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角煤霉病的发病原因是什么?怎么防治?

乡村小水


题主提了一个好问题!解疑释惑,我们今天就来说说这个豆角煤霉病,从头至尾了解一下豆角煤霉病的发病原因、传播规律和防治方法。

嗨!原来豆角这样儿,就是得了煤霉病。

豆角煤霉病有许多别名,它还被称为霉斑病、叶斑病、叶霉病等等。豇豆、菜豆、扁豆、芸豆、豌豆等蔬菜以及粮食作物中的大豆、蚕豆、绿豆、红小豆等多数豆科作物,都可能被病菌侵染,发生煤霉病。

豆角煤霉病主要危害叶片,被侵染的豆角刚刚发病时,叶子正面和背面都会出现紫褐色斑点。病害严重并发展后,初始病斑会扩大为近圆形或不规则形褐色或红褐色病斑,病斑直径0.5——2厘米,病健部位不明显。湿度大时,因为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的产生,病斑表面会显现密生灰黑色煤霉,以叶子背面为重。

发生煤霉病的豆角植株,病害多从下部老叶子开始,发病后病害逐渐向上扩展,严重时被害叶子上病斑连片,叶子枯死,豆角植株出现早期落叶,仅残留顶端数片嫩叶。严重发生煤霉病的豆类作物地块,植株茎蔓和豆荚同时被害,开始出现褐色梭形病斑,病斑发展后变成黑褐色。

咦!豆角煤霉病的发病原因原来是这样的。

引起豆角煤霉病的罪魁祸首是真菌中的豆类霉污尾孢菌。该病菌以菌丝块附着在病残体上在田间越冬,其发育温度是7——35℃,最适合的发育温度是30℃。

条件适宜时病斑处产生分生孢子对田间豆类进行初侵染,被侵染的植株病情发展后产生新的分生孢子。不断新生的分生孢子,不断对豆角植株进行再侵染,使病害流行。

气温25——30℃,空气相对湿度85%以上时,豆角煤霉病容易出现爆发式发生。一般来说,春播种植比夏播种植发病重,棚室种植比露地种植受害重。连作套种、地势低洼、长势不好的地块发病重。

好!原来有这么多招数可以在防治豆角煤霉病时使用。

1、实行轮作。对豆角煤霉病发病病田,与非豆科蔬菜或其它作物实行2——3年轮作。

2、选择抗病品种。有资料显示,适宜保护地或露地种植的矮生型早熟的之豇矮蔓1号、早玉-80、春丰、美国无架、浙翠无架;适宜春提前早熟的连豇1号、之青3号、扬早豇、耐湿王;适宜露地春、夏季种植的之豇翠绿、之豇90、绿豇1号、贺研2号;秋季专用的秋豇512、紫秋豇6号、连豇1号;可春夏秋连用的湘豇2001-4等优势豇豆品种较为抗病,不同地区可以因地制宜选择自己合适的品种。

3、加强栽培管理。注重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和磷钾肥,结荚期内可分4次每次亩用磷酸二氢钾150克+红糖或白糖500克,兑水50升为豆角补充叶面肥,促使植株健壮,连续使用的间隔期一般是5天。采用地膜栽培,合理密植,棚室种植注意通风排湿和透光,防止田间积水或湿度过大。发病初期,及时摘除病叶,收获后清除地面上的病残蔓叶,集中烧毁,对土壤深翻,减少菌源。

4、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选择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50%甲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8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5%甲硫•乙霉威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78%波尔•锰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55%嘧霉•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一般7——10天1次,在伸蔓期、初花期和初花10天后,连续使用3次。

后话:

豆角煤霉病在各地发生比较普遍,严重时可造成叶片干枯脱落,影响豆角生长,缩短采收期,降低产量。但在许多农家自用种植过程中并没有得到防治上的重视,也有不少人根本就不认识豆角煤霉病。因此,需要从思想上切实提高认识。

以上就是关于题主“豆角煤霉病的发病原因是什么?怎么防治”的回答。如有什么疑问和不同见解,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我们共同讨论。关注我的头条号“乡村萤火虫”,每天分享不一样的“三农”知识。谢谢大家的阅读和点赞支持!


