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免費! 杭州首架包機往返3000公里接人! 來杭州, 沒選錯

杭州日報 2020年2月20日

2月20日上午,杭州市幫扶黔東南州工作隊的164隊員搭乘包機趕赴貴州。下午,貴州120餘名返工人員搭乘同一趟包機回杭。

相隔半天,一去一回。這架杭州首趟“貴州包機”,帶去的是來自杭州的扶貧力量,帶回的是返杭的扶貧希望!

今天,杭報記者親歷包機6小時,當了一回特殊航班的“隨航記者”,看到的是每一處細節裡的杭州溫度和杭州感動。

帶去的是“扶貧力量

杭州164人搭乘包機赴貴,開展幫扶工作

2小時後,貴州返杭人員原路返回復工

全免費! 杭州首架包機往返3000公里接人! 來杭州, 沒選錯


上午9點半,蕭山機場大廳人流熙熙攘攘,但是杭州市幫扶黔東南州工作隊的全部164隊員已經集結完畢、整裝待發。

全免費! 杭州首架包機往返3000公里接人! 來杭州, 沒選錯


往年,工作隊的隊員大都是自行前往黔東南各地區報到,參加掛職幫扶工作,但今年的情況比較特殊,工作隊經與長龍航空協調後,決定包機前往凱里。

當然,運送這支杭州“幫扶最強團”前往黔東南只是這架特殊包機的第一個任務,因為落地凱里兩小時休整後,這架飛機將原路返回。

同樣的飛機、機組,同樣的飛行路徑和里程,不同的是,機上將坐滿從黔東南籍返杭的務工人員,他們中的一部分,正是需要幫扶的貧困人口。


全免費! 杭州首架包機往返3000公里接人! 來杭州, 沒選錯


▲包機行程單

沒錯,這就是杭州第一趟返工免費“飛的”。落地杭州後,務工人員經過健康檢查,便會前往工作地,投入復工復產。

幫扶工作隊與市政府、長龍航空一同促成返工專機

“這就是杭州這座城市的溫度和魅力”

帶去的是“扶貧力量”,帶回來的是“脫貧希望”,說起這趟充滿溫情的往返航班,工作隊隊長沈翔心情也不平靜。

“其實我們這趟回黔東南也是復產復工,和黔東南當地一起,不但要抗擊疫情,也要脫貧攻堅,把杭州經驗、杭州方法和杭州溫度傳遞過去。

沈翔掛職黔東南自治州副州長,今年是他帶隊赴黔的第四年,“採取包機方式返黔是疫情特殊情況所致,而作為返工包機回杭,則是大家一拍即合的想法。”

於是,工作隊與市政府、長龍航空協商,一同促成了這趟返工專機。

我想,這就是杭州這座城市的溫度和魅力,作為杭州人,我很自豪。”工作隊裡,汪四花 作為浙醫二院急危重症片科護士長,掛職臺江縣人民醫院院長,“前段時間,我的同事們一批批前往湖北抗擊疫情的一線,我很激動,也想請戰,但是我們的扶貧工作同樣充滿意義。”

全免費! 杭州首架包機往返3000公里接人! 來杭州, 沒選錯


11時02分,浙江長龍航空GJ8891包機航班,從杭州蕭山機場起飛前往貴州凱里。

帶回的是“扶貧希望”

疫情當前,工作隊的當務之急是推動黔東南州勞動務工人員特別是貧困勞動力向東部地區輸出。下午,就在掛職幹部下飛機後不久,120餘名黔東南務工人員也在機場集結完畢,他們將搭乘這趟“免費包機”返回杭州。

