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当年赵构支持岳飞灭金,能成功吗?

李艳勤


岳飞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抗金英雄,因种种原因最后死于“莫须有”。岳飞的死让后人感到惋惜的同时,很多人又提出了疑问,如果赵构当时支持岳飞灭金,南宋真的会成功吗?

笔者认为,如果赵构全力支持岳飞北伐,那么北伐成功只是时间问题,但短时间内无法彻底灭掉金朝。首先从硬实力来看,南宋当时如果全力北伐必然会存在很多阻碍,但北方的金朝同样会面临这些问题,甚至比南宋更加严重。

北宋灭亡前北方是经历过一段时间的动荡时期的,当时无论是世家大族还是平民百姓都出现了大规模的南迁。这也使得北宋后期没组织起什么有效的抵抗,但金朝打到长江以北就明显打不动了,因为宋朝在当时还是有实力的。实力怎么体现?简单来说,北宋末年的时候北宋有一亿两千万人口。

人口和资源的南迁导致南宋继承了北宋的大部分实力,也给南宋的人民带来了收复故土的决心。这些失去家园的百姓,尤其是那些世代传承的豪门,一定会全力支持南宋北伐。

不容忽视的一点就是北宋末年各地纷纷起义,如果赵构在建立南宋的同时振臂高呼,立志要收复故土,相信会得到很多人支持。这也填补了南宋的一个大问题,就是士兵缺乏训练,优秀将领不断被打压和埋没。<strong>

笔者在上文不断把时间设在南宋前期,因为此时不论是南宋还是金朝,都没有站稳脚跟。如果此时南宋开始北伐,女真族根本没有安抚领地汉人的时间和机会,光是后院不断起火,就够金朝吃一壶的了。再拖上十几年,最先垮掉的一定是制度不如南宋健全的金朝。

还有很多人担心这样一件事,南宋打败金朝后无法处理北方的烂摊子,南宋可能就此分裂。这里就要用到我们题目中的这个假设了,赵构全力支持北伐。可以预见在北伐成功后,赵构会得到很高的声望。而且明君的帽子也结结实实的戴在了赵构头上,岳飞精忠报国不会造反,岳飞手下同样也没有理由造反。<strong>

为什么说南宋短时间内无法彻底灭掉金朝呢?虽然前面说了很多南宋有实力的地方,但同时南宋也面临很多的限制,比如北方城池较少,游牧民族的骑兵优势太大。北方天气较冷,御寒措施有限导致南宋无法派遣大军团进入更北的地方(棉花南宋末年才量产,大规模种植要等到明初),而金朝完全可以继续向北撤退。

综上所述,如果赵构支持北伐,南宋完全有可能打到黄河甚至长城,恢复北宋的领土是很轻松的。笔者在文章内没有过度对比双方将领的强弱,因为笔者认为在这种涉及两个民族的战争中,一两个突出的将领在对阵中起到的作用实在有限,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支持。一家之言,请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邓海春


灭掉金国是没多大希望的,然而,收复失地是极有可能的,之所以说灭掉金国可能性不大,是因为要发动一场灭国战争,需要的人力,物力,军队的协同,精诚合作等因素,众所周知,战争的本质就是为了消耗多余的资源,而南宋,并没有足够的资源支撑岳飞发动一场灭国战争,尤其是面对靠骑兵为主迅速崛起的金国,一旦战争发展到更北的平原,南宋就将失去克制金国骑兵的天然优势,即便是岳飞有把握击垮金国骑兵,那么刘光世,张俊,韩世忠等人呢?灭国战争,必然是多路协同作战,一旦有一方出现问题,另外己方都将陷入危机。

再从宋朝立国的制度来分析,武将在宋朝是没什么地位的,即便是赵构全力支持岳飞,那么底下这帮大臣难道就不会从中作梗吗?他们不可能让曾经被他们踩在脚下的武将爬到他们头上来!各方因素加到一起,岳飞灭掉金国,几乎是没什么希望的!