乡村萤火虫


豆角煤霉病又叫作豆角煤斑病、豆角叶霉病,它主要是危害豆角老熟的叶片,豆角在苗期和成株期的嫩叶一般比较少发病。豆角煤霉病是一种真菌病害,它的发病原因一般是在连作地块,管理不当,田间潮湿,生长不良等情况下比较容易发生。豆角煤霉病除了危害豆角外,还会危害其它豆类的蔬菜,比如扁豆、蚕豆、豌豆、菜豆、绿豆等,所以,我们在种植豆角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防治,这样才可以减少豆角煤霉病的发生,提高豆角的产量和品质。



豆角煤霉病的发病条件和传播方式

豆角煤霉病是一种真菌病害,它的病菌一般是附在病残体上在田间越冬,等到第二年,气候条件达到病菌活的条件时,病菌就会通过风雨进行传播,然后再侵入到豆角植株上。

在高温高湿的天气里比较有利于病菌的活动。当田间的温度达到30℃左右时,空气湿度比较大的时候,这时病菌就会开始活动危害豆角的叶片。



豆角煤霉病的发病原因

1、连作:在种植豆角时,没有和其它科属的蔬菜进行轮作,在同一地块上进行重茬种植,像这种情况的比较容易发生豆角煤霉病。

2、密植:在种植豆角时,如种植的过密,植株之间就会互相遮挡,这样就是影响到田间的通风透气和光照,像这种情况下也有可能会发生煤霉病。

3、肥水不足:在种植豆角时,如果没有及时的给豆角补充肥水,那么,豆角就会因缺水缺肥而影响生长,这样豆角的植株就会长的比较弱,降低了抗病能力,这种情况也是有可能发生煤霉病的。

4、田间潮湿:在种植豆角的过程中,如浇水不当,浇的水过量,或者是下雨时没有及时的排水,这样田间的湿度就会增大,像这种情况也是有可能发生煤霉病的。



豆角煤霉病的症状是这样的

豆角煤霉病主要是危害豆角的老熟叶片,幼苗期时的叶片和成株期时的嫩叶片一般不会发生煤霉病。所以,豆角煤霉病发病时一般是从植株的下部叶片开始发病,然后慢慢的从下往上进行蔓延,发病初期时,豆角叶片的正反两面会产生紫褐色斑点,当斑点扩展后,就用形成一个1~2厘米左右的圆形病斑。

因叶片上有叶脉,所以,有些病斑会形成一个多角形的斑点,煤霉病的病斑一般没有明显的边缘,当豆角发生煤霉病时,如果比较严重的,整株的老熟叶片一般会干枯脱落,只剩下少量的嫩叶。



豆角煤霉病的防治方法

1、选抗病能力强的优质品种:在种植豆角时,一般是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来选择比较适合当地种植抗病能力强的优质品种,在播种前先进行拌种,这样可以防治豆角苗期时的病虫害,降低煤霉病的发生。

2、合理的密植:在种植豆角时,不能种植的过密了,要合理的进行密植,一般行距在60~75厘米左右,株距在20~30厘米左右,这样可以增加植株间的通风、透气和透光,减少煤霉病的发生。



3、肥水管理:种植豆角时,在施肥了基肥的情况下,还应及时的进行相应的追肥。在豆角苗期时少用肥水,结果期时一般以磷钾肥为主,有条件的可以增施有机肥,这样可以促进豆角植株的根系生长,提高植株长势和抗病能力。在给豆角补充水分时,应合理灌水,一般保持土壤湿润就好,防止湿度过大,这样也可以减少煤霉病的发生。

4、药剂防治:在豆角叶片刚出现煤霉病的时候,可以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者是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进行喷药防治,一般7到10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如果喷药后下雨的,还要在雨后及时的进行补喷一次。



