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人血压降到多少最好?

郏超蓉中


血压要控制在什么水平比较好?

任何事物都会过犹不及,因此都应讲求一个平衡的状态,血压也是,高了不好、低了也是有害的,特别是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来说,那么这类人群的血压要控制在什么水平比较好呢?

美国第七届全国联合委员会规定的正常血压值,也就是我们目前应用于临床诊断的血压值(收缩压<120mmHg,舒张压<80mmHg)并不适用于所有人。经相关研究分析显示,具有基础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收缩压控制在110mmHg以内的患者死亡率高出3.9倍,比高血压患者引起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还高。最后得出结论是: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血压在140/78mmHg时死亡率最低,因此该血压值也被推荐为心血管疾病患者最好的血压值。

想了解更多心血管知识,那就点关注吧~


39小心肝


笼统地说,原则地说,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推荐的降压治疗的目标值为成人(18~65岁,我国指南定义老年人的标准为≥65岁)<140/90mmHg,老年人(≥65岁)<150/90mmHg,如能耐受还可进一步降低。

对于合并各种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冠心病、慢性肾脏病、脑卒中后患者,降压治疗的目标值曾经定为<130/80mmHg,但近年来各国指南都把目标值回调到<140/90mmHg。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大量大规模临床循证研究的证据证实,当降压治疗将血压降到<140/90mmHg时,患者确实可以从降压治疗中获益。而对于<130/80mmHg的目标值,不同的研究得出的结果不同,存在争议,还不能确定血压降到<130/80mmHg患者更获益。

当高血压患者合并不同疾病时,降压治疗的目标值也不相同。

合并糖尿病或慢性肾脏病,要求降压治疗的目标值均为<140/90mmHg。但如果合并蛋白尿,则最好降低到130/80mmHg以下。

患有颈动脉狭窄的病人,当颈动脉狭窄≥70%时会影响脑供血。因此,双侧颈动脉严重狭窄的患者血压不宜降得过低,一般控制在<160/100mmHg即可。

脑卒中(脑梗死、脑出血)的病人。如果发生过脑卒中但病情稳定,降压治疗的目标值为<140/90mmHg。但如果是急性脑卒中发病早期(尤其是24小时内),由于颅压增高,人体会调节血压升高以保证脑供血,这时只要血压不是特别高就不能急于降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时,一般要在血压≥180/100mmHg,或合并严重心功能不全、主动脉夹层、高血压脑病时才启动降压治疗;急性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时,收缩压>200mmHg或平均压>150mmHg时才要积极降压。一般来说,血压逐渐降到160/100mmHg以内就比较安全了。

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降压治疗的目标值都是<130/80mmHg。由于冠状动脉是舒张期灌注,所以舒张压不宜降至过低,一般应维持在60mmHg以上。如果收缩压很高而舒张压<60mmHg,则应在严密监测下逐步降低收缩压。对已有左心室肥厚或心功能障碍的患者,既使没有明显的心衰,血压也应降至<130/80mmHg。

主动脉瘤、夹层动脉瘤。控制收缩压在100~120mmHg。

妊娠高血压。孕妇如果没有并发器官功能损伤,血压宜控制在130~155/80~105mmHg;如果并发了器官功能损伤,血压宜控制在130~139/80~89mmHg。降压治疗中要注意避免血压波动过大,血压不可低于130/80mmHg。

接受了器官移植后的高血压患者,血压的目标值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老年人、合并症较多、肾功能不全者血压控制的目标值是<140/90mmHg;年轻、合并征少、肾功能良好者血压控制在125/75mmHg左右较为适宜,但不应低于120/70mmHg。

虽然有上述标准,但这些标准是来自群体的结果,具体到每个患者身上还要根据个人的情况调整,这就是个体化原则。所有的治疗,都应该在医生的具体指导下实施。

血压高于多少要去找(看)医生?医院、诊所偶测血压≥140/90mmHg(非同日3次),家庭自测血压≥135/85mmHg。注意,家庭自测血压诊断高血压的标准是≥135/85mmHg。(有危险因素的人要注意监测血压哦!)

