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这几个方面分别居全省第一、二、三位

2月20日,记者从滁州市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情况介绍网络新闻发布会获悉,

截至2月19日,滁州市3076家企业复工复产,其中规上工业企业1409户,复工率82.2%,分别居安徽省第二位、第三位;在岗员工14.7万人,居安徽第二位。全市重点项目复工102个、复工率23.7%,居全省第1位。

滁州市这几个方面分别居全省第一、二、三位

困难企业纳税可延缓3个月

滁州市超前谋划上班、复工、开学的应对措施;较早提出并落实了经营性场所复工要求。据滁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金力介绍,为有效应对疫情,滁州出台了支持企业平稳健康发展“17条”意见,减轻企业负担、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加大援企稳岗力度。

对因疫情影响导致按期纳税有困难的,由企业申请,依法办理延期缴纳税款,最长不超过3个月。

滁州市委书记张祥安,滁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金力,滁州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宁建斌等人介绍有关情况,安徽徽省政府新闻办主任郑明武主持发布会。

对在疫情防控期间通过技改新增产能的防疫防护用品重点生产企业,给予购置设备20%的补贴。

对承租国有资产类经营用房的中小微企业,2月份房租免收,3、4月份房租减半。

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物流运输、文化旅游等行业,以及受疫情影响暂遇困难的小微企业,在原有贷款利率水平上下浮10%以上。

对支持承担疫情防控物资生产的定点企业及其他符合条件的企业,提前给予最高不超过企业年缴纳失业保险费60%的失业保险费返还。

支持中小微企业开展面向新录用人员的免费职业技能培训,按每人1200元标准给予企业培训补贴。

此外,滁州市人社部门也出台24项惠企便民举措,加大援企稳岗力度,深入开展网上“春风行动”,抓好用工对接,抓实“人社服务专员”“送人到岗”等针对性举措,鼓励本地人员就地就近就业。滁州市财政、经信、商务等结合部门职责,正在抓紧研究出台相关政策。

为企业复工复产解决实际问题

有序推进复工复产是当前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保证经济社会平稳运行的重要举措。据滁州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宁建斌介绍,滁州市成立企业复工复产协调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解决企业在交通运输、物资保障、招工用工等方面问题,为企业复工复产消除障碍。

在交通方面,针对复工复产企业反映的本地员工出不了小区、外地员工下不了高速、生产物资出不了县域等问题,在严防病毒扩散的基础上,滁州市及时开通11条企业员工上下班公交专线,建立市域内交通畅通联动机制,缩减路口卡口等待时间,最大限度地保障防控、生产物资运输和外地员工返岗。

在防护用品保障方面,滁州市动员各级各部门和企业,通过扩大进口、海外代购、线上抢购以及捐赠、调剂等各种方式,千方百计采购配备防护口罩、测温仪等疫情防控物资;并针对防护物资生产供应任务重、压力大等问题,紧急动员金春无纺布、乔东实业、天康医疗等10多家具备基础条件的企业生产口罩、防护服等急需防护物资。

在用工方面,滁州市建立重点企业用工需求清单,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发布用工信息,采取政府推动、园区负责、企业对接以及视频选聘、线上招聘等方式帮助企业开展招工;市县两级同步举办了“线上春风行动”;乡村两级结合疫情排查开展走访宣传,全力引导返乡农民工就近就地就业,全力为企业复工复产创造基本条件。

滁州市委书记张祥安表示,下一步,滁州市将认真落实中央和安徽省出台的各项扶持企业措施,以及滁州市出台的17条意见,积极帮助企业解决用工不足、物流运输不畅、产业链上下游配套脱节、资金短缺、防护物资紧张等问题,促进各类企业有序复工复产、稳产达产。力争2月底前,1715个规上工业企业100%复产。(国际商报记者/许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