5、釆收后管理:在豆角成熟釆收后,还应进行清园管理,把有病残体的病植进行集中处理,然后再地土壤进行深翻晒土,这样也可以减少病菌。

总结:在种植豆的过程中,豆角煤霉病发生的原因一般是重茬种植,种植密度过大,田间潮湿,肥水管理不当,植株生长不良等,所以在种植豆角时,应选用抗病能力强的优质品种进行合理的密植,在施肥基肥的情况下,应及时地进行适当的追肥和做好田间的水分管理,当种植的豆角发生煤霉病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防治。


农友君


豆角是夏季农户最喜欢种植的蔬菜,一季可以收获好几茬,经济效益相对较高。不过在夏季种植豆角时却并不容易,非常容易发生多种病虫害,高峰期几乎每周都要打药。如果想要降低打药次数,种植户需要了解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下面我们就详细讲解一下豆角煤霉病的发生规律以及防治方法。

详细了解煤霉病的病原菌

豆角煤霉病病原菌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一种真菌,主要在夏秋季节对豆角造成危害,以对叶片的危害最大,严重的会造成植株早衰。该病菌的发育过程对温度湿度要求很高,一般在气温25摄氏度以上时,遭遇阴雨天气就会大规模发生。

豆角煤霉病发病症状

该病害主要危害叶片,特别是老叶片发病尤为严重,后期发病严重时甚至会蔓延到茎杆、豆角果实上。发病初期在叶片上可以看到一些黄绿色的不规则的圆形斑,后期随着病害加重,黄绿色病斑逐渐加深转变为紫褐色且病斑贯穿叶片正反面,一个叶片能有多个大病斑。

发病初期,如果遇到阴雨天气,在叶片病斑正反面会出现非常明显灰褐色霉层(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尤其是叶片背面最为明显,且雨后该病害会大规模发生,严重影响叶片光合作用,最终导致叶片枯黄掉落,植株早衰。

豆角煤霉病发生规律

豆角煤霉病病原菌通常以菌丝体的形式随豆角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来年春季,温度合适的情况下即可发病,菌丝体上产生大量分生孢子,随着气流,雨水,以及灌溉等农事操作完成初次侵染。

豆角煤霉病发生对于温度湿度也有一定的要求,特别喜欢高温高湿的环境,一般情况下,温度在10摄氏度,病原菌就可以活动,温度达35摄氏度时病原菌依然可以生存,最适的发生温度为25-30摄氏度,相对湿度达90%以上时,发病几率更高。

豆角煤霉病发生和哪些因素有关?

  • 有无土壤清洁影响煤霉病的发生几率。一般情况下,如果有过煤霉病发生的田块,田间卫生条件差的发生病害几率更高,因为病原菌基数大。
  • 雨水对煤霉病发生的影响,经常种植豆角的农户都知道,煤霉病高发的时间一般是雨后,下雨后最多一天,田间就可以看到非常明显的带病叶片。
  • 植株长势影响发病几率。特别是老叶多,长势不好的植株特别容易发病。因为这样的植株对于外界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差。
  • 不科学的日常管理。种植时密度非常大,田间透气性差,后期容易发病;灌溉次数多,田间湿度大,植株容易染病;蓟马等害虫防治不及时会加重煤霉病的传播等。

如何科学防治煤霉病?

