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怎樣才能拿到高工資?

糖貓兒


做HR都懂得,一個人的薪資由他的市場價值、行業價值、崗位價值和個人價值甚至老闆喜好程度決定的。

但我這個回答,還是純粹站在專業角度,幫助HR如何作出方向性的選擇,從策略上考慮,如何拿到高工資的可能性。

很多HR看到這個問題一定會苦笑,確實,數據會打臉。

有調查顯示:

年薪達50萬+的HR,不到0.5%;年薪在6萬-10萬的HR,超過25%;有很大一部分HR,在3-6萬範圍內。

都說HR是企業戰略合作伙伴,掌握著公司最重要的資源,但現實很殘酷:一個人的薪水正在暴露他的價值……

這就是所謂的“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拿高薪的,那是極少數

有沒有拿高工資的HR?

從崗位上來說,當然有。

比方說,像OD崗位,據說總監級別的可達年薪百萬。

但前提是,設OD崗位的,一般都具有相當規模的公司,有些還比較知名。

前阿里政委張麗俊在一次公開演講中說:

“你們知道,在HR領域,哪個部門的人最貴?就是組織發展裡的老大,因為要把各層管理者的能力提升起來,

往前走,全中國不超過10個人。”

問題在於,你是不是有信心,成為這10個人當中的一個?

這樣的難度,恐怕比年薪百萬還要高出不少吧。

所以,對於極少數拿高薪的,那完全是異類,沒有可參照性。

按照我們的生活經驗,特別有錢的是極少數,極端貧困的也是極少數。

中間的是大多數,這很正態分佈!

我看過不少工資表,從薪酬數據和人數來看,多數符合正態分佈,只是少數擁有大量一線工人的勞動密集型企業,中位數以下的工資人數佔大多數!

從全球人口與GDP數據對比來看,也比較符合正態分佈。

不過,先別急,很多人並不知道一個扎心的事實。

個人收入水平並不符合正態分佈,而是更符合冪律分佈。即:極少數人的收入要遠多於大多數人的收入。

有時候,一個人力資源部門所有員工加起來的收入,可能也抵不上部門老大的收入!不信大家可以對照著查查看。

別被平均數值矇騙了

《2017 年中國 HR 生存發展現狀》白皮書有一組數據,HR的月平均薪資,按地區分佈,四大一線城市分別是:

北京11343元,上海10037元,深圳9536元,廣州8047元。

看上去HR的收入水平好像並不低,不過結合到前文說的一條規律:

越往上去,收入和財富越集中。

收入最怕平均,一平均大家都很開心。

這正應了那句笑話:"我現在也是千億富翁,因為我和馬雲在一起,我被他平均了。"

所以,我們要取中位數,可能更符合實際情況,你能從中看到自己具體處於哪個位置。

當然,平均數也有實際價值,尤其對我們做出選擇時有一定的幫助。

降低拿高薪的難度

這裡有一道簡單的數學題。

60分到80分差多少分?80分到100分又差多少分?

小朋友都會算,是20分。

但實際情況是從80分做到100分,要大於從60分做到80分。

原因很簡單,因為難度係數不一樣!

一個人的智力和學習能力增長並不遵循簡單的數量關係。

所以,我給HR的建議是:

第一、選好賽道,提高拿高薪的概率。

雷軍的“風豬論”,說明了一個簡單的道理:選擇大於努力!

所以,對於HR來說,選擇好賽道很關鍵。

如果在沒有非HR以外職業機會的話,至少以下兩點是可以考慮的因素:

一、行業因素。

據上述白皮書透露,從行業來看,HR在2017年的平均薪資水平前三位是:

金融行業10985元,醫療行業9870元,IT行業9588元。

這三大行業可以作為想從事HR的首選。

二、職能模塊。

從專業角度,各模塊平均月薪大致是:

COE達到12750元,而基礎人事工作只有4325元,相差3倍之多!

這說明了什麼?專業度越高,薪資越高。

第二、專業學習要系統化

看上去,COE這種專業化的崗位拿的薪資更高,但背後是對各模塊化的瞭解,如果只掌握一方面的知識是不可能做到

COE的。

至少要“一專多能”,還要有一定的高度。

所以,傳統學習方式,一個模塊一個模塊的學習,學習效果相對較差。

如果缺乏模塊彼此之間的關聯性認知,就影響一個人的專業高度和深度。

想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在一個小的領域進行深耕,然後逐漸形成系統。

系統有一項很關鍵的能力,叫協同力,協同力是構建在個人核心能力基礎上的。

簡單來說,你學了東西不僅要能用上,還要會融會貫通、舉一反三。

這樣你才會有整體觀和系統能力,如果修煉到這個境界,拿高薪還是難事嗎?

