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比汉献帝大一辈是怎么算出来的,东汉西汉不是没有血缘关系么?

海林大


这个观念是有一点偏颇的,因为东汉和西汉的关系事实上也是非常强的。汉光武帝刘秀事实上是景帝之后、长沙定王刘发的后代,实际上刘备和汉光武帝的刘秀的关系还是比较密切的。在西汉十几位皇帝之中,以汉景帝的后裔最多,因为汉景帝一共有十三个儿子,是西汉各位皇帝之中生育数量最多的。所以,在东汉时期的皇室成员很大一部分都是西汉景帝的后裔。与刘备同时期的刘焉、刘表都是西汉皇族的后裔。刘表、刘焉是西汉景帝之子鲁恭王刘余之后。实际上刘备、刘焉、刘表三人在汉代宗室上的地位是差不多的。

关于东汉皇族和西汉的关系,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东汉光武帝建国之后,刘秀追认汉元帝刘奭为父,实际上他的辈分就是汉元帝之子。所以按照辈分算下来,刘备就是比刘协高出一辈的皇叔。

东汉时期实行的宗室政策是比较消极的。加上东汉皇帝的子嗣稀薄,所以东汉的近支皇族力量非常低。汉献帝认刘备为皇叔也就是因为他身边实在没有可以信任的皇族,也没有强有力的宗室,所以有胜于无。


经典守望者


首先东汉和西汉是有血缘关系的,当然,刘备比汉献帝大一辈是演义小说的讲法,正史上没有记载刘备的辈分,是小说编的。尴尬的是,小说还给编出了个乌龙。按照《三国演义》给刘备编出来的历代祖先来算,刘备比汉献帝还要小五辈,根本不是皇叔。


先说说东汉西汉的血缘关系。东汉创始人汉光武帝刘秀,是“根正苗红”的西汉宗亲,虽然家道中落,但族谱清楚记载了他的血统。这在《后汉书•光武帝纪》中有明确记载。

世祖光武皇帝讳秀,字文叔,南阳蔡阳人,高祖九世之孙也,出自景帝生长沙定王发。发生舂陵节侯买,买生郁林太守外,外生巨鹿都尉回,回生南顿令钦,钦生光武。

刘秀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按照一代代的传承顺序分别为:第一代汉高祖刘邦—第二代汉文帝刘恒—第三代汉景帝刘启—第四代长沙定王刘发—第五代舂陵节侯刘买—第六代郁陵太守刘外—第七代巨鹿都尉刘回—第八代南顿县令刘钦—第九代汉光武帝刘秀。所以,东汉和西汉同属汉高祖刘邦以及汉文帝刘恒和汉景帝刘启的后代。只不过,西汉从刘启之后是武帝刘彻一支,而东汉是长沙定王刘发一支。如何没有血缘关系呢?


而刘备,直系祖先是中山靖王刘胜,他同样是汉景帝刘启的儿子。所以从汉高祖刘邦到汉景帝刘启是西汉、东汉,以及刘备建立的蜀汉的共同先祖。故而,刘备和东汉直系后代的汉献帝是有血缘关系的,虽然比较远。

既然有血缘关系,有共同的先祖,那就可以排辈分,如果刘备真的比汉献帝大一辈的话,就是“皇叔”了。但问题是,按照正史《三国志•蜀书•先主传》的记载,只说了刘备是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却没有说第几代:

先主姓刘,讳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也。胜子贞,元狩六年封涿县陆城亭侯,坐酎金失侯,因家焉。先主祖雄,父弘,世仕州郡。雄举孝廉,官至东郡范令。

这段话的意思是,刘备的祖先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儿子刘贞。而刘备的祖父叫刘雄、父亲叫刘弘。但是从刘贞到刘弘之间经历了多少代,只字未提。

也就是说,从正史来看,你可以说刘备是汉室宗亲,但不能说他是皇叔,因为你搞不清楚他的辈分。


但是,演义小说为了让刘备的“汉室宗亲”身份更具说服力,给他编造了一段看似完整的世系表,把刘贞到刘弘之间的空缺给补齐了。还说汉献帝看了这个“完整记载”的族谱,算了辈分,说刘备比他大一辈,就认了皇叔。可是这个“完整”的族谱排出来,就闹了笑话。《三国演义》中的族谱是这样的:

孝景皇帝生十四子。第七子乃中山靖王刘胜。胜生陆城亭侯刘贞。贞生沛侯刘昂。昂生漳侯刘禄。禄生沂水侯刘恋。恋生钦阳侯刘英。英生安国侯刘建。建生广陵侯刘哀。哀生胶水侯刘宪。宪生祖邑侯刘舒。舒生祁阳侯刘谊。谊生原泽侯刘必。必生颍川侯刘达。达生丰灵侯刘不疑。不疑生济川侯刘惠。惠生东郡范令刘雄。雄生刘弘。弘不仕。刘备乃刘弘之子也。

这么算呢,刘启—刘胜—刘贞—刘昂—刘禄—刘恋—刘英—刘建—刘哀—刘宪—刘舒—刘谊—刘必—刘达—刘不疑—刘惠—刘雄—刘弘—刘备,刘备是汉景帝刘启的十九世孙。


但是,汉献帝呢?从刘秀开始算是这样的:光武帝刘秀—明帝刘庄—章帝刘炟—河间孝王刘开—解渎亭侯刘淑—刘苌—汉灵帝刘宏—汉献帝刘协。所以汉献帝是汉光武帝刘秀的八世孙。刚刚说了光武帝刘秀是汉高祖刘邦九世孙、汉景帝刘启七世孙,所以,汉献帝刘协是汉景帝刘启的十四世孙!

看吧,汉献帝比刘备大了五辈!这就是典型的画虎不成反类犬。为了把刘备说成“皇叔”,给他编了个族谱,结果一下子辈分小成渣了……没办法,小说都是民间文人写的,这些文人恐怕搞不大清楚历史,更算不清楚汉献帝的辈分,于是尴尬了。所以说,不要看《三国演义》在文学史上有多高地位,小说终究是小说,不是历史。


伊耆角木


非常容易算,你当“家谱”是干啥的。

“家谱”是白纸黑字装订成册,郑重其事放在高处的存在。

家谱,又称族谱、宗谱等,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家族的世系繁衍以及重要人物事迹的书,在历史研究中是可以相信的文献。

西汉中山靖王不是小人物,他的家谱一定是清楚明白的呀!汉献帝的家谱就是“国史”更是清楚明白,天下人都看的见,其实“中山靖王”的家谱也应该算“方志”了吧!

汉朝时期的家谱尤其可信。

因为那时候的人还没有明清时期人脸皮厚,不会,也想不到去在家谱上胡说八道,乱攀亲戚,自尊心也不会允许他们起改姓!

所谓“夫家有谱,州有志,国有史,其义一也”——清·章学诚

清代著名史学家章学诚是把“家谱”与“国史”和“方志”放在相同地位的。

刘备是不是汉献帝的“皇叔”?

不用去算,一查就知道。

刘备确实心机深沉,善于炒作,说过很多假话,扯过大旗唬人,但是,他是刘皇叔这一点是确定无疑成立的。

在古代,这种事情骗不了人。


葭明通半瓶历史


简单来说,东汉西汉有血缘关系,但刘备比汉献帝大一辈却是演义算出来的。

随着《三国演义》小说及其衍生作品的广泛传播,刘备刘皇叔的名号也越传越响,但这一名号完全出自演义,不见于史书。

《三国演义》第二十回描述了汉献帝与刘备算亲戚的过程,主要就是把皇族族谱拿出来找刘备:

帝教取宗族世谱检看,令宗正卿宣读曰:“孝景皇帝生十四子。第七子乃中山靖王刘胜。胜生陆城亭侯刘贞。贞生沛侯刘昂。昂生漳侯刘禄。禄生沂水侯刘恋。恋生钦阳侯刘英。英生安国侯刘建。建生广陵侯刘哀。哀生胶水侯刘宪。宪生祖邑侯刘舒。舒生祁阳侯刘谊。谊生原泽侯刘必。必生颍川侯刘达。达生丰灵侯刘不疑。不疑生济川侯刘惠。惠生东郡范令刘雄。雄生刘弘。弘不仕。刘备乃刘弘之子也。”帝排世谱,则玄德乃帝之叔也。······自此人皆称为刘皇叔。

这套世系是罗贯中自己鼓捣出来的,而在史书中,刘备的世系有两种说法。

一种是演义里面提到过的中山靖王之后,只有刘备远祖刘胜、刘贞、祖父刘雄和父亲刘弘才有史料支持。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载:先主姓刘,讳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也。胜子贞,元狩六年封涿县陆城亭侯,坐酎金失侯,因家焉。先主祖雄,父弘,世仕州郡。雄举孝廉,官至东郡范令。

也就是说,从刘贞到刘雄这条线,就连曾在蜀汉为官的陈寿(《三国志》作者)也没找到资料,根本无法列出世系。

与刘备不同,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世系就很清晰。

《后汉书·光武帝纪上》载:世祖光武皇帝讳秀,字文叔,南阳蔡阳人,高祖九世之孙也,出自景帝生长沙定王发。发生舂陵节侯买,买生郁林太守外,外生巨鹿都尉回,回生南顿令钦,钦生光武。

