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人:今日“雨水”多溼多寒,養生要健脾祛溼


@德州人:今日“雨水”多溼多寒,養生要健脾祛溼

今天(2月19日)是24節氣中的雨水,雨水節氣,多霧、多溼、多寒,冷空氣之凜冽不亞於冬季,且溫差大,是呼吸系統疾病、心腦血管病、骨關節疾病的高發期。因此,養生保健不要大意。那麼,雨水時節,都有哪些養生要點呢?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雨水”多溼多寒,養生要健脾祛溼

減衣莫急,謹防寒邪

中醫認為,寒邪外襲最易導致各種外感病,也容易引起多種慢性病加重。雨水節氣,天地間初升的陽氣尚十分微弱,陰寒溼冷,防寒保暖仍是防病養病的基本措施。《黃帝內經》中說養生要做到“虛邪賊風,避之有時”,這對於老年人和正氣不足的人尤為重要。

針對老年人和有心腦血管、呼吸系統疾病的患者,寒冷天氣時需及時增添衣物,可採取使用空調、暖氣、取暖器等取暖措施;減少戶外活動,外出需有人陪護;在家要多測血壓、心率,有症狀變化要及時就診。

飲食清淡,呵護脾胃

雨水節氣在冬末春初,天地間陽氣初升,猶如剛剛破土發芽,且霧露、降雨較多,空氣潮溼,此時應謹護陽氣,防止寒溼侵表和內生溼氣。除了防寒保暖,還需要調養脾胃。脾胃為後天之本,脾胃一傷,陽氣則虛,痰溼內生,應注意飲食清淡,不要暴飲暴食,以防脾胃受傷。

陶冶性情,心態平和

根據中醫理論,春天屬木,天地間陽氣稚嫩,有升發之性。中醫經典《黃帝內經》依據“天人相應”的觀點,指出在春季人們應當愛護生命,多給予、少索取,多獎勵、少懲罰,這樣可以使精神愉悅、心情舒暢,從而與春季萬物初長的特點相應,有益於身心健康。這裡講的,其實是人們在養生上容易忽視的一點,調節情緒和心態。

喜、怒、憂、思、悲、恐、驚被稱為“七情”,在中醫理論中是很重要的致病因素。人們在生活中有情緒波動是正常的,但若沒有注意及時調整,使得各種情緒波動過大或持續太久,則會損害五臟六腑,導致百病叢生。


適當運動,振奮陽氣

適當運動是強身健體的良好方式。

雨水時節,堅持做一些舒緩的有氧運動,如練瑜伽、打太極拳、練八段錦、慢跑等,有助於振奮人體內的陽氣,使人在工作、生活中擁有更充沛的精力,同時還可以增強體質和自信心。

此外,適當運動還可以改善消極情緒,具有良好的抗抑鬱、抗焦慮的作用。要注意的是,運動的強度、時間需要依據個人情況而定。對於年老體弱者,在寒冷天氣,運動應儘量在室內進行,減少戶外活動,以免外感寒邪,導致感冒、肺炎、心腦血管意外、跌倒等不良後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