然而,如果赵构能全力支持岳飞北伐,那么如岳飞所言“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虽然是是有感而发,但也从中可以发现,他已经很有把握拿下故都开封!然而也只能到开封了!再往北打,南宋一没财力,二也没有那么多人来固守旧土,拿下开封之后,赵构如果能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再创宋朝辉煌,培植将领,将向金国复仇的担子交给他的子嗣,不要说能打败金国,至少不用低声下气,为了不给人当儿子,当孙子,用退位当太上皇这种方式来避免尴尬!


我叫阿狗


当时若是南宋想灭金的话,确实有点困难,不要说让南宋灭金了。要知道南宋一朝将近一百五十年的时间里,就连北宋丢失的将近一半的国土,都没有给收回来。

要知道那可是他们祖宗拼了命,打下来的江山,自从北宋灭国之后,就一直落在了金国人的手里。在没有收回自己原有国土的基础上,大谈灭金,你说是不是有点不现实呢?

之所以会出现,南宋没有收复故土的原因,只能证明一点,当时南宋和金国的实力,还是大体相当的。

可以说正是因为谁都拿不下谁来,谁都打不过谁,南宋和金国才选择和谈的。

在当时对于南宋和金国来说,和谈肯定也是有必要的,毕竟南宋和金国打了几十年的仗了,无论是士兵,还是百姓都厌战了。

国家的经济终归是要恢复的,常年的征战,粮食的生产得不到保证,百姓流离失所,这种日子,无论是官员还是底层的百姓,都是不想看到的。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家将不家。

所以他们只好选择回归和平了,也就是南宋和金签订了绍兴和议之后,金国和南宋,才真正的没有战事了的。

正如题目所说,若是宋高宗赵构全力支持岳飞灭金。岳飞也不可能把金国给灭掉,因为岳家军,只是南宋最能打的军队里的其中一支。像韩世忠的军队,吴阶兄弟二人的军队......,在当时都是和岳飞的岳家军,能相匹敌的。

岳飞带领岳家军去打金国,金国的士兵也不是吃素的,他们属于是北方马背上的民族,战斗力还是有的。

一旦他们发现岳飞打到他们金国的地盘了,他们就是选择拼死抵抗的,所以,灭金的话,无论对于岳飞来说,还是南送来说,都是十分遥远的一件事。

若是南宋举全国之力,把所有的士兵都派出去,和金国去较量,收复失地应该不成问题,但是要想去灭金,打到金国的老窝,那真的有点扯远了。

当然了宋高宗赵构,根本不可能支持岳飞灭金的。

因为宋高宗最担心的事情,就是武将的能力过大,权利过大。

他很明白自己家的江山是怎么来的,万一历史上再出现一个赵匡胤,在士兵的拥护下,黄袍加身了,你说这事咋整?

所以说站在宋高宗的利益上考虑,没有比和谈更加得利的情况了。

这也是宋高宗最后选择和谈的主要原因。


汉史趣闻


南宋与金国这对历史上的冤家,在中华古代史中备受后世学者瞩目。很多人会问,赵构支持岳飞北伐能否取得成功,历史没有假设,但我们可以进行推理。

分析之前,附上小诗一首作为个人读两宋的心得。

宋朝开国三百载,悠悠往事史中存。北相南将不得时,只为来人空余恨。

这首诗大致的意思是两宋的政治现状“北宋缺名将,南宋缺名相”,整个两宋一直在畸形中发展。


我个人认为即是赵构支持岳飞北伐,岳飞也不会取得成功。原因如下:

一是仅有赵构皇位来路不正,赵构支持绝对不够,主和派文臣是最大的掣肘。

其一两宋300多年,从太祖太宗开国制定的“文治国策”“厚养士人”,决定了两宋期间文臣的地位绝对至上。300年期间只杀了张邦昌一个是大夫,还是处于情不得已,足以见得宋朝“文风”之盛。那么文臣十有八九是主和的,他们希望通过外交手段来谋取政治果实,对于武将的打压是毁灭性的。