这样算起来,东汉跟西汉肯定是有血缘关系的,只是很远而已,而刘备跟东汉皇室的血缘关系就更远,问题在于,演义给他编的世系跟史书上汉献帝的世系撞车了。

按《后汉书》记载,汉光武帝生汉明帝,汉明帝生汉章帝,汉章帝生汉和帝;汉和帝生汉殇帝,汉殇帝早夭,同辈汉安帝继位;汉安帝生汉顺帝,汉顺帝生汉冲帝,汉冲帝早夭,同辈汉质帝继位;汉质帝被毒死,堂叔汉桓帝继位,汉桓帝无子,堂侄汉灵帝继位,汉献帝就是汉灵帝的儿子。

两边一结合,刘备是汉景帝的十八世孙,汉献帝是汉景帝的十三世孙,别说皇叔了,就连皇玄孙都剩下一辈。不过反正是杜撰,作者很可能是按年龄来排的,刘备比汉献帝大了20岁,安排为叔侄很合理。

另一种是临邑侯之后。

《典略》载:备本临邑侯支属也。

《典略》的作者是曹魏的旧臣鱼豢,这本书在参考曹魏的历史方面有很大价值,但牵涉到蜀汉和东吴的历史时,就出现很多低级的错误,连刘禅流落汉中,长大后才跟刘备相认的情结都有,所以这横插一杠子的临邑侯支属可信度比较低,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也采用中山靖王之后一说。

再说临邑侯,第一任临邑侯是汉光武帝建武三十年(54年)分封的刘复,他是北海靖王刘兴的次子,北海王位由他的兄长刘睦继承,他就只能当个侯爵了。

而刘兴是作为汉光武帝二哥刘仲的嗣子被封为鲁王,随后改为北海王的,也就是说,他的身份是汉光武帝的侄子,如果刘备是这一系,反而更东汉皇室更加亲近,没理由不去漫天说,也不会只有《典略》一家记载。

事实上,蜀汉方面的宗庙世系丢失的很严重,陈寿本身就在蜀汉当过一段时间的官,也没找到什么好写的,后来南朝宋的裴松之给《三国志》作注,同样没找到什么资料,不得不感叹道:“臣松之以为先主虽云出自孝景,而世数悠远,昭穆难明,既绍汉祚,不知以何帝为元祖以立亲庙。于时英贤作辅,儒生在宫,宗庙制度,必有宪章,而载记阙略,良可恨哉!”


平沙趣说历史


说实话这个算不出来,就连他和汉献帝有没有血缘关系都是未知数。

1.那刘备为什么称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后呢?刘备就是个卖草鞋的读了几年书啥都不是。说自己是皇族后裔就是为了抬高自己的身份,好招兵买马。如果他以布衣的身份只会换来别人的耻笑



2.汉献帝那时候已经被曹操软禁起来了,周围全是曹操的耳目,而封刘备为刘皇叔那是为了培养自己的势力。


随风而逝1800


也不能说西汉和东汉没有血缘,只是血缘比较淡薄而已。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东汉的光武帝刘秀成立国家后,为了表示他也是汉高祖的后代,更加由于他的都城在东都洛阳。所以,刘秀的朝代便取名叫东汉。其实,要论血缘关系,西汉时期的皇帝血统还是基本纯正的。到了东汉光武帝刘秀手里,他说他是汉高祖的后代(多少代孙子我忘了,历史书上有记录。而且,刘秀的祖先是西汉长沙王的哪一枝)你说的血统疑问应该是指这里。这么说吧,既然刘秀从他这里把汉高祖的血缘续上了。那么只要汉朝不灭,血统问题就有据可查。让大家想不到的却是,汉室正统血缘到了汉安帝这里就断了。至少汉桓帝至以后的灵帝少帝甚至是汉献帝。他们都不是皇室传人的血脉了。他们虽然也属于皇室血脉,但出自于刘姓旁支。好像是当时的恒山王吧?这块我记得不是怎么太清楚,大家可以补充一下。至于说刘备为什么是皇叔吗?个人觉得原因有二。其一,刘备是中山靖王之后。这个身份一旦确实了。那往后就可以捯了。排下来刘备高汉献帝一辈。只要确定了刘备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那就应该没错。至于说刘备究竟是不是在撒谎。那我们就不知道了。第二,汉献帝认刘备为皇叔的动机。我们说当时的刘姓诸侯并不少。比如刘岱,比如刘表,再比如刘璋。那么汉献帝为什么不认他们呢?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都不在汉献帝跟前。而汉献帝之所以认刘备,是因为刘备当时在许昌。我个人觉得,汉献帝认刘备为皇叔,并非是他认定刘备就是中山靖王的子孙。在这里,刘备身份的真伪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汉献帝想培植自己的势力。因为在当时,曹操实在是太强大了。再加上汉献帝知道曹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他自己只是个傀儡。所以,他需要培植自己的班底。我们都知道,枝茂则弱杆,奴壮则欺主。汉献帝之所以要认刘备,给他皇叔的身份。为的就是让刘备尽快壮大起来。说白了就是最基本的帝王之术,平衡。只有两边实力均等了,皇帝才能更好的控制朝廷。所以,就算是刘备的身份是捏造的,我想汉献帝当时也会承认的。谢谢。


