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巨頭沃爾瑪旺季“失手”,電商之路並非坦途


零售巨頭沃爾瑪旺季“失手”,電商之路並非坦途

剁手季結束,“零售之王”的表現卻讓人有些失望。

在美國,十一月躲不過的除了寒風,還有輪番上演的購物狂歡節。

1

沃爾瑪的Q4成績

自感恩節後,“黑色星期五”、“網絡星期一”輪番上演。事實證明,美國人對“買買買”的狂熱程度絲毫不比國內的剁手黨們差,因此每年的這個時候,零售商們都能狠狠地賺上一筆。

作為全球零售連鎖的巨無霸,沃爾瑪本該是當季的明星,然而隨著2019年Q4財報的公佈,“零售之王”卻喪失了昔日風采。

2月18日美股盤前,沃爾瑪公佈了2020財年第四季度財務報表,無論是營收還是同店增長率全都遠遠不及預期。財報公佈不久,沃爾瑪股價出現了短線跳水,但管理層方面似乎渾然不覺,他們依然預測2021財年營收增長將達到3%。

隨後的電話會議上,沃爾瑪方面宣稱新冠病毒在第一季度帶來負面影響只有“幾美分”,受這份自信的鼓舞,截至收盤時公司股價逆勢上漲了1.48%,報119.63美元,市值為3394億美元。

零售巨頭沃爾瑪旺季“失手”,電商之路並非坦途

回到沃爾瑪的營收數據上來,在這份截止到2020年1月31日的Q4財報中,沃爾瑪實現營收1417億美元,同比增長2.1%,不及市場預期的1425億美元。經調整後的EPS為1.38美元,同樣不及市場預期的1.44美元。

壞消息還不止一個,在Q4中,沃爾瑪的當季營收雖能保持增長,但營業利潤卻止不住地往下滑,本季已經同比負增長12.8%,較上一季的負5.4%繼續下行。除此之外,在第4季度,考慮到燃油成本,美國同店銷售增長2%,也不及市場預期的2.4%。

對此沃爾瑪總裁兼首席執行官Doug McMillon解釋稱:“本季度開始和結束的時候沃爾瑪勢頭都很好,但在聖誕節前,美國商店的銷售要弱於預期”。

如果一定要從這份財報中找出亮點,恐怕也只有國際業務和山姆會員店的加速增長了。在Q4中,沃爾瑪國際同比增速2.3%,上年同期為-2.3%;山姆會員店同比增速2.6%,創下近2年來的新高。

2

雖無近憂卻有遠慮

短期來看,這似乎都是不錯的成績,可如果把眼光放得長遠,情況就沒那麼樂觀了。

在本季度,沃爾瑪國際淨銷售額為330億美元,增加2.3%,而第三季度國際營收同比僅增長1.3%,環比增長有所提高。但仍需注意,未來國際業務在營收中的佔比可能將呈現持續下降趨勢,特別是在中國市場。雖然沃爾瑪一直以來都在奉行全球戰略,但國際業務拓展其實並不容易。

在海外擴張中,沃爾瑪正面臨著國外"大賣場"的敗退,各種水電費,房租地租費用的上漲,使得其業務發展成本隨之水漲船高。

零售巨頭沃爾瑪旺季“失手”,電商之路並非坦途

這裡要特別介紹中國市場,去年的第二季度,沃爾瑪在華銷售額同比增長6.3%,遠高於其在全球2.5%的增長率。

2019年11月21日,沃爾瑪宣佈,計劃在未來5到7年在華新開500家門店,這將使沃爾瑪在華的門店數量直接翻倍。

中國預計將在2023年成為世界最大的食品雜貨市場,對於沃爾瑪來說,中國門店潛在價值是可以預見的,只是這個過程,恐怕沒那麼容易。

3

既有亮點也有困境

一方面,沃爾瑪要與本土的零售商巨頭展開激烈競爭。隨著電商的發展,國內零售企業逐漸加大了線上佈局,加快在配送上給用戶帶來便利,這些都極其考驗零售企業的發展策略。

另一方面,以阿里、京東、拼多多為首的電商巨頭優勢明顯,沃爾瑪在中國的電商業務發展依然存在著侷限性。儘管早在2016年,公司就開始與京東展開積極合作,但就目前來看,還是阿里佔據更多的市場份額,阿里的天貓超市跟京東的京東超市都有在瓜分沃爾瑪的電商業務,如此背景之下,沃爾瑪線上業務的增長並不容易。