其二赵构的皇位从哪儿来?它是金人立张邦昌为“伪楚”皇帝,张邦昌只是贪婪懦弱之人,可不敢为僭越之事,赶紧把哲宗的皇后孟氏请回来,把宋朝政权交给孟氏,孟氏又把赵构找回来还给赵构。也就是说,赵构的皇位实际上是金人封的。

这件小事在当今没什么大不了的,可在讲究法统的封建社会,赵构的帝位就是来路不正。赵构等于是被一帮文人重臣推选出来的领导者,只是负责召集的作用,稍有不慎随时有可能出现窝里反。

所以,主和的文臣不支持,赵构即使支持岳飞,效果也不明显。

二是经济不允许,北伐之路代价太大。

虽然说宋朝是当时最为富足的国家,但是经过宋辽金西夏多年的混战,宋朝每次都是赔本赚不来吆喝,损兵折将还得赔款。这使得宋朝虽然富足,但也只是相对。真正北伐的话,物资代价太大。

三是步兵打骑兵,战争成本太高。

游牧民族作战不需要任何辎重粮草,一路打一路抢,以战养战即可。中原文明是步兵为主,白面得烙成饼,蒜苗得炒肉丝。这样双方在机动性和粮草供给上,宋朝不占优势。

四是岳飞北伐计划不周全,没有“二圣”安置的相关方案,赵构绝不会支持才是重点

岳飞总想克复中原,迎回二圣。试问迎回来怎么办?放在哪?爷仨由谁来当皇帝?总不能史无前例的弄出两个太上皇吧。太上皇回来了,赵构和南宋满朝文武就是另立新主的谋逆大罪。

所以,不是赵构不想北伐,是岳飞的计划只有一半,并没有给高宗提供善后策略,各位试想赵构岂能容他。

综合来看,岳飞能不能北伐成功并不好定论,通过史书记载成功的概率很大。但是,在安置“二圣”的问题上没有政治方案。岂能得到全体君臣支持呢?


说否说否


尽管你这个假设很嗨皮,但是事实就是事实,特别很残酷,没有任何可能。我有以下四点原因可以印证:

第一,打仗不仅仅是比较领袖的能力,更是在比国家的整体实力,打战每天都在烧钱,没有雄厚的基础,根本就打不起仗。当年楚汉争雄,就是因为刘邦虽然打败仗,但是综合实力却在一天天的猛增;而项羽尽管逢战必胜,但是综合实力却在一天天的下降,最终自刎于乌江而亡。我们对宋朝的印象都是非常的繁荣,但这些都是泡沫经济,都是虚假的繁荣,一旦开战,就会全面崩盘,因此,以宋朝的国力根本就没有办法战胜金国。

第二,宋朝奢靡之风盛行,人民都注重享受,国君更是如此,上行下效,国家根本没有多少刚硬之人,全都是仿佛女子一般的男人,阳刚男子反而不被待见,在这种风气之下,男人通通变成了“小鲜肉”,让他们去战场上打战,武器都不一定能举起来,别说进攻,跑路都成问题啊,宋朝焉有不亡之理啊!

第三,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就是起兵谋夺了皇位,因此,对自己的手下更加不信任,任用文官,打压武将,试想,一个每天读书的文人怎么能打胜仗呢?而且,为了防止将领带着手下士兵造反,宋朝命令每隔一段时间将领就要交换部队,最终造成了“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的局面,连自己的将军都不认识,将军还怎么冲锋陷阵,下了命令也不一定会有人听吧,更不用说令行静止了,如此,将军下令宛如放屁一般,如何能胜?必败矣!

