,军事能力优秀,面对曹魏大军合围坚守江陵半年之久,在东吴的地位非常之高。

朱然字义封,是孙坚老部下朱治的外甥兼养子。他本姓施,因舅舅朱治没有后嗣,遂被朱治收养,改名朱然。后同孙权一同读书,两人关系十分密切。

孙权统领江东后,启用自己的一帮好友,朱然也在其中。当时丹阳各地山贼四起,朱然统兵出击,很快平定了叛乱。后参与了剿灭黄祖、赤壁之战、濡须口之战,朱然都建有功勋。襄樊战役时,朱然从属吕蒙袭取荆州,并率兵在临沮截杀关羽父子。吕蒙死后,朱然接替吕蒙的职位,统大军坐镇江陵。

夷陵之战时,朱然率5000人攻破刘备先锋,又截断刘备后路,因战功升征北将军。演义中朱然的戏份到此结束,但朱然最辉煌的时刻却在后面。

223年,曹魏派曹真、夏侯尚、张郃等大将进攻朱然镇守的江陵,曹丕甚至御临宛城,意图一举拿下荆州。朱然手上的守军不多,孙权派来的援军均被曹魏击败,江陵被曹魏大军重重围困。

曹真用筑土山、挖地道、建楼橹等方式围攻江陵,但江陵城池坚固,朱然激励士卒,奋起坚守,又趁机攻破曹魏敌营,使曹魏久攻不下。但围困日久,又疫病四起,城内守军伤亡惨重。此时江陵令姚泰和曹魏内通,欲开门献城。朱然及时发觉,将姚泰斩首,使曹魏计谋落空。

6个多月下来,曹魏伤亡也十分惨重,眼看不能攻破江陵,只能选择撤军。江陵一战,朱然“名震敌国”,成为其军事上最辉煌的时刻。虽然朱然善于防守,但他进攻能力则较差,进攻樊城、两次出兵柤中未果。善于防守,不善进攻,这算是东吴将领的通病了。

此后,朱然职位累迁,他在军中的地位仅次于陆逊。247年,65岁高龄的朱然被孙权任命为大都督,总领全国军权。而他也是老资历中唯一在世之人了。249年,朱然病逝,孙权为其着素服,足见朱然在东吴的地位。

以在以武力论实力的演义中,朱然在东吴属于三、四流,不如董袭、潘璋等人,武力值70左右的样子,纯属路人一枚。不过论正史的话,朱然的能力就要强很多了,统御能力85,这个数据在前期不出彩,在东吴中后期则是数一数二了。


石头说历史


东吴无猛将,东吴武将爱群欧,量朱然那是子龙的对手,云长走麦城时十四员吴将,也耐何不了云长,什么丁奉徐盛,吕蒙甘宁朱然凌通之流,乃草介尔。


爱家4561


在三国时期,说起东吴大将朱然,可能没有多少人知道这个人物,在演义中更是被写成了因为追击刘备而被赵云斩杀的橘色。但是在历史中,他的能力在东吴阵营中,可是不下于其他名将的,《三国志》对朱然有这么几句评价:“终日钦钦,常在战场;临急胆定,犹过绝人。”那么东吴大将朱然到底属于什么水平,对他应该如何评价呢?

小编认为,孙吴大都督朱然是足以跟魏大司马曹仁、蜀征西大将军魏延相提并论的角色。孙权于公元229年称帝,当时陆逊为上大将军、右都护。诸葛瑾为大将军、左都护。朱然为车骑将军、右护军。步骘为骠骑将军。全琮为卫将军、右护军。这五人是孙权开国无大元帅,其中诸葛瑾和步骘并不擅长军事,朱然就是当时仅次于陆逊的孙吴第二名将。排名在全琮、朱桓、潘璋、贺齐之上,即便周泰、韩当能多活几年也不会跟朱然并列,最多有机会把全琮挤下一个名次。

下面咱们回头来说说朱然,他乃是东吴名将,只是东吴名将比较憋屈,没爹疼没娘爱,知名度很低。但小编告诉大家朱然都干了什么事,大家也许就不会陌生了。第一件事,他跟吕蒙夺了荆州,断了关羽的退路,最后关羽兵败被杀。战后,他被升为昭武将军,封爵西安乡侯。第二件事,在夷陵之战中,朱然率五千人马,与陆逊合力抵抗刘备。在此战中,朱然单独带兵攻破刘备的前锋,截断他们的后路。战后,朱然被授予征北将军,封爵永安侯。

