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到旁边一位家长说,“让孩子那么优秀干嘛?将来他只会离你更远”,你怎么看?

一切随风 จุ๊บ


无非自己的小孩不行,希望别人家的小孩和他家的一样罢了。人心大大的坏。


铲屎官20191216


我认为,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但不完全对。说它有一定的道理,是因为有些孩子很优秀,但家住穷乡辟壤,一个叫家的地方没有工作,找不到养家糊口的路和施展才华的舞台,故乡安置不了肉身,只有离家乡,别父母,远走高飞,漂泊到异地他乡去工作。说它不完全对,是因为;

一、要看孩子在哪些方面优秀。除了外交型人才和自然科技方面的高端型人才需要在国外工作、学习深造和发展以外,其他行业,如从政、经商、办企业等,都可以在离父母较近的本地方、本区域工作和发展,不存在孩子优秀,就会离父母更远的问题。


二、要看孩子优秀到什么程度。如果是一般的优秀,自然就会离父母更远;如果是孩子非常优秀,在政界的职级较高,或者在企业是董事长、总经理、CEO、大型企业高管,年薪十几万,几十万,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就会把父母接到自己工作的地方居住和生活。因此,孩子那么优秀,将来只会离你更远的说法是不能成立的。

三、要看孩子的优秀是否全面,即品学兼优。自古就有父母在,儿不远行之说。


如果孩子只是学习优秀而品德不优秀的话,那么即便是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与父母同城工作和生活,也会找出各种理由不去孝敬和赡养父母的,甚至会出现在国外花光父母所有积蓄后,将父母遗弃在大街上,或者海归后又变成了啃老族。如果品学兼优的话,即使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和父母在同城一起生活,也会想方设法,在精神上慰籍父母,经济上支持父母,生活上通过请保姆等方式帮助和照顾父母的。

因此,孩子离父母更远,不是优不优秀的问题,而是优秀的深度和广度问题,即品学兼优的问题。


至善成仁


我分享一个真实的案例:我的学霸同学,当年考上清华,后又去美国读硕士,博士,学的是大气专业,和航空航天事业有关,非常牛气,家长父母都以他为傲。但是他父母在该尽享天伦之乐的时候却有一肚子的苦水:同学定居美国后,老两口在美国呆过一段时间,但是怎么都适应不了,加之我同学坚决要丁克,直接剥脱了他们当爷爷奶奶的权利,所以老两口就回国自己颐养天年了,有时他们也后悔:儿子就是为别人养的,早知这样就不给他读那么多书了!我们安慰他:你儿子不是平凡人,他有自己的特殊使命:为人类事业做贡献多伟大啊!社会需要他。

对比我们这些同学,普普通通一生,有一份安定的工作和温馨的小家,守着父母,其乐融融。小日子也过的很幸福。

那怎么评价哪种生活方式最好呢??中国式父母多少还是有养儿防老的思想,但子女毕竟是独立的,他有权选择自己的人生。而且从全社会的角度看,正因为有优秀的人才冲在前,推动社会的进步,才有我们普通人的幸福生活。现在我培养儿子就希望他能成为优秀的人!能为社会做更大贡献的人。而我完全可以自己好好过!

所以,父母们千万不能有自私的想法,孩子不是我们的财物,他根本就不属于你!在这里分享一首纪伯伦的诗: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

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

怀着快乐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中弯曲吧,

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也爱无比稳定的弓。

看完这首诗,一切都释然了。孩子们勇敢地飞翔吧!家长们,勇敢地放手吧!


三小姐说


但从国家的角度考虑,孩子优秀,为国争光,也是兴事,如果我孩子有那才能,我决不会为了留在身边,而阻止他为国效力,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或影响他的前途。我们为了孩子的发展,举家来到首都,远离家乡,远离曾经工作的地方和同事同学和朋友,做孩子的好后勤,搭一把手,间接的参与四个现代化的建设。有时也感孤单,在就医和有些方面确实不如在故乡方便,为了孩子,没办法。我真不是唱高调,确实是这么想,也是这么做的。

我们受党教育多年,在大事大非面前岂能只考虑小家,而不顾大家和国家。只是希望有关部门多投入资金和人力资源,把养老的事情办好,多向发达国家学习取经,让老人养老无忧,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居委会和街道最好也和相关部门配合,参与进来。全民关注养老。




文化领域创作者飞花娟


我太太所在的学校,靠近著名的南京大学,很多老师,特别是退休老师,家人都是这边的教授。她经常去看望这些离退休老师(其中有8人属于离休干部,每年去探望两次)。

很多老师的孩子都常年生活在美国,因为那个时候知识分子的孩子才有条件或者意识去国外留学,因此留在当地工作、成家。而把老人留在国内。

上周她去南大陶谷新村看一个当年的劳模老师,她84岁。老伴近90岁,原来南京大学的著名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他们住的房子,一直没有装修,还沿用着八九十年代的老式家具,爬楼,没有电梯。老人家孩子在美国,很少回来,他们一直是老两口相依为命,他们说孩子去了国外,实际上就不是自己的孩子了。讲到这些,泪眼婆娑。

