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刘备为魏主、孙权为蜀主、曹操为吴主,三国最终鹿死谁手?

头号英雄程心


那么曹操还是曹操吗?刘备还是刘备!孙权就不一定是孙权了!毕竟魏国那地盘搁谁也会统一天下!


一树梨华9528


如果刘备为魏主,天下可能还是三国分立。

一、刘备为魏主,置汉献帝于何地?匡扶汉室名不正言不顺

刘备最大的优势就是以汉室后裔自居,以匡扶汉室收揽人心。

若他站在曹操的位置上,则是以宗室身份把持朝政,加上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与汉代政策相背,那刘备就是千夫所指的乱臣贼子。

最重要的是刘备如何处置汉献帝呢?

汉献帝不死,刘备如何称帝?

那搞禅让怎么样呢?曹魏窃汉固然是奸佞,那刘备若是搞禅让,则更显得虚伪,比之曹操还奸诈呢。

所以一些人说,刘备挟天子以令诸侯更加名正言顺,可能统一三国,这话有一定道理。

但是刘备若是最终称帝,这个基础可能崩塌,让很多士大夫认识到刘备的真实面目,反而对他更不利。

尤其是刘备搞禅位后,汉献帝活下去的几率渺茫,因为汉献帝及其子嗣的存在是刘备最大的威胁。

刘备可能要经历一段比曹魏更长的的阵痛期,,曹操、孙权可以大做文章的。

二、北方世族大家可能不会支持刘备

汉末三国至两晋南北朝,世族大家主导政局,没有他们的支持,或自己就出自世族大家,想争夺天下是不可能的。

如袁绍、曹操、孙权都是这样,有几代前人打下的基础。

但是刘备不一样,家道早就中落,以织席贩履为生,这种低出身是难以获得世族大家支持的。

而且他所谓的中山靖王后代的出身,根本没有什么含量。

若刘备早得势,这个甚至后被人攻击伪造谱系的。若他长期落魄,人们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给点同情。

乱世起兵是需要财力支撑的,这些非大家族参与不可。曹操起兵时,曹氏家族和夏侯家族,很多人立刻招兵买马,前来支持。刘备呢?

三、曹孙联盟会一直稳定

刘备势大,曹操孙权必然联合抗刘,而且联盟会保持稳定。

因为两方会保持地位基本等同,不像真实的孙权联盟时,刘备以汉室后裔自居,有些瞧不上孙权的。

估计也就不会发生夷陵之战那样破坏联盟的事情,至于以后的孙刘联盟其实表面联合,内心不联合。

曹操和孙权会权力对付大耳贼刘备的。

当然也可能曹操老奸巨猾,吞并孙权壮大自己和刘备抗衡也未可知。


微史春秋


这个不在乎地理位置的变化,而在于个人能力。

虽然在三国演义中,曹操因为非正统出身,且挟天子以令诸侯,被写成了小人和反面人物。但相比刘皇叔和孙权,曹操毫无疑问,还是可以依靠自我能力和带队能力,成为最终的赢家。

首先,曹操具有前瞻性。

据说诸葛亮出山之前曾与刘备纵论天下大事,也就是所谓的“隆中对”。但今天学界已经证明这段所谓诸葛亮的“隆中对”是后人比照《三国演义》添加,并非《三国志》所写,《三国志》只为我们记载了曹操和谋士毛玠的“隆中对”。

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在曹操和谋士毛玠的一次会谈中,二人深刻剖析了国内形势,精确判断了敌我优劣,也确定了曹操此后的立国方针。从开始,曹操都为国家规划了蓝图,而刘皇叔和孙权,则是走一步看一步才获得了此时的成就。

第二,治国能力。

曹操的文韬武略,在当时可谓是数一数二的,都能把魏国治理的国力昌盛,足可见此人比刘表更适合做帝王。

第三,求贤若渴。

曹操求贤若渴,善于拉拢人心。张辽、贾诩、荀攸等人,原来都是跟着别人干的,但后来被曹操的诚心打动,纷纷跑来归降。

对于敌将,他能做到包容,甚至比自己的爱将和儿子都好。曹操抓了关羽后,没有下黑手,而是善待。天天对待关羽比对待自己的儿子还要好,赏赐金银珠宝数不胜数,给关羽盖房子,送美女,有一次曹操自己在吃饭,他感觉鹿肉非常好吃,于是就让下人把鹿肉赐给了关羽。下面的人看到这里,会对曹操的个人能力和品质产生折服。对曹操团队,容易产生归属感。


杀一脚


刘备身为皇族后裔,旨在匡扶汉室,若为魏主,兵多将广,刘备奉天子以令诸侯会比曹操更名正言顺,天下归心,他的优势比曹操更大。

孙权若为蜀主,拥有“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的益州,也不比东吴差哪里去,但要比在东吴的成就高些,难度也增大了,毕竟偏安一隅,国力有限。

曹操为吴主,凭借长江天险也只能勉强自保而已。这和换不换主子没多大关系。

所以,最后胜利的一定是刘备。


胡家小胡


这要从天时地利人和三方面分析,我觉得曹操可以统一全国。

首先,就地理优势而言,西蜀有山川之险,东吴有三江之险,而中原无险可守,一马平川。所以西蜀、东吴占有地利,是非常不好打的,魏所在的中原是相对好打的。

然后,再从人和的角度分析,三人之中只有曹操的雄才伟略最强,又会招贤纳士。刘备、孙权都是靠天险才勉强与曹操对抗成三国鼎足之势。所以在人和方面曹操最强。

最后是天时,如果曹操的命足够长,精力足够旺盛。身在西蜀他一定会先打中原魏国,刘备未必能防得住。取得中原后国土大了,在休养生息一段时间,倾全国之力攻打东吴也就易如反掌了。