同時受疫情影響,沃爾瑪中國市場的一季度的營收將會受到不小的衝擊。零售行業是疫情打擊的重災區,對各業態、各品類的影響不盡相同。疫情期間,沃爾瑪線下門店的營收總額或將有所減少,好在通過App、小程序等多種線上渠道發展外送服務可以緩解一定壓力。

零售巨頭沃爾瑪旺季“失手”,電商之路並非坦途

值得一提的是,雖說山姆會員店的增速有所提高,但其銷售額並沒有太大增長。在本季度,山姆俱樂部的銷售額僅增長了0.7%,與上個季度基本處在同一水平線上。

對於沃爾瑪來說,推出會員制的山姆超市一方面能有助於挖掘消費者更高消費行為,另一方面也是提升消費者粘性的關鍵之舉。不過我們也能看到,山姆會員的增長是一個長期過程,從增速來看給沃爾瑪帶來的突破可能微乎其微。

近些年,已經有不少商超推出了會員模式,最為典型的Costco在全球11個地區設有超過770家分店,會員數量超9600萬。對於沃爾瑪來說,提高山姆俱樂部的營收增長,一方面要提高開店規模,另一方面要提高會員數量增長,這都有著不小的難度。

4

一波三折轉型路

更何況,沃爾瑪的營收“重臣”——電商業務真就一帆風順嗎?

根據最新傳出的消息,沃爾瑪即將關閉其在紐約的高級購物服務Jetblack,並將裁員293人。此項業務開啟於2018年,主要針對城市富裕而又忙碌的家庭,它允許顧客通過短信下單,除了新鮮食品外,任何商品都可以送貨上門。

零售巨頭沃爾瑪旺季“失手”,電商之路並非坦途

這項頂級服務並未受到歡迎,華爾街日報在此前報道中指出,截止去年夏天,該項僅限邀請的服務只有約600名會員。

而在這之前,今年1月,沃爾瑪表示將關閉Hayneedle的公司總部,該公司是在收購Jet.com時獲得的在線傢俱品牌,在此過程中解僱了200多名員工。

“轉讓+甩賣”這種大刀闊斧的調整已經持續了很久。在之前收購的電商品牌中,男裝製造商Bonobos在去年進行了裁員,創始人Andy Dunn於2019年退出沃爾瑪。2019年年底,沃爾瑪還出售了女性休閒服裝公司ModCloth。

即使2018年大手筆收購的印度電商Flipkart,目前依然盈利無望。據路透社報道,印度下月將對第三方賣家徵稅的法案提交議會審議,如果審核通過,今年4月將開始對賣家每筆銷售徵收1%的稅。這對處於萌芽階段的印度電商來說無疑會加重負擔,沃爾瑪押注的Flipkart身處漩渦。

在電商業務上,沃爾瑪從前幾年的大肆收購,到最近各種揮淚大甩賣,只能說,它在賺足吆喝的同時卻忘記了如何盈利。

當然,沃爾瑪的財報雖說平平無奇,卻也不失為一份合格的答卷。零售行業的淘汰率一向很高,因為競爭者眾多,尤其是在電商的衝擊下,零售企業生存並不容易。如今沃爾瑪將線上與線下兩大業務牢牢攥在手中,隨著電商業務逐漸走上正軌,業績增長終究不會太難。

來自雲掌財經 素材來源:紅星新聞、英為財情Investing、藍鯨財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