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的“第一战神”关羽,是如何“造”出来的?

在四大名著《三国演义》中,主角之一关羽以勇猛而著称,在小说的描写中,关羽一出场即温酒斩华雄,然后又是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威震华夏,一时英勇无敌,即使是在败走麦城被杀后,也被后世尊崇为与孔子并列的“武圣人”。

在正史《三国志》中也夸赞说:“关羽、张飞管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还说张飞之“雄壮威猛亚于关羽"。时人称他为“万人之敌”,周瑜称他为“熊虎之将"。

而实际上,就战功而言,历史上的关羽其实并无过人之处,与当时的名将相比,如张飞、马超、张辽、吕蒙等人,都可以与其匹敌。

《三国演义》中的“第一战神”关羽,是如何“造”出来的?

然而,在小说《三国演义》中,他却无愧于“第一战神”这一评价。总的来说,关羽的威名是小说《三国演义》 “造”出来的,那么,小说究竟是如何"塑造”的呢?

在小说中,关羽和其他猛将相比,还是一员儒将、智将。而且,为了突出他的神威,罗贯中先生采用多种艺术手法,对其进行了神乎其神的渲染和强化。

第一、刻意描述形象,雕刻出“貌若天人”的神威。

在《三国演义》中,本来就注重描写人物的形象,在塑造关羽形象时,外貌描写却成了一种重要手段。罗贯中在吸收了民间传说,以及宋、元三国戏中关羽外貌的描绘,将其塑造成一个完美的英雄形象。

作为一个主要描写的武将,罗贯中着重突出了关羽的阳刚之美:“身长九尺,揖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曹操一见就赞他“仪表不俗”,胡班见之则叹为“天人”,就连诸葛亮也是一再称其为“美髯公”。

《三国演义》中的“第一战神”关羽,是如何“造”出来的?

如此形貌,加上胯下有吕布留下的赤兔马、手握青龙偃月刀的奇妙组合,一出场就会令人起敬,令人生畏。

在小说第二十五回中,当曹操得报颜良连诛二将,徐晃出马也不过二十回合就败回阵营后,众将栗然时,曹操与关羽观看颜良的阵势,曹操夸赞说“河北人马,如此雄壮!”

关羽却说:“以吾观之,如土鸡瓦犬耳!”

曹操又说:“麾盖之下,绣袍金甲,持刀立马者,乃颜良也。”

关羽一看,更藐视地说:“吾观颜良,如插标卖首耳!”

经过这一番铺陈后,关羽提刀上马,直奔颜良,“关公赤兔马快,早已跑到前面,颜良措手不及,被云长手起一刀,刺于马下,忽地下马,割了颜良首级,拴于马颈之下,飞身上马,提刀出阵,如入无人之境。”

通过这些描述,一个神威无比的关羽就呈现在读者面前了。

《三国演义》中的“第一战神”关羽,是如何“造”出来的?

第二、大肆渲染,突出其神勇。

为了突出关羽之勇,罗贯中采用了与写其他勇将截然不同的笔法,如小说中许诸、典韦、马超、赵云等的勇,多是由于“力大无穷”和“武艺超群”,而关羽的勇则带有一种磅礴的正气,一种凛凛不可犯的神威。

如“温酒斩华雄”一节,对关羽战斗的雄姿,作者不作正面描绘,只是从当时的情势、气氛和各路诸侯眼中、耳中写其神、显其威,以突出他顷刻间扭转乾坤的内在威力,斩颜良一节也是如此。没有过多的细描细绘,但却把关羽的神勇上升到了一种绝对的、凡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让读者不由得发出这样的感叹:“关将军真天神也!"

《三国演义》中的“第一战神”关羽,是如何“造”出来的?

第三,改变史实,夸大关羽的战绩。

关羽一生成绩非凡,比如斩颜良、擒庞德、擒于禁等在历史上是确有其事的,但与张飞、赵云等人相比,似乎也没有太多过人之处,如实描写显然不足以突出其“第一战神”的形象,于是,罗贯中就展开想象,为他增添了一系列战绩。

我们都知道,“温酒斩华雄”是关羽的“威震乾坤第一功”。然而,在历史中,斩华雄却与关羽没有什么关系,历史上确有华雄其人,但砍下他头的却并非关羽,而是孙坚。

据《三国志》记载,孙坚早年起兵参加讨伐董卓的战争,却被董卓军队大举围攻,孙坚只带着几十骑突围而出。孙坚吃亏后很快又收拢士卒,组织反击,正是在这一次反攻中,孙坚斩了董卓手下都督华雄。

《三国演义》中的“第一战神”关羽,是如何“造”出来的?

罗贯中写《三国演义》时,故意将孙坚写成被华雄杀得大败,靠部将祖茂替死,才逃得一条性命。但这样一来,就把后面斩华雄的关羽衬托得光彩夺目。

在《三国演义》中,最能表现关公过人神勇的战功是斩颜良、诛文丑。

斩颜良确有其事,但是,诛文丑却是移花接木,让关羽“夺”了别人的功劳。

历史上诛文丑的其实是曹操。据《三国志》记载,当颜良被杀后,袁绍又率军渡河攻击曹军,曹操令手下解鞍放马,抛弃辎重,袁军纷纷争抢,曹军趁势出击,大破袁军,顺便斩杀了袁绍的名将文丑。

《三国演义》中的“第一战神”关羽,是如何“造”出来的?

但是,后来创作三国故事的民间艺人大概觉得关公这时既然身在曹军之中,又诛杀过名将颜良,那何不再送他一场功劳,让他把文丑也杀掉?

宋人洪迈在《容斋随笔》中写道: “关羽手杀袁绍二将颜良、文丑于万众之中。”可见,在宋代已经有了关公杀文丑的说法。到了元代《三国志平话》里,文丑就在与关羽的对阵中做了刀下之鬼。

罗贯中搬来这段故事,又对搏杀过程做了一番铺张,先写文丑于乱军之中力敌张辽、徐晃二将,极力写出他的勇悍过人,再由关羽出场,飞马诛杀文丑,更进一步写出了关羽那无与伦比的威势。

《三国演义》中的“第一战神”关羽,是如何“造”出来的?

除了上述几个例子外,小说中关羽杀车胄、斩蔡阳的功劳是从刘备那里借来的,而过五关斩六将则纯属虚构。

至于赤壁之战后,曹操败走华容道时,被关羽威风凛凛地截住去路,曹军惊得“亡魂丧胆,面面相觑”,曹操只得上前哀求关羽念在昔日的情分上,放一条生路。

实际上,在《三国志》中,曹操确实是从华容道败走的,但并没有提到关羽出现在此地,罗贯中为了提高关羽的仁义形象而添油加醋出“义释”这一幕,从而最终把关羽推崇到了“圣人”的地步。

罗贯中先生通过这些合理的加工和超人的想象,将一系列极富传奇性的情节糅合在一起,关羽便成为《三国演义》中威震华夏的“第一战神”!

本文参考自:《三国闲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