第四,岳飞的军队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特种兵一样,能力非常强悍,但是花销也是其他普通士兵的数十倍甚至数百倍,众所周知,宋朝的冗兵,冗员现象是最严重的,宋朝根本就没有足够的财力来养活岳飞的这支部队,因此皇帝早就生出了取消这支部队的想法,所以就算是秦桧支持岳飞,皇帝也会伺机取消这支部队的。

第四,岳飞跟当年陈桥兵变的宋太祖赵匡胤简直一模一样,全都是战无不胜,而且手里拥有重兵。这样的岳飞怎么能够让赵构放心?因此,岳飞表现得越是优秀,越是杀金国士兵如砍瓜切菜,赵构就越会忌惮岳飞,一定会伺机杀掉岳飞的,没有岳飞的岳家军是没有灵魂的,再也没有杀金国士兵如砍瓜切菜的本领了,其他部队又不堪一击,因此,宋朝必被金国所灭!痛哉!


荡漾飞剑


如果当年宋高宗赵构支持岳飞,宋朝很有可能收复故都开封,宋金之间的对峙前线,很有可能从淮河流域,推进的宋辽对峙的燕云十六州。但是完全剿灭进程可能性不大,而随着岳飞的不断胜利,宋朝内部的政治斗争将更加激烈。主要有两点原因:


从金国的角度看。金国南下灭宋,并不是一个经过深思熟虑的战略选择。金国在联合与辽国的交战中,发现辽军虽然不堪一击,但是遇见宋军仍然勇不可挡,金国和宋朝的军事实力差距极大。金国在成功灭掉辽国,开始尝试南下宋朝打草谷。第一次开封保卫战虽然失利,但是金国仍然获得巨大的收益。在相对稳健的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去世之后,阿骨打的弟弟和儿子,再次南侵,尝试灭宋。北宋内部投降主义盛行,罢免主战派的李纲,自毁长城,才有了靖康国耻。金国完全灭掉辽国与灭掉北宋只相隔一年,此时辽国大片领土人、口都还没有得到很好的消化,其实并不具备完全灭亡北宋的条件,北宋灭亡完全是自作孽的悲剧。金国灭掉北宋之后,劫掠开封一空后北返,当时并没有打算在北宋领土上建立一个巩固的政权,也从一个侧面说明,金国灭北宋是一个经过深思熟虑的选择。


北方沦陷后,金国统治者对汉族人民烧杀掠夺,汉族人民反抗此起彼伏。此时收复北宋故土,有强烈的民意基础。宋高宗绍兴初年,岳飞在河南、安徽、江苏的大片地区连续作战,连战连捷,先后收复了建康、洛阳,在朱仙镇大破金兵,兵围开封。一时间,黄河两岸,义军兴起,北宋故土眼看就要收复,金兀术也一度想北渡黄河逃遁。如果此时,岳飞有南宋朝廷的支持下,全力北伐,应该能够将宋金对峙的前线推进的燕云十六州附近。如果宋朝还都开封后,能够知耻后勇,继续整兵备战,岳飞直捣黄龙府也未可知。


但是从宋高宗赵构的角度看,继续支持岳飞北伐,风险极大。如果岳飞将宋金对峙的前线推进到燕云十六州附近,金国必然与宋朝议和。而对金国来说,最大的筹码是送还徽钦二帝。如果父亲和哥哥被送还,高宗赵构无论是退还政还是继续执政,对宋朝政坛而言,都是一场轩然大波。


(宋高宗赵构)

宋高宗赵构决定从自私的角度出发,维护个人的皇位,放弃收复北宋故土的机会,选择冤杀岳飞,与金人媾和,造就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大悲剧。但是如果赵构选择支持岳飞继续北伐,等到徽钦二帝还朝,宋朝政局就会与几百年后明代宗景泰帝遇到的情况完全一样。明英宗朱祁镇虽然在土木堡之变中被俘,被蒙古送还后,他依然积聚力量,发动了夺门之变,抗击蒙古的英雄于谦被杀,明代宗被幽禁在屈辱中死亡。如果徽钦二帝还朝,可能就是宋高宗赵构个人的悲剧。

图片来自网络,个人观点,欢迎讨论和关注。


冲击时评


如果岳飞能保住南宋偏安一隅,那已经是南宋的中流砥柱了。如果能恢复到北宋版图,那对宋朝是恩同再造了。如果再能收复幽云十六州,那将是功盖太祖太宗了。那么如果直捣黄龙,是什么样的功劳?