煤霉病发生速度快,破坏能力强,大规模爆发3-5天可以使豆角大规模落叶,所以提前预防是关键,下面的一些建议希望能帮助你。

  • 对于高传染土传病害,搞好田间卫生非常重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种植过程中,及时修剪植株下部的老叶、带病叶,降低侵染几率;第二,种植结束后,对于田间的植株、落叶等要统一集中销毁,尽量不堆放在田埂上。
  • 通过科学营养管理提高作物长势。在豆角生长过程中,追肥千万不能忽略,豆角一季可以采摘很多次,需肥量大,脱肥植株长势弱,更易遭受病害侵染。苗期根据生长情况,每亩地追施8-10公斤尿素提苗;开花坐果前一周,建议随水冲施20—30公斤左右硫基高钾复合肥,促进花芽分化;从摘第二次豆角后开始,建议每次摘完豆角都进行一次追肥,以高钾复合肥为主亩施15-20公斤。另外追肥时可以选择含有腐殖酸的肥料,养根作用明显。
  • 科学的日常管理。豆角浇水时忌大水,可以用小水灌溉,多次浇水,避免湿度过大;田间排水设施不能忽略,夏季多雨,易积水;适当的修剪枝叶,对于一些病叶老叶,以及一些不合理的枝蔓要及时修剪。
  • 药剂防治。首先做好保叶工作,7-10天喷施一次保护性杀菌剂,叶片不生病,果实产量才高,可以选择唑醚.代森联、多抗霉素、嘧菌酯、丙环唑等防病;出现病害要选择速效治疗性药剂,下面推荐几个效果不错的配方:50%的啶酰菌胺水分散颗粒剂1000倍、500g/升氟啶胺悬浮剂750倍的、43%氟菌.肟菌脂1000倍、80%嘧霉胺.异菌脲1500倍等。发生以后间隔三天用两遍可以快速控制病害。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该病害高发的田块,建议种植户在雨后一定要及时喷施杀菌剂预防病害。以上是我关于豆角煤霉病的防治建议,欢迎大家继续讨论!


植保小贴士


豆角煤霉病又称叶霉病、叶斑病,在北方的春季大棚危害较重,在长江流域夏秋季节普遍发生,病菌除侵染豇豆外,还危害芸豆、大豆、绿豆等多种豆科作物。严重时病叶逐渐干枯脱落,病株瘦小易早衰。

一、引发煤霉病的病原为豆类煤污尾孢菌和菜豆尾孢。该病菌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会侵害茎蔓、叶柄及豆荚。多在植株现蕾开花后发病,幼苗期与成株期的嫩叶不易发病,成熟叶易受害,田间病害自下向上扩展蔓延。

二、发病症状。病斑初期为不明显的近圆形黄绿色斑,继而黄绿斑中出现紫褐色小点,小点逐渐扩大,形成近圆形或受较大叶脉限制而呈不规则形的大斑,病斑边缘不明显。湿度大时病斑表面着生暗灰色或灰黑色煤状霉层,尤以叶背密集。

三、发病条件。病菌生长适宜温度范围为7~35℃,最适生长温度为30摄氏度,田间高温高湿或多雨是发病的主要条件,连作田块发病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长势弱的地块发病重。

四、采取综合性措施进行防治:

1、不同品种的豇豆对煤霉病的抗性差异较为明显。在品种选择上应注意选用抗病品种,如鄂豇豆2号、湘豇1号、湘豇2号、之青3号及之豇矮蔓系列等品种。

2、精细整地,科学施肥。深耕细耙,确保地面平整;重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配合使用氮、磷、钾等大量元素肥料,适当补充钙、镁、硫、铁、锌、硼、铜、锰等中微量元素肥料,确保各元素肥料平衡施用;底肥和追肥相结合,土壤追肥和叶面追肥相结合,确保前期不徒长,后期不早衰。

3、合理密植。采用宽窄行、高畦方式种植,根据所选品种确定适宜的密度,确保田间通风透光,且有利于田间管理和收获。

4、谨慎搭架、引蔓。搭人字形架蔓,及时引蔓上架,一般在露水未干或阴天时操作,避免在晴天中午前后引蔓,以防损伤茎蔓。

5、减少病原。在种植前应及时清园,在发病初期要及时摘除病叶,清除病株、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深埋。

<strong>6、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可采用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先正达瑞镇(嘧菌环胺)2000倍液、30%苯甲。丙环唑3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在喷雾时注意从底部老叶喷药,叶背叶面要同时喷雾到位,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2-3次。


职业新农人


豆角煤霉病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豇豆煤污病,是豇豆、四季豆上比较重要的病害,在夏季和秋季经常发生,对豆角危害很大。主要为害叶片,茎蔓、豆荚也可受害。病害严重时会致使植株早衰,豇豆产量和品质降低。


