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一个亿相当于六十年代多少钱?

彩云东升戴宝山


这个问题我们看一下常用得钞票面值就能猜到个大概,那个年代还有很多一分两分五分的纸币和硬币,在2008年以前还有很多的一毛两毛五毛的钱币在流通。而到了现在我们除了在超市以外,就很少可以见到这些几毛得钱币了。而商场和超市搞得活动促销产品也都是以9.8或者9.9之类得尾数金额做的定价。可见60年代得一亿已经远远超过了现在得十亿,至少应该是现在的十五亿到十八亿左右。望采纳


梦幻西游大百事


现在拥有1个亿,对比60年代,是多少钱呢?这是一个挺有意思的问题,闲来无事,我们就来算算,这个1个亿在60年前,它是多少。

最标准的算法

如果要最按照最标准的计算方法,无疑是按照货币供应量进行计算,不过目前我们在网上无法找到六十年代央行的货币供应量,能找到的最近一期的数据为1978年改革开放后的数据,1978年的1月,我国的货币供应量总额为229.59亿元,往前在推十年,我们保守估计为120个亿的货币供应量。

按照中国人民银行2019年7月12日发布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我国广义货币(M2)余额192.14万亿元,对比于1960年的货币供应量翻了:192.14万亿/120亿=1.6万倍。

因此按照货币供应量计算,目前的一个亿就相当于六十年代的:1亿元/16000=6250元!你没看错,按照货币供应量的数据来算,现在的1个亿在六十年代就差不多是6000多元,不要小看这个金额,你要知道在八十年代的时候,万元户都还是大户的代表,在六十年代的,6000元是什么概念应该就不用我说了吧。

按照工资水平

当然货币供应量并没有全部投放到市场,现实中的物价也没有货币供应量体现的那么大,所以这个供应量是有变大的,我们可以按照两个年代的工资水平再来一次对比。

我国的工资制度自1956年的调整后,在以后的年代,虽有小幅更改,但基本沿用至1985年,可说是三十年一贯制。整个60年代到80年代,物价水平变化不大。当时的物价水平大概是:60年代,1斤大米0.13元,1斤猪肉0.64元,大白菜1斤2分钱。70年代,大米0.15-0.20元/斤,猪肉为0.70-1元/斤。80年代初,一斤番茄2分钱,一个鸡蛋5分钱,一斤土豆2分钱。

当时在我国企业实行的事八级工资制(当时都是国有企业,还没有私营经济),八级是最高的,所以当初的八级工都是牛逼哄哄的,连厂长见到了都得客客气气,我们按照普遍三四级为例,差不多工资水平为一个月45元左右(这已经很高了,很多没有正式工作的,在生产队里打散工一个月才几元或者十几元,比如湖北地区,1963年湖北省农民劳动日报酬0.46元(按工分算),而要知道在70年代,住宿才3毛多。

目前我国非私营单位的平均工资6871.75元,对比与60年代上涨了约:6871.25/45=152.7倍,因此按照工资水平计算,现在的一个亿相当于六十年代的65.5万元左右,堪称一笔难以想象的巨资。


鲤行者


现在一个亿,绝对是一笔好大的钱呢。绝对不是随随便便一个家庭能够拥有的。

按照胡润财富报告2019显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中国拥有亿元资产的超高净值家庭数量达到了10.5万户,拥有一元可投资资产的超高净值家庭数量仅有6.2万户。

能拿出来1亿元现金的,只有不足6.2万户而已。按照全国卫健委2015年公布的数据,中国家庭规模是3.1人。2018年全国有13.95亿人那么全国有4.5亿户家庭。能够拿出1亿元的家庭,只有全部家庭数量的13.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可谓是日新月异也不过分的。60年代,数据并不多。不过根据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显示 ,有统计数据的1956年我国人均消费支出只有88.2元,而2018年人均消费支出水平已经达到了19853元,像上海市人均消费支出水平已经达到了58988元。几十年来,人们的消费水平增长了224.1倍。

按照消费水平计算,现在的1亿元大约能抵上1956年的44万元。不过1955年3月1日发行新版人民币,我们是经过新人民币折算的,过去的1万人民币相当于1元新版人民币。如果这样折算,能抵上1955年的44亿元呢,呵呵。



从货币存量来看,1960年我们只有广义货币M2——409亿元,2018年广义货币M2数量能达到182.67万亿元,2019年有可能突破200万亿元。M2是什么?它实际上是社会上流通的货币、银行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等其他准货币产品。准货币产品主要包括定期存款、住房公积金、居民储蓄存款、其他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在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等等,光从这些各种各样的名字上,我们也可以看到60年代很多准货币存款项目都是没有的。一般来讲,我们可以称M2为社会的储蓄。也就是说,社会的储蓄增加了4888倍。那么现在的医院仅仅相当于1960年的2.04万元。从这个角度来比较可能更符合实际,毕竟现在有1亿元也是财富或者储蓄而已。

所以,如果简单比较的话,在1960年拥有2万元人民币差不多就相当于现在的亿万富翁了。估计当时拥有这样财富的家庭,绝对没有万分之一的。


暖心人社


1个亿,那是相当大的一笔钱咯!即便是往前倒算70年,也绝对会是一笔“巨款”。至于说,具体价值几何,不同的参考维度,得出的结果也是不相同的!

