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原来育种没有薄膜、没有大棚,是用的什么方法催芽?

常德农村小赵


农村人原来育种没有塑薄膜,没有大棚用什么催芽?

这得分绐什么作物催芽育苗。

象给地瓜催芽育苗。农民过去最早是在自家的土炕上铺上沙子。当然沙子内是混合了牛马粪等土杂肥的。以利给地瓜种、苗提供养分。然后将地瓜种密密的排种在沙土中。每天给火炕烧火提温。所得的地瓜苗叫火芽子。用于春天的春地瓜栽种。

后来公社的农技站又推广了节能又高效的回笼炕用在野外使用。既提高了产苗量又腾出了家里的火炕。

而对于水稻的催芽育种。主要是用一大水缸。将稻种用温水浸泡。当然得天天更换温水。一般浸泡一周左右。就会将稻种放在早就做好的秧床上,然后将倒细的干牛马粪盖在稻种上。通过阳光和牛粪发热保温来催芽育种。

当然,这一些都是春季育种。冬天是没有办法的。

就是冬季能在家里的火炕上育出种苗,但那时没有冬暖大棚也是没用的。

以上就是本人所经历和看见的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事情。


青岛西海岸新区为强


农用薄膜出现的时间很早,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就开始在农村少量使用了。我们合肥当时有一个“东风塑料厂”,记得是一九七零年前后投的产,主要生产农用薄膜。农用薄膜主要用于育苗,催芽是在室内进行的。

催芽的方式有很多种。我当时是农业技术员,催芽的事就是由我主要负责。以稻种催芽为例,具体流程是这样的。首先进行稻种漂选,漂选稻种首先要在地面挖一个直径大约在七十公分,深度六十公分的圆坑,然后注入四十公分左右的清水,再放入十公斤左右的特别细碎的泥土,使劲搅拌成泥浆,放入鸡蛋,泥浆能够浮起鸡蛋,泥浆水就合格了。这时将装在竹编箩筐中大约二十斤的稻种,放入泥浆水中,这时凡是不够饱满的稻子就会浮起来。捞出不合格的稻子,剩下的就是颗粒饱满的稻种了。接着再用清水漂洗干净,稻种催芽的第一道程序就完成了。

接着进入催芽的第二道程序。首先在室内选定某个墙角,两侧墙面和地面都铺上超过十公分厚度的稻草,在稻草上面再铺上塑料薄膜,这样可以起到保温效果。接着是把漂洗干净的稻种放入50度的热水中浸泡五分钟捞出沥干,然后再把稻种堆放在塑料薄膜上,稻种上覆盖十公分厚度的稻草,稻草上面再覆盖塑料薄膜。到此,催芽的第二道程序也就完成了。

催芽的第三道程序说起来很简单,就是为种子淋热水加温加湿,但这却是种子催芽最为关键的环节,因为种子发芽率和出芽强弱,全靠这个阶段水分和温度的把控。给种子淋热水的温度,必须控制在45度以内40度以上,每四个小时淋热水一次,即使夜里也不能停顿。而且随时要注意稻堆中间种子的发芽情况,若是稻堆中间的种子,有白芽全面鼓出,就要把外层种子翻到中间,中间的种子翻到外层,这样就可以出芽均匀。一般有两天时间,出芽长度以三毫米以内为好,这样不易折断。出芽率达到90%以上,就可以摊开降温,这期间每四小时还需要用20至30度温水淋稻种,不能是出芽的稻种失水。经过一天降温,就可以撒播进入育苗阶段了。

我是老牛爱遛弯,是一位庄稼老把式,资深农民工。愿用我昨日的干货经历,换取你明天的成功喜悦。希望我的这个回答,能让你了解早年种子催芽的基本程序。


老牛爱遛弯


催芽不能使用薄膜,薄膜密不透气,用薄膜覆盖不是催芽,是酿酒,是发酵,是沤肥。现在水稻催芽也不使用薄膜的,记得土地刚分到户的时候,许多人用薄膜覆盖催芽,结果都没有发芽,有酒精味道,原来,薄膜透气性差,覆盖后,温度急剧上升,烧芽了,种子发酵腐烂了。催芽是项技术活,年轻人没经验,经常催芽失败,比如水稻催芽失败,只能去外地判(盘)秧栽插。



催芽并不是温度越高越好,温度最好45°C——55°C左右,水稻催芽需要温度、湿度就行了。自古至今,农民用水来调节催芽温度和湿度,温度高,水稻种子烫手,用冷水浇水,水稻种子冷却了,用50°C湿水浇水。水稻催芽早中晚各翻动水稻种子一次,将水稻冷却的种子翻入内部,温度过高的种子翻出表面。每天浇水3——4次,一般用棉织品、麻纺品覆盖,透气、透水又保温,还能散热,防止烧芽。催芽发芽过快,土地没有平整好怎么办?可以用水来调节,发芽快,可以浇温度低一点水或冷水,发芽就慢下来了。发芽速度慢了怎么办?还是用水来调控,多浇温水,发芽速度就快了。那么种子光长根,不长芽或光长芽不长根怎么办?,也是用水来调节,“干长根,湿长芽”,根长的快,就多浇水,芽长的快些就少浇水或不浇水。有经验的农民凭经验和感觉掌握,没经验的农民去买支农用温度计测一下。