喻派職言,15年人力管理經驗的職業導師。智聯招聘HR公會、linkdin(領英)、《CHO首席人才官》(雜誌書)、三茅人力資源網、第一資源等多家媒體專欄作者,文章曾被300多家公眾號轉載,曾在傳統報刊媒體上發表文章數十篇,出版有《績效管理頂層設計》、《互聯網+人力資源管理新模式》等書。

喻派職言


我作為一名人力資源從業者來給些建議,HR應該如何拿到高薪吧。

昨天看帖子有一個題主認為人力資源工作了的技術含量太低,所以他以為人力資源都是一些拿著低工資的人。這其實是對人力資源極大的一種誤解。

首先我不排斥說整個人力資源行業有一大批拿著基礎工資的人,因為他們所從事的大多是一些人力資源基礎性的工作或者是事務性的人事服務工作。

而事實上,專業的人力資源工作是目前整一個職場中薪資能夠排名前十的工種之一。


那麼作為從事人力資源工作的你應該如何去拿到高薪呢?我有以下建議。

首先,在畢業的前五年千萬不要去考慮從事HRBP的工作。HRBP顧名思義就是人力資源業務夥伴的意思。它是伴隨著人力資源三支柱轉型而衍生出來的一種新的對人力資源的工作界定,它打破了傳統人力資源以六大模塊為基礎的工作分工。把人力資源從業者分別委派到不同的業務部門,去服務於業務部門,所以它叫做業務合作伙伴,其實也就是和業務共同成長。但是這種舶來品其實在國內的企業運用的並不是十分理想,因為有許多才剛踏入HR領域不多久的小夥伴在從事著這樣一份工作。由於他們的資歷和專業深度都並不能達到去影響和服務業務部門的水平,因此,久而久之便成為了一種打雜的或者傳聲筒,因此沒有專業功底的他們自然很容易被替代,也就拿不到高薪。

其次,可以考慮在人力資源的前五年甚至是前八年去做精做專人力資源的2~3個模塊,不僅去懂得這2~3個模塊所應具備的專業知識和理論工具,同時也能夠通過實戰去積累一定的經驗沉澱。為後期轉型做人力資源業務合作伙伴,或者綜合性人力資源管理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礎。

再次,在工作的第5年以後,不僅在人力資源的某一個領域做成所在公司的專家型人物,同時在這個階段可以考慮去深入業務,去和業務的人更多的對話和交流,瞭解業務的痛點和需求。通過自己人力資源的專業知識去幫助他們去解決這些痛點和需求。打個比方,你可以通過對自己人力資源組織規劃,所學的知識去幫助所在的業務組織,去梳理他們的組織架構和人員配置,通過計算去獲取每一個目前管理人員,他所應管轄的人員配比以及他的業務範圍。從而幫助她從組織上去優化他自己的效能。

最後,在工作的第八個年頭,你可以考慮做一定的轉型。一方面是可以從事組織發展,人才發展,甚至是薪酬績效相關的工作。目前人力資源,各大模塊裡面這三方面工作的薪酬相對來說會比較高。因為他們直接站在業務的角度去幫助業務如何實現降本增效。其實如果你考慮,更多的貼近員工側,則可以選擇去從事員工關係,或者高端招聘相關的工作,這些工作的薪酬也能夠達到比較高的水平。當然如果你對每個模塊都有一定的瞭解,同時認為自己具有相應的管理水平,你也可以很想去從事人力資源全模塊的工作,比如說人力資源經理或總監。一般人力資源總監作為老闆的左膀右臂,薪資都不會特別低。

總而言之一句話,如果從事人力資源工作想拿到高薪,一定要有自己的兩把刷子,即在某1~2個領域內要成為公司的專家或意見領袖。而如果說你的人力資源工作侷限於人事服務等基礎性工作,你很容易被替代,工資自然就不會高。


職場HR老王


HR,怎樣才能拿到高工資?