风雨中的梅云


凡是无中生有,故意与皇族攀亲带故的人,大多数都选择哪些子孙众多的公侯。

刘秀攀亲选择刘发,刘发本身就来路不正,据说他妈连皇妃都不是,就是一般的宫女,还不受皇帝待见的宫女,怎么就为了刘秀才伺候汉景帝一宿就能生下了刘发?而且,刘发有二十多个儿子、女儿多少更不知道🤷‍♀️!八竿子打不着的儿孙,牵强地往上凑。他怎么不说是汉武帝的儿子的后代?因为,有记载,清清楚楚,怎么浑水摸鱼呢!

裴松之说的好;世数悠远 朝暮难明。这些东西又有谁会去考证呢?然而,刘秀却当了皇帝!一介农夫能当皇帝,当然不会被拥有灿烂的历史文化的儒家传统所接受。

于是,必须要找到一个子孙众多的皇族👑,拼命也要给他按上去,稍带着出生时还要有赤光照耀整个房间。以显示其不同于农夫的特殊的身份。而我就像不相信刘秀出生时有异光一样,更不信他是刘邦的后代。

说到刘备就有点滑稽可笑了!刘胜有50多个儿子,女儿也有2、30个,怎么论?因此,裴松之才说出了:世数悠远 朝暮难明!他不敢攀刘秀,这时的刘秀已经一脉相承了,想要在刘秀这枝上“落脚”,比登天还难!倒不如与刘秀一样,找一个更难查明的刘胜,哪个儿子丢了都不知道。谁还能知道他刘备是不是刘胜的后人呢?

不过倒是有一棵桑树罩在了刘备家的屋舍东南角篱上,桑树高有五丈余,从远处看上去就好像车盖一样,来往的人都觉得这棵树长得不像凡间之物,认为此家必出贵人。没有赤光照耀整个房间,有的只是织席贩履的艰难困苦。

这正应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昭示着织席贩履的最高境界——汉昭烈皇帝的诞生!


中行偃1


首先更正一点,西汉和东汉是有血缘关系的。东汉开国皇帝刘秀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出自汉景帝子长沙定王 刘发一脉,刘秀的先世,因遵行“推恩令”的原则而从列侯递降。到他父亲刘钦这一辈,只是济阳县令这样的小官员了。

刘备则是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有人说刘备的皇叔身份是假的,汉献帝查族谱时并没有他。这个说法其实是错误的,刘备并没有谎称自己是皇叔。汉献帝查族谱是《三国演义》的故事,出自第二十回《曹阿瞒许田打围,董国舅内阁受诏》。剧情如下:

刘备同曹操消灭吕布后回到许昌。次日,曹操表奏刘备军功,向献帝引荐刘备。献帝在朝堂上问刘备祖上何人。刘备对答:

“臣乃中山靖王之后,孝景皇帝阁下玄孙,刘雄之孙,刘弘之子也。”

献帝听刘备是汉室宗亲,便让宗正(管理宗亲的官员)取宗族世谱查看。宗正拿出世谱,从汉景帝到刘备,整整念了二十代人,并无差错。之后按辈分一排,刘备竟然是献帝的叔叔。

献帝喜出望外,引刘备入偏殿行叔侄之礼。之后拜刘备为左将军、宜城亭侯,并设宴款待。自此之后,世人皆称刘备为刘皇叔。

按演义剧情,刘备的皇叔身份是有据可查的,所以他并没有谎称自己是皇叔。

不过在历史上,从来没有献帝查看刘备族谱的记载,因为根本就查不清楚。

刘备是汉景帝的儿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刘胜的儿子刘贞,于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封涿县陆城亭侯,因酎金失侯,遂在涿县定居。然后紧接着就到了刘备的爷爷刘雄这一辈,刘雄是东郡范令。刘备的父亲是刘弘,在涿郡为官。

