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崖山之後無中國,明亡之後無華夏”?

l總有叼民想害朕l


在這裡桃花石雜談就不說為什麼有人說這句話了,只是來介紹一下這句話和這句話所代表的“元清非中國論”究竟是怎麼來的,以及最早發明了這種理論的人都做了什麼。


元清非中國論來自哪裡?

關於這個觀點,網上許多人給它找出處,經常把它追溯到明末清初時的文人錢謙益,理由是他在一首詩裡曾經說過“海角崖山一線斜,從今也不屬中華”這樣的詩句。但其實這樣找出來的淵源是非常牽強的,因為元清非中國論其實是一個歷史上內涵非常豐富的理論,絕非一句古詩所能概括的。而且錢謙益這個人的人品其實在歷史上也是評價非常低的。比如關於他的“氣節”,其實也有兩個非常有代表性的事件。一是錢謙益曾娶當時的江南名妓柳如是為妾,而當清軍在公元1645年兵臨南京時,柳如是勸擔任明朝禮部侍郎的錢謙益和自己一起投水殉國,她把錢謙益拉到水邊,結果錢謙益用腳試了一下水溫,然後說“水太冷,不能下”,然後就拉著要投水的柳如是離開水邊,不殉國了。而在清兵入城之後,錢謙益帶著南京的百官向清兵投降,之後清兵要求剃髮,但一時還沒有采取強制行動。但錢謙益聽到之後,有一天突然說自己頭皮癢的厲害,當別人還沒明白這話是什麼意思的時候,錢謙益就出門了,結果回來之後,已經剃好頭留起了辮子。

剃了頭留著辮子的錢謙益

雖然後來錢謙益在清朝丟了官之後,因為他所結交的故舊裡有一些人曾經從事過反清復明的活動,所以曾兩次被捕,後來也有傳言說他也參與過反清復明的活動。但在鎮壓復明活動異常殘酷的清朝前期,錢謙益竟然兩次都很快被釋放,而且後來在他曾經教過的學生鄭成功率水師攻入長江,引發清廷震動之後,錢謙益本人也始終安然無恙,沒有受到清廷半點為難。所以他的這些遭遇其實已經足以說明他沒有真正參與過任何與反清復明相關的實質性行動,所以清廷並不將他視為威脅。他在明清更替之間的一系列舉動其實早就成為了坊間笑柄,因此他的兩句詩可以說在中國民間並不曾有過任何影響力,對元清非中國論的形成基本沒有影響,只是最近這些年中文互聯網上一些人的附會而已。

而元清非中國論真正的形成,其實是始於1923年,而真正倡導這個理念的,是一群來自我們的“東鄰”日本的學者加政客,而且他們在此時對中國的歷史進程與定位興趣勃發,當然也是與當時東亞地區的政治局勢密切相關的。

來自日本的“元清非中國論”

而在元清非中國論的誕生與流傳過程中,日本京都帝國大學東洋史學教授矢野仁一可以說在其中發揮了核心作用。矢野仁一畢業於日本東京帝國大學史學專業,1905年之後還曾到中國京師法政學堂當過7年教習,之後返回日本,在京都帝國大學工作。

元清非中國論的始作俑者矢野仁一

矢野仁一是日本近代“大陸政策”的堅定支持者。而為了給這種政策建立理論基礎,1923年,他出版了《近代支那論》一書,在裡面提出了滿蒙等中國邊疆地區本非中國領土,“支那不等於清朝”、“支那等於支那本部”和“支那等於漢民族之區域”等說法,將所謂的“漢地十八省”與滿蒙等中國邊疆區域割裂開來,說“滿洲”是自古以來“獨立於中國之外的區域,不在中國政治體系管轄的範圍之內”。而這些理論也就是元清非中國論了,“支那不等於清朝”、“支那等於漢民族之區域”、“滿蒙本非中國領土”也就成為了元清非中國論的幾大理論支柱,在推出之後,立即受到了日本政界許多要人的熱烈追捧。

在1931年九一八事變之前,日本戰略家兼日軍將領石原莞爾在矢野仁一的理論基礎上更進一步。提出“滿蒙非漢民族之領土,其關係與日本更為密切”的謬論,而這種謬論又為其在不久之後策劃九一八事變,推動日本佔領中國東北,進而推動蒙疆自治提供了直接理論支持。1933年,在日本建立了偽“滿洲國”政權之後,矢野仁一再次行動起來,出版了《滿洲國曆史》一書。在其中他撕去了元清非中國論的歷史偽裝,赤裸裸的否認“滿洲”是中國一部分,為偽“滿洲國”傀儡政權公開站臺。