以上这两战,大家都很熟悉,不过他还只是配角,在接下来抵御曹丕南征之战中,他独当一面。当时曹军兵分三路,其一路以上军大将军曹真为统帅,下辖征南大将军夏侯尚、左将军张郃、右将军徐晃诸部,进攻南郡。此时坐镇江陵的吴军主将是朱然。由于朱然在收复荆州之战中颇多战功,深受吕蒙赏识。吕蒙去世前,孙权向他讨教谁可镇守江陵,吕蒙答道:“朱然有胆有谋,他可以胜任”。

江陵的布署情况是这样的:朱然坐镇江陵城;江陵城靠着长江,江心有个岛唤作中洲,由建武将军孙盛率一万人驻守,与朱然互为犄角,遥相呼应。与此同时,诸葛瑾的援兵正向西开进。为了攻下江陵城,曹真把各种手段都用上了:堆土山、凿地道、立楼橹,居高临下向城里射箭,一时间箭如雨下。要知道攻城可是魏军的强项,中原战争多为城池争夺战,各种攻城战术已被运用得滚瓜烂熟了。在朱然的领导下,江陵守军顽强抵抗,曹真久攻不下,孙盛盘踞在中洲,时不时派出军队袭扰魏军侧翼,减轻江陵城的军事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曹真决意先拔除中洲这枚钉子。公元223年正月,此时长江汛期还没到,正值水浅季节。曹真利用此机会,把进攻中洲的任务交给沙场将张郃。长江水少制约了吴国水师的行动,张郃发动登陆战,率军突入这个江心小岛,吴军守将孙盛不敌,只得放弃,中洲遂落入魏军之手。中洲沦陷的同时,由诸葛瑾率领的援军进展十分不顺,遭到魏国征南大将军夏侯尚的阻击,未能突进到江陵城内,救援行动失败。

外围据点丢失、援兵不至,江陵城与外界交通断绝,已是一座孤城,吴国陷入十分被动的局面。特别是中洲失守后,长江的运输线也被魏军截断,江陵随时都有断粮的风险,一旦粮食耗尽,将不攻自破。守城的官兵垂头丧气,信心几乎完全崩溃。由于粮食紧缺,大批吴国士兵由于营养不良,患上浮肿,能够作战的士兵只剩下五千人。值此紧要关头,朱然的镇定自若给所有人服下一粒定心丸。他一点畏惧的神情都没有,谈笑风生。看到主帅如此这般从容,笼罩在将士们心头的阴影也逐渐散去,相信这位有着钢铁般意志的领导一定能带着他们走出困境。

不过,仍有一些意志不坚定的人开始想着投降了。时任江陵县令的姚泰是北门指挥官,经过数月战斗,手下士卒伤亡很大,而城外黑压压一片是敌人的营垒,他已经沮丧到了极点,对守住城池毫无信心。他秘密派亲信潜入魏营,请求投降,并答应作为魏军的内应,届时打开北门,迎曹真入城。倘若姚泰的计划成功,江陵必定沦陷,只是朱然警觉性很高,及时发现姚泰的阴谋,果断将他拿下,就地正法,避免一场灾难。

为了打破魏军的封锁,朱然以积极防御代替消极守城,只要有机会便率部反击。这种战术取得很大的成果,吴军连续攻破魏军的两处营垒,稳定了战局。朱然坚守江陵城达六月之久。随着天气转热,传染病进入高发期,魏军的处境开始变得非常糟,非战斗减员开始增长,将士们更加消极怠战,在这种情况下,魏文帝曹丕情知军事行动已彻底失败,只得鸣金收金,下诏班师北还。

江陵一役,令朱然“名震于敌国”,以善战而闻名天下,朱然凭借江陵之战一举成为孙吴仅次陆逊的名将,当时击败曹仁的朱桓,孙权的女婿全琮以及老将周泰、韩当都已经比不过他。至孙权晚年,陆逊病逝。朱然和全琮分别担任左右大司马、左右军师,是孙吴最高军事指挥官,只因二人先孙权病逝,才没成为托孤之臣。

朱然其人身高不足七尺,气质分明,临阵作战的时候沉着稳重过人,以胆气著名。即便在没有战事的时期,朱然还是要求军营的士兵严阵以待,进行演练,对治军相当严厉。故朱然数次随孙权出战,他的部队处于劣势都不会溃散。比如有一次魏将李兴趁朱然孤军深入,派兵阻断朱然后路,竟被朱然强行击败,斩获数千。朱然晚年作为大都督,治理诸葛瑾的儿子诸葛融、步骘的儿子步协。孙权多年以来最恩宠的将领是吕蒙和凌统,第三就是朱然。

