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保武漢方艙醫院安全可靠用電

“武漢長江新城方艙醫院一次送電成功!”看到方艙醫院亮起了燈光,被稱為“電力鐵人”的武漢華源輸變電工程公司變電二班班長陳世雄露出欣慰的笑容。

為滿足抗擊疫情需要,武漢市將市內的體育場館、會展中心、高校、園區廠房、倉庫等臨時改建成方艙醫院,用於集中收治新冠肺炎輕症患者。目前,全市方艙醫院已建成32家、床位30167張,最大的方艙醫院可容納3500張床位。連日來,國網湖北武漢供電公司克服點多面廣、交付時間緊、工作量大等困難,全力服務方艙醫院電力工程建設,確保方艙醫院安全可靠用電,為決勝湖北決勝武漢提供堅強電力保障。

确保武汉方舱医院安全可靠用电

37小時不停工,武漢目前最大方艙醫院成功送電

2月17日15時15分,武漢長江新城方艙醫院一次送電成功。該醫院共有22個艙房、3500個床位,是武漢目前規模最大、病床數量最多的方艙醫院。醫院供電容量5650千伏安,配套供電工程從開建到送電僅用了37個小時。

2月14日晚,武漢供電公司客服漢口分中心漢口營業班班長周黎的手機收到一條消息:江岸區政府決定在長江新城開建一座大型方艙醫院,要求確保2月17日完工。

離醫院建成只剩72小時,敲定供電設計方案迫在眉睫。2月15日一大早,周黎迅速帶隊前往建設點——江岸區諶家磯大道紅橋集團工業園區。

當日,武漢供電公司組織相關部門單位緊急聯動,全面投入應急會戰。由基建、運維、客服、配電、運檢等部門負責人及專家組成的指揮部迅速成立,負責指揮這次為3500個床位提供照明、取暖、醫療、充電等全方位供電保障的緊急建設任務。

“目前的變壓器無法滿足用電負荷”“從這裡施工可能影響用戶的其他線路”……經反覆討論,中午,指揮部敲定供電方案,工程16日一早開工。

15日夜裡,陳世雄整夜無眠。前半夜他接到指令後,就加緊安排車輛前往50千米外的新洲拖運施工材料。突如其來的寒潮導致道路結冰,嚴重影響車輛運行。運輸人員克服困難,趕在16日8時將全部材料運到了施工點。

2月16日8時,長江新城方艙醫院施工現場,陳世雄和班員們集結完畢,與已在現場的6臺施工車輛匯合,開始變壓器吊裝及箱變基礎和變壓器接地安裝等工作。時限只剩17個小時。

30餘名供電員工緊急進入“戰鬥狀態”。變壓器吊裝是第一道“坎”,變壓器重的有6噸,輕的也有3到4噸。

“吊裝的時候,任何一個方向的受力不均,都可能導致一次嚴重的偏斜事故。”陳世雄要求,每個方向的吊鉤都要經4個人檢查無誤方能起吊。

16日晚,8個箱變基礎、3臺環網櫃、7臺箱變全部組裝完成,送電前的各項工作準備完畢。

所有人都分秒必爭。一天兩夜,他們輪流休整,施工不停,全力保證施工進度。武漢供電公司各相關專業積極配合,共同保障儘早完工。

2月17日15時15分,供電員工對每一段分級開關進行試送後,長江新城方艙醫院一次送電成功。從2月16日2時到17日15時,施工團隊37小時不停工作業,武漢供電公司以高度協同的會戰模式實現武漢目前最大方艙醫院送電。

延伸服務確保32家方艙醫院安全可靠用電

供電延伸服務接續跟進。17日上午,為確保方艙醫院收治病人後安全用電,周黎和同事們在每個艙位貼上《安全用電指南》。他們採取“5+1”供電服務模式為方艙醫院服務——提供一次供電方案制訂、一次臨時用電安全檢查及指導、一份安全隱患通知書告知下達、一次全負荷試驗、一次無接觸安全用電宣傳書下達,以及每日與客戶堅持長效溝通“零報告”制度。

确保武汉方舱医院安全可靠用电

方艙醫院建設初期,管理尚不成熟,對安全用電重視程度不夠,存在較大的內部安全用電和電氣火災隱患。且受前期低溫寒潮天氣影響,病人供暖需求增加,存在亂接濫用電器情況,電熱毯、櫃式空調、電暖“小太陽”等各類電器使用處於無序管理狀態。尤其是醫院內還存放了吸氧設備,一旦遇到明火,極易爆燃引發火災,嚴重威脅病人生命安全。

為推動醫院加強安全管理,提升用戶安全用電意識,武漢供電公司作為安全用電的“吹哨者”,主動發聲、提前預警,幫助用戶重視改善內部安全用電管理:一是延伸服務界面。應政府和客戶要求,在病人入住前,實施客戶側低壓佈線等供電改造工程。二是加強用電安全檢查。將隱患排查覆蓋到每一處低壓線、插座,下達《用電檢查通知書》33份,督促用戶及時整改隱患,協助醫院完善內部應急預案、配置應急電源。三是開展安全用電宣傳。印發《“方艙醫院”安全用電指南》《“方艙醫院”防疫用電安全告知書》,在醫院內張貼安全用電標識,提醒用電安全注意事項,限制使用大功率、明火電器,嚴禁亂插亂用等危險用電行為。四是制定防疫工作標準。編制實行《疫情期間進入核心疫區開展搶修作業標準化作業指導書》,加強防疫防護,保障進入醫院工作的員工健康安全。

目前,武漢市的方艙醫院、集中隔離點安全用電管理秩序日益規範,病人安全用電意識明顯提升,全市重點防疫保障單位供電可靠有序。

信息來源:黨組宣傳部,國網湖北電力,國家電網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