一步步达到这种地步,要给岳飞封什么样的官?要让他带多少兵合适?岳飞已经有撂挑子和抗命的情况出现,谁敢保证他大权在握时还会听命于宋高宗?即便岳飞不反,功高官大时,如果与宋高宗意见相左,不按岳飞的意思办,天下人怎么看宋高宗?岳飞和宋高宗在主战和主和发生冲突时,岳飞的表现能否让宋高宗放心把军权交给他?

宋高宗是家天下的封建帝王,不是民选总统。他既要权衡战争的输赢,也要看输赢给自己的统治带来的后果。一个无人能够制约的岳飞比金国对他来说更可怕。金国在,宋高宗还可以苟延残喘、偏安一隅。岳飞倒戈,他怕是连汉献帝也做不成。即便岳飞不反,谁敢保证不再出现个陈桥兵变?老赵家最担心这个。

传说义和团刀枪不入时,慈禧都敢跟全世界宣战。宋高宗不傻,有实力谁甘心受制于外国。


立马吴山1


不会成功的,如果南宋要灭金的话,你只考虑宋金之间的战争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你忽略了另一个军事强国-西夏,西夏在1038年开国,加在宋金两国中间,一百多年了,没有被消灭掉,可知它的不寻常。就算金兵是纸老虎,被岳飞直捣黄龙,那西夏会见死不救么?存亡齿寒,关键时刻和金国站在同一个战线,那南宋会从反攻的阶段到两军相持的阶段,西夏和金都是游牧民族,有牛羊青草的地方就能作战,有很强的机动性,而宋朝若想取胜,只有持续不断的往前线运送大量军事物资,是拼国力的一战。当时南宋有这个条件么?虽然南方的经济比北方发达,但是宋高宗被金兵追的东奔西跑,担惊受怕,哪里有精力管这些,能保住命就不错了。如果不能得到支援,南宋军队失败是必然的,后果也是严重的,岳家军再厉害,没有粮草也是无用的。

当时的西夏皇帝李仁孝

就算没有西夏,南宋也没有这个实力灭金,因为金朝1215年到岳飞北伐时期,立国不久,已经灭了辽国,国势正盛,君主完颜阿骨打和完颜晟都是一代雄主,就算犯了一些小错,难道就任由南宋打过来,不进行抵抗么?金朝当时的名将金兀术虽然几次败给岳飞,不代表岳飞就能在金国横冲直撞,是做无人之地,金兀术其实大多数对宋作战是胜利的,在本国中有很高的威望。

金兀术

从五代到两宋时期,中原王朝都有一个软肋,那就是无险可守,因为燕云十六州被北方的辽和金占据,即使刚开始打了几个胜仗,也未能巩固所得的地盘,在此基础上扩大战果,又遭到惨败给夺回去了。

燕云十六州地图

南宋不太乐观的情况和金国蒸蒸日上的国势,显然不能硬碰硬对着干,两国之间的胜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南宋只有忍辱负重,积聚实力,才有可能卷土重来。当时被沦陷地区的人渴望回归的心意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将重托只寄托在岳飞一个人身上,有点期望过高了。

岳飞和宋高宗


好风好梦好歌好地方


不能!赵构是南宋王朝的开国皇帝,是一个新时代的开端,不是什么末世昏君。

岳飞北伐确实形式大好,但要知道,这是两个国家之间的战斗,并非靠一支岳家军就可以决定胜负的。而且岳飞也仅仅推进到了原北宋首都汴梁附近获得了朱仙镇大捷,但离把金赶出原本北宋的国土,还有十万八千里,离直捣黄龙就更远了。