综上所述,小编认为如果单论朱然的影响力,他实在没法跟陆逊这样顶尖人物相比,亦不如周瑜、鲁肃、吕蒙的贡献大,但是在孙吴次一等的将军里可算第一号人物。论战绩与实力在程普、蒋钦、甘宁、凌统、之辈以上。朱然一生品行高洁,更了不得的是在战场上临危不乱,镇定自若。最后朱然在担任大都督时,功臣名将只有他还健在,飞鸟尽时,良弓还在,实为难得。对于这个问题,大家是否还有着其他不同的观点呢?








Zh上善若水W


三国演义中朱然的武力水准在东吴众将中应该排在十名开外,以演义的标准就是一名中规中矩的二流战将。这样的武力值遇上蜀五虎正常很难撑过十合。当然,如果再倒霉点刚好碰上五虎这类超一流猛将发飙爆武,一个照面就丢了命那也是很正常的。

赵云在演义中是一位很特殊的武将,他的武力特点概括起来就是“”韧稳准”三字。一是韧性十足后劲悠长,不怕长时间熬战。而且从青壮年直到老年,武力一直保持着巅峰水准。二是发挥稳定在战场上从不犯错,所以征战一生全身不带伤痕。三是靠技巧而不靠蛮力制胜,能用一分力气杀人决不用到二分力气。

但如果据此认为赵云只是靠稳靠韧制胜那就错了。象赵云这类看似稳重沉静的武将,一旦爆发起来更是可怕。

在整部三国演义中赵云有三次爆发,每次都是在危急关头挽狂澜于既倒,冲阵杀将一举扭转战局。

第一次是公孙瓒对袁绍的界桥大战,袁绍猛将麴义先用弩手射溃公孙瓒前来进攻的前军,将公孙瓒前军大将严钢一刀斩杀,又拍马舞刀直闯公孙瓒中军,砍倒中军帅旗将大阵搅个七零八落,把公孙瓒杀得丢盔弃甲狼狈逃窜的。这时赵云单枪匹马从后军杀到,挺枪跃马直取麹义,战不数合一枪刺麹义于马下。接着一骑飞入袁绍军中,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公孙瓒引军杀回,绍军大败。

这个麹义在演义中着墨不多,可能会给人一种无名之辈的印象,但在正史中他可是当世名将,地位很高的。就算是在演义中,只凭他能将公孙瓒杀得狼狈逃窜的武力值,那也是很了不得的。公孙瓒可是能在巅峰期的吕布手上撑十来回合并全身而退的强人,妥妥的强二流水平。这样说来这个麹义至少有个准一流甚至是一流的水平,武力值绝对不低于后期曹军五子中的乐进和于禁。

赵云的第二次爆发是在穰山之战,此战刘备本来兵弱,又中了曹操的分兵之计关张二将皆不在身边,结果陷入曹军重围。赵云为掩护刘备突围,一人独抗许褚于禁李典三员猛将围攻陷入苦战。而刘备独自突围后和部下刘辟及残部汇合,天明逃至一处山口被张郃堵住不得通过,而张郃的老搭档高览又在此时引兵从后面追杀而至,一刀将刘辟斩于马下,刘备走投无路陷于绝境。这时赵云单骑杀至,一枪将高览刺于马下。

又是一个一枪刺于马下,说得好象轻轻松松的。可是高览是个什么人?高览可是和颜良文丑张郃齐名的河北猛将,是个能在阵前硬撼虎痴许褚而不落下风的狠角色。

第三次爆发就是这白帝城外一枪杀了朱然了。这个朱然虽说不上很猛,但人家可是擒杀关羽关平父子的大功臣之一。能够在那种生死相拼的情况下缠住关羽父子,堵住他们的逃亡通道,使其最终被擒而自己却毫发无伤,不得不说其武功应该也有独到之处。所以赵云这看似轻松的一枪刺于马下,估计也不会象表面看到的这么简单轻松。否则之前的关羽也可以随手一刀将其斩于马下,那么就不会被擒丧命了。

所以后世的许多演义评书创作中,都会提到赵云的枪法中藏有惊天动地的绝招,绝招一旦发动,基本是神魔僻易挡者必亡。呵呵!这算是题外话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