古装剧大猫


孙权会赢。原因很简单,等到曹操刘备都死了,孙权就是老大了。不要忘了,孙权既然是蜀国君主。那他就会拥有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和诸葛亮庞统。曹操既然是吴国君主,周瑜他们也会跟随曹操。而刘备的手下就是张辽夏侯惇等人了。因为你只是说把他们三个君主互换,而没有说臣子也互换了。由于孙权的豁达大度,他会让诸葛亮的才能发挥到巨大。没错,比刘备手里发挥的还要大。至少孙权没有武力,所以孙权不会有夷陵之战。汉中大战,放手让诸葛亮排兵布阵。孙权坐守成都就行。你这个假设,就是让原来的君主跟他原来的臣子互斗而已。没什么新鲜的。


风雨中的梅云


刘备为魏主根本不行

既然是皇叔,还敢挟天子令诸侯,从道义上说不过去。

另一方面,刘备只不过在幽州参加了小规模的局部战斗,即使不考虑他年轻曹操、孙坚六岁这一优势,我们还是很难找出刘备登场有什么英雄之举。而且他的出身比较低,肯定不会被当时 的士族接受,士族根本瞧不起刘备。没有曹操在青州人脉资源。

《演义》说,桃园结义后,中山的马贩子为三兄弟提供了资金援助。这事倒是不假,因此可以看出刘备、公孙瓒都与商人、游侠之辈关系不浅。就连关羽也是杀了人被通缉的逃犯。可见,结拜兄弟这事情本身就是商人、游侠之辈特有的习惯。

所谓商人、游侠实际上都是一些无家游民。而刘备也有流浪(落荒)英雄的别称。因为身处他乡,刘备能够依靠的乡党亲戚几乎没有。曹操和孙权身边都有很多同乡的部下、兄弟或亲戚之类。刘备没有兄弟,除了一个儿子以外,也没有别的亲属(正因如此也少了魏和吴的那些血肉之争),同乡的部下也只有张飞和简雍两人。要把这么一个既没有地缘关系又没有血缘关系的松散集团凝聚起来,只有靠大义了。

这他这一套,在汉、魏根本不吃香。所以,刘备为魏主根本不行。有可能被袁绍给灭了。

至于曹操为吴主,就更加不行了

孙权的老爸本是江东人,在本地有很大的影响力,曹操带着他那帮青州兄弟过江东,估计本地人也不服啊。所以曹操在江东很难混下去,加上曹操本人意愿是统一,而江东大多数人与孙权一样,只想偏安一方,加上贾诩、郭嘉这些谋士未必想跟随他去江东。

这么说吧,曹操的人脉资源都在北方,去了江东,很难发挥他的作用,所以,浪费了。

孙权去益州

刘备之所以能进益州,一方面是他也姓刘,与刘璋是本家,张鲁入侵,刘璋求救,张松和法正的反水,才有机可趁,如果换上孙权,刘璋打死也不会请孙权帮助攻打张鲁。基本上进不去。

如果,强攻进入川成功,以孙权偏安一方的政策,基本上不会主动攻击其他两国,不会年年征战,益州人民会过得想当

幸福。而且孙权活得久,子女也聪明,一下子很难被灭。

总结:

总而言,如果像斗地主那样,三人交换位置,估计都很难成事,因为离开了属于自己的舞台,就无法发挥出威力,而刘备成功的机率相对而言最大,一方面那在汉室正宗,刘备可以效仿周公,这是当时所有人可以接受的。不过总体而言,还是北方统一南方。因为,曹、孙都不是皇室,在任何地方割据都会被认为是叛乱, 人人得而诛之,没有民心。而刘备不同,无论在荆州、益州很多人还是相信他会匡扶汉室。


歌舞三国


个人感觉,如果刘备当魏主,统一的机率还是渺茫,因为刘备手上稍有点“货”,就开始盲目自信了,认为老子是天下第一,谁挡杀谁。曹操用人得力,当时在吴国的话,好像没几个合适曹操用的呢?但是,吴国水军这边还是能保住吴国不被攻略。孙权懂用人,但是蜀国,武将没几个的啊!只能靠着蜀地紧要关隘坚守。所以说,三个国家的领导人都是在互相的等,等到哪个国家出现矛盾,待不住了。就伺机而动。



X小丁D


孙权守基业行,打江山不行!刘备人材储备不行!亮一走,天塌了!这是文。武,关、张一走,黄忠老矣,马超不受重用!看看,蜀内还有谁了?再说阿瞒,文臣武将不提,只说一件,儿子、大将死于张绣之手,此仇不共戴天!可张绣来降时,啥事没有,封为大将!这心胸、气魄!现代的我,都汗颜……三人行,阿瞒胜出!


YLHyH0301


如果刘备为魏主,孙权为蜀主,曹操为吴主,三国最终鹿死谁手?很大可能魏主刘备成最终赢家。先不说为什么,首先分析一下问题:刘备为魏主,也说明天下已成三分之势,北方已经平定。刘备身为汉室,师出有名,天下归心,此为人和;坐拥天下近乎三分之二土地,粮饷充足,人才充备,此为地利;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得其二,加上魏国谋臣武将数量远超蜀吴,军队数量也在吴蜀之上,刘备虽然能力不如曹操,但也不是庸主,凭借诸多优势战胜蜀吴自然也不是难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