希望高血压患者都能降压达标!(关于降压治疗目标值问题,我的头条号上有解释较详细些的文章,可以参阅)


心血管内科侯晓平


高血压是由多种病因相互作用所致的、复杂的、进行性的心血管综合征,是重要的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之一,目前我国有1.6亿高血压病人,但仅有6.1%的病人血压控制较好,而将近94%的病人的血压不达标。但是血压高于140/90毫米汞柱的高血压病人发生冠心病、脑卒中、肾功能不全等疾病的可能性将会大大增加,而且血压越高,发生心、脑血管病的危险越大。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和众多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也表明,有效降压能够降低患者心脑血管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是心脑血管获益的根本所在。但是对于血压控制,我们既不能一刀切的都降到140/90毫米汞柱以下,也不能认为血压越低越好。因为针对不同的患者,目标值常常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降压的目标值,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下面小编就来说说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目标值。

1、总的来说,对于高血压早期和无并发症的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目前主张血压控制目标值应<140/90毫米汞柱。

2、对于糖尿病、慢性肾脏病、心力衰竭或病情稳定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目标值应<130/80毫米汞柱。另外,肾病蛋白尿大于1g/d者,血压控制更为严格些,血压应低于125/75毫米汞柱。

3、对于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尤其是80岁以上老年高血压患者,收缩压控制于150毫米汞柱以下,推荐收缩压降至140~150毫米汞柱之间,如果能够耐受可降至140毫米汞柱以下。

4、对于老年高血压和合并多种并发症、并发疾病的患者,尤其是合并糖尿病、大量蛋白尿、缺血性脑卒中、终末期肾脏病、慢性心力衰竭、严重冠心病如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应该执行宽松的血压控制,可在医生的建议下进行个性化治疗。一般健康状况良好、无明显的靶器官损害发生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仍然可以考虑较为严格的血压控制(如<140/90毫米汞柱)。对于80以上、一般健康状况较差、行动不便、认知功能障碍、独居、合并明显的器质性疾患、身体衰弱的患者,血压控制应以宽松为宜,建议<150/90毫米汞柱。

综合上述,当我们得了高血压后,且尚未出现靶器官损害,应先经过生活方式的改善,若是效果不理想,再服用降压药物。但无论是生活方式改善还是服用降压药物,都应该尽早将血压降低到上述目标血压水平,但需注意,降血压并非越快越好。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应根据病情在数周至数月将血压逐渐降至目标水平。一般来说,年轻。病程较短的高血压患者,可较快达标。但老年人、病程较长或已有靶器官损伤或并发症的患者,降压速度应适度减慢。


康复科岑医生


在中国已经有超过两个亿的高血压患者,这个数字仍在不断攀升。而高血压的控制率只有6%,也就是说,大部分人的血压未达标,而其中中青年高血压患者逐年增多。

那么正常人的血压是多少呢?

正常成人的血压是:收缩压 90~140 mmHg/舒张压 60~90 mmHg之间,脉压差(收缩压-舒张压)为 30~40 mmHg,高于这个范围就可能是高血压或临界高血压,低于这个范围就可能是低血压。

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目标是?

下面是不同人群的血压控制目标:

(1)普通高血压病人的目标为小于140/90毫米汞柱;

(2)高血压伴冠心病的血压目标为小于130/80毫米汞柱;

(3)高血压伴慢性肾病的血压目标为小于130/80毫米汞柱;

(4)高血压伴糖尿病的血压目标为小于130/80毫米汞柱;

(5)脑血管病后血压控制目标一般为小于140/90毫米汞柱;

孕妇妊娠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目标是?

对于妊娠高血压,在接受非药物治疗措施以后,血压≥150/100毫米汞柱时应开始药物治疗,治疗目标是将血压控制在130—140/80—90毫米汞柱。

老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目标是什么呢?

老龄高血压患者,单纯收缩压升高为主者,应该将收缩压降至150-160毫米汞柱;如果同时伴有舒张压升高,舒张压要控制在90-95毫米汞柱。如果高血压患者年龄已经超过80,而舒张压升高并不明显,可不治疗。  

儿童、青少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目标是?