九一八事變的主要策劃者之一石原莞爾

而在當時,矢野仁一的謬論公佈之後,在日本國內就遭到了其他一些學者的質疑,在中國更是曾被傅斯年和金毓黼等歷史大家嚴辭批駁。但因其觀點可以支持日本當時肢解中國和控制中國的既定國策,所以矢野仁一在日本一度被視為“國士”。不過在日本投降後,矢野仁一很快被新日本政府開除公職,但其理論的流毒至今仍在,現代一些日本右翼學者也仍然持與其類似的歷史觀點。

中國歷史上對元清的定位

而在中國歷史上,無論是元清對自己的定位,還是後繼的明朝和民國對其的定位,其實主流的觀點都沒有質疑過他們是正統中原王朝。比如元朝的建立就是以忽必烈發佈《建國號詔》為標誌,在其中忽必烈自認元朝是堯舜禹湯,秦漢隋唐的繼承者。而在明朝建立之後,朱元璋下旨修《元史》也是對元朝正統中原王朝身份的認可。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在南京欽天山興建歷代帝王廟,供奉從三皇五帝、夏禹商湯到當時的16位開國帝王,而其中最後一位就是元世祖忽必烈,可以說用這種方法再次確認了元朝是中國正統王朝的地位。民國初年,甚至還由官方重修了《新元史》,也從官方層面確認了元朝是中原正統王朝。

朱元璋曾幾次用實際行動確認元朝是正統王朝

而在清朝入關之後,對自己的中國王朝身份更是沒有過任何懷疑。比如康熙朝與俄羅斯人簽訂的《尼布楚條約》裡,其中的滿文版本里就沒有使用代表清朝的Daicing Gurun一詞,而是使用了代表中國的Dulimbai Gurun一詞。在康熙的滿文遺詔裡,也表示自己的國家是Dulimbai Gurun,也就是中國,自己的國民是“中國之人”。而乾隆帝在位時也曾說過“中華統緒,絕不斷線”。所以這個問題在清朝時其實從來沒有成為過問題。而民國雖然是推翻了清朝統治建立的,但主流觀點也從未將清朝視為外國佔領時期,所以才會有後來多位民國曆史大家對矢野仁一謬論的堅決反駁。

清末的滿蒙漢三語教科書,上面寫道:我中國居亞洲之東…地球上最有名之古國也…吾既為中國之人,安可不愛中國也


所以總體來說,元清非中國論並非中國土生理論,而是在極為特殊的歷史時期由對中國懷有極為特殊目的的日本政界與學界所炮製。因此其實是一個沒有任何意義的理論,今天回顧其來龍去脈,也希望能起到正本清源的作用。


桃花石雜談


日本人有這麼個歪理:崖山之後無中國,明亡之後無華夏。

日本人認為,自從元朝軍隊在廣東崖山消滅最後一支南宋的軍事力量,陸秀夫抱著小皇帝跳崖後,中華文明在中國就滅絕了。後來滿清入關,更是將華夏文明摧毀殆盡了。在南宋和明朝末年的時候,有不少漢人跑到了日本,帶去了先進的文明與文化,加上日本在當時對中華文明和文化崇拜得五體投地,在唐宋的時候向中國派了不少人來中國學習,連大唐的都城長安都被他們“微縮”後搬回日本當時的首都奈良去。所以呢,在滿清入關後,日本就認為自己是中華文明和文化的繼承者。日本鬼子一心想吞併中國的理由,其中一條就是“既然蠻夷的滿清能入主中原當正主,那作為中華文明和文化的繼承者,日本更有資格和理由入主中原當正主了。”為了給自己入侵中國找理由,也為了獲得中國人的支持,更為了在精神上和文化上徹底摧毀中國人的自信心,讓中國人永永遠遠做日本“大東亞共榮圈”下的順民,所以日本就處心積慮的編造了崖山之後無中國,明亡之後無華夏的歪理。一方面是為了麻痺中國人,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自我麻痺,好讓自己的侵略戰爭戴上一頂“尊華攘夷”的光環。

其實日本人的歪理是很扯蛋的。南宋亡於元,明朝亡於清,只不過是朝代更迭。雖然建立元朝和清朝的都是少數民族,但中華民族的文明和文化並沒有被改變,而是傳承和發展了下來。中國五千年的歷史,既是一部文明發展史,也是一部民族融合史。各民族雖然有過戰爭,但也有交往與融合。正是這種交往與融合,創造出了絢爛的中華文明之花。而日本卻認為外來人員和少數民族在中原建立的政權不能代表華夏文明,把朝代更迭硬說成是文明和文化上的滅絕,你說可笑不可笑?假如按照日本人這混賬邏輯,那麼:

美國前總統奧巴馬出生在肯尼亞,少年時期在印尼長大,讀高中時才到美國,通過自己的奮鬥成為美國公民。2008年接替小布什成為美國總統。如果按照日本人的歪理,豈不是“奧巴馬之後無美國”了?