催芽本来不需要大棚,不需要薄膜,用薄膜98%会催芽失败。蔬菜种子催芽用湿毛巾、手帕包好放在灶台傍,用温水浇一下,24小时就会“破胸”出芽。植物也需要空气,用薄膜把种子真空起来,怎么发芽?水稻种子催芽半夜还要起床浇水翻动。种子催芽用 簸箕,将消毒浸泡72小时的水稻种子倒入簸箕,堆成圆锥形,便于增温保温,用棉织品或麻袋覆盖,选择温暖、不透冷风的房子,门窗少,种子催芽时,关紧门窗,每天浇水时可适当打开门窗通风一下。大棚不适合催芽,薄膜更不适合催芽,所以古代根本不用薄膜来催芽,没有薄膜催芽更好。目前,早稻催芽还不到季节,早稻催芽将在20天后进行,农民切忌用薄膜覆盖催芽,覆盖物最好选择透气性好的纺织品。


至于农村人没有薄膜,没有大棚的时候,用什么来给种子催芽,以前生产队都有库房,农民就在库房里催芽,用簸箕和板凳搭个催芽床,派有经验的农民负责催芽工作,用仓库麻袋覆盖,决不会用薄膜覆盖,其实上世纪60年代农村就有薄膜可用于覆盖了,但薄膜透气性不好,还适合用于种子催芽,农民不会用薄膜催芽的。


长江老农


我是一位80后,土生土长的东北人,来自农村,我记得我小的时候我爸妈是把这些种子放到我们晚上睡觉的火炕上生芽的,温度可以自由调控的。





九号鸽舍


过去农村人育种,指没有大棚,没有地膜没有薄膜和没有营养钵的年代里。这些现象应指古代,旧社会和上世纪六十年代前。古人或过去的农民育种催芽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顺应时序,等待季节与温度。因为没有什么可保暖升温的东西,只有顺应三侯,以可行的外界温度时,方可下种。如种稻谷等。早了不出,也不宜受季节气温的保护。

二是过去的玉米,豆子,谷子,芝麻,荞麦等是从不育种的。

三是红薯育种。靠的地畦池子,下铺牲口(牛马驴骡)粪,以供发酵升温而催芽。粪上面直接摆放红薯母,上盖一层土,土上面盖一层秸秆柴草等。这样出芽会快些。

四是烟叶种籽和各种春种菜种籽,靠的是升火加温和附身升温两种。升火加温者,是把种子用四十五度以下的水温泡洗十二个小时,然后捞出装入布袋中,放到没有油气的靠近火炉,锅台或是热水壶的地方加温,一般五至七天生芽。二是用温水泡洗装袋后,把布袋系入身上内衣之外,外衣以里,使用人体自然加温,夜晚放入被窝中加温。这种自然加温之法最可观,效果最好,正常五天可出芽。生芽后便可下地入畦覆盖了。


福自福地來wjf


你好很乐意为你解答: 以前没有薄膜、没有大棚农民是用布袋育种催芽。

在以前的农村我们春季就会发现,家里灶台的角落会多一个碗、碗里面有一个或者几个小布袋,没错这就是我们春季催芽的种子。袋子是用一块棉布折叠把三边缝合、留下一边袋口装种子,首先要把种子在清水中浸泡一天,这样能让种子充分吸收水分,有利于上浆发芽,之后把种子放进口袋把袋口扎紧、放入灶台上的碗中。

农民的智慧方法,农村的灶台是家人一日三餐烹饪工具,每一餐做完饭灶台的温度都会保持三个小时左右,之后才慢慢散去温度,这样的温度有助于种子发芽,我们要做的就是注意,每天要把装种子的棉袋放入清水中涮洗,这样可以避免细菌的滋生和种子变质腐烂。

大同小异、类似的方法有很多,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谢谢






农村书展


我父亲育小菜苗用这种方法非常简单

不是反季节的菜蔬。顺季节的黄瓜,莴笋茄子等。将种籽用温水浸泡,3O度左右。籽种吃透水,凉干表皮水份,搁置小塑料袋内,用橡皮筋扎紧口子,在将袋内籽种推平,放入上衣口袋里,每天穿衣,用人的体温保暖籽种。五日便发芽了。



罗仁明


农村人原来育种没有薄膜,没有大棚,用什么方法催芽?

