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戈:复工还是防疫?

近日,IMI特约研究员、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

及其团队撰文表示,当前防疫与复工的矛盾已成为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综合医学专家的推测,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可能是短期冲击,而非持续性损失;总体来看全国的复工进程将呈现缓慢推进的特点。展望未来,疫情冲击及复工进程将使得一季度经济明显走弱。不过在疫情拐点及返工潮后,二季度投资有望逐步回升,同时,与非典时期相比,本轮疫情结束后经济修复的幅度将更为缓和。

1 引言

疫情肆虐,复工在即。面对节后的人员流动和压实属地责任的压力,地方政府联防联控措施不断升级,各个微观主体也在防疫与复工之间艰难纠结。未来疫情如何演绎?企业能否及时复产?如何协调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两手抓”?这些都已成为影响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

视点 | 伍戈:复工还是防疫?

2 疫情拐点何时出现?

疫情的不确定性直接关乎经济的不确定性。新冠肺炎致死率虽低,但其潜伏期长、传染性强,影响已超非典时期。非典期间确诊人数为5千余人,而新冠疫情至今已逾4.4万;非典国内死亡3百多人,但新冠疫情至今死亡已过千人。尽管当前疫情依然严峻,但高频数据显示全国新增确诊人数已稳中趋缓,似有高峰将过的迹象。

视点 | 伍戈:复工还是防疫?

随着返工人员不断增加,未来不排除疫情二次反复的可能。但综合医学专家的推测,多数观点认为二月中下旬或有望迎来疫情拐点。如此来看,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可能是短期冲击,而非持续性损失。

视点 | 伍戈:复工还是防疫?

3 企业何时完全复工?

当前复工节奏无疑是影响未来经济判断的重要因素。由于不同地区和行业受疫情影响的程度有所差异,其对复工时点大都有所要求。房地产、基建等行业的充分复工几乎要待到2月下旬,而多数服务业的复工时间可能要推迟到3月份。

视点 | 伍戈:复工还是防疫?

交通停运也对复工形成重要影响。1月下旬以来,绝大部分省份暂停省际道路客运业务,至今仅有安徽、四川等少数省份重新启动。铁路部门也采取了停运、控制流量等措施,2月下旬有望逐步恢复。目前公路、铁路、航空和水路综合客运量仅为去年春运同期15%左右。此外,部分地区还要求外地回来人员居家隔离、对企业设定复工条件等。总体来看,全国的复工进程将呈现缓慢推进的特点。

视点 | 伍戈:复工还是防疫?

4 疫情冲击下经济如何?

展望未来,疫情冲击及复工进程将使得一季度经济明显走弱。在疫情拐点及返工潮之后,二季度投资有望逐步回升,但服务性消费将受到滞后影响。疫情期间贸易商谈预计显著降低,势必滞后影响到订单及进出口贸易。此外,服务业相对工业受到的冲击更为持久。值得一提的是,与非典时期相比,由于受到更多结构性减速因素掣肘,预计本轮疫情结束后经济修复的幅度更为缓和。

视点 | 伍戈:复工还是防疫?

5 基本结论

一是疫情的不确定性直接关乎经济的不确定性。新冠肺炎致死率虽低,但其潜伏期长、传染性强,影响已远超非典。随着返工人员增加,不排除疫情二次反复的可能。但综合诸多医学专家的推测,二月中下旬或有望迎来疫情拐点。如此来看,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是短期冲击,而非持续性损失。

二是在此背景下,全国各地和各行业对复工时点大都有所要求。

房地产、基建等行业的充分复工几乎要待到2月下旬,而多数服务业的复工时间可能要推迟到3月份。此外,目前铁路和公路车次大量停运等也势必对复工进度形成重要干扰。慢节奏的复工潮对后续经济的预示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三是展望未来,疫情冲击及复工进程将使得一季度经济明显走弱。不过,在疫情拐点及返工潮后,二季度投资有望逐步回升,但消费、外贸的修复将有所滞后。服务业相对工业受到的冲击更为持久。与非典时期相比,由于受到更多结构性减速掣肘,本轮疫情结束后经济修复的幅度将更为缓和。

视点 | 伍戈:复工还是防疫?

监制 朱霜霜

宣昌能:国际收支形势不会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等短期影响而轻易发生改变

专栏丨王永利:信用货币辨析(二):实物货币的演变与信用货币的产生

陈雨露:支持上海率先扩大金融业高水平开放,营造优质金融营商环境

海外之声 | 南非社科院专家加亚·乔西就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达慰问与支持

热点 | 范一飞:开设支付清算绿色通道 全力支持疫情防控

为了增进与粉丝们的互动,IMI财经观察建立了微信交流群,欢迎大家参与。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imi605),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等信息,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拉进群。

关于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研究所聘请了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9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委员、学术委员和国际委员,80余位中青年专家担任研究员。

研究所长期聚焦国际金融、货币银行、宏观经济、金融监管、金融科技、地方金融等领域,定期举办国际货币论坛、货币金融(青年)圆桌会议、大金融思想沙龙、麦金农大讲坛、陶湘国际金融讲堂、IMF经济展望报告发布会、金融科技公开课等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形成了《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天府金融指数报告》《金融机构国际化报告》《宏观经济月度分析报告》等一大批具有重要理论和政策影响力的学术成果。

2018年,研究所荣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院属研究机构奖,在182家参评机构中排名第一;在《智库大数据报告(2018)》中获评A等级,在参评的1065个中国智库中排名前5%。

只分享最有价值的财经视点

We only share the most valuable financial insights.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