儿童、青少年高血压患者,主要表现为单纯舒张压高。所以,应该控制在90毫米汞柱以内。这类患者不容易发生脑卒中或心肌梗死等,降压不宜追求快,数周或数月血压降至正常即可。治疗的重点应该放在寻找高血压的病因上。


内分泌杨金奎教授


高血压到底降到多少才算好?几乎每天门诊或病房都有人问王医生这个问题。

我们先见简单回顾血压值



看看专家及指南怎么说!

第一分年龄阶段:

1.<65岁,降到140/90以下,糖尿病者,心衰者,心绞痛者降到130/80以下。

2.65~79岁,150/90以下,如果可以耐受140/90以下。

3.>80岁,150/90以下,尤其指收缩压140-150之间。因为随着年龄增加,大部分人的舒张压都会变低,甚至低于60。这时候参考收缩压。

第二,不同合并疾病,要求不一样。

1.合并糖尿病,要求130/80以下。

2.合并心绞痛,心衰,最好在不影响全身供血前提下低一些,可以到100/60。

3.合并脑供血不足,要高一点,以免影响脑供血。

4.急性脑梗塞,要更高一些,以免加重脑梗塞。

5.高血压不能降的太快,有一种脑梗塞就是因为血压降低太快导致的。

所以,高血压降多少需要因人而异!

高血压降压原则:长效平稳,保护靶器官。


心血管王医生


血压控制因人而异,往往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疾病等因素来制定血压控制目标。

  • 一般的高血压患者:血压应该降到140/90毫米/汞柱以内,如果可以耐受的话,可进一步降低至130/80毫米/汞柱。

  • 65~79岁的老年人:血压应该尽量降到150/90毫米/汞柱以内,如果可以耐受的话,可进一步降低至140/90毫米/汞柱。

  • 80岁以上的老年人:血压应该尽量降到150/90毫米/汞柱左右,如果可以耐受的话,不必再进一步降低。

  • 出现尿蛋白的高血压患者:血压应该降至130/80毫米/汞柱以内;

  • 合并有慢性肾病的高血压患者:血压应该降至140/90毫米/汞柱以内;


  • 合并有冠心病的高血压患者:血压应该降至140/90毫米/汞柱以内;

  • 合并有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血压应该降至140/90毫米/汞柱以内。


服用降压药控制血压的主要方法。下面,“问上医”就为您介绍5类常用的降压药物,希望能帮您找到适合自己的降压药。

第1类:钙通道阻滞剂(地平类降压药)

作用机理:心脏和血管收缩需要钙离子的参与。地平类药物可以阻碍钙离子进入心肌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从而降低血压。

适宜人群:左心室肥厚、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心绞痛、动脉粥样硬化、代谢综合征。

禁忌人群:快速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

副作用

  • 心动过速:地平类降压药直接作用于心脏和血管,降压速度较快。我们的身体会条件反射地提高心率以弥补血压亏空,从而常引起心动过速。

  • 头痛、水肿:地平类药物会使血管迅速扩张,这会导致末端血管留存更多血液,进而导致脸红、头痛、下肢水肿等症状。

  • 牙龈增生:地平类药物可直接影响牙龈成纤维细胞的代谢过程,促进其增殖,从而导致牙龈纤维性增生。




第2类: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沙坦类降压药)

作用机理:血管收缩受血管紧张素的控制。血管平滑肌细胞上的受体与血管紧张素结合后,便会收缩。沙坦类降压药可以伪装成血管紧张素,与受体结合,使真正的血管紧张素无法发挥作用,从而降低血压。

适宜人群:心理衰竭、左心室肥厚、心肌梗死后、糖尿病肾病、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代谢综合征、糖尿病、服用普利类药后有干咳的患者。

绝对禁忌:妊娠、高血钾、双侧肾动脉狭窄;

相对禁忌:严重肾功能不全肌酐>3mg/dl(265umol/L)、可能怀孕的女性。

副作用

  • 血管神经性水肿;

  • 血钾升高:沙坦类降压药能够抑制肾上腺释放醛固酮(保钠排钾),如果体内的钾离子过量,则可能会导致高钾血症。

第3类: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普利类降压药)