法國曆史上有名的拿破崙,他也不是正宗的法國人。他是科西嘉人,是個鐵桿的“科獨”。如今意大利和法國都宣稱對科西嘉擁有主權,而科西嘉也有一股勢力要求獨立。如果按照日本人的歪理,豈不是“拿破崙之後無法國”了?

俄羅斯歷史上著名的葉卡捷琳娜女皇原來是拜占庭的公主,並不是正宗的俄羅斯人。如果照日本人的歪理,豈不是“葉卡捷琳娜之後無俄羅斯”了?

蘇聯的第二個領導人斯大林是格魯吉亞人,第三個領導人赫魯曉夫是烏克蘭人,如果照日本人的歪理,豈不是“斯大林之後無蘇聯”了?

希特勒是奧地利人,但他卻當上了德國的元首。如果照日本人的歪理,豈不是“希特勒之後無德國”了?

至於日本本身嘛,據考證,神武天皇就是中國人徐福,就是那個帶著三千童男童女下東海幫秦始皇找長生不老藥的徐福。照日本人的邏輯,豈不是“徐福之後無日本”了?而到了二戰後,日本被美國佔領,麥克阿瑟成為日本的太上皇。他徹底的改造了日本,將日本從一個軍國主義國家改造成了一個有日本特色的美式民主國家,連憲法都是美國人給起草的。照日本人的邏輯,說“二戰之後無日本”不算過份吧?

相同的例子還有很多,我就不一一列舉了。大量的事實證明,日本炮製的所謂“崖山之後無中國,明亡之後無華夏”是徹頭徹尾的歪理邪說。

可這樣的歪理邪說居然還有不少中國人深信不疑。如今網上有不少人就宣稱,想要了解中國文化就得到日本去,那裡的中國文化才正宗。現在國內的中國文化都是泊來品,都是經過統治者閹割改造的。可見日本人炮製的文化炮彈是多麼的厲害,多麼的“潤物細無聲”啊!不知不覺就佔領了許多中國人的心。

可能是日本人覺得這太好玩了,於是乾脆一不做二不休,近期又炮製了一個“秦始皇之後無中國”的謬論。在這謬論中,日本人將秦地與中原分開,認為秦人並非漢人,而是西戎人,屬於“蠻夷”。秦始皇滅六國統一天下,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焚書坑儒,已經將中華文化滅絕了。這回日本人玩得實在太過火了!周秦同源啊!秦是周天子正兒八經封的,有中央的紅頭文件,你怎麼說他不是華夏一員?秦國的強大軍隊就是在滅西戎的戰爭中打造出來的,日本人卻回過頭來說秦國就是西戎,秦人就是西戎“蠻夷”。這什麼鬼邏輯啊?是你懂我們的歷史還是咱們中國人懂我們自己的歷史?我估計要是沒有人反駁他這種謬論,以後指不定他還會編出“商朝之後無中國”、“夏朝之後無中國”、“黃帝之後無中國”甚至“元謀人之後無中國”、“盤古之後無中國”等謬論出來。不信,大家就等著看吧!


血染戰旗紅


首先提出這句話的不是日本人,也不是韓國人、更不是某國人,而是中外史學界的一個普遍認知。所以,我們要理性客觀的看待這一事實,更要理解這兩句話的深刻含義。不可否認,一直以來日本人自認為繼承了中華文化的正溯,因為有神風相助日本倖免滅國。但這句話並不能代表日本人的別有用心,如果單憑一句話就能滅一個國家,也太危言聳聽了。

“崖山之後無中國,明亡之後無華夏”,指的是中華民族被兩次異族入侵而產生的文化斷層,也就是古典文化的浩劫與覆滅,尤其是南宋的滅亡影響更為深遠。許多人對這兩句話並不認同,而且異常的排斥,歸根結底是觸動了部分人好面子的那根敏感神經。

我們周圍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如果一箇中國男人娶了外國女人,那麼這個男人像是上了戰場,打了勝仗一樣光榮,眾人的讚美之情無以言表。如果一箇中國女人嫁了外國人,無論過的幸福與否,都會遭來罵聲一片,過的好,說她崇洋媚外、愛慕虛榮,過的不好,落井下石、尖酸挖苦。總之,中國女人必須“安分守己”,因為她們要負起中國男人打光棍的責任。