貴州凱里黃平機場

登機前合影

全免費! 杭州首架包機往返3000公里接人! 來杭州, 沒選錯


下午3點左右,返杭務工人員陸續登機

全免費! 杭州首架包機往返3000公里接人! 來杭州, 沒選錯


飛機上

乘客們難掩即將返杭的喜悅

紛紛豎起大拇指

全免費! 杭州首架包機往返3000公里接人! 來杭州, 沒選錯


陪妻子回家過年,沒想一家三口“困在”貴州

“能坐上杭州的第一趟包機回去,我們特別暖

全免費! 杭州首架包機往返3000公里接人! 來杭州, 沒選錯


▲孩子剛吃完飯,面對鏡頭一家人開心地比了一個“耶”的手勢

在飛機上,一個三歲的小男孩異常活潑,不吵不鬧,靜靜地看著窗外。“這是他第一次坐飛機,沒想到居然有這麼特殊的紀念意義。”

男孩的母親姓李,抱著孩子,一旁是她的丈夫。沒想到,這對夫妻分別來自航班起降的兩頭。

“我是凱里人,我老公是紹興人,這趟航班從浙江來貴州把我們接回去,正好是我倆的老家。”李女士講,今年過年,老公陪她回貴州過年,沒想到就困在了這裡,而兩人在杭州的單位都已經復工了,“高鐵停運了,我們一聽說有這趟航班,特別激動。”

說到這,老公陳先生把話搶來,他其實很想說,自己作為這趟特殊航班上的浙江人,由衷感到驕傲:“聽說能坐上杭州的第一趟包機回去,我和老婆都是在杭州工作的,心裡特別溫暖。”

陳先生還知道,這趟航班的前序航班,搭載著杭州幫扶黔東南的工作隊。“杭州這幾年一直在幫助黔東南脫貧,在這邊有非常好的口碑,希望浙江和貴州都會越來越好。”

夫妻在杭州工作十多年

最大的願望就是在杭州安個家

全免費! 杭州首架包機往返3000公里接人! 來杭州, 沒選錯


吳先生和妻子在杭州工作已經十多年了,是蕭山區一家工廠裡製作雨傘的工人。七歲的女兒就出生在杭州的,去年剛剛在蕭山的一所小學上一年級。每年過年,一家三口都會返回凱里老家。

“跑道好長啊,飛起來了,唔~”飛機起飛後,女兒很興奮,吳先生的妻子說,女兒在家裡待久了就很想來杭州,他和妻子也很想開始工作,聽說有一架“專機”,一家人特別興奮。

“在杭州的收入比在貴州要高很多。”吳先生說,夫妻倆每年雖然賺不算多,但還能往老家寄些錢,很滿足了,最大的願望就是在杭州安個家。

在飛機上,一家人認真的填寫了航班的信息登記卡,舉在手上,記者幫他們合了個影。吳先生挺激動的說:“杭州歡迎我們,我們心裡很溫暖。”

杭州酒店的貴州廚師,第一次坐飛機

為杭州豎起大拇指:沒有選錯來杭州!

全免費! 杭州首架包機往返3000公里接人! 來杭州, 沒選錯


登機過程中,記者注意到了一名皮膚黝黑的大叔,說著貴州當地的方言,充滿了好奇,落座後就拿起手機一通拍。

“你看這飛機裡面這麼長,一排有好多座位。”看到記者注意到他,大叔笑了:“說出來不怕你們笑話,我是第一次坐飛機,沒想到還是咱們政府提供的免費的飛機!”

這位大叔姓楊,今年52歲,他是杭州一家酒店的廚師,已經幹了五年多,“我每次回家都是坐火車和高鐵,不捨得坐飛機啊,這一次真的太感謝杭州了!”

楊大叔一聊起天就停不下來,他說這幾年他最大的發現就是,杭州人越來越愛吃辣,而且很喜歡吃他做的貴州菜,“我最拿手的招牌菜是酸湯魚,也是凱里的特色,我們酒店的客人很喜歡點,哈哈哈,酒店最近已經開門了,不過現在好像只能做外送!”

