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篆書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看過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

鄧石如的篆書是大家所認同的,而且我們想要練習篆書,肯定會優先選擇他的篆書。正是這樣的原因,他的篆書作品也有很多,特別是隸筆入篆雄強的篆書作品有《贈華南學長先生》七言聯、《都門寓廬記古》四體書屏之篆書、《贈曹儷笙老先生論古人》四體書屏之篆書。

他的篆書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看過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

康有為曾說:“完白山人未出,天下以秦分為不可作之書,自非好古之士鮮或能之。完白既出之後,三尺書童僅解操筆,皆能為篆。”說明從鄧石如開始,用筆更加靈活多變,不再是以前“二李”僵硬的寫法,用筆是鄧石如對篆書最大的貢獻。從轉折處理的用筆來說,傳統的玉箸篆是圓轉而流利的,鄧石如則把隸書的提按轉折帶進了篆書的書寫當中,一改“二李”單一的轉折處理筆法,使篆書的轉折處方中帶圓,圓中有方,富有變化。這種轉折不是方筆的生硬套用,而是通過抹轉的用筆方法使其筆畫達到一種外方內圓的效果。並且,字體結構上緊下松、疏密分明,這是因為鄧石如將字體中心點上移,下部變得舒展,不同於“二李”篆書平分黑白的原則。

他的篆書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看過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

另外,佈局章法上大膽將隸書特有的行距大於列距的形式運用到篆書的創作中,這是由於單個字中的筆畫都滲透著清晰的隸書筆意,所以整幅字套用隸書章法時倒顯得相得益彰。鄧石如之前,書家多用燒毫,筆畫瘦勁。而他出奇制勝,使用長鋒羊毫,適宜飽墨提按。自此以後,長鋒羊毫風靡至今,實為鄧石如的開啟之功。

他的篆書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看過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

鄧石如曾自述其學篆經歷說:“餘初以少溫為歸。久而審其利病,於是以《國山石刻》《天發神讖文》《三公山碑》作其氣,《開母石闕》致其樸,《之罘二十八字》端其神,《石鼓文》以正其致,彝器款識以盡其變,漢人碑額以博其體。”從鄧石如的篆書作品來看,早期的篆書取法李陽冰,中期作品加入了李斯嶧山、泰山諸碑的意味,最後在晚年篆書風格得在《三公山》《天發神讖》《琅琊臺》《開母石闕》等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從《都門寓廬記古》四體書屏之篆書,《贈曹儷笙老先生論古人》四體書屏之篆書來看,線條光滑整潔,結構分佈勻稱,可見鄧石如早年學篆書同樣是學“二李”之風格;然字形長而略方,筆致輕鬆,飄逸舒展,法度初立,風格漸顯。《贈華南學長先生》七言聯,婉轉飄動,又稍摻隸書筆意,字形方圓互用,姿態新穎,用筆靈活穩健,寬博渾樸,渾樸奔放,跳脫於時人禁錮的“二李”風格。

他的篆書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看過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

因此,我們可以看出鄧石如的篆法以二李(李斯、李陽冰)為宗,表現出來的讓人覺得會有縱橫闔闢之妙,則得之史籀,稍參隸意。殺鋒以取勁折,故字體微方,與秦漢瓦當額文為尤近,真的是近現代最好的篆書之一,也正是眾人所喜歡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