作用机理:普利类降压药可以直接降低血管紧张素的合成量,从而降低血压。

适宜人群: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后、左心室肥厚、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肾病、非糖尿病肾病、蛋白尿、微量蛋白尿、代谢综合征、糖尿病。

绝对禁忌:妊娠、高血钾、双侧肾动脉狭窄

相对禁忌:严重肾功能不全(肌酐>3mg/dl)、可能怀孕的女性。

副作用

  • 干咳:普利类降压药在人体内代谢后,引起缓激肽堆积,刺激咽部和支气管粘膜,引发患者不同程度的干咳。

  • 血管神经性水肿。


第4类:β受体阻滞剂

作用机理:心脏跳动受交感神经的控制。紧张状态、心理压力大等情况下,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快,血压容易升高。交感神经支配心肌需要有个中间人β受体。若阻滞它发挥作用,便可降低心率,从而减少心输出量,降低血压。

适宜人群:心绞痛、心肌梗死后、快速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

绝对禁忌: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哮喘;

相对禁忌:慢性阻塞性肺病、外周动脉疾病。

副作用

  • 心动过缓:β受体阻滞剂的作用机理便是降低心率,部分人可能存在心率过度降低的问题。

  • 支气管痉挛:β受体阻滞剂可导致气道阻力增加。


第5类:利尿剂

作用机理:利尿剂可以减少血液系统中的血容量,从而降低血压。就好比是给气球放气。

适宜人群: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心力衰竭。

绝对禁忌:痛风患者。

相对禁忌:妊娠。

副作用

  • 尿酸升高:利尿剂能干扰尿酸由肾小管排出,使血中尿酸水平升高,对痛风患者可加重病情。因此痛风患者禁用利尿剂降血压。

  • 影响血脂和血糖:利尿剂的排水作用,可以看做是一个浓缩的过程。一旦服用利尿剂使血容量减少,体内的血糖和血脂就必须留存在更少的血液中,浓度就会上升。

  • 低血钾:利尿剂是通过促进肾脏排盐、排水,来达到降压的目的,所以容易发生水电解质紊乱。最常见的是低钾血症。




“每天都要吃药降血压,到底血压降到多少才好呢。”这是高血压患者最为疑惑、也最关心的问题了。

首先,血压高的患者应明确,血压不适合降得太低,达到相当适宜标准就OK了。尤其老年性高血压患者更不能随意降得过低,因为他们身体承受能力差,血压降得相对较低的话,有可能会引起其它不良反应,造成其他疾病,最终会带来更多的副作用。所以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稍微低于140/90就OK了,没必要降得更低。但是对于心脏不好的患者来说,血压可以再降一些,这样可以减轻心脏工作量和心肌耗氧量。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内的血管会变得脆弱和僵硬,血管内的血流阻力也会大大增加,对于同样的血流量,高血压患者相比正常人,往往更需要较大的灌输压力,才能保证正常的血流量。因此人的体内血压过低或者血压上下幅度变化大,都会给患者带来不良后果,甚至会带来生命危险。所以说血压到底多少适宜,这个是关键问题,并不是随随便便大幅度降到任何值,或者说血压降得越低越好。

由于年龄的不同,他们所要控制的血压值也是不同的,年龄越大的患者,他的血压值越不易控制的过低,对于75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血压值只要控制在150/90以下可以了,不必降得太低。因此,高血压患者血压不要太高就行。对于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可以稍微降得低一点,但不宜过低。总而言之,血压降到多少最适宜,这个没有一定的固定值,而是依照年龄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就行了。


生命召集令


高血压病人血压降到多少最好?这是高血压患者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

依据高血压指南的数据,我结合个人的体会,请大家记住以下这几个数据。

140/90mmHg

这是高血压的诊断标准,高于这个标准的血压,心血管事件的发病风险陡增。因此,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低于这个值是降压的最初级目标。

150/90mmHg

高龄患者动脉硬化较严重,血压如果降得过低,可能反而会出现头昏、脑供血不足等问题。加之年龄越大,我们越不需要考虑20年后的心血管风险,因此血压控制标准可酌情放宽。65岁以上,无法控制到140/90mmHg的,150/90mmHg也可接受,年龄越大越是如此。

