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在家怕谁多一点呢?

姜登辉


我儿子6岁,2岁前由外公外婆在带,2岁后我一个人带,爸爸早出晚归,虽然平时买东西我不同意的,爸爸都会答应他,但是他还是更怕爸爸。应该是和我相处时间长,知道我的脾性,而爸爸经常不在家,偶尔发起火来也挺凶。有时感觉孩子谁都不怕,所以有时故意挑战我们的底线,白白挨了一些打[捂脸]


光影如梦A


孩子在家谁都不怕,在学校却乖乖的?朋友家的女儿今年十岁,三年级了,小的时候还挺乖巧,这两年脾气变得很怪,在家谁都不怕,乱发脾气。但在学校却是乖乖的,简直就像两个人。真不知道怎么办?学习上考试越难越考得好,越简单越是考得马虎,不用心。

这种情况很多小学家长都可能遇到:孩子在家里谁都不怕,只要一去学校就乖乖的了。而且只听老师的,只怕老师,只要一提老师,父母的要求都能乖乖地完成



筱付乐乐


我偏向于孩子怕爸爸更多些,因为我就怕我爸,虽然我爸从小都没打过我,动手打我的从来是我妈,而且我爸对我也很平和,但我就是对他有种畏惧感,就算我已经这么大了,但是每次看到我爸不说话,我就在想我是不是哪里惹他不高兴了,或者说是哪里做的让他不满意了。

父亲似乎天生就像座山一般,不善言辞,但是孩子有事,他就是顶梁柱,苦难都揽到自己生上。

如今长大了,却又觉得爸爸很可爱,有时候也会像个孩子般生闷气,所以我现在对父亲应该不是怕了,而是敬畏!


北鼻驾到


孩子其实比家长聪明,他们会察言观色,知道谁在家里说过算数,谁有决定权。我家宝贝就是典型的例子,当我和她爸都在场时,永远和我站一条线,她爸爸一个人领她出去,人家甜言蜜语给说的,她爸爸都舍不得多批评一句,所以说应该平时谁管的多一点孩子,对孩子严厉的那个人就是孩子怕的坏人吧


王家亲宝


来说一下,现在的我一儿一女。女孩4岁半,儿子准备三岁。一起上幼儿园都是在中班。平时在家女儿和我更亲,儿子也不怕我。两个都怕她妈妈多一点。也要看小孩的性格,有调皮点的,也有文静点的,不一样的。慈父严母,也有慈母严父的。[我想静静]





183平泽


个人觉得哈,这个应该是谁在家多一点,就怕谁吧!目前孩子她爸都是外出打工,和孩子接触的时间很少,所以只要是回到家的时候,都是比较疼孩子,自然而然的,孩子就觉得爸爸疼,妈妈整天在家带,就觉得凶了,慈父严母


开心影视剧


小孩在家里怕谁,这跟孩子的性格和家庭环境决定的,不一样的家庭会出现不同性格的孩子,不一样的家庭环境也存在不同的话语权。

第一种家庭,孩子在家怕爸爸的多一些。父亲可能是个大男子主义,不管什么事,都是他做决定,他在家里有重要的话语决定权,一家人都要听他的,或许有时候眼神就代表他的决定。生在这种家庭里面的孩子,无疑对父亲感受到震撼的力量。甚至有的孩子,如同老鼠看见猫一般惧怕看见自己的父亲。

第二种家庭,孩子在家怕妈妈多一些。妈妈可能在家庭地位比较强势,拥有强有力的话语权。这就导致所有人说话都得看她的脸色,生怕哪句话说错了,惹她无休止的争吵,使得亲生孩子就怕她三分。生在这种家庭的孩子,面对强势的母亲,会使他安静。

第三种,怕爷爷(奶奶),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父母对于孩子娇生惯养。爷爷奶奶这时候就看不惯了,认为父母不应该惯着孩子。这时候爷爷奶奶对待孩子态度明显不同于父母。这时候孩子就对爷爷奶奶有抵触,甚至怕爷爷奶奶。

因此,根据每家的生活环境和成员性格导致孩子对每个家庭成员态度是不一样的。



爱幻想的小阿狸


孩子就一定要有个怕的人吗?想弄明白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搞清楚这几点:

第一,我们到底为什么要让孩子怕我们呢?