1279年,元軍大將張弘範與宋將張士傑展開了規模空前的海戰,最終蒙古軍以少勝多,南宋10萬軍民葬身大海,陸秀夫揹著小皇帝跳海殉國,南宋滅亡。歷史上把這次慘烈的海戰稱為“崖山海戰”,地點就在今天的廣東省新會區,而經過滄海桑田的變化,當年波瀾壯闊的入海口早已不復存在。

元朝

外族的野蠻人侵,中華民族的脊樑被打斷,中華精神已經滅絕,漢人慘遭屠殺、奴役與壓榨,古典文化意義上的中國消失。蠻人建立的元朝再也沒有了漢之強悍,唐之開放、自信和包容,宋之富庶與博大。相反從奴隸社會轉變過來的統治階保守而落後,把漢人視為三等異類,不準集會、不能養馬、不準習武,地位低下沒有尊言,毫無自由,半夜不準處出,幾戶人傢伙用一把菜刀,生活還受他們監視。

明朝

明朝雖然是漢民族建立起來的政權,但是受前朝蠻族的影響頗深,所以並沒有修復古典意義上的中華文明。而是無視生命價值,大開歷史倒車,抑制工商貿易。活人殉葬的殘暴陋習死滅復燃,當權者嗜殺成性,封海禁運,閉門造車。致使中國與世界的發展差距不斷的拉大。

清朝

明朝滅亡後,華夏民族再次被騎馬民族征服、奴役,有骨氣、有膽量、有血性的人被大面積的消滅。中華民族做為一個文化主體再次滅亡,漢人在滿人的殘暴統治下艱難過活,此後的數百年,面對外侮麻木而苟且。

總結:宋朝、明朝的滅亡絕不是簡單意義上的改朝換代,而是中華文化的浩劫,華夏文明的隕落。這就是崖山之後無中國,明亡之後無中國真正含義。所以,時至今日,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任重而道遠!

感謝朋友點贊、關注!歡迎發表不同看法!


國史春秋


為什麼說“崖山之後無中國,明亡之後無華夏”?



這是一個陷阱,崖山海戰與大明王朝亡國這兩個歷史事件確有其事,沒有爭議,但是由歷史事件推理出來的結論根本不合邏輯,完全是胡編亂造曲解事實!

01崖山海戰

崖山海戰,又稱崖門海戰,位於廣東新會,此地東有崖山,西有瓶山,兩山之脈向南延伸入海,就像是一個半開掩的門,故稱為崖門。



崖山海戰是蒙元與南宋之間的最後決戰。

1278年,南宋最後一位皇帝趙昺在3左丞相陸秀夫和太傅張世傑的輔助下,前往崖山,以此為最後的陣地,放手一搏。

1279年正月,蒙古大軍兵分水陸兩路直逼崖山,氣勢洶洶地準備消滅南宋的殘餘力量。

同年三月,雙方爆發決戰,以南宋大敗告終。左丞相陸秀夫背起年僅八歲的趙昺,跳入海中,南宋所遺留的十萬將士、宮女和平民也紛紛隨之投海,以身殉國。



分析:

絕大多數不知真相的人會把“崖山之後無中國”理解為:自崖山海戰以後,南宋被蒙元徹底打敗,幾千年由漢族建立的國家第一次被外族滅亡,中華文明就此中斷。

其實不然,我們的文化不僅沒有斷代,而且包容了更多的元素進來,使其更加強大。



真正的亡國是一個國家的民族文化風俗習慣徹底改變,顯然,崖山之後,華夏文化沒有消失,而且,幾十年後以大明王朝的姿態又回來了!

02“崖山之後無中國”出自哪裡?

在我國文獻記錄裡沒有找到原句,有意思的是南明遺民的一首詩文字上十分接近,但表達的意思卻是天壤之別!

作者錢謙益,詩名《後秋興之十三》,詩句是“海角崖山一線斜,從今也不屬中華。”

該詩所表達的除去思想感情不說,詩人僅僅是站在領土或者是領地的角度來看,沒有參雜文化因素。

而真正提出“崖山之後無中國”的另有其人,日本明治維新時期的史學家將宋朝滅亡視為古典意義上“中國”的結束,稱為“崖山之後,已無中國。”

它的提出者和宣傳者都在日本,後來傳至國內,而且有很多文人還傻乎乎地信以為真,認為人家說得很有道理!

03明亡之後無華夏

大明朝打走了蒙元,重新奪回漢人幾千年守護的土地。

明朝由滿清所亡,清朝治理國家沿用漢制,任用漢臣,除了削髮留辮子其他生活起居照舊,文化繼續傳承。

說“明亡之後無華夏”更是無稽之談!