首先,請定義怎樣及多少是高工資?是相對同職位高,還是絕對值高?這是明確好目標和方向。

其次,做HR拿高工資,因為這不是一個銷售類職位,沒辦法因為業績拿很多獎金,更多要考慮固定薪資,也就是職位工資增長。所以需要你需要在職業發展上上進,才能有更高的職位,拿更高的工資。

再次,要想職位提升,就要分析自己跟目標職位的差距。能力差距在哪裡?怎麼彌補?需要多長時間準備?在內部和外部的機會點在哪裡?內部機會,可以藉助的人有哪些?怎麼獲得他們的幫助?針對外部的機會,怎麼準備簡歷,獲得面試機會?

還有,做HR不是一個來錢快的工作,追求短時間有高工資的,HR不是一個好的選擇。甚至HR前期發展,要注重打好基礎,不能一味追求工資相對高的機會。時候,還需要你橫向發展。當然,你在HR領域,縱向和橫向發展積累得比較快,發展得快,那你會一舉兩得。

任何職位,走到食物鏈頂端,收入總是會比較高的。

希望對你有啟發。


職涯合夥人


簡明扼要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1. 想清楚高工資的底層邏輯

HR想要拿到高工資,先要把自己這個崗位、自己這個個體的底層邏輯設計好。就像手機和電腦的運行系統一樣,你是iSO,還是安卓,還是其他什麼Win7、Win10。自己的運行系統不夠,再添加什麼app也沒有什麼用。HR,把自己個人的“運行系統”設計好,高工資的路上,就走了一大半。

2. 眼界和視野

HR,如果永遠“龜縮”在自己的人力資源管理那點天地裡,高工資永遠與他無緣。HR需要把自己的思考放在公司的層級上,需要把自己的眼光放在全局和整體上,需要把自己的視野放在牽動公司的整體經濟上,需要把自己的知識拓展到各個領域及其關聯關係上。如果你能用全球、全國的經濟形勢、商業環境、新型事物來詮釋自己公司和公司人力資源管理的走向,高工資才可能與你有緣。

(備註:這裡指的高工資不是十幾、二十萬,甚至三十萬,你儘可以發揮自己的想象去想這個數值)

3. 必要的土壤。

HR的高工資,存在於規模比較大、實力比較強的公司。在一個幾百人、年營業額幾千萬、幾個億的公司裡,拿到高工資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所以,在自己的實力達到一定程度時,應該尋找“土地肥沃的土壤”,除非這個“小”公司的潛力巨大,能顛覆某個行業。

4. 專職能力

既然是做HR的,專職能力是必須要過關的。專職能力不過關,理論水平達不到,實踐的範圍又比較小,拿到高工資也很難。專職能力是“吃飯的碗和筷子”,這是HR的基本功。這裡稍微延伸一下,有些人一直在說“學歷不重要”,那是對於“小職位”來說的,我們不能說學歷高就等於高工資,但一流大學的人在職場上拿到更高的工資是大概率事件,尤其是對於那些專業性比較強的職位。如果沒有一流大學的學歷,也要讓自己的知識廣度和寬度達到那樣的水平。

5. 人際能力

HR的重要任務就是“琢磨人”、“用對人”、“用好人”,提升組織的效率。這需要人際能力做鋪墊。人際能力核心的幾個方面,如談判、團建、表達、激勵、溝通,必不可少。

6. 業績說話。

無論HR視野、專職能力、人際能力有多麼強大,沒有推動組織的發展,沒有推動組織的變革,沒有最終拿出業績,一切都是虛的。高工資,首先要拿業績說話,就像業務員一樣。如果HR把自己看成一個“文職類”人員,而不是業績為王的“戰士”,高工資也不會落到他頭上。

HR的高工資,是給結構性很好的HR準備的。這個結構可以大,可以小,但一定要夠精、夠強、夠全。


耕然夫


職場路徑

職場路徑,決定HR收入高低的因素有很多,但最重要的還是看①崗位、②級別、③公司和④行業四個核心要素:

首先,在一家人力資源管理體系完善的公司中,HR是一個大部分,而招聘、培訓、薪酬績效等職能模塊也有著明確的部門細分,各個組成部分的負責人也是不同的。薪酬績效崗的HR,因為涉及到財務部分的內容,對專業性的要求是最高的,因此基礎崗位薪資也會比較高,而招聘和培訓崗位更像是HR環節中的“銷售”崗,會根據招聘人員的需求量和質量進行對應的考核,除了基礎薪資外,招聘旺季或者公司擴張速度快的話,大量的人員需求會給HR招聘人員帶來客觀的提成收入。當然,這也並非代表做薪酬的和員工關係的HR就沒有提成收入,大公司HR部門的考核和獎勵是多方面和系統性的。