很多老师和教授的孩子,原来大家都羡慕他们的孩子学业有成,在美国学习工作,成家立业,现在这些老人到了晚年,特别渴望着孩子能回到身边。老人身体好,能够自理的时候还好说,最可怕的是生了病,甚至一些老年痴呆,床头无人照应。

目前尚没有什么两全的办法,毕竟他们的儿女也有工作,也有自己的孩子。很多中国的老人并不习惯去国外和孩子们一起生活,各种困难,有些老人便选择住在了养老院。


君无戏言博主


在我身边有一个农村的孩子,父母倾尽所有让孩子要考上好的大学,孩子也比较争气,考上了县里最好的高中,紧接着也考上了一个一本的大学,读研,然后去美国深造,这些都一气呵成。

在美国读完博士后他回到中国,现在就职于某所高校。而他的父母呢,因为适应不了城市的生活,坚决不来城里。所以他和父母就过着异地的生活,父母在一个城市,作为儿子又在另一个城市。

但是父母生病的话,这个儿子就有能力送父母去最好的医院。

而另一边,相同境遇的家庭,因为孩子自小也不爱读书,父母只忙着挣钱,不关心孩子的教育问题。这个孩子没有念完,高中就辍学了,靠着打零工的生活勉强度日。

到了婚假的年龄,因为自己攒的钱不够,父母又倾尽自己的所有为儿子准备婚房,准备结婚钱。本该是安度晚年的老两口,没有感到家庭的温暖,还要以便节衣缩食的还账,在这种生活下老伴儿得了重病。儿子是急白了头,想给父亲看病,但是却是自己没有钱。

其实我们养孩子都是抱着养儿防老的心情,太优秀,害怕离我们越来越远。那么不优秀,就算放在我们身边,却没有能力照顾我们又有何用。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一片天地,我们不应该以自己这种狭隘的思想来妨碍孩子的发展。就算孩子有能力离开了我们,但是只要我们需要,我想他必定会义不容辞的来到我们的身边。

相反就算孩子在我们身边,如果他没有能力,在我们需要的时候却帮不上任何的忙,甚至在晚年还要我们倒贴去帮助他。我们又为何不选择一个优秀的孩子呢。





穆连衣


孩子优秀,不一定离你远;孩子不优秀,也不一定离你近,即使离你近,万一是个啃老族呢?所以,这个问题要辩证看待。

刚好,我身边有三个真实的例子,和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个例子

我一个亲戚家的孩子,特别优秀,一路从小学到大学都是名牌学校,大学毕业考取藤校研究生,出国深造,但毕业后回到国内创业,战绩赫赫,从小公司到现在的大企业,虽然忙于事业,陪父母的时间少,但也会忙里偷闲,挤出时间陪陪父母,由于他的父母很喜欢旅行,而他儿子也说,老两口为了他辛苦了大半辈子,现在日子熬出头了,父母喜欢做什么,就一定要去做,不要留下任何遗憾,因此,有时间自己一家也会带着父母满世界旅行,如果自己实在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也会为按照父母的喜好,提前定好旅行计划,行程,确保父母在旅途中能够尽量玩的开心。

他的父母常说,虽然儿子忙于事业,不能经常陪他,但儿子为他们做的事情,他们看在眼里,这也叫,虽然父母和孩子相隔千里,但心却靠在一起。



第二个例子

我老家一个邻居,孩子从小到大,一路走来,都是那种成绩不拔尖,但也不垫底的中等水平,高考超常发挥,勉强考上了一个一本,毕业后,一直在深圳发展,事业也不算突出,只能算撑不起也饿不死那种,去年父母出首付在惠州按揭买了房,现在房贷,车贷,外加孩子的教育费用,一家人过的紧巴巴的,儿子也还孝顺,把老两口接到深圳一起生活,老两口很高兴,因为这么多年,孩子总是过年才回来一趟,有时候甚至几年回来一趟,,来去匆匆,也不在跟前,这让他们很是思念儿子一家,现在终于可以生活在一起,也算是了了他们的心愿。

但事与愿违,和儿子一家生活了一段时间,由于老一代和儿子媳妇的育儿观念差距太大,经常因为孩子的教育问题出现家庭矛盾,因此,老两口一气之下,就回了老家,儿子偶尔才会给他们打一个电话,这让他们更是心里难受的不行,辛辛苦苦培养的孩子,却在心理上离他们越来越远,老太太经常想着想着就忍不住抹眼泪。



第三个故事

这也是我老家的一个邻居,孩子从小都属于那种特别调皮捣蛋的类型,不好好念书,初中就开始跟着社会人士混日子,好不容易混到了高中,混进了一所专科院校,毕业后却怎么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最后,家里人托关系给找了一个还算清闲的工作,但没干两年,却不干了,从那以后,他就整天在家里闲着,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也没啥事儿干,于是就开赌博,没钱了就问父母伸手要,父母因为这个不成器的儿子,简直头发都急白了,四十好几的年纪,也还没成家,前几年,他父母经常求着媒人给他说一门亲事,也不能就这么让他打一辈子光棍儿吧,但媒人给说的姑娘家人只要一打听到这人的品行,都是不同意说这一门亲事的,所以,到现在还过着啃老的日子,游手好闲。

从这三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孩子优秀,真的不一定会离你远,只要心在一起,千山万水都是近,心不在一起,不体谅父母,即使天天生活在一起,也会让父母焦头烂额,何谈颐养天年呢?因此,父母大可不必担心这个,用我们的心力,努力培养优秀的孩子吧,于国于家,都是好事!


