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人:今日“雨水”多湿多寒,养生要健脾祛湿


@德州人:今日“雨水”多湿多寒,养生要健脾祛湿

今天(2月19日)是24节气中的雨水,雨水节气,多雾、多湿、多寒,冷空气之凛冽不亚于冬季,且温差大,是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病、骨关节疾病的高发期。因此,养生保健不要大意。那么,雨水时节,都有哪些养生要点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雨水”多湿多寒,养生要健脾祛湿

减衣莫急,谨防寒邪

中医认为,寒邪外袭最易导致各种外感病,也容易引起多种慢性病加重。雨水节气,天地间初升的阳气尚十分微弱,阴寒湿冷,防寒保暖仍是防病养病的基本措施。《黄帝内经》中说养生要做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这对于老年人和正气不足的人尤为重要。

针对老年人和有心脑血管、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寒冷天气时需及时增添衣物,可采取使用空调、暖气、取暖器等取暖措施;减少户外活动,外出需有人陪护;在家要多测血压、心率,有症状变化要及时就诊。

饮食清淡,呵护脾胃

雨水节气在冬末春初,天地间阳气初升,犹如刚刚破土发芽,且雾露、降雨较多,空气潮湿,此时应谨护阳气,防止寒湿侵表和内生湿气。除了防寒保暖,还需要调养脾胃。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一伤,阳气则虚,痰湿内生,应注意饮食清淡,不要暴饮暴食,以防脾胃受伤。

陶冶性情,心态平和

根据中医理论,春天属木,天地间阳气稚嫩,有升发之性。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依据“天人相应”的观点,指出在春季人们应当爱护生命,多给予、少索取,多奖励、少惩罚,这样可以使精神愉悦、心情舒畅,从而与春季万物初长的特点相应,有益于身心健康。这里讲的,其实是人们在养生上容易忽视的一点,调节情绪和心态。

喜、怒、忧、思、悲、恐、惊被称为“七情”,在中医理论中是很重要的致病因素。人们在生活中有情绪波动是正常的,但若没有注意及时调整,使得各种情绪波动过大或持续太久,则会损害五脏六腑,导致百病丛生。


适当运动,振奋阳气

适当运动是强身健体的良好方式。

雨水时节,坚持做一些舒缓的有氧运动,如练瑜伽、打太极拳、练八段锦、慢跑等,有助于振奋人体内的阳气,使人在工作、生活中拥有更充沛的精力,同时还可以增强体质和自信心。

此外,适当运动还可以改善消极情绪,具有良好的抗抑郁、抗焦虑的作用。要注意的是,运动的强度、时间需要依据个人情况而定。对于年老体弱者,在寒冷天气,运动应尽量在室内进行,减少户外活动,以免外感寒邪,导致感冒、肺炎、心脑血管意外、跌倒等不良后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