其次,HR部門的崗位級別也有著專業的細分,小到助理、專員、主管,大到經理、總監甚至最終成為主管人力資源的副總裁、總裁,這是職務性的定位,也可以是級別性的定位,比如一級主管,二級經理類似如此。職務和級別越高,薪酬也就越高。所以,想要高收入,一定是努力工作和提升自我,實現職級的升遷。

第三,鑑於公司規模和實力的差距,同等名稱的職務和級別,大公司的HR管理的員工數量要比小公司多,工作量也要比小公司多,工作內容要求比小公司高很多,因此收入肯定比小公司的收入高很多。這裡同時需要注意的是,人才的差異性,更多也是公司間的差異性。大公司對人才的篩選標準並不侷限於年齡、工齡和畢業院校,很多小公司的經理,其專業素質和能力無法通過大公司主管或者專員的面試要求,或者錄取後只被安排了一個職級較低的崗位。因此,對自己的定位也很重要,雞首和鳳尾,選擇很重要。

最後,即是行業。朝陽行業、吸金行業,互聯網、人工智能和金融等頭部行業的收入水平較之普通行業,也要高出很多。在這些公司從事HR工作,相比之下,收入也更高。

創業路徑

從HR部門的核心價值角度來看,對於中小企業來說,HR部門最大的價值就是HRBP,尤其國內中小企業比較多,HR人員一般不會配備太多,所以企業更應該把主要精力用於能夠產生價值、促進業務的工作上。因此,很多時候,HR工作會交給更專業的獨立外包公司來完成。比如招聘的時候,核心人才的招聘工作需要通過專業獵頭來完成。獵頭這個職業的正確解釋即是,將頂尖人才放在最合適的位置上。普通的獵頭一般都不是技術領域的專家,所以只會看簡歷看經驗,通過拜訪客戶瞭解崗位和用人需求,然後根據所謂的“勝任力模型”和自有的“人才庫”進行匹配,專業的HR,即HRBP則對不同崗位的人才招聘和考核有著更為精細化的區分和辨識,獵頭公司擁有很多對不同專業領域熟知的HR,他們對行業輪廓、業內企業情況、技術能力和不同階段的職業發展等等都非常熟悉。這些公司,在背調方面更專業,而厲害的獵頭不僅可以根據甲方用人單位的需求做完人選篩查和背調,還可以幫助客戶建立更適合的招聘需求,甚至基於需求解構戰略,這就是獵頭的價值。


思考大學


我個人覺得一箇中型企業和大型企業最容易拿到高薪水的就是人力和財務部門同事。

因為企業在初期還在為生存發愁,這個時候企業老闆更看重是技術和營銷。

但是隨著企業度過生存期開始謀求發展時候,老闆就會發現,技術和營銷已經不是企業主要矛盾。主要矛盾是人力資源和財務。

因為沒有好的人力資源就沒有科學合理適合企業發展的“組織系統”,就無從談起管理,無從談起團隊合理發展。

沒有好的財務,企業就面臨著高賦稅和高運營成本。

這也是大中型企業在招聘“職業經理人”時候要求必須具備一定的人力資源和財務技能的原因。

回到題主所述具體問題,人力賺錢必須具備給企業搭建科學“組織系統”的能力。

具備這個能力,高薪只是副產品


企業運營老楊


很高興回答你這個問題,我個人覺得想拿到更高的工資是有很多因素在裡面,但我覺得想讓拿更多的錢,首先先讓自己變得值錢,得先討論,如何讓自己變得值錢,不停的學習,看書、上課、請教提升自己知識面和視野,通過工作將自己所學的東西進行實踐,總結,在工作中產生更大的人均勞效,創造更大的價值,學會更好的交際,擴充自己人脈,朋友圈,在自我包裝,就會有貴人幫我們一把,肯努力的人運氣都不會太差!

天下沒有掉下的餡餅,想不努力得到更高的工資,那就試試買彩票吧,畢竟中500萬,比500萬容易點!

或者拿銀行的利息,一年大概在30幾萬,那你得往裡面存1000萬定期

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