如果接着再打,你要得民心吧,现在岳飞是在收复失地,总不可能在原来的国土上走一路劫掠一路老百姓吧。岳家军是冻死不拆屋,饿死不劫掠。那么岳家军就要求南宋在后勤保障上提供更大的保障,而且随着岳家军的推进越向北,那么后勤补给线就越长,后勤补给就越困难。

而且整个北方都是金占领的,靠岳家军一支军队的推进,如果其他的南宋军队屡战屡败,岳家军就成了孤军深入,侧翼就没有了保护,又有极长的后勤补给线,一旦被金兵抄袭后路,截断粮草,岳家军就会陷入内无粮草,外无救兵的境界,很可能全军覆没。

所以整体来说,还是南宋的实力不行,如果有两三支类似岳家军的部队,那么情况就会好很多。这中情况更适合逐步蚕食北方领土,而非像金灭北宋一样,一口气收复。

因为金入北宋,可以走一路,抢一路,杀一路。但南宋军队要是这么做,那么恐怕也不可能取得成功。

在岳飞时代,金是东亚第一强国,蒙古各部一盘散沙根本没统一,没有形成任何可与金抗衡的力量。蒙古强大是南宋中后期的事情了,离岳飞时代已经过了百年了。作为国君估算过南宋和金的国力对比。南宋当时的实力无力打下黄龙府的,议和划定稳定的疆界是必然结果,这样就成了南宋王朝开国初期最大的政治目标。

军事是为政治服务的,这旷古不变的。岳飞是政治牺牲品。

岳飞是军事家,南宋最杰出的统帅。但是他没有和南宋国家的最高政治保持一致,那么他的结局肯定是悲剧。当时南宋朝廷最高政治就是议和,保持南北平衡。宋高宗赵构是最后的老板,秦桧是坚决执行者,秦桧曾经反对处死岳云,但是宋高宗不许。秦桧死后,宋高宗给许多受秦桧压制的官员平反,恢复名誉。唯独岳飞,赵构坚决不给他平反,并且把岳飞和童贯等宋徽宗时期的奸臣列在一起,一直到宋孝宗即位后,才给岳飞平反。


道中道道而道


第一,宋军骑兵严重不足

其实,一直以来,骑兵部队始终都是宋军的软肋,在北宋初期和辽国的几次大战中就是因为宋军骑兵作战能力差,而本身就是游牧民族出身的辽军,利用其自身的骑兵优势,导致宋军节节战败。而到了南宋,不仅西北主要养马牧地丢失,华北地区的次要养马牧地也丢失。只能依赖于云南马,云南马的特型呢又相对较小,产量也不足,不能满足大批量装备骑兵的需求,更别说进行大规模的主动出击了。金军中的精锐骑兵--铁浮屠也不可小觑,

第二.宋军攻城能力差

这一点,在宋太祖围攻太原的时候就可看出。如果双方是出城对战,而且还是阵而后战的话,还是可以拼一拼的。但倘若,敌方金军坚守城池不出战的话,那么只能强攻了。强攻的话,这样对宋军的伤亡就会很大,而且很难取胜。

第三.金国控制着北方

假使岳飞北伐的时候,碰到金军主力,一举将其消灭,而且还是中原地区的主力军队,或许还有一线希望。即使如此,此时北方草原还掌控在金国手里,战马和骑兵可以有效提供循环补给,而宋军要想在进行大规模作战,恐怕还得修整一段时间才行。虽然金军主力受到损失,却未伤其根本,完全有能力在中原地区迅速组织防御战线。

在小编看来,如果说南宋还有北伐胜利的机会的话,应该在金国还在黄河以北统治的时候北上,占领黄河以南的地区,与之对战。

以上便是小编的看法,有所不足,还望谅解指出

谢谢,我是历史壹加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