分析: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我們的農業文明所創造的優秀文化引來周邊國家前來學習,於是在東亞和東南亞地區形成了所謂的“漢文化圈”,日本便是當時的其中之一。

因工業文明的到來,日本抓住機會一躍躋身工業化國家的行列,於是日益變強。自古日本受中國文化影響深遠,這一點他們是承認的,然而進入工業時代的日本想要侵略中國需要一個“名正言順”的藉口,於是開始捏造扭曲我們的歷史文化,狼子野心路人皆知。

現如今,仍有國外勢力企圖通過網絡媒體中傷抹黑我們的本土文化,望理性思考,文化自信起來!


讀耕


崖山在廣東江門,那裡現在遺留著崖門海戰遺址。南宋末年,南宋逃亡政府一眾文武百官,王公貴戚帶著小皇帝到了此地便逃無可逃。於是,率眾和蒙古人進行了最後的大決戰。這場決戰十分慘烈,從士兵到將軍,從文官到大臣,從秀女到皇后沒有一個怕死的,他們抱著必死的決心和蒙古撕殺到底。

戰鬥失利,丞相陸秀夫最後揹著小皇帝沉海自盡,寧死不屈。崖門海戰之後,南宋滅亡,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讓外族人全面統治。南宋的滅亡不僅是政權的滅亡,蒙古人的瘋狂屠殺使得中華文明也遭愛到嚴重的破壞,跟隨皇帝逃亡的這十餘萬人也包括文化精英,各種高端人才。

但是,說崖山之後無中國,這是日本人一廂情願的說法,他們倒是希望中華文會傳承中斷。可惜的是中華文華是世界上最有生命力,最有韌性的文化。

珠江出海口伶仃洋上,右丞相文天祥被元軍押解前往崖門勸降,滿腔正義的文天祥在此留下了著名詩章《過伶仃洋》,他發出怒吼:“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不僅是一個大臣的聲音,也代表了中國文人的家國思想,正是中華文華有這種基因的存在,他便永遠不會消亡。

附一首古詩:

《崖門海戰懷古》

崖門海浪藏金戈,鎮北炮臺聞胡茄。

民弱豺狼爭相食,國衰虎豹盡磨牙。

忠軀十萬填蒼海,血浪連天照晚霞。

歷史豈能轉頭空,休教猢猻犯中華。


清溪詩詞


崖山海戰,宋軍以優勢兵力慘敗於弱勢水軍的蒙元,全軍覆沒,沒有一人逃走,一經失敗,紛紛逃水自殺,忠勇雖然感天動地,但無謂的犧牲至使大宋火種斷絕,徹底滅亡,令人惋惜。

崖山海戰,本來從水軍兵力對比上宋軍必勝無疑,奈何那時宋軍喪失了必勝的信心,全軍上下一片蒙元不可戰勝,大宋必亡的思想。加上自已為蒙軍一到,自己必死,與其慘死敵手,不如自盡來得爽快的思想作祟。其時說穿了,當時宋軍已成驚弓之鳥。慘敗後全部自盡就不奇怪了。可見,戰時軍隊樹立必勝信念是多麼重要!同樣對我中華民族極其危險的抗日戰爭,無論國共兩黨,從不輕言失敗,堅持抵抗,結果是完全不一樣的。

“崖山之後無中華"這屁話出自小日本之口,當年抗日戰爭時,小日本當然希望我抗戰軍民象當年崖山海戰那樣,一敗就死。加上小日本的武士道精神思想與崖山海戰宋軍有些近似,一經失敗就切腹自盡,所以對崖山宋軍的無謂犧牲持肯定態度就不足為奇了。然而我抗戰軍民令小日本失望了,沒中小日本激將法,發現小日本勢大,立刻逃跑,不作無謂犧牲,打得贏就打,打不過就跑。特別是徐州會戰,幾十萬大軍在李宗仁將軍的指揮下化整為零,在小日本的重重包圍下全部安全撤走,逃跑神功發揮得淋漓盡致。我國抗戰時國共兩軍的打得贏就打,打不過就跑,但決不屈服,決不投降的正確打法,最終極大地保存了實力,生生把強敵小日本耗死了。

"明亡之後無華夏"估計是些反動思想的文人用對聯的形式寫出來的,用來對“崖山之後無中華"這句屁話,在大明亡國之後我大漢華夏民族的政權亡了兩百多年,但自古以來,在中華大地上,除了我大漢民族,又有哪個民族能長期統治得了?大明亡之國之後兩百多年,滿清滅亡,中華大地的統治權又重新回到我大漢民族的手中。


餘康高620


崖山之後無中國,明亡之後無華夏。

現在的歷史學家應當有責任把這事情搞清楚的。因為我一直希望搞明白但是一直又沒搞明白的幾件事兒。這些事沒明白之前,作為中國人的我內心是不安、猶豫、甚至有惶恐之感。

首先就是文化與技術遺留是否斷層?如果斷了究竟斷到什麼程度?留下來的有多少?遺失的又是多少?是什麼?遺失的與留下來的之間是什麼樣的關係...

