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有什麼症狀?

德賢39


大家好!我是陝西省第二人民醫院兒科醫生陳新玲,兒童常患的傳染病有很多,這次我就主要介紹幾種兒童最常患的傳染病。

流行性感冒,水痘,手足口病及流行性腮腺炎,這篇我們就先來談談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引發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有20多種(型),其中以柯薩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腸道病毒71型(EV 71)最為常見,多發生於5歲以下兒童。

其感染途徑包括消化道,呼吸道及接觸傳播。

臨床特點:

1.普通病例:急性起病,發熱、口痛、厭食、口腔黏膜出現散在皰疹或潰瘍,手、足、臀部、臂部、腿部出現斑丘疹,後轉為皰疹,皰疹周圍可有炎性紅暈,皰內液體較少。多在一週內痊癒,預後良好。

2.重症病例:少數病例(尤其是小於3歲者)病情進展迅速,在發病1~5天左右出現腦膜炎、腦炎。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後遺症。

普通病例預後一般良好,多在一週內痊癒。主要為對症治療。

1.首先隔離患兒,接觸者應注意消毒隔離,避免交叉感染。

2.衣服、被褥要清潔,衣著要舒適、柔軟,經常更換。

3.剪短寶寶的指甲,必要時包裹寶寶雙手,防止抓破皮疹

4.臀部有皮疹的寶寶,應隨時清理其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潔乾燥。

5.可服用抗病毒藥物及清熱解毒中草藥,補充維生素B、C等。

手足口病的預防

1.飯前便後、外出後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給兒童洗手,不要讓兒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觸患病兒童。

2.看護人接觸兒童前、替幼童更換尿布、處理糞便後均要洗手,並妥善處理汙物。

3.嬰幼兒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後應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間不宜帶兒童到人群聚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注意保持家庭環境衛生,居室要經常通風,勤曬衣被。

5.兒童出現相關症狀要及時到醫療機構就診。患兒不要接觸其他兒童,父母要及時對患兒的衣物進行晾曬或消毒,對患兒糞便及時進行消毒處理;輕症患兒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療、休息,以減少交叉感染。

6.每日對玩具、個人衛生用具、餐具等物品進行清洗消毒。

7.托幼單位每日進行晨檢,發現可疑患兒時,採取及時送診、居家休息的措施;對患兒所用的物品要立即進行消毒處理。

8.患兒增多時,要及時向衛生和教育部門報告。根據疫情控制需要當地教育和衛生部門可決定採取托幼機構或小學放假措施。

接種手足口病疫苗

手足口病疫苗即指EV71滅活疫苗。EV71滅活疫苗將適用於半歲以上兒童。

好了今天兒童常見傳染病就講到這裡,文章看著累也可以點擊文章中的視頻收聽。


小太陽兒童健康


最直接的孩子手腳長很多水泡,發現就得去醫院。有的不一定長手腳上。我家孩子洗澡發現屁股上長了一個紅疙瘩,第二天早上立馬去醫院嘴巴里已經很多了,醫生一看就手足口,之後屁股嘴四周嘴巴里面就很多了。所以發現孩子身上無緣無故多了小紅疙瘩或水泡就得注意了。發現早治療早,我家那是就吃了藥和塗抹患處,一星期徹底好的,嚴重的會發燒甚至致命一定不能耽誤。


憂憂若水—鄧


手足口病一種多見於兒童一種由腸道病毒導致的病毒性皮膚病.



本病主要經糞口途徑傳播,也可以通過飛沫傳播

以手、足和口腔發生水泡為特徵.



手足口病的具體表現如下:

該病多見於2~10歲的兒童,臨床上5歲更為多見,潛伏期為三天到一週.

前驅症狀表現為不同程度的低燒,部分患者有頭痛、全身乏力.

發病1~3天后出現紅色斑珍,伴隨病情進展快速發展成2~5毫米大小水泡,水泡壁菲薄,水泡液清涼,水泡液周圍環繞紅暈,水泡破潰後可以形成淺潰瘍或者灰白色糜爛面,皮膚表現以口腔最為常見,可達到90%以上,也可以同時發生在手、足和口腔.



總的病程在1周左右,癒合後後極少復發.

要注意隔離,防止該病在嬰兒園內傳播.

有口腔傷害患者可以使用口腔潰瘍塗膜劑外塗患處或者利多卡因液漱口,以減輕痛苦.

中藥口服板藍根也有一定的療效.

(圖片來源於網絡,不作為商業用途!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為診斷和用藥的依據,不能代替醫生和其他醫務人員的診斷和治療以及建議,如有身體不舒服,請及時就醫。)


佳園道


什麼是手足口

手足口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常見傳染病,高發於學前班,幼兒園等兒童數量集中的場所。引起手足口的病毒有幾十種,最追要的有:柯薩奇病毒A16型(Cox A16)以及腸道病毒71型(EV 7)高發在5歲以下的兒童,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兒童免疫力相對弱,而且不注意飯前洗手等。

手足口的症狀

手足口的主要表現症狀有:全天部分時段的低燒,食慾不振厭食,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現小的皰疹或者潰瘍,水泡很快會發展成2-4㎜大小,易破裂破裂後形成灰白色糜爛面或者潰瘍,病程一般在一週左右。個別患兒會引起肺水腫,心肌炎,無菌性腦膜炎等併發症,家長在發現孩子有手足口症狀的時候一定要及早到醫院就醫,以免耽誤病情,引起其他併發症的發生

手足口的注意事項

手足口每年高發的季節在五一以後到十一前後,高發人群為5歲以下的兒童及嬰幼兒,尤其以3歲左右的兒童居多,家長此時要注意提醒孩子飯前便後勤洗手,不要去熱流密集的公共場所,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適當運動勤開窗勤通風。


用戶75979854178



手足口病好發於兒童,尤其是3歲以下的。由腸道病毒(柯薩奇病毒A 組16型和腸道病毒71型多見)引起的,主要通過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觸等傳播。臨床上主要表現為發熱,口腔和四肢末端的斑丘疹,皰疹,重者可出現腦膜炎,腦炎,肺水腫及循環衰竭等。目前分為普通病例和重症病例。

普