130/80mmHg

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也大为增加,因此,血压应该比一般人控制得更严格。要求达到130/80mmHg以下。这种血压水平也应该是大多数高血压患者追求的理想目标。

100/60mmHg

上面提到的几个数字都是上限,而这个数字是下限。理论上血压越低,对心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就越好,尤其对冠心病、心绞痛、心衰的患者是如此。但是血压过低也容易带来脑供血不足的问题,所以一般情况下不应该低于这个数值。


需要强调的是,高血压指南的依据是来自大部分人群的统计数据,却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个体。指南是一个重要的参考,却不是标准答案。每一个患者的个体情况都不一样,在定制具体的降压方案和降压目标时,还是要以专科医生的意见为主。


欢迎关注郑医生百嗑,学习更多常见疾病知识。


郑医生百嗑


你好!

患者:医生,我血压降到118/82mmHg,是不是有点低了,可以停药吗?

回复:不低,美国的高血压新标准你还是高血压,别停药,虽然我国和其他一些国家要求血压控制到140/90mmHg以下,但是,美国的新的高血压指南高血压控制标准为130/80mmHg以下了。这意味着人们要越越注意高血压对人类健康危害的具大。我国的高血压标准,118/82mmHg的舒张压82也不是非常理想,如图。

即使是血压控制理想了,也不要轻易自行停药,因为绝大多数高血压停药后血压会再次升高而不易被及时发现,往往发生心脏血管意外事件(脑卒中、心肌梗塞、肾功能衰竭等)后才后悔随意停用降压药。


高血压到底降到多少最好?

1,每个人都有基础血压,即成年后或患高血压前一般体检的正常血压值,能降到基础血压应该是再好不过的。但是好多人没有体检过,不知道自己的基础血压到底在哪相范围。这时,患高血压的患者,经过大量的循证数据研究,一般成人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心脑血管并发症风险大大降低!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冠心病,肾脏病患者,血压如果能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其降压受益更大,保护心脑血管更理想。


2,60岁以上的老年人,血管粥样硬化,血压过低可能导致供血不足,出现头昏、乏力等排除其他疾病引起,这时候血压控制在150/90mmHg以下就可以了。诚然,能控制到140/90mmHg以下而没有不适表现,那就更好一些。

老年人血管粥样硬化后,血压不多高,但脉压差增大(收缩压-舒张压大于60mmHg),这时注意改善动脉壁弹性相关治疗(病因治疗,调脂药治疗等)。这类老年人,注意舒张压往往在低值,如60几毫米汞柱,这时不要过份强调血压达标,收缩压在160mmHg以下,不主张用降压药,收缩压在170mmHg以以谨慎观察用降压药。


3,通过大量的数据观察,血压也不是降得越低越好,除了每个人的基础血压外,血压降到100/70mmHg以下,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可能增加;所以,控制血压、监测血压、服用降压药、个体化方案、定期随访医生、定期体检、专业医生调整降压方案才是最好的办法。

余千兰


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大约有2.7亿人,几乎每一个家庭都有一到两位高血压患者。在这2.7亿患者中,只有少数患者接受了正规治疗,并且把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高血压患者,其血压控制水平不一样。

高血压最主要的危害是带来了心脏、大脑、肾脏、视网膜等靶器官损害,治疗高血压的目的也是为了减少靶器官的损害,预防心肌梗死、脑梗死、高血压肾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正常情况下,血压不应高于140/90mm Hg,三次非同日超过上述水平应诊断为高血压。那是不是血压低于140/90mm Hg就安全了呢?当然不是,收缩压位于120-129mm Hg,舒张压位于80-89mm Hg为正常高压,在这个范围的血压虽然属于正常范围,但长期处于这个水平的血压,同样会增加心脏、大脑、靶器官的损害。所以,针对年轻人,最好降血压控制在120/80mm Hg 以下;普通中年患者应降血压控制在140/90mm Hg 以下,老年性高血压患者,应降血压控制在150/90mm Hg,但若能耐受,可控制在140/90mm Hg以下。

请注意,如果已经发生了心肌梗死、脑卒中、肾功能损害、心力衰竭等并发症,为了减少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同时避免低血压的出现,这部分患者的血压应不超过130/80mm H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