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生择业如果不当律师,还能做什么?

要不要当律师,已经成为所有法学生择业时必须考虑的问题。


在此前麦可思发布的《2019就业蓝皮书》中,法学专业又一次挂红,成为就业率持续走低的年度红牌专业。


法学生择业如果不当律师,还能做什么?


2020年刚开始,受经济下行的影响,再加上蔓延全国的新肺疫情,律所的招人名额也变得愈发稀缺。


不久前结束第四段律所实习的一个朋友,最近对我发出感慨:“早知道律所不好进还不如当初去其他行业,还有半个学期就要毕业,毕业即失业的前景已经在向我招手了。”


我身边也有许多亲戚朋友,得知我学的是法律,总会对我说:“做个律师也挺赚钱的。”仿佛法学专业的就业选择本就应该优先考虑律师。但其实法学生的就业还有其他选择,律所只不过是其中一种选择而已。


近的有法检公务员、企业法务、司法审计,远的还有新闻媒体、金融证券。某知名招聘网站上,与法律相关的职业就有20余种之多。


从中国政法大学最新发布的《2019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中,也可看出法律专业毕业生的职业选择其实是多样的。


法大已经落实就业单位的2327名19年毕业生中,从事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主要为律师事务所)行业的为466人,除去在公共管理、社会保障 和社会组织(大部分为公检法)中工作的694人,仍有1168名毕业生在其他各类行业工作。


法学生择业如果不当律师,还能做什么?


除去律所,法学生选择其他工作单位甚至于跨界就业也未尝不可。而且如今需要交叉背景的工作岗位逐渐增多,法学生的就业选择也应该更为多样化。


法学生择业如果不当律师,还能做什么?


- 想进入理想的行业比想象中难 -


我身边恰好有两位朋友毕业时选择了律所外的就业方向。


小宇是其中之一。小宇的本科专业是英语,后来跨专业考研考取了法律硕士,院校虽不是清北人政这类顶级法学院校,但也算是个厉害的211院校。


他求职时想法与其他许多人没有什么不同:提前准备实习,然后寻求律所的留用。


在经历了一个月的律所非诉实习后,他选择了主动辞职。实习期间各地的奔波让他难以适应。我问小宇:“没想过再坚持一段时间吗?”“算了吧,受不了。”


之后小宇将就业方向放在了互联网公司和名企上。但大型互联网公司和名企的求职难度并不小。校园宣讲会一场不缺,但发出的超过一半简历都石沉大海。难得接到一个面试邀请,却总在面试后失望而归。


小宇的求职之路就在这样的机械重复中过去了两个月。去年11月的一天,越来越沉默的小宇告诉我,他要出去散散心,先不找工作了。没想到,他在出发前一天被一通中粮集团的面试电话留了下来,最后顺利拿到了offer,市场岗位。


一心想入律所,最后机缘巧合进了国企,从此与法学专业分道扬镳,许多法学生走着类似的路。


法学生择业如果不当律师,还能做什么?


比起小宇的慌乱和波折,辰哥的求职之路堪称一路平川。辰哥本科专业就是法学,当我们还在为通过法考而庆幸不已时,辰哥已经在考虑需要用几年通过CPA了,他一开始的志向就是先进四大、再进投行。


毕业后,辰哥去国外读了JD,回国后不久便去了普华永道。现在的他,用他的话说,“过得很爽”。


对于早有规划并一直为之准备的辰哥来说,虽然求职的目标与法学专业并不直接相关,但只要付出努力,过程就会轻松许多。


- 法学生就应该做律师?-


本科时的职业规划课堂上,当老师问到我们对未来的职业有什么想法时,我脑子里并没有成型的想法,更难有什么具体的规划。许多同学的回答也无非是律师、公务员等。


毕竟我们是法学专业的啊,不做这些去做什么呢?


实际上在每个人的职业规划中,专业并不是唯一的决定性因素。性格、喜好也对职业规划产生着影响。规划自己的人生时,不要回避自己的性格和喜好,读了不喜欢的专业、不想去专业对口的行业,这都没有什么不好意思承认的。


我了解小宇,他本来就不喜欢四处奔波,所以不愿意选择律师行业。我不清楚小宇最后靠着什么打动了国企的面试官,也许只是他口中的“虽然之后的工作方向和我的专业方向不太一样,但我想试试”。


所学专业带给我们的是专业知识和独特的思维方式,但这不是禁锢职业选择的枷锁,走大多数人走过的路未尝不可,更安全更稳妥,但是如果自己的性格、特长、背景更适合其他行业,勇敢做出尝试也没有什么不好。


在毕业后为了专业对口选择工作,之后辞职的人同样不少,不要让择业的理由变成单纯的专业对口。


法学生择业如果不当律师,还能做什么?


- 律所外求职,有哪些风险-


没有准备的求职之路不可能一路顺遂,小宇的留用在我看来是幸运的。对找律所外机会的法学生来说,必然面临着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是在求职领域上专业技能的欠缺。像辰哥一样一开始就清楚自己想要什么的只是少数,大多数人在求职季临时改变主意,只会像小宇一样四处碰壁。


其次对其他领域的不熟悉也让跨专业求职更为艰难。除开法律我们可能并不知道其他领域的具体情况,也难以在短时间内进行清晰有效的准备。


最后,不选择法学生传统的求职方向,对于法学生来讲需要勇气,但对于用人单位而言也是如此。想要赋予用人单位签下跨专业求职者的勇气,这对求职者能力和心态的要求更为严格。


因此对于律所外求职的法学生而言,需要对自己从性格到能力有着清楚的认知,尽早选定求职目标,平时有意识的弥补自己在求职领域的不足,去尽量多的接触未来想要从事的领域,提早做好准备。


这条路注定不是坦途,不仅需要踏出舒适区接触新领域的勇气,更要有足够的规划和准备。愿每一位勇敢的求职者,得到的回报都不会辜负自己的付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