豆角煤霉病田间识别

  • 豆角煤霉病主要是为害豆角叶片部位,严重时也能危害藤蔓、叶柄及豆荚等部位。成熟的叶片最容易被感染,病害初发生的时候为近圆形黄绿色斑点,看不明显,然后黄绿斑出现越来越多,后面会慢慢扩大,逐渐形成大小不一类似圆圈形状的红褐色或者褐色病斑。叶片边缘部位一般不染病,病斑周围仍然保持绿色。遇到湿度大时,病斑表面生暗灰色或灰黑色煤烟状霉层,但是,病斑不会穿孔,无轮纹,会引起落叶。茎蔓和豆荚染病,形似锈病。


发病条件和规律

  1. 病菌以菌丝块形式随同受害植株残体在田间存留,翌年遇适温便产生大量分生孢子,通过气流、植株气孔侵入。植株被感染后,病斑上又会不断产生分生孢子在田间辗转侵染,导致病害反复流行。当温度25~35℃,相对空气湿度85%以上,或遇高温多雨,或者大棚内高温高湿,通气不良,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2. 南方梅雨季节是豆角煤霉病的高发期,发病轻重与豆角播种时间早晚有关。一般情况下,春播豆角比夏播豆角发病概率高。间作地块,重茬种植地块发病早,发病重。在豆角的生长过程中,幼嫩叶片和植株顶部叶片抗煤霉病能力比早成熟的叶片强,一般不易染病。在田间表现为,豆角幼苗期通常不染病,到了开花结荚期,植株中下部叶片最容易染病。


防治方法

①选择抗病能力强的品种适时迟播

  • 豆角喜温不耐寒,选择抗病能力强的中晚熟蔓生品种在夏季播种,有利于提高豆角产量。常用的优良品种包括鄂豇豆2号、湘豆系列等。

②控制病菌源头、减少病源

  • 合理与非豆类作物轮作;田埂地头四周发现病体及时消除干净,避免病情蔓延;豆角采收完毕后,清理干净带病茎叶带离田间销毁。

③加强田间管理

  • 施肥要均衡,适应增施生物菌肥,利用有益菌清灭病菌;实行深沟高厢覆膜栽培,保持植株间良好的通风透光性能,雨天及时排湿。

④药剂防治

  • 在田间发现病情初期即时采用安全有效的化学药剂喷雾。可用药剂有70%甲基硫菌灵、50%速克灵、50%腐霉利等。按照药物说明配制合适比倒溶液,安全用药。

郧阳老五


根据农业部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导致豆角发生煤霉病的原因有很多,下面我们就来具体介绍豆角发生煤霉病的症状、原因和如何防治。


症状:

豆角煤霉病又称"叶霉病",主要危害豆角的茎叶、豆荚,发病初期,叶面出现圆形紫褐色的斑点,扩大后变成深褐色病斑,边缘模糊,在高湿的情况下,叶片背面能看到灰黑色霉菌。

原因:

豆角种植过密,高温高湿容易导致豆角煤霉病的发生。

豆角连茬种植,也容易引起豆角发生煤霉病。

如何防治:

发现豆角煤霉病,可以使用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含量80%),每袋兑喷雾器1桶水;或者使用代森锌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含量65%),每袋兑喷雾器1桶水,对豆角进行均匀喷雾,7-15天喷雾1次,连续喷雾2-3次,可以有效治疗豆角煤霉病。

选择抗病虫害强的品种,种植时保持好每株之间的距离,使豆角能够保持通风。

加强田间管理,做好排水工作,防治田间湿度过大,增施磷钾肥,提高抗病能力。

综上所述,豆角煤霉病会影响豆角的产量和品质,但是如果能够提前预防,可以减少发病的几率,另外,如果发现豆角煤霉病,及时使用杀菌剂杀菌,减少损失。


希望时间年华的回答能够帮助您,喜欢的话点个赞,谢谢!