GDP总量对比

2018年,国内的GDP总量已超过90万亿,达到了90.03万亿元,仅次于美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这已经相当厉害了,尤其是近40年时间,经济增长速度十分惊人!

而往前算70年,上个世纪60年代,新中国刚成立,百废待兴。1950年,国内GDP只有575亿元,但年增长率接近20%,1953年国内GDP突破1000亿大关,达到1055亿元;到了1959年,达到了2146亿元。为了计算方便,国内GDP总量我们暂按1500亿来计算!

通过对比可知,国内GDP总量2018年相当于上个世纪60年代的600.2倍。由这个角度来推算,现如今的1个亿,差不多相当于当年的16.66万元。

社会人均收入及支出情况

70年前,国内物质极度匮乏,居民日常消费水平较低,部分地区连温饱都还未解决!1956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98元,人均消费支出仅为88元而已。

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228元,人均消费支出为19853元。分别是1956年的288.04倍、225.6倍。

从这一个角度来说,现如今的1亿元与当年40万元相当。

工资水平对比

上个世纪60年代,国内尚未有私营经济,全部企业都属于国有!其一般性技术工种,月收入差不多在30元左右,普通工人更低,能有10元就非常不错了,农村地区更不用多说,都是按“分”来计算收入的!

现如今,一个最普通的工人,月收入也得超过2000元、甚至达到3500元以上,也是很正常的!由此推算,现在1亿元,与上个世纪60年代的70万元差不多。

总之,这种简单的横向对比,实际的意义并不大,不同的角度、结果也大不相同!但无论是现在的1亿元,还是60年代的几十万,在各自的时代,都是一笔“巨款”。普通人想拥有这么多财富的,都是不可能的!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交流!财经问题就请点击关注【财经者思】,记得多多点赞哦!!!


财经者思


新中国成立已经70年,在过去这70年的时间,我国经济总量、城乡居民收入都保持了快速增长,另外我们的生活消费水平也是明显提高,从过去的人均月收入几块钱到如今的几千甚至几万块钱,这是天壤之别。

那么,现在的一个亿与上世纪六十年代相比之下,相当于人民币多少钱呢?从各种数据综合分析来看,约相当于人民币100万元左右。

实际上,六十年代初和六十年代末本身就有不小的差距,因此我们就不具体分了,统一按照六十年代的概念来说。

▶先看一看GDP的比较

一、上世纪六十年代

数据显示,我国的经济总量GDP在1960年达到了1470亿元,但在随后的两年连续下行,1962年时已降至1151亿元,直至1964年才又重新回升到1455亿元。

再到1966年这个较为不一般的年代来看,我国GDP总量达到1873亿元。不过,接下来发生的一切也是与众不同,国民经济增速受到较大影响,1967年-1968年的这段时间里连续减少,到1969年得以复苏,GDP达到了1945亿元。

很明显,整个六十年代我国经济总量的反反复复比较激烈,但一直没有突破2000亿元的大关。

二、当前的水平

根据国家统计局今年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经济总量GDP首次突破80万亿元;2018年,经济总量更是超过90万亿元。

仅仅是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我国经济总量就连续登上新台阶,增量规模逐年扩大。比如说,2017年的当年经济增量近1.2万亿美元,相当于2016年世界第十四大经济体澳大利亚的GDP总量。

根据以上经济总量比较就知道,从1960年的不到1500亿到去年的90万亿元,名义增长612.24倍。

▶再看一看人均GDP水平差距

、上世纪六十年代

建国之初的1952年,我国人均GDP仅为119元,到1976年时,我国人均GDP为318元,从绝对增速来看,比1952年增加了1.69倍,但由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人口增速过快,因此人均GDP低于同期GDP总量的扩张速度。整个六十年代,我国人均GDP基本都是在211元左右。

二、当前的人均水平

早在2017年,我国人均GDP就接近6万,达到了59660元,扣除价格因素,比1978年增长22.8倍。2018年,我国人均GDP首次突破6万元。

显然,两者之间对比就可以发现,当前的人均GDP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的近300倍。