也就是说从刘贞到刘雄中间隔了230年,这段时间刘备这一脉的谱系是无据可查的,刘备自己都搞不清楚。所以刘备在称帝的时候,他干脆把汉高祖刘邦以下的皇帝都放在一块祭祀了,借以证明自己延续了汉朝的皇统。

东汉政府同样也搞不清楚刘备的宗亲身份是真是假。一来,因为中山靖王刘胜是个生育机器,生了120个儿子,这刘贞只是其中之一。二来,当时东汉宗室已经没啥特殊地位了,何况是西汉刘贞这一脉,更是无头查起。

正因如此,刘备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并没有以汉室宗亲自居,并不像小说里那样起兵的时候就自称是汉室宗亲。直到称汉中王的时候,刘备底下的群臣才拿刘备的出身做文章,以便他日后称王称帝。

而至于刘备身份的真假,我认为还是可信的,不过只是西汉宗室的远房亲戚罢了,汉献帝的皇叔是谈不上了。


萧立誌


东汉西汉是有血缘关系的,尽管关系已经十分疏远。史书上是这么说的。

刘备和汉献帝的辈份是怎么算出来的?书上说是按皇室族谱算出来的。

至今为止,除了出土文物证明,我们对历史只能相信史书记载。

究竟如何,我也说不准。

我想,对于历史,也如对待现实一样,除非重大的非弄清是非不可的事,稍微糊涂一点儿,算不上太大错误。

欢迎点评。


夕阳晚霞


刘备,字玄德,祖籍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出生于公元161年。据史书记载,刘备自称是西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但是,并没有确切的证据表明刘备属于汉朝皇室后裔。罗贯中在其小说《三国演义》中记载了从汉景帝到刘备的详细世系传承,并且称刘备是汉献帝的叔叔,所以刘备也被称为“刘皇叔”。但是,按照小说中的世系传承推算,刘备是汉景帝的19世孙,而汉献帝则是汉景帝的十四世孙,汉献帝的辈分远高于刘备。按照汉朝开国高祖刘邦为第一代的话,望下第二代是惠帝、文帝,第三代是景帝,第四代是武帝……第九代是成帝。这是西汉的帝王世系。东汉开国皇帝是光武帝刘秀,刘秀是西汉景帝一支,景帝是第三代,刘发是第四代,刘买第五代,刘外第六代,刘回第七代,刘钦第八代,刘秀第九代。从刘秀这里继续数,明帝是高祖十世孙,章帝第十一世孙,炀帝第十二代世孙,安帝是第十三代世孙,顺帝桓帝同为第十四代世孙,灵帝是第十五代世孙,到了汉献帝刘协,正是高祖传下来第十六世孙,是景帝的第十四代世孙。在说刘备的身世。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孝景帝生十四子,第七子乃是中山靖王刘胜,胜生陆城亭侯刘贞,贞生沛侯刘昂,昂生漳侯刘禄,禄生沂水侯刘恋,恋生钦阳侯刘英……谊生原泽侯刘必,必生颍川侯刘惠,惠生东郡范令刘雄,雄生刘弘,弘不仕。刘备乃刘弘之子也。”照这样算的话,刘备是高祖第21代孙,景帝第19代孙,而东汉献帝刘协是堂堂高祖第16代孙、景帝第14代孙。如果皇家族谱没有记错的话,刘备可比人家刘协低了五辈啊!这样来看的确是罗贯中的数学没学好,把刘备和刘协错摆家谱。让刘备滴滴啦啦孙子反而变成了爷爷地爷爷刘协的皇叔。确实有些说不过去了。

史记记载,中山靖王刘胜有一百二十多个儿子,子孙遍天下。而中山靖王之子刘贞曾被封为涿县陆亭侯,因此定居涿县。刘备出生于涿县,自称中山景王之后,虽无确切证据,但也并非无稽之谈。

题主提出东汉西汉没有血缘关系是谬论,不符合历史事实。汉光帝刘秀,字文叔,南阳郡蔡阳县人。汉皇室族谱明确记载刘秀是汉高祖刘邦九世孙,西汉时王莽篡汉废汉孺子(刘婴)为安定公,该国号为新朝。刘秀起兵抗王莽,建立东汉,重新统一全国,开创“广武中兴”。刘秀起兵抗王莽打的政治旗号就是以西汉宗室光复汉朝天下。天下人都知道王莽外戚篡权夺取了汉室江山,所以天下人才响应刘秀的号召奋起反抗,最后推翻了王莽的新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