這些疑問的解決為什麼重要呢?比如中醫。現在我們有《黃帝內經》。但是究竟有沒有《黃帝外經》呢?如果有,祂與內經之間在學術上是怎樣的關係?我惶恐就惶恐在如果不知道失去了什麼,你手裡拿著的也就心有不甘、心有疑慮了。心難安。我很難想象一個圖景:當我正在利用經絡腧穴學透視人體的時候,還得須有另外一套東西與之配合才能快而省地達成技術的完整完美,但是此時偏偏缺一塊,你說要命不?所以技術是否斷層等等問題非常重要。

還有啊,比如文化是否斷層?這與我的有一個惶恐有關啊。比如中國夏商周甚至包括秦漢時期,中國與周邊異族勢力除了劉邦委屈和親略顯勢弱以外,中國對周邊異族沒聽說過委屈與示弱過。而晉以來,突然間就來個五胡亂華。這裡面需要研究的東西可真有點多哦。似乎自五胡亂華後,中國的口子就開始時不時地被異族撕開的歷史開始了。另外比這個可能更憂心的是文化的斷層對人精神意識領域會造成什麼樣的具體影響?因為人的精神意識層面的東西與個人的幸福生活體驗直接相關,也與民族、國家的強盛與幸福直接相關的。難以想象文明斷層一次咱們就打回猴子時代重來一回。這樣來回折騰,只怕早晚會被異族追上並超過。民族命運就可能握在別人手裡,這可太危險了。來回折騰也對民族自尊心與自豪感也必然是不小的打擊的。

還有,崖山之後無中國之類的說法不論對錯,過去對中國唯唯諾諾的日本是沒有了的。不要說什麼那是日本打壓中國的陰謀。這種陰謀論邏輯上應當是不成立的。

為什麼?因為過去存在著一個唯唯諾諾的日本的。也就是說,現在它日本不唯唯諾諾,一定是因為使它唯唯諾諾的條件消失了。對你不唯唯諾諾已經是最好的打壓最大的耳光了,還需要它多此一舉玩陰謀打壓你嗎?也就是說你一定有地方變弱了是可以肯定的。所以,必須在現實與歷史兩個方向上查找、檢查並修理自我。不然那些能叫你變弱的東西的存在可以叫你繼續變得更弱的,不把這些東西找出來,民族豈能安睡?


鯤抓封D資大息奇貴族


我也來說下我的看法。這句話是內藤虎次郎說的。看一下該理論產生的時代背景,你就會恍然大悟。內藤虎次郎生長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正是日本“明治維新”後開始謀劃、並且部分開始侵佔中國的時期。當時,日本先後參與了“八國聯軍入京”、發動了“甲午戰爭”、侵佔了南滿,他們最終的目標是佔領整個中國。而內藤虎次郎的學說正是給了日本當時有了完備的理論支持。他以日本是“中華文明正統繼承者”的身份到處宣揚,提出“崖山之後無中國”就是想讓人們認為華夏文明已經沒落,只有日本來統治才能夠使得這種文化繼續發展,為他們可恥的侵略行為尋找正義化。

日本人、越南人、韓國人受到中華文化的影響太深了,在滿清統治中原以後。他們都自認為是中華文化的繼承者,越南號稱小中華。而日本當時具有侵略中國的資本和實力。所以日本人提出的這個口號是有其明確的目的,並以此為基礎提出了中華文化圈的東亞共榮圈。

“崖山之後無中國”可以理解為日本人認為宋朝是中國封建社會經濟科技文化的頂峰,後來明朝無法超越,這一點現代歐洲人也認同。

“明亡之後無華夏”可以理解為日本人對滿清統治中原,對滿清政權的不認可。對失去政權的漢人的鄙視。

從這句話可以看出日本人從古代對中國的仰視到近代俯視的一種態度轉變,至今說起中國,日本人都敬畏古代中國藐視現代中國。應該說這句話還代表了大部分日本人的觀點。只不過這種觀點被日本人當做了侵略的藉口。