时间年华


这是很典型的豆角煤霉病,当然又叫做“霉霜病”,这是豆角在生长过程当中很大可能来出现的。那么这样的病菌来病害主要还是在豆角的不好生长环境里面出现的,典型的就是在高温、高湿有积水降雨的环境下发生的概率是最大的,速度也是最快的了。

一、豆角的煤霉病发病的表现和原因:

1、此类病害最主要的发病时间段就是在豆角生长出现第一个真叶的时候;

2、最主要的就是直接影响豆角的叶子,那么在发病严重的时候,这直接会导致豆角的叶子掉落的;

3、在发病的条件和原因上主要还是因为有寄生的病害和天气高温、高湿,还有连续的降雨和积水现象所导致的。

二、防治和预防豆角煤霉病的措施有:

1、在刚开始种植豆角和密度上和植株之间的间距上面一定要合适。如果这样种植的话,那么就会直接导致豆角在生长期间的不通风的情况下出现此类病害,所以说种植的密度和通风性、透气性就很是重要了;

2、在刚开始的发病初期,我的建议是大家一定要及时的把病叶子给摘除掉,及时的从地里面给清理出去,如果有病害严重的植株,我建议是直接给拔掉,清理出园子,那么这样一来病害的传播性质就会大大的减少,再配合一定的药物就会得到有效的控制了;

3、还有就是在发病初期的话,如果叶子感染的不是很明显,那么我建议是直接喷药了。那么代森锰锌和百菌清这两种农药都是可以的;

4、如果是在蔬菜大棚里面种植豆角的话,那么一定要在平时生长过程当中要注意通风性和透气性,这每天的通风口要按照日出日落来拉开和合上;

5、在种植豆角之前一定要对土壤和地块进行一个有效的清理,这个是一个很重要的预防的措施,对于病害发生的减少很是重要了。

总结

在豆角煤霉病的发病上,主要还是种植豆角的一个密度问题,那么咱们在种植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密度,不能单独的去图这个密度大了就会产量大,其实不然。


宁宁说的话


豆角又叫豇豆,是夏季里常吃的一种蔬菜。豆角发生煤霉病时会造成叶片干枯、早落,常造成较大的损失。

豆角煤霉病的表现症状:

病斑初起为不明显的近圆形黄绿色斑,继而黄绿斑中出现由少到多、叶两面生的紫褐色或紫红色小点,后扩大为直径0.5-50px的近圆形或受较大叶脉限制而呈不整形的紫褐色或褐色病斑,病斑边缘不明显。在变黄的叶上,病斑周围仍可保持绿色。湿度大时病斑表面生暗灰色或灰黑色煤烟状霉,尤以叶背密集。病斑可相互联合形成不定形较大斑块。病害严重时,病叶曲屈、干枯早落,仅存梢部幼嫩叶片。

病发原因:

病菌附在前茬作物残留体上留在土壤过冬。主要是通过空气传播,被侵染病株,又在病斑上下不断产生病原在田间进行重复侵染。

发病规律表现:

1:发病时期。春季大棚豇豆煤霉病在4月中旬开始发病,6月上、中旬至7月上、中旬为发病高峰期。

2:高温、高湿的天气最容易发病。

3:连作地发病重。春播豆角比晚播豆角发病重,尤其是春季播种较晚的豆角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加强田间管理,多施有机肥,增施磷钾肥,适时早播,合理浇水,雨后及时排水,及时去掉老病叶,收获后清除病残体集中烧毁,并进行深翻土壤。

2:发病后用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25%多菌灵400倍液,每隔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

小结:豆角煤霉病极容易造成豆角减产,种植前后对土壤进行彻底消毒,在发现豆角植株开始又病变现象需及时结合科学方法进行防治,加强田间的管理和合理施肥浇水。以上解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川妹莎啦


豆角,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蔬菜,属于豆科植物。由于豆角富含蛋白质和胡萝卜素等,营养价值特别高,因此也是我们很多地区农户热衷栽培的蔬菜之一。

豆角的煤霉病也叫做叶霉病,是豆角常见的一种病害。煤霉病发病后常常危害豆角的叶片,蔓藤。导致植株发育不良,叶片变小,干枯脱落。给农户造成较大的损失,也严重的影响农户种植豆角的积极性。

