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手机用户13700652679


这样问题竟然不邀请我回答?[呲牙]

范仲淹的这句千古名言淋漓尽致地提现了中国传统文人的家国情怀。当代很多无知愤青对儒家抱有极大偏见,一味认为儒家是犬儒文化,只会为了高官厚禄对官位垂涎三尺。实则,儒家精神的本源是民本主义,尚书云:民惟邦本;孟子说:民贵君轻。如果只是一味巴结权贵,孔子当年何必巡游列国“如丧家之犬”?儒家民本和仁政思想欲得以实施必须依托官僚体制,官僚体制的核心是皇权,所以难免给人以为皇权为中心的印象,或者说皇权改造了儒家的在外表现形式,但是内核千万年不朽!因此,一两千年后的范仲淹受困于此,思想左冲右突之际,千古名言脱口而出,实乃真理之阐发。


痣多星666


我的理解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必须要“敢为天下先”,没有冲劲和改革精神,是干不来的;后天下之乐而乐,那就要“甘为孺子牛”,记得要俯首、姿态要低,牛气冲天是要不得的。

我想,在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一千多年前的这句话,是承上启下的,是容易懂、不容易做的。如果要给这种情怀加几个形容词,那应该是高尚的、坚定的、有传承的情怀。

我成长在洞庭湖边,初中求学就在岳阳楼旁。老师告诉我们,岳阳楼出名是因为《岳阳楼记》,《岳阳楼记》出名是因为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洞庭湖之名,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因湖中洞庭山(即今君山)而得名,是历史上重要的战略要地、中国传统文化发源地,湖区名胜繁多,岳阳楼始建于公元220年前后,其前身为三国时期东吴大将鲁肃操练水军的“阅军楼”。这几张照片是几年前回岳阳,陪外地朋友游览时拍的。

范仲淹写岳阳楼记,大篇幅写的却是洞庭湖,“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洞庭湖为交通要地,很多人都要路过此地,我想可能还有一个原因, 孔老夫子说:“君子见大水必观焉”,所以文人骚客有必要来看看八百里洞庭。

范仲淹是超级写手,没有到过岳阳楼,对照滕子京寄来的《洞庭晚秋图》、洞庭湖和岳阳楼的名家诗文,综合自己以往对太湖、鄱阳湖的印象,以特别优美的文字写出了两段湖景,阴雨绵绵让人压抑悲伤,风和日丽让人心旷神怡。

接下来反转了,转出了千古名句。范仲淹认为自己不同于以上的触景生情,没有功夫来放空自己,因为有更重要的事在等着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国家、民族为重,多做贡献,自己的名利在其次。规劝友人,调整好心态,坚定做好工作的决心。用现在的话来讲,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古有儒家先贤对“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大同世界的憧憬。传到了宋朝,范仲淹精通儒家思想、博采众长,实践于改革与变法,过程如洞庭湖上的波澜,有风平浪静,也有大浪滔天。“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与信念,影响到了欧阳修、王安石、苏东坡等同时代的晚辈,成为了北宋士大夫的共同价值观。

苏东坡与王安石等人闹矛盾,自求外放做地方官时,写下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也是处江湖之远、思庙堂之高的生动写照。

范仲淹综合历代儒、道、墨、法之精髓,开朱程理学之先河,元、明、清各代皆称范仲淹为北宋以来“第一人”、“百世之师”,后人更将其排为“孔、孟、屈、范”诸圣之列。时至今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仍是中国人重要的一个价值观念。

读到岳阳楼记结尾处的“吾谁与归”,你是否愿高声而和。推荐大家听听《经典咏流传》推出的《岳阳楼记》,四位主持人合唱的,特别好听。


渔火漫天


感谢题主出题。大家好,我是苏州诚简,一名文化领域爱好者。很高兴来回答这个问题。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出自于北宋大文学家范仲淹《岳阳楼记》当中的诗词,该句诗词表达的是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以及势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政治抱负!

1046年,范仲淹受好友巴陵(今湖南岳阳)郡守腾子京的邀请和委托,为重修岳阳楼写一遍传记,于是范仲淹便下了这流传千古的《岳阳楼记》。《岳阳楼记》之所以能流芳百世,并不是因为岳阳楼本身风景美丽的原因,而是因为文章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以及名句背后所表达的忧国忧民的崇高的政治情怀。

诗词大意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大意可以理解为:在天下百姓还没有担忧之前便开始担忧,在天下百姓都安居乐业之后才感觉快乐。

政治情怀

989年,范仲淹生于于苏州。1011年,26岁的范仲淹前往河南应天府苦学。1015年,30岁的范仲淹考中进士,被授予九品官衔,开始了为官生涯。为官生涯中,范仲淹一直心系黎民百姓,心系国家社稷。他历任多个州的知府,最高官至京城的参知政事,相当于是朝廷的副宰相。

为官一生,范仲淹始终秉持“清正廉洁,以身作则,为天下苍生”的政治理念,也为很多地方做了不少事实,可谓是政绩斐然。同时,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的政治情怀,也深受百姓和朝廷的赞赏!

好了以上就是我对此问题的回答,我是苏州诚简,祝生活愉快!


