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日本把伤痕搬上了国际大荧屏

福岛核电站事故的电影《福岛50》,已经发布国际版预告!影片由佐藤浩市、渡边谦、吉冈秀隆、绪形直人、吉冈里帆、斋藤工等出演,若松节朗(《不沉的太阳》)担任导演。

渡边谦出演电影,作为出演《哥斯拉》、《盗梦空间》等好莱坞大片的日本演员,是一位拥有全球知名度的国际性演员。

这次日本把伤痕搬上了国际大荧屏

故事主要讲述2011年3.11东日本大地震下福岛第一核电站陷入危机状态,"福岛50死士"面临抉择,挺身逆行的故事。影片于3月6日在日本上映,世界各国均会上映,目前国内并无引进消息。3月11日,将是东日本大地震9周年纪念日。

这次日本把伤痕搬上了国际大荧屏

虽然东日本地震、福岛核电站泄露已经过去了9年,但每每提到此事,日本民众甚至说世界民众都心有余悸。福岛核电站泄露事故,是一次在人类核利用史上堪称灾害级的事故。

这次日本把伤痕搬上了国际大荧屏

去年HBO出品的《切尔诺贝利》,将目光瞄准苏联时期出现核泄露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剧情从事故第一线到层层主管,透过一个个普通而又特殊的视角,层层剖析,为世人揭开切尔诺贝利事故泄露到底发生了什么。其豆瓣评分9.7,口碑和热度双收不减,平心而论剧本创作方面黑的成分微乎其微。

"在切尔诺贝利没有理智,在那里发生的一切,之后发生的一切,甚至我们做的好事,所有的一切都是疯狂的,我已经告诉了你我所知道的一切了,他们当然不会承认,他们总是这样做,我知道你会全力以赴的。

在莫斯科一间老旧的房屋中,一位头发斑白、面容憔悴的老人对着录音机,拖着长腔诉说当年的故事。为什么疯狂,当年又发生了什么?同样的问题,也可以代入福岛核辐射事件中去。

这次日本把伤痕搬上了国际大荧屏

电影《福岛50》故事人物主要集中在50壮士身上,而今天所要介绍的故事主体同样是群像,但范围更广。两集纪录片《88小时:福岛核劫》以情景再现的方式,通过福岛核电站工作人员之口,还原当天发生的浩劫。

这次日本把伤痕搬上了国际大荧屏

当地震来临时,福岛核电站的工作人员正神情紧张地盯着屏幕上的各项数据。当时所发生的一切,指针拨回2011年3月份那个下午的2时46分。随着地震的都来,核电站迎来了大危机。地震过后,不断有人凑过来,盯着眼前的3A阀门,看着隐隐闪烁的光亮,所有人惴惴不安。

这次日本把伤痕搬上了国际大荧屏

随着事态升级,核电站的各项负责人面临的困难开始成几何式倍增。相较于前苏联时的应对,福岛核电站面对核电站受损时的应对更为引人注目。

这次日本把伤痕搬上了国际大荧屏

因为这是近几年来现代化,科技突飞猛进的技术检验

<strong>更重要的是

当代对核电的需求越来越大,作为清洁能源并作为未来能源的重要能源之一,核电被给予了厚望。

福岛核电站是否能够经得起检验,这直接关乎了全世界范围内的核电发展。

这次日本把伤痕搬上了国际大荧屏

因为福岛核电站泄露,全世界各国人民质问当国的核安全,并对未来的核电发展提出质疑。一时之间,是否废核成为人们的争论的焦点。

纪录片右上角时不时出现的时间标码,提示着观众在一分钟、半小时、几个小时之内,核电站的工作人员都做了些什么,具体应对措施和工作进度。纪录片穿插的动画讲解,直观地模拟了各时间段下核电站内部的状态变化。

这次日本把伤痕搬上了国际大荧屏

历经9个多小时,连上了一个小仪表,看清仪表数值之后,工作人员的心情近乎陷入绝望"控制管压达到600千帕"。这是一个可以使控制管随时爆炸的数值,数值传递开来,立刻引发骚动,无措、绝望所有负面情绪均写在脸上。

这次日本把伤痕搬上了国际大荧屏

当一批批机器人陷入困境,当即失效,当绝境难关蔓延到屋里每一个人身上,勇士出现了。勇士为何被称为勇士,那是因为勇敢的人,在所有人绝望的时刻,选择了挺身而出。

这次日本把伤痕搬上了国际大荧屏

有人坚定的举手,有人举起的手又不争气地落下,并退步向后。有人迟疑,有人漠然。但最终,勇士并没有成为孤胆英雄。他、他、他以及第四、第五个等等相继出现,于是就有了我们新闻上熟知的"福岛50"

一起上嗡嗡不间断的刺耳声音提示着他们踏入了极度危险之地,黄色醒目的表示表示着危险的等级。深入危险腹地,取得阶段性胜利,但更大的隐患却正在悄然发酵。爆炸发生了,进入核辐射污染区的工作人员,陷入了更大的危机。

这次日本把伤痕搬上了国际大荧屏

9个月的时间,核电站人员终于在事故后关闭了冷却反应器。但核污染并没有被彻底解决,截至目前,核污染随着洋流、随着空气,已经影响全球数个国家和地区。核心地区的经济发展、人文面貌收到了极大的影响,有关于福岛的出口产品,已经不再拥有信任。

这次日本把伤痕搬上了国际大荧屏

面对核危害,日本的做法一直以来备受质疑。日本在应对处理核事故时的种种行为,直到今天依旧被质问。对于日本是否真实地将自己的所作所为和具体的应对细节和盘托出,至今真相如何,依旧是个谜。但相信随着调查的深入,我们会无限接近真相。

这次日本把伤痕搬上了国际大荧屏

面对切尔诺贝利核爆炸,迪亚特洛夫在听到反应堆爆炸时,不以为然地说了一句交给消防队吧。当他真实看到窗外大火和爆炸时,他依旧选择了沉默。最终,因为他的沉默,第一批毫无防护的消防人员,大多数在一周内相继去世。当爆炸被上报时,高层首先想到的是如何自保,甚至紧紧抓住一个只有一个手持显示最高数值3.6伦琴的小型放射量测定器不放,认定这场危机只是一个小事故。他们无视事实,闭耳涩听,造成了更为严重的事实后果。

这次日本把伤痕搬上了国际大荧屏

经历种种,还是有勇士站出来。他们明知危险何在,但他们选择了义无反顾。面对天灾人祸,他们知道危机下的大灾难,自己进去随时有可能去世。但这时拯救国家,更重要的是为自己身后人筑起一道安全屏障,使得他们必须要作出抉择。

这次日本把伤痕搬上了国际大荧屏

虽然面对危难有人挺身而出是好事,但灾害中是否有人为因素。发生危难看作是上天的考验,那如何能否作出满分答卷便是我们看中的事实。不胡作非为,方不枉费牺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