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過父親的“槍”“抗非”模範之子17年後穿上防護服


接過父親的“槍”“抗非”模範之子17年後穿上防護服

王光傑(左一)和同事們在一起。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光明日報武漢2月19日電 在一張拍攝於2003年的老照片裡,一個小男孩穿著一身寬大的白色防護服,戴著醫用口罩、帽子,把護目鏡壓到額頭上,露出了一雙天真的眼睛。轉眼間,17年過去,照片裡的小男孩長大了,也像他父親一樣成了一名醫生。

“那時我還小,很好奇,就穿上我爸抗擊‘非典’時穿過的防護服,拍了這張照片。”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醫生王光傑告訴記者,他的父母都是醫務人員,父親當年是抗擊“非典”模範,他馳援武漢,很大程度上是受了父親的影響。儘管母親對他有些不捨,但也和父親一樣全力支持他。

1月26日大年初二,王光傑從北京趕赴武漢,來到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進行支援。當時,院區還在改造,人手、醫療設備等非常缺乏,王光傑所在的20人醫療團隊的到來,很大程度上緩解了院區醫務人員的壓力,讓治療工作快速進入了正軌。

王光傑介紹,他們主要是通過一些藥物對患者進行抗病毒治療,同時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進行支持治療,比如當患者出現呼吸困難或呼吸道方面的症狀時,會對其進行氧療,或者氣管插管、機械通氣等。一些患者感染後,可能會出現“細胞因子風暴”等臨床現象,這段時期對於患者而言是比較困難的,如果能挺過去,病情就會逐漸好轉,給患者相應的支持,就是幫他們挺過這個時期。

經過艱苦努力,湖北武漢的疫情形勢出現積極變化,防控工作也在取得積極成效。王光傑告訴記者,隨著火神山、雷神山醫院以及大量方艙醫院開始收治患者,很多病區承受的壓力都比以前小了很多。“現在醫療條件更好了,收治時間也大大縮短,我們能夠更早地對病人進行治療,而且病人對疫情的恐懼也在減少,很多病人都很樂觀,積極地配合治療,效果還是比較好的。”他說。

幾天前,病區裡的一位患者康復出院,對值班的王光傑和其他醫護人員表示感謝,躺在旁邊床位上的一位患者老奶奶聽到後感同身受,突然忍不住哭了起來。“之前我口渴了,就把送給我的一碗梨湯喝了,我也不知道是哪個好心人送給我的啊,我問的時候你們都不承認……”老奶奶哭著對他們說。這位老奶奶住院前身體狀況不太好,已經幾天沒吃好飯了。住進病區後,她很快被醫護人員無微不至的照顧感動了。“奶奶,這些吃的都是給您的,您放心就行了,好好休息,早日康復。”王光傑俯下身子對她說。

像這位老奶奶一樣,很多患者都會把醫務人員的付出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忍不住流下淚來;而這些白衣天使們也會把患者當成至親,用高超醫術和仁心大愛救治他們、照顧他們。王光傑表示,希望今後能有一些新藥出來,在臨床上取得比較好的效果,也呼籲康復出院的病人能夠自願捐獻血漿,幫助更多病人渡過難關。

2月19日,王光傑值完班回到住處時已是凌晨3點鐘。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王光傑顯得有些疲憊。這段時間,他每天值班8小時,因為住的地方離醫院比較遠,一般要提前一個半小時出發,經常黑白顛倒,但他始終堅守在抗“疫”一線。“等疫情結束,我再回家,多陪陪爸媽。”他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