我本无心争天下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它的本义就是“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就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 体现了作者忧国忧民,心关国家大事。

但是,作者在这句话中也同时寄托着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春秋史学家左丘明曾说过:“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南宋大诗人陆游也说“位卑未敢忘忧国。”现在,我国已经基本实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然而“国富”不等于“国强”,如果国防不巩固,国民沉醉于和平安宁生活之中,即使生产发展了,也有可能毁于一旦。当然,这句名言还有它的寓意,那就是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现在的中学生生在福中不知福,实在令人痛惜。俗话说:“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在湖南长沙第一师范求学期间,从没有放松过对身体和意志的锻炼,常通过游泳、登山、露宿、长途步行来砥砺自己艰苦奋斗的品格。我们常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伟大的领袖毛泽东尚能“主动找苦吃”,我们又为什么不能“踏尽崎岖路”呢?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另一个引申义是积极向上、奋发有为。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化学家诺贝尔为研制炸药,废寝忘食,四年里做了几百次实验,最后一次实验他甚至负了重伤,但他却成功了。由此可见,纵然理想与现实常有矛盾,青年们仍应以奋发有为的精神作为通往理想境界的阶梯。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含义远非如此,但经常保持这种观点,却能使我们认清事物的本质,不断鞭策自己、警戒自己、完善自己。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脍炙人口的名句,出自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它的意思是:应当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都享乐之后才享乐。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这两句话闪耀着理想的光辉,跳动着民族的脉搏,孕育着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幼芽。“先天下之忧而忧”,好就好在一个“先”字上,“后天下之乐而乐”,妙就妙在一个“后”字上。“先”“后”对比,何等鲜明,真能启人深思,发人深省。

自古及今,确实有不少人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启迪下,英勇地奋斗着。宋代名将岳飞,为了抗金保国,收复失地,驰骋沙场。他不畏奸臣谗言,不顾国君昏庸,在被召回朝廷遇害之前,还念念不忘“直捣黄龙,救回‘二圣’,收复大好河山”。此“忧”可谓“先”,其“乐”却在“后”。正因为如此,他才名垂千古,为后世称颂。再如,我国现代文坛上的巨星茅盾先生,他一生为党为人。


李大说历史


本句诗取自范仲淹《岳阳楼记》全文如下:

[ 宋 ]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 政通人和, 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 增其旧制,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 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 吞长江, 浩浩汤汤, 横无际涯; 朝晖夕阴, 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 南极潇湘, 迁客骚人, 多会于此, 览物之情, 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 连月不开, 阴风怒号, 浊浪排空; 日星隐曜, 山岳潜形; 商旅不行, 樯倾楫摧; 薄暮冥冥, 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 则有去国怀乡, 忧谗畏讥, 满目萧然, 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 波澜不惊, 上下天光, 一碧万顷; 沙鸥翔集, 锦鳞游泳; 岸芷汀兰, 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 皓月千里, 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 渔歌互答, 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 则有心旷神怡, 宠辱偕忘, 把酒临风, 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或异二者之为, 何哉?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 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乎。 噫! 微斯人, 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简单的说就是关心国家,先大家后小家.

现实就是大公无私,将集体主义上升到最高,时刻考虑国家、集体的利益,将个人的利益放在最后

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结合当下新冠肺炎疫情,医护人员成了战士,公安民警成了门卫,人民教师成了主播…他们此时此刻舍弃小家,拯救大家,抛家舍亲,日夜奔走在第一线,他们是最美的逆行者。

此刻,我想这句话来形容他们最合适不过了


飞姐酷写


大家不知是否认识这张照片上的人,他的事迹可以很好的诠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就是焦裕禄。一位令人敬仰的共产党干部, 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分愁,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汗流血。体现了一种为天下人谋福利,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和忧国忧民,先人后己的高尚品格,闪耀着朴素的大公无私的思想光辉。

其实,每个时代伟大的人物,那些精神长存的人,无不体现这种高贵的品质,为人民服务,把众人的利益放在自己的利益前面,把国家的利益放在自己的前面,身先士卒,死而后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它的本义就是“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就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体现了作者忧国忧民,关心国家大事。但是,作者在这句话中也同时寄托着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春秋史学家左丘明曾说过:“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南宋大诗人陆游也说“位卑未敢忘忧国。”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另一个引申义是积极向上、奋发有为,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



用户92448275900


罗斯福在就职典礼演讲中一句:“可忧心者,心忧之耳!”与范仲淹这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异曲同工之妙!爱国忧民从来就是读书人的自带功能,古今中外盖不例外,是修养,更是情怀。

这句话的文化情怀,其实就是哲学中大我小我的问题。大我是家国天下所系,小我是个人忧乐所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对先“大我”还是先“小我”的终极回答。在国家民族利益跟前,个人得失轻如鸿毛,不值一提。所谓个人得失忧患,让位于国家安定富强。国家利益,社会责任高于一切!是每个读书人必须有文化情怀和道德底线,在心中永存。

罗斯福的“可忧心者,心忧之耳”,多了些人情味,有个居高临下的怜悯。范仲淹的这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多了些坦诚,直白而富有情怀!

今天的天下,就是我们的国家。在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冲突中,永远选择国家利益!这就是范仲淹这句话的现实意义!








邮都老梁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迹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朝位高权重_担忧普通百姓疾苦,在野为小吏人微言轻_担忧国君及国家命运;为国家、百姓担忧在前,让百姓享乐在先,然后考虑自己的快乐。这是范仲淹舍小家为大家的_家国情怀。



四维正邦


这是一种十分高尚和崇高的典型的家国情怀。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是“以人为本”的为官之道和心系天下苍生的思想境界,1000年前的范仲淹的尚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不是我们党一直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和人民幸福安康的执政理念吗?封建时代的士大夫都有“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信仰和抱负,这不正是我们党一贯提倡的执政为民,立党为公的思想吗?


春夏秋冬143241341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它的本义就是“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是一种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分愁,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汗、流血。更体现了一种为天下人谋福利,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和忧国忧民,先人后己的高尚品格,闪耀着朴素的大公无私的思想光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