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學生擇業如果不當律師,還能做什麼?

要不要當律師,已經成為所有法學生擇業時必須考慮的問題。


在此前麥可思發佈的《2019就業藍皮書》中,法學專業又一次掛紅,成為就業率持續走低的年度紅牌專業。


法學生擇業如果不當律師,還能做什麼?


2020年剛開始,受經濟下行的影響,再加上蔓延全國的新肺疫情,律所的招人名額也變得愈發稀缺。


不久前結束第四段律所實習的一個朋友,最近對我發出感慨:“早知道律所不好進還不如當初去其他行業,還有半個學期就要畢業,畢業即失業的前景已經在向我招手了。”


我身邊也有許多親戚朋友,得知我學的是法律,總會對我說:“做個律師也挺賺錢的。”彷彿法學專業的就業選擇本就應該優先考慮律師。但其實法學生的就業還有其他選擇,律所只不過是其中一種選擇而已。


近的有法檢公務員、企業法務、司法審計,遠的還有新聞媒體、金融證券。某知名招聘網站上,與法律相關的職業就有20餘種之多。


從中國政法大學最新發布的《2019年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中,也可看出法律專業畢業生的職業選擇其實是多樣的。


法大已經落實就業單位的2327名19年畢業生中,從事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主要為律師事務所)行業的為466人,除去在公共管理、社會保障 和社會組織(大部分為公檢法)中工作的694人,仍有1168名畢業生在其他各類行業工作。


法學生擇業如果不當律師,還能做什麼?


除去律所,法學生選擇其他工作單位甚至於跨界就業也未嘗不可。而且如今需要交叉背景的工作崗位逐漸增多,法學生的就業選擇也應該更為多樣化。


法學生擇業如果不當律師,還能做什麼?


- 想進入理想的行業比想象中難 -


我身邊恰好有兩位朋友畢業時選擇了律所外的就業方向。


小宇是其中之一。小宇的本科專業是英語,後來跨專業考研考取了法律碩士,院校雖不是清北人政這類頂級法學院校,但也算是個厲害的211院校。


他求職時想法與其他許多人沒有什麼不同:提前準備實習,然後尋求律所的留用。


在經歷了一個月的律所非訴實習後,他選擇了主動辭職。實習期間各地的奔波讓他難以適應。我問小宇:“沒想過再堅持一段時間嗎?”“算了吧,受不了。”


之後小宇將就業方向放在了互聯網公司和名企上。但大型互聯網公司和名企的求職難度並不小。校園宣講會一場不缺,但發出的超過一半簡歷都石沉大海。難得接到一個面試邀請,卻總在面試後失望而歸。


小宇的求職之路就在這樣的機械重複中過去了兩個月。去年11月的一天,越來越沉默的小宇告訴我,他要出去散散心,先不找工作了。沒想到,他在出發前一天被一通中糧集團的面試電話留了下來,最後順利拿到了offer,市場崗位。


一心想入律所,最後機緣巧合進了國企,從此與法學專業分道揚鑣,許多法學生走著類似的路。


法學生擇業如果不當律師,還能做什麼?


比起小宇的慌亂和波折,辰哥的求職之路堪稱一路平川。辰哥本科專業就是法學,當我們還在為通過法考而慶幸不已時,辰哥已經在考慮需要用幾年通過CPA了,他一開始的志向就是先進四大、再進投行。


畢業後,辰哥去國外讀了JD,回國後不久便去了普華永道。現在的他,用他的話說,“過得很爽”。


對於早有規劃並一直為之準備的辰哥來說,雖然求職的目標與法學專業並不直接相關,但只要付出努力,過程就會輕鬆許多。


- 法學生就應該做律師?-


本科時的職業規劃課堂上,當老師問到我們對未來的職業有什麼想法時,我腦子裡並沒有成型的想法,更難有什麼具體的規劃。許多同學的回答也無非是律師、公務員等。


畢竟我們是法學專業的啊,不做這些去做什麼呢?


實際上在每個人的職業規劃中,專業並不是唯一的決定性因素。性格、喜好也對職業規劃產生著影響。規劃自己的人生時,不要回避自己的性格和喜好,讀了不喜歡的專業、不想去專業對口的行業,這都沒有什麼不好意思承認的。


我瞭解小宇,他本來就不喜歡四處奔波,所以不願意選擇律師行業。我不清楚小宇最後靠著什麼打動了國企的面試官,也許只是他口中的“雖然之後的工作方向和我的專業方向不太一樣,但我想試試”。


所學專業帶給我們的是專業知識和獨特的思維方式,但這不是禁錮職業選擇的枷鎖,走大多數人走過的路未嘗不可,更安全更穩妥,但是如果自己的性格、特長、背景更適合其他行業,勇敢做出嘗試也沒有什麼不好。


在畢業後為了專業對口選擇工作,之後辭職的人同樣不少,不要讓擇業的理由變成單純的專業對口。


法學生擇業如果不當律師,還能做什麼?


- 律所外求職,有哪些風險-


沒有準備的求職之路不可能一路順遂,小宇的留用在我看來是幸運的。對找律所外機會的法學生來說,必然面臨著以下幾個問題:


首先是在求職領域上專業技能的欠缺。像辰哥一樣一開始就清楚自己想要什麼的只是少數,大多數人在求職季臨時改變主意,只會像小宇一樣四處碰壁。


其次對其他領域的不熟悉也讓跨專業求職更為艱難。除開法律我們可能並不知道其他領域的具體情況,也難以在短時間內進行清晰有效的準備。


最後,不選擇法學生傳統的求職方向,對於法學生來講需要勇氣,但對於用人單位而言也是如此。想要賦予用人單位簽下跨專業求職者的勇氣,這對求職者能力和心態的要求更為嚴格。


因此對於律所外求職的法學生而言,需要對自己從性格到能力有著清楚的認知,儘早選定求職目標,平時有意識的彌補自己在求職領域的不足,去儘量多的接觸未來想要從事的領域,提早做好準備。


這條路註定不是坦途,不僅需要踏出舒適區接觸新領域的勇氣,更要有足夠的規劃和準備。願每一位勇敢的求職者,得到的回報都不會辜負自己的付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