今以稻谷种为例,我的家乡广西钦州,在以前的50、60年代,的确是没有塑料薄膜和现在的大棚种植方法。由于当时的生活物资缺泛,农业使用的机械更是不可奢望,一句话,根本就没有物资供应。

在这个年代,农民的稻谷种都是生产队自己保存留下来的,一年接一年保留种子,把稻谷种放在大缸里保存,在第二年春天的雨水节气,就用布袋装好稻谷种,把袋口扎紧,拿到溪水浸没整个袋子,早上开始浸种,到下午傍晚时拿出来放在地面上,稻谷种在浸泡过程中,吸收大量的水份。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气温也慢慢回升,水的温度也跟着上升,小溪水是常流水,水温并不觉得低,水都是从地下冒出来的,水的温度也刺激了稻谷种萌动,再加上雨水节后气温回升,这样稻谷种经过5一7天的从复浸种和在地面吸收暖和的空气,种子就开始萌动发芽了,发芽了的种子就可以拿去稻田播种了。


传道子


早春大棚西瓜育苗期一般为2月上旬,气温地温偏低,给早春大棚西瓜催芽带来较大的困难。

由于西瓜种子种皮较厚,萌芽温度28℃~32℃,催芽时间较长,许多瓜农对此十分棘手,因一无专业催芽设备,二无实用快速的简易催芽技术,在催芽过程中无形加大用种量,并出现沤种,倒芽等现象。

笔者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探索出一整套在低温条件下,利用保温瓶、电热毯、纸箱等简易设备,配以辅助的加热设备,使催芽时的环境温度达到28℃~32℃,西瓜种子的发芽率达到92%以上。

1. 种子消毒

1.1 选种与晒种

播种前选晴天晒种2天,同时选出籽粒饱满的种子,剔除瘪种和过分小的种子。

1.2 热水烫种

烫种前先用清水清洗种子,再用55~60℃热水烫种10~15分钟,同时顺一个方向不断搅拌,以使种子受热均匀。

1.3 药剂杀菌

把烫过的种子捞出,沥去水分,放入1500倍25%的适乐时悬浮剂中20分钟,或放入50%多菌灵800倍溶液中20~30分钟,然后将种子洗净后浸种。

2. 清水浸种

将经过上述处理过的西瓜种子,放入温度为25~30℃清水中,浸泡6~8小时。浸种中可稍加搓洗,以加速种皮软化,促其萌芽。

3. 催芽技巧

3.1 暖水瓶催芽法

把经过浸种处理的西瓜种子,用纱布或干净透气的袜子包好,用一根细线或绳子系紧,悬吊在装有半瓶40℃温水的暖瓶中,以种子袋不浸水为标准。

然后盖上瓶塞,每隔5小时打开瓶塞通气,并取出种子,用温水冲去种子表面的黏液,重新包好,甩去多余水分,同时向暖水瓶中加入适量的热水或更换温水。采用此项催芽技术48小时种子即可萌芽,它适于小量种子的催芽。

3.2 人体催芽法

把100~150g经过浸种处理的西瓜种子,用湿纱布包好,装入两层塑料袋内(塑料袋应完整无损),扎好袋口,放在贴身衣服外面,扎紧外侧衣服以防漏掉。

每天取出种子在30℃的温水中淘洗1~2次,催芽过程中需每隔4~5小时将种子袋的正反面调换一下,保证两面受热均匀,一般 36小时开始发芽,当60%种子露白时择种播种。

3.3 小型草囤催芽法

用稻草或麦草制成大小适中的草囤,草的外围用塑料薄膜包好,便于在催芽时起保湿作用。

催芽前先将草囤用水浸湿,稍稍沥干水后,在草囤内底部及向上8cm处外铺塑料薄膜,底部放3~5cm厚,干湿适宜的营养土,然后将浸过的种子播于土上,播后盖上一层0.5cm的细沙土,并在草囤口上插2根细竹片,成“十”字拱顶。

在草囤内放1只46~60w的白炽灯作为热源(灯泡底部不能接触细沙土),最后在草囤上部盖上塑料薄膜。

采用这种方式育苗,仅需36小时西瓜种子即可萌发。此项技术温度稳定在25~30℃,湿度适中,适合较大量西瓜种子催芽。

3.4 纸箱催芽法

采用在纸箱的底部放一盛水器具,内放清水,中部架设竹帘,竹帘下吊一只25~40W白炽灯,悬于水盆上。竹帘上面覆盖浸湿的纸箱板遮挡灯光,防止灯光射入上部的催芽室,然后用较宽大的纱布袋装好种子并平摊纸箱上面,纱布袋上覆浸湿的毛巾。

纸箱板和纱布袋保持湿润状态,根据温度的变化通过开闭电源进行温度调节,使西瓜的催芽温度控制在28~32℃范围内。此项催芽技术,西瓜种子仅45小时可萌发,适于较大批量种子的催芽。



乡村关中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