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大医院有的名医节假日放弃旅游,到小医院做手术拿红包,现在还有吗?

百花争春我为先


啥拿红包,恶心人是不?不就是节假日加班劳动所得吗?国家法定还节假日三倍工资呢!


CoCo1413357860


这种现象有,十多年前我的发小太太突然脑疼得不行,到当地三甲医院检查是脑血管瘤,主治医生对发小说,这种手术他没有太大把握,正好他的导师准备外出,可以借此机会请他来做手术,费用六千,发小没有犹豫马上同意支付费用请人,主治医生的导师来后主刀圆满完成手术,如今发小太太平安健康的生活着,发小说幸亏请了高手,不然不知会是什么结果。


用户105629972402


问题是不是必须的手术也在做。我熟悉的一位山区教师本来身体很好,只是因为独居,饮食不规律,经常伏案写书造成胃溃疡,被走穴的所谓的省会名医收了一万元红包(给基层医院的费用另计)将胃切掉了😭二分之一。从此身体大不如前,上二楼都困难!其实他的胃病平时注意休息,改善生活习惯,主要是注意饮食,最多辅助以简单的药品完全可以痊愈的。这与为了挣钱给不需要心脏支架的人安支架是一个性质的,都是过度医疗。


haidao240


现在不多了,现在医生养家糊口还是可以的,没有必要去挣这钱。去年我们县医院多起的危重病人想请大医院的专家来,人家都一口回绝了,说要遵守国家规定,唉!


定焦1


这个不叫红包,这叫专家手术费,也可以称为点名费。人家放弃节假日的休息,病人不用劳师动众到大医院排队,在家门口给你提供最优质的技术服务,劳务所得,这个合情合理。当然这两年也有个别人渣,享受完技术后翻脸不认人,过河拆桥,反过去把医院和专家告了。也无所谓,医院和专家根本不缺你这一个病人,这样的做法不过寒了医生的心,大家都按流程去大医院挤吧,花费更高看病更不方便,看最终损伤的是谁的利益吧。


用户1287567469502


这个在业内叫做飞刀,时间其实起源很早了,大概80年代的时候就已经有零星的这种现象。90年代以后越来越普遍。对于这些医生来说,可以借机增加收入。对于小医院来说,可以留住病人,实际上也是一件好事。对于病人来说,避免了奔波之苦,其实也是有好处的。至于红包,实际上是给医生的一种劳务费,只是以这样一种形式,规避法律监管而已。

不过,这种现象长期处于一种灰色状态之中。毕竟,在法律层面上是存在着严重的空白的。医生不在自己的所在单位开刀,如果发生医疗事故责任的分担,没有明确的标准。所以如果没有发生事故,三方皆大欢喜,一旦出现事故事情就会非常麻烦。

前不久北京医生在外地开刀以后被患者以收红包的名义投诉。此后这类现象就越来越少了,主要是因为医生开始谨慎起来,害怕出现同类事件。

其实最近这些年,对于此类现象有一种合法化的尝试,也就是所谓的多点执业,允许医生在多个医疗机构同时任职。但问题在于,背后又牵扯到了大量的现实问题,所以这种制度没有办法真正意义上全面推开。比如,如何界定医生和各家医院之间的关系?收入应该怎么进行分配?发生医疗事故以后,如何进行责任界定?

不过最近几年又开始出现了一个新的模式,那就是医疗集团化之下,医生在集团内部各医疗机构之内灵活流动。京沪等地的某些大型医院,以托管的形式在外地管理当地的一些医院。这些大医院的医生会定期到当地医院出诊手术。由于整个过程实际上是在集团内部调整的,所以实际上就不再需要红包这样一种模式,就医流程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只是可能需要比较长的预约和等待时间。还有一种情况是地方医院和京沪的某些大医院结成医疗协作体之类的联盟机构,通过这个机构来实现医生的跨地区医疗服务。实际运作上和前者其实差距不大。所以也不需要红包。不过能够享受到此类服务的地区毕竟是少数。这种情况目前在中国还不是特别普遍。


用户4325101516


存在即是有需要!

“一个业内有名的医生,放弃宝贵的休息时间,下乡帮扶下级医院开展重大、疑难手术,免除病人奔波之苦。”

这样说是不是显得“道德”高尚一点?还是题目这种提法含有浓重的道德绑架、批判的意味?

手术“红包”,逼走了北京专家

近日,据媒体报道,山西省洪洞县患者韩某,由于脑梗在洪洞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由于当地医院条件限制,不足以承担这么高风险的手术,院方建议请北京天坛医院专家宋医生来给患者进行飞刀手术,但需要支付 1 万元专家劳务费。

手术过后,医生收下一万元“红包”的视频被曝光。

各路媒体纷纷情绪高涨,发文怒批“医生手术室里收红包”,无知网友键盘侠和喷子们陷入集体高 潮,把主刀的医生骂成了筛子:“手术室里还收红包,无德医生,无良医院”。

然后卫生局介入调查,患者再次提出要求,给我免费做一个支架手术。

无良的媒体,激愤的键盘侠,看到的只有“医生手术室里收红包”这几个字。

这起事件中,一万元钱是手术“红包”吗?这是劳务费、专家费、手术费...

北京专家坐着飞机高铁飞到一个小县城里来给你做个高风险的手术,事先跟你说好了费用一万元,你也同意了,结果人家来了手术也成功做完了,然后你给别人扣上一顶“收红包”的污名帽子,给你搭桥的主任被停职了,北京的专家医生吓得不敢再来了,你还要别人再免费给你做个支架手术...

庞大的患者需求,灰色的飞刀走穴

“开飞刀”,是外科医生通过非正规途径私底下到外地做手术的行话,也称“走穴”。据一家网站2015 年对3000 多名医生进行的调查显示,55%的医生称“所在医院医生‘走穴’现象普遍”,近三成医生表示“曾‘走穴’过”。

当然,按照目前的法律和法规,外科医生外出“开飞刀”并不合法,但是因为存在旺盛的市场需求,该种现象还是相当地普遍!可以理解为,是在当前医疗资源配置不均,医生聘用体制僵化状态下市场自发寻找的一种解决方案。

支持患方的观点认为,患者生了病本已是天大的不幸,为看病已经是砸锅卖铁穷得揭不开锅,好不容易请个专家来做手术,本以为是看到了希望,结果还要给那么大的红包,医生到底是治病救人还是趁火打劫?

支持医方的观点认为,你得了病在基层医院看病,又想请最好的专家做手术得到最好的治疗。

对方大教授放弃休息的时间,放弃与家人在一起的机会,又坐飞机又坐汽车不辞辛劳地跑过来给你做手术,难道就不应该得到应有的报酬?

况且事前已经征得了你们同意,事后你们却又反咬一口,做人还有没有基本的道德和人性?

引用某著名外科医生私底下的一番话:

做了这么些年医生也看开了,毕竟我们不是富二代,我们不是官二代,我们要靠医生这个职业养家糊口。额外的同情心往往换不来感激,但是也许就能换来报复。不同情你公事公办最多遭一句,你这个医生怎么这么没有同情心。万一碰这种病人,全家都跟着喝西北风去了,我还没这么好操守。


一柄柳叶刀


那个不是红包!那个叫劳务费,劳动所得。要是觉得那个是红包,可以不给,人家可以不来,人家没有义务过来。


Emmer1982


又有什么不可以的。休假期间时间可以自由支配,下去作手术也是为患者解除病痛。对下面的医生也是学习的机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