恢復漢唐雄風不僅僅是一句口號,而是我們需要走的路。自從新中國建立以後這種言論就該扔到太平洋去了,我們的文化還在繼續著傳承過去和吸收先進的外來文化。幾千年來從來就沒有停止過。


龍69258242


崖山之後無中國

這句話是小日本說的,意在消磨抗日戰爭時期我國抗戰軍人意志,從輿論的角度壓垮中國人。

真正說來,當年崖山海戰時候,宋朝以絕對的優勢在絕對弱勢的蒙元手裡慘敗,直接導致了大宋王朝的滅亡。

雖然說,當時戰敗以後的大宋軍人紛紛投海以彰顯志氣,但這樣的志氣並不是戰爭和國家所需要的。

所以,從這一角度來看,當年大宋軍人的思想出了問題,認定了大宋並非蒙元對手,所以消極備戰,稍有失利,就索性放棄生路。

當年日本人侵略我國,自然希望我國軍民也如同崖山海戰的大宋軍人一般,鬥志全無,自動投降。

所以提出了“崖山之後無中國”的說辭。

其次,崖山海戰之後,中原控制權落入了蒙元之手,而中國自古朝代是以“中國”自居,蒙元非漢,所以才有了“崖山之後無中國”這句話。

至於說,“明亡之後無華夏”,也是同意,這句話的出處不明,也許是有人為了附庸對仗寫出來的,但是並不貼切。

明朝土木堡之戰後,明朝的實力開始下滑,可以說是土木堡之戰後,明朝已經名存實亡,以至於最後被滿愛新覺羅乘機而入。

而愛新覺羅是滿非漢,所以說“明亡之後無華夏”。

但是大家應該知道,在中國歷史上,56個民族之間是相互團結的。

也曾有鮮卑族佔據了政治權力的頂峰,各個時期不同民族之間的競爭也非常厲害。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四大古國文明當中,中國的文明源遠流長。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中華文明文明有一個最鮮明的特徵就是:包容。

譬如今天晚上有人說,56個民族幾乎都是被漢族同化了,可以這麼說,但是也可以說是被中華文明所包容。

只有這樣的包容和融合,才能讓整個中華文明更加源遠流長,更加發揚光大。


三度扯歷史


只要涉及這樣的問題,其實心情是很不平靜的,因為我已經做好了捱罵的準備,但是還是要寫,因為歷史就是歷史,不容美化和虛無化!

“崖山之後無中國,明亡之後無華夏”

這句話是日本人說的,我知道,他們是佔在漢文化繼承者的思路上說出的這句話這才是悲哀的起點!·

那麼這句話真相如何,當然要從開始說起在談因果!

公元1279年2月一個悲哀的月份,南宋最後的殘軍崖門海域於元朝張弘範帶領的大軍決戰,雙方投入兵力50餘萬,戰船2千餘艘,在歷時20 多天後,宋軍全軍覆沒,宋幼帝趙昺隨陸秀夫及趙宋皇族八百餘人集體跳海自盡 。張世傑率水軍突圍到海陵山腳下,聽聞噩耗,悲痛不已,也和愛國軍民一起投海自盡。

宋朝宣告徹底滅亡。

而張弘範還在崖山海岸書寫“張弘範滅宋於此”的碑文。

這海岸的碑文無疑讓人痛惜於悲嘆。

因為宋朝真的很可惜,他是中國封建社會真正的高峰也是進入現代國家最關鍵的時期,他的滅亡造成的文明被打斷才是最重的損失!

也因此,探討這個問題要從宋亡前和宋亡後分段詮釋才能明白!

宋亡前,夏商周直到兩宋,中國無論內憂外患如何,經濟文化發展,社會進步,科技發展,都是波浪式上升的趨勢,而到了,宋亡之後,元明清三朝,元朝是開歷史倒車,明朝是迴光返照,清朝則是徹底摧毀了原生的中華文明。社會是整體退步發展的!

這種全面的退步,從無數方面體現!

首先當然是政治方面:中國封建社會一直實行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這個制度其實極其適合中國小農經濟為主、地域廣大、人口眾多的現實。

不過這樣的專制在一代代王朝的不斷髮展完善下,越來越有民主範,特別是唐宋時期,唐朝施行“三省六部制”,君主專制發展成熟,三省相互牽制,即保證皇帝地位,又防止皇帝專權。

宋朝時期承襲唐制,並將權力收歸中央,雖導致北宋文弱,但也遏制了地方作亂可能性。宋朝時期甚至出現“天下為公”的政治覺悟,民本思想的萌芽產生在宋代。士大夫和皇權共治天下深入人心。

但是宋亡之後,蒙元入主,做了什麼?政治制度倒退,將“三省制”重回“一省制”,不僅如此,還民族等級劃分。還有就是和奴隸制類似的“驅口制”。

明朝滅元時,中國文明才部分回到正規,文官集團出現代表分權的形成,明末民本思想的出現就是宋亡之前的延續而已,可是清朝又來了,他們又一次集權如一。

清朝雖然在漢化,但是一直都不徹底,也不放手,最終結果就是有清一朝,思想之腐朽,科技之落後,奴性之嚴重。登峰造極於中國歷史,影響直達現代!