艾琳妈咪日记


我姨不止一次听过这样的话,她儿子考上了青岛的一所学校,毕业后留在了青岛。所以邻居或者熟人亲戚朋友见了都会说她,孩子那么优秀干嘛?他离你那么远,你这是给别人养了个儿子啊!我姨笑笑或者嗯嗯附和一下。我的看法是:

一、父母一般都希望自己孩子优秀,看到孩子过的幸福父母就很高兴了。

一般父母不怕儿子离自己远,一般父母也不会阻挡儿子前进的步伐。父母的爱是无私的,有个别父母是自私的,孩子优秀了,他想从孩子身上索取点什么,希望孩子给自己点钱。那是因为父母也有难的时候,如果不是难,他不会轻易向子女开口。

二、一般人看到孤苦伶仃的老人在家,而儿女在外的时候,就会对老人新生怜意,继而发出“让孩子那么优秀干嘛”这样的感叹!

但是父母内心是不会后悔培养出了优秀的孩子离自己远了,所以希望在外的孩子能够常回家看看父母。同样也有在父母身边守着的孩子让父母生气的。自己家孩子不优秀时,有些家长也会自我安慰说让自己孩子那么优秀干嘛越优秀离自己越远。但如果自己孩子真的要离开自己,父母也不会阻挡。

总之一般父母不会因为孩子优秀了就会离自己远了而阻碍孩子的发展。孩子总有一天会离开父母,做父母的都希望孩子幸福。


育儿成长法


其实这确实是一件两难的事。

身边这样的例子挺多的。我住的小区这边有很多很多的退休老人,他们的孩子很多都在国外,你能感受到他们来自的孤单和寂寞,以及生病时没人陪伴的心疼。

楼下一位老太太今年86岁了,儿子和女儿一个在美国成家了,一个法国成家了,而且都已人到中年,老头去世后老太太独自一个人住,早些年刚退休的时候,老头儿还在,年纪还不算太大,每年还能往美国和法国跑一跑,现在这种情况显然是不可能了,即便他是想出门,估计飞机上也不会让她独自一个人上。

儿女跟她商量说送她去养老院,她不愿意去,嫌那边都是年纪大的人,没有朝气,老看着别人生病或者老去心情也不好。自己在一个人住在家里面,请了一个阿姨在为她服务,儿女也不能常回来,歌里唱的《常回家看看》,于她而言几乎是不太可能的事。

这只是我身边众多例子中的一个,这样的情况不乏其人。

可能我自己还没有到这个年龄,但是我其实每一次回去的时候听都听我爸感慨,那些儿女靠在家门口的,有什么事情随叫随到,我们现在离得虽然不算太远,但好歹总不是那么方便,如果孩子当时没有上大学,个个都在身边,也不至于有如此感慨。

也许当初看别人家孩子上大学,自己家孩子还上不了大学,确实心里还不太舒服,但是到了七八十岁自己什么都干不动的时候,还是觉得孩子留在身边越近越好,所以每次我爸说到这个话的时候,总是感慨说忠孝不能两全,当然,这是老话,现在可能在内涵上有失偏颇,到理基本上是这样。

偶尔在看到新闻里面有报道说孩子在国外或者是在外地,父母独自在家,突然走了家里面都不知道的情况,前几天还在头条上看到有老夫妻两个,老头是老年痴呆,老太太因为摔了一跤,突然去世,老年痴呆的老头儿就没人服侍,最后被发现的时候已经过去了好多天,如果儿女在身边的话,就不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晚景如此,想想真的是悲凉。

可是又有什么办法?站在儿女的角度,那些当年出息了的儿女,他们在国外也是人到中年万事忙,外面要忙工作,家里面要忙儿女,能够留给父母的时间可能也是少之又少,所以有的时候想想究竟是读得书好还是不好,顺其自然吧!


苏小妮


这事我现在天天想,我们这里有一个老太太,前几年老两口,老头心脏病手术,老太太摔断腿,女儿在美国,老两口各住院女儿没来,去年老头去世了,邻居老头也去世了,她们两成一家子了,互相照雇,可都八十多岁了,病了怎么弄,我看到她们受罪,孩子真得靠不住,我家女儿叫孩子学习优秀,去年九岁出国比赛,我心想她对孩孑比什么都重要,将来她也不管我,昨天问我妈你去哪里了,我回老家,当年我在农村还看大两侄孑和一个侄女呢,人要往远处看,不要看眼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