聽得出來,楊大叔已經迫不及待想回杭州炒兩個拿手菜了,

他不停地衝著鏡頭豎大拇指.這個大拇指是豎給杭州的,他給身邊的老鄉說,當初來杭州,就知道沒選錯。

全免費! 杭州首架包機往返3000公里接人! 來杭州, 沒選錯


16時59分,乘載著120餘名貴州黔東南州籍務工人員的航班安全抵達杭州。

記者手記

我們當了一回特殊航班的“隨航記者”

看到了每一處細節裡的杭州溫度和感動

下午一點多,飛機準時降落在霧氣圍繞的凱里黃平機場,這個機場不算很大,來自浙江長龍航空的飛機是今天下午唯一的“客人”,不遠處的塔臺上,記者能夠依稀看到有執勤人員在向正在下飛機的乘客揮手致意。

送走了杭州幫扶黔東南的工作隊,機場的大廳裡,就分批進來了飛機接下來將要服務的客人們,他們是黔東南籍,返回杭州復工復產的務工人員。

全免費! 杭州首架包機往返3000公里接人! 來杭州, 沒選錯


記者隨機問了問,有流水線上的工人、有建築工人、也有餐館服務員或者快遞小哥,他們與最近不少返杭專列、專車上的新杭州人一樣,雖然平凡,卻充實著逐漸“甦醒”的杭州的各行各業、工廠車間、大街小巷。

全免費! 杭州首架包機往返3000公里接人! 來杭州, 沒選錯


由於部分乘客不太瞭解飛機的安檢規定,導致值機過程有些漫長,記者意識到,他們中的一部分可能是第一次乘坐飛機。

全免費! 杭州首架包機往返3000公里接人! 來杭州, 沒選錯


同樣意識到這一點的,是航班乘務長何思樺,“看得出有一些乘客,是第一次乘坐飛機,不太清楚該坐在哪裡。”於是她特意叮囑了同事們要格外耐心些。

全免費! 杭州首架包機往返3000公里接人! 來杭州, 沒選錯


逐一測溫、落座,一共123人,飛機關閉艙門。

幾分鐘後,飛機順利起飛,常規的播報完成後,廣播裡傳來這樣一段話:“杭州本著開放包容、創新求變的發展戰略,歡迎各位有志者來到杭州,杭州將為大家創造最優秀的工作和生活環境,請允許我代表全體機組成員向各位表示最誠摯的歡迎,疫情期間,浙江長龍航空為您保駕護航。”

全免費! 杭州首架包機往返3000公里接人! 來杭州, 沒選錯


記者注意到,許多乘客聽到這段特別的播報後,先是有些詫異,然後點點頭,和同伴交流幾句。

隨後是分餐,由於是非正餐時段,一瓶礦泉水,一個熱得燙手的麵包,一小包溼巾,比較簡單。同時,空乘給每位乘客發了一張信息登記表,大家一邊吃一邊認真填寫,目的地一欄,有些乘客甚至掏出了居住證或者戶口本對照填寫。

全免費! 杭州首架包機往返3000公里接人! 來杭州, 沒選錯


“真實!健康!安全!回去開工,當然也要讓杭州放心嘛!”一位大姐寫好信息表,對記者說。

兩個小時的飛行平穩短暫,飛機落地了,機艙裡先傳來孩子的聲音:“媽媽,我們到啦,杭州!”隨後是一陣手機提示音,有了信號,能聽到大家用著方言給家裡報平安。

飛機停穩後,記者提議,給大家來一張合影,所有人興奮得伸出手,對著杭州做出無數個“V字型”勝利的手勢,沒錯,他們回來了,杭州“醒來了”,沒有什麼困難不能戰勝,一切都會越來越好。

全免費! 杭州首架包機往返3000公里接人! 來杭州, 沒選錯

上午10點到下午5點,疫情期間,記者親歷一架特殊的包機往返杭州與凱里,見證了無數細節裡蘊藏的杭州溫度和感動,去時聽到最多的話是“有信心”,回來聽到最多的是“感謝”!

全免費! 杭州首架包機往返3000公里接人! 來杭州, 沒選錯

▲包機上每個孩子都收到了乘務員給的特殊禮物

一架飛機,一天往返,去時是扶貧攻堅的杭州力量,回來是建設杭州的熱情和期望,可以說,這兩個隊伍都同樣重要和意義非凡。

記者 楊子健 邱澤愷 視頻 鍾旭峰

杭州日報 誠意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