宋朝時,集權君主專制發展至頂峰,制度臻於完美,如果不是蒙元入侵,中國大概會早幾百年就步入民主社會。至於清朝時的頂峰則是專制頂峰,是扭曲和過度發展之後的頂峰。不值一提!

其次看經濟方面

宋朝是中國唯一鼓勵商業的朝代,廢除重農抑商制後,商人地位迅速提升,大商人能和貴族平起平坐。同時,宋朝廢除宵禁,鼓勵海貿,給商業發展創造一片沃土。

宋朝商品經濟高度發展以及政府對商業重視程度,按照此情況發展下去,資本主義出現只是時間問題。

而元滅宋,將這種發展階段徹底打斷,雖然元朝不禁止商業,但是由於戰亂損失,加上高度剝削政策以及土地兼併,勞動人民生活困苦,貧富差距非常大。元朝還恢復“海禁”阻礙了海貿發展。

讓宋朝的商業繁榮再也看不見!

明朝是商品經濟發展又一高峰,可卻是歧形發展期,因為朱元璋認為商人是“亂世之本”,將“重農抑商”定為國策,到明中後期,才放寬政策,商品經濟獲得了恢復發展出現資本主義萌芽。可惜明朝命不夠硬。滿清入關又一次摧毀了這種萌芽!之後清朝臭名昭著的“閉關鎖國”出現,然後的一切大家也知道了!

再次看軍事方面:

宋朝軍事不算弱,但是也不強,先天不足問題嚴重,產馬地沒有加上重文輕武,和“三冗危機”推波助瀾,導致宋朝軍事屢受外辱。

不過他們的軍事科技還是出現了井噴,因為軍事實力不濟。只能發展科技,加上火藥的廣泛使用,宋朝軍隊科技產品也是層出不窮。如果一直髮展下去未來未可知也!可惜的是,元朝來了,將這一切都掃入廢紙堆,之後明朝也是迴光返照。清朝就更厲害了。都不想說了,然後中國閉塞自滿,軍事科技無法跟上時代步伐最後一步落後步步落後。

最後我們看看科技和思想文化層面!

宋朝的科技成就毋庸置疑,四大發明三個在宋代,當時中國科技水平甩西方一大截。科技進步與宋朝穩定的社會生活、繁榮的商品經濟、已經開明的政治制度都密不可分的。 宋亡後,由於統治階級的剝削、思想閉塞、文化束縛,中國科技水平急速下滑,這都是不爭的事實!

思想文化方面也是如此,宋朝亡的不僅是文化傳承,還有精神的延續。

文化傳承上,蒙古進入中原殺死數千萬人,無數文人以身殉國,隨他們離開的,還有知識。元朝不崇尚漢文化,因此中國文學作品在哪時候,基本都集中在元曲上,其他幾乎都沒有了。

明時,文人致力於恢復漢文化,可好景不長,清軍進關。乾隆編撰《四庫全書》,篡改焚燒之後無數思想淹沒。

思想上,宋朝雖流行程朱理學,但對於文化禁錮遠後來那樣“喪心病狂”,清朝“文字獄”,就是愚民政策,是對思想和精神的高度束縛,直接結果就是中國人的思想,被束縛,猶如一條條被鎖鏈強迫跪地的狗,搖尾乞憐。

從宋朝時期,看到雛形的自由之思想獨立之人格,淪落到清朝時期,為奴而不得,不得不說是悲哀!

我一直覺得,精神這東西是溶於骨血,隨時間推移而延續的,當有風骨的人不在了之後,我們血脈中珍貴的東西也在變少。

要不那會有八國聯軍時候的看客,民國初年的冷眼怕盤觀者?

正如魯迅小說中所言那樣的人?中國現在還有更何況當時!

最後:宋朝作為一個站在“近代門檻”上的時代,最終沒邁出那步。無疑是最可惜的!陳然,文化沒優劣之分,但卻有先進落後之分,我不是在說漢文化優於其他民族文化,但同一時期,漢文化確實更先進、更符合社會發展趨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