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豆角发生煤霉病后有哪些症状?然后再来聊具体的防治措施。

豆角煤霉病的症状

煤霉病发病初期,首先会侵染豆角的叶片,在叶片的两边会产生紫褐色的小斑点。随着病情的持续发展,斑点逐渐扩大为直径1-2厘米左右的深褐色病斑。湿度过大时,病斑背面会生成灰色霉层,叶片逐渐出现干枯,发黄。

煤霉病发病严重时,病斑布满整片叶面。同时叶片开始干枯,卷曲,脱落,仅剩下顶端嫩叶。直到豆角植株枯萎而亡。同时也会造成豆角蔓藤及豆荚受到危害,结荚减少。

豆角煤霉病的发病通常是由于种植地区的高湿多雨和通气不良造成的。具体原因我来分析一下,供你参考。

豆角煤霉病的发病原因

【1】温度:一般情况下,豆角的煤霉病发病期都处在雨水较多的季节病情也随着季节的变化有所差异。通常,温度25-30摄氏度,相对湿度达到85%以上时,豆角煤霉病的发病几率相对较大。

【2】季节:春播豆角通常在6月到7月份高温多雨时,是煤霉病的高发期,而夏播豆角则在9-10月份发病严重。豆角长势较弱或者土壤贫瘠的地块都容易发生煤霉病。

【3】环境:通常,豆角种植密度过大,排灌性能差,通风条件不好的田地容易发病。或者土壤贫瘠,没有进行轮作,虫口大的田地豆角都容易发生煤霉病。

豆角煤霉病的防治措施

  • 采收完毕后,要及时清理田地。清除干净土壤中的豆角蔓藤、残叶,减少土壤中的病源存活量,为高产种植打下良好基础。
  • 建议实行轮作,并选用抗病的豆角品种。在播种前对豆角种子进行消毒除菌。可以选用新高脂膜浸种超过24小时左右。并对土壤进行杀菌处理。

  • 豆角生长中后期,要合理施用磷钾肥,尤其是有机肥。豆角长势衰弱时可适量喷洒叶面肥,合理控制好种植密度,发现病叶,黄叶要及时摘除。改善植株的光照条件,增加光合吸收的能力。
  • 发现豆角煤霉病病株后要及时拔出并带离田地,并选用50%的多菌灵800倍液或者硫悬浮剂800倍液进行喷洒防治。每隔10天喷洒一次,连续3次即可防治。

要点总结:豆角的煤霉病发病原因多跟气候和温度的管控有很大的关系,尤其是潮湿多雨季节时煤霉病发病率极高。因此,在高温多雨天气时,我们要积极做好豆角的管理措施,为种植优质高产豆角而打下良好基础。


乡村小名


你说的是煤污病吧?

(没有找到豇豆煤污病的照片,用其他的替代)

煤污病又称煤烟病,在花木、蔬菜、果树上发生普遍,主要是暗色呈煤烟状的菌丝体附着在植物叶片表面,影响植物光合作用,造成生长衰弱,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降低,严重时会导致植株死亡。

其症状是在叶面、枝梢上形成黑色小霉斑,后扩大连片,使整个叶面、嫩梢上布满黑霉层。

由于煤污病菌种类很多,同一植物上可染上多种病菌,其症状上也略有差异,但最重要的识别特征是在植株表面形成黑色霉层。

煤污病病菌在病部及病落叶上越冬,翌年孢子由风雨、昆虫等传播。蚜虫、介壳虫等分泌蜜露害虫发生多,高温多湿、通风不良的环境会加重发病。

豇豆上的煤污病是白粉虱,蚜虫的分泌物诱发。先有虫害,才会发生煤污病。

(蚂蚁会取食这些分泌物,蚜虫、粉虱不易发现,但可以通过观察蚂蚁的活动来找到这些害虫)

因此在防治时也要病虫兼治。

  • 用吡虫啉,吡蚜酮,啶虫脒,烯啶虫胺,螺虫乙酯,噻虫嗪等交替使用喷雾进行防治虫害。

  • 用嘧霉胺,腐霉利,异菌脲,代森铵,灭菌丹等药物防治煤污病。

  • 豇豆种植不要过密,温室栽植的话要适时通风,保证透光良好,以降低湿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