另外,看看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居民消费

1949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49.7元,2018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228元,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近60倍。

1956年,我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仅为88.2元,2018年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达到19853元,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28.5倍。

事实上,整个六十年代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消费支付与五十年代中相差无几。从这个角度来看,过去一年下来几百元就够一家人的生活,而现在几万块钱都未必够。

最后,看看其他方面

六十年代,我们的大多数工人工资水平每月只有10块钱左右,而今普通工人的工资都不止2000元人民币。当时一斤肉的均价约为5毛钱,而现在牛羊肉均价都超过30元。以购买力来看,现在的10000元是部分人的月薪,但却是六十年代很多人差不多十年以上的收入,因此现在的1万元也就是当时的100元不到。

综合来看,六十年代我国的经济总量处于2000亿元以下,且当时的M2一直保持在400亿至659.2亿元之间,十年间并没有出现暴涨。但我国的M2从2008年以来,几乎每年都是以10万亿元的台阶增长,直至去年年底,就已经超过186万亿元,目前已经超过196万亿元。整体而言,一个亿约相当于六十年代的100万以内。


东震木


六十年代到现在差不多50年了,根据改革开放40年来,国家每年的GDP发展基本都在7%这个数上,以及通货膨胀3%左右来看,那么基本可以按照10%的增长率来计算,按照72定律,那就是说7年翻一番,50年基本上是7个7年,也就是翻7番,2的7次方是128,一个亿除以128差不多是80万,所以说,现在一个亿差不多相当于六十年代的50万到100万左右!


warren吴


六十年代玉米面七分钱一斤,白面一角八一斤凭供应证,现在玉米面三元一斤面粉二元八角一斤市场供应,六十年代布匹棉布花达呢七角钱一尺成人做个上衣七尺,加兜布一尺白花旗做一件上衣加工费共计八元要布票。现在买件上衣二百多,老百姓都从衣,食,住,行上去比较,六十年代买台自行车就很不象样了一百八,大永久。现在很多农民家中有农用车,拖拉机。有的农民还买了小轿车,很多农民在城市还买了单元住宅楼。说遠了,从整体衡量现在一个亿相当于六十年代四百万元。但六十年代你就是有钱也没有物品供你去用,多数人的口粮(农民)都得不到满足,布票一人一年十八尺半,一人结婚全家(五口)的布票都不够用。农村有台半导体收音机都是稀罕物。现在农村城市家家超薄大彩电,一般工农家庭都有个带步工具车,六十年代二十里路出门都是用步量。生活好赖不能去简单用钱去衡量,六十年代刚刚参加工作中专每月36元,大专每月42元,本科每月48元,四年五年才长一次工资。那个年代人能吃苦,乐观,人思想简单纯洁,想法少乐助人。这就是老一辈人当时的状况。在我们之前老一辈人比我们四五十年代人更苦,解放前战乱饥荒博夺了无数老前辈的生命,我在童年时就解放了,并且还能念完高中我感到幸运,我感到满足,我感恩社会,感恩所有接触过的人,感恩人民。我感到是社会大家庭在养育了我。


快乐人生168025476


60年代大学生刚刚毕业的月工资为37.5元,可以养活一家子五口人,即使是生活在城市,也基本够用了。当然,是仅限于养活,因为全社会物质匮乏,生活用品多凭票证供应,更谈不上奢侈品的存在了。

现在大学生刚刚毕业工资一般在3000-4000左右(IT等行业,如华为等就不参与平均啦),仅够个人糊口之需。城市里三口之家,生活及正常的小孩教育费用按7500元计算,不多吧?

所以,从生存来说,60年代的1亿元相当于现在的200亿元不成问题!

从另个角度来看,中国现在资产超200亿元的家庭数以百计;而60年代的中国,除了那个以稿费近亿元称雄全国的某伟光正(中央党史文献室公开之资料)之外,恐怕百万存款的一个人都没有!从资产占人口比例这个意义上来看,60年代的一亿元人民币,相当于现在的全国首富。


我是林万福


现在的一个亿,大约相当于六十年代的几百万。


回答这个问题,需对比六十年代至今的通货膨胀、GDP、生活水平、收入状况、消费状况,等等。


单维度思考模式下的推算结果,一定会是错误的。



候鸟的归宿


统计局数据,货币每年贬值百分之七,人们的实际感受则贬值得更多,以粮肉等生活必须品比较,涨了几十倍或百倍以上,因为科技和工业的快速发展,工业产品在收入的比重同比下降。所以即使现在的钱能使你一辈子衣食无忧也要不断的去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