父母需要让孩子怕自己,说到底还是希望孩子听话,不去做大人不让他做的事。骨子里,这样的父母崇尚的是一种强权和服从,他们把自己当成了强者,把孩子当成了弱者,要求弱者服从强者。

父母让孩子害怕的方式有很多,有的是最直接的打骂,有的是怒吼,也有的是体罚、关小黑屋,还有的是断绝经济来源,或以其他的方式相要挟。我的一个同事,自己都是当妈的人了,还特别怕她爸,而她爸呢,也以此自豪。同事晚上出门必须八点之前回家,不然父亲的追命连环CALL就会马上到来,而同事呢,也不敢反抗,一反抗,父母就不给她照顾孩子了,父亲用这样的方式控制着女儿,觉得女儿至今还怕他,很是开心。

喜欢孩子怕自己的父母,多半是想要一个听话的孩子,最好一点反抗都没有,那样就可以省去好多麻烦。

第二,我们的权威只能靠让孩子害怕来实现吗?

让孩子怕自己,是想显得自己有权威,这样孩子就可以服从自己、顺从自己了。可除了这个,父母就无法树立权威了吗?

父母真正的权威,应该建立在和孩子相互尊重的基础之上,只有对孩子尊重,把孩子当作和自己一样平等的人来对待,孩子才能从父母身上得到支持和理解,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才会相信父母,会觉得父母是有权威的。

这个权威,跟权力无关,跟父母的态度有关,它不是让孩子害怕,而是心悦诚服,发自内心地相信父母、信赖父母。

​最后,我们是孩子的统治者吗?孩子需要对我们绝对服从吗?

我们和孩子之间,不是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也不是彼此对立的关系,而是平等的个体。孩子再小,也是个独立的、有思想、有观点的人。如果孩子敬畏父母,那是因为父母有经验有阅历有智慧,他会信赖父母的指导和帮助,而不是因为父母是大人,是强者。

如果总是觉得不能让孩子害怕就无法管好孩子,那是对孩子的不信任。我一直相信,孩子来到这个世上,是来帮助我们成长的,而不是来接受我们管理的。孩子让我们看到自身的不足,让我们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从而让我们不断反思自己,提升自己,和孩子一起成长。

孩子不需要我们管理,他有自己内在的成长规律,我们只是陪伴孩子一起成长而已。别把自己看得太高尚,父母没有那么伟大,父母无法改变孩子,只能改变自己,而孩子,在某种时候比我们还要有智慧。





萌宝成长录


育儿专家妈妈课堂,有多年的教育经验,跟您一起分享自己的带娃经验。

小孩子在家怕妈妈更多一点,因为妈妈对孩子的要求更严格,比如“不允许孩子看电视,不允许孩子乱扔垃圾,按时吃饭”等要求。

孩子对宠溺的奶奶更加亲近,喜欢让奶奶喂饭,洗澡。对爸爸的感觉居中。

总的来说,孩子一般都怕家里管得最严的那个人,通常是爸爸,有时候是妈妈。儿子容易怕爸爸,女儿容易怕妈妈。不过,家里存在一个管得严格的人是必要的,否则容易宠坏孩子,无法给孩子建立规则。


育儿专家妈妈课堂


好多家庭里,孩子都有怕家长的情况。

有些可能是家长的个性使然,不怒自威;

但更多的则是受传统养育观的影响,认为父母的角色就应该有所差异,“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才能配合默契,所以有那么多“虎妈猫爸”或“猫妈虎爸”教养模式。

但是,孩子真的需要在家里怕一个人吗?

家长对孩子有威慑力,养育孩子可能表面上会更“省事”:在孩子犯错的时候,让有“威信”的人,对孩子一声呵斥、一句反对,孩子立刻就能乖乖听话,堪比有令行禁止的效果。

但是,一些爸妈知道自己不是让孩子怕的那一个,就经常把“等你爸爸/妈妈回来收拾你”之类的话挂在嘴边。可是有没有想过:你越这么说,在孩子眼中就越没有威信。

更要注意的是:出现“怕一方”的情况,孩子会慢慢形成在父母面前的表现呈现巨大区别:

小虎今年六岁,就非常怕爸爸。爸爸工作很忙,在家里的时间较少,但只要在家的那些天,平时生龙活虎的小虎就乖得像个“小奶猫”,吃饭不挑食,出去玩不乱跑,在家里不乱扔东西,晚上到点就睡觉也不再吵着妈妈讲5个故事……乖巧听话得像是别人家的小孩。

然而,爸爸只要一出门,在小虎不怕的妈妈和爷爷奶奶面前,他马上不再收敛,变回家里的“小霸王”。

只怕父母“一方”的孩子,很容易在家人面前“见风使舵”,对他害怕的家人言听计从,甚至讨好;对不怕的家人,可能就表现得比较骄纵,想怎么来就怎么来。长此以往,孩子的言行就会有两套标准。

当然,这也不能怪孩子,面对态度不同的家长,孩子大都会下意识地选择对自己有利的做法。

也有爸爸妈妈的要求都比较高,对孩子都很严格,孩子两方都怕的家庭。严厉的家庭虽然标准统一,但也会对孩子的性格养成产生很多负面影响,比如孩子胆小,不自信或越管越叛逆等等。

当然,有很多家长认为:在孩子面前必须要树立权威或威信,如果孩子连家长都不怕,那还怎么管?

孩子的教育,远远不是家长树立威信就能解决的,与其故作威严,不如让孩子真正地信服自己,这种信服不是让孩子产生怕家长的感觉,而是家长获得孩子充分的信任和尊重。

让孩子信服自己,不如试试下面的方法~

在孩子面前态度要一致

现在的孩子受到的关爱多,通常是4个老人加上爸妈,6人一起教育孩子,意见不统一是常事。就算只有夫妻二人带孩子,两人也常有分歧,争争吵吵大多是因为孩子。

有的家长会让孩子看到大人之间的意见分歧,甚至直接当着孩子的面吵起来,别看孩子小,他也能准确地发现大人之间的意见不一致。所以,如果多个家庭成员教育孩子,一定要事先背着孩子面商量好,到底该如何管孩子,从小事到大事,制定统一的规则和标准。遇到分歧时,千万不要当着孩子面争吵,先压一压火气,等孩子休息了再认真讨论。家庭成员在教育孩子时,只有标准一致,孩子才不至于谁都不听,或者摇摆不定。

和孩子保持长久的亲密关系

经常听到周围有大孩子的父母说:“我家孩子小时候多听我的啊,但现在到了初中,我说什么都当成耳旁风,一多说两句就关门,也不知道他天天在想些什么。”

教育孩子,在小时候,可以靠家长的天然威势,但孩子长大自主意识更强时,则靠的是从小培养起的亲密关系。总依赖个人权威教育,不注重沟通交流的家长,孩子自然不放心对你敞开心扉。

期待孩子能够无话不谈,没有别的妙招,只能在平时注意培养和维护亲密的亲子关系。这不是容易的事,但也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很多家长的经验是,和孩子相处时,一定要注重平等关系,千万不要居高临下把孩子只当成孩子,而是当成大人来看待,尊重孩子的想法,倾听孩子的意见,相信孩子的能力。少一些训斥,孩子也就没那么多逆反,会更加信任你。家长在教育中应该起到的是引领作用,而不是靠权威压制孩子的作用。

对孩子起到榜样作用

有的父母,一天到晚会要求孩子努力、优秀,而自己却经常打麻将到深夜;有的父母,一天到晚要求孩子阅读,自己却一年读不了一本书;有的父母,不让孩子玩手机,自己却一有时间就拿着手机舍不得放下。这样的父母,怎么可能让孩子信服?

要做让孩子信服的父母,爸爸妈妈还需要为孩子做好榜样,要求孩子做到的,你自己先要做到,自己做不到的,不要拿来蛮横地要求孩子。

让孩子背古文,家长即使不会背,也得熟读了吧;让孩子学游泳,自己怎么着也得下水试一试,穿鞋站岸边,孩子可不听你瞎指挥;让孩子懂得孝顺,你先孝敬老人,他才更知道怎么做。

取得孩子的信任和尊重,需要家长在陪伴孩子时注重的积累,虽然比一时地对孩子“大骂一顿”“大发雷霆”效果要慢,但坚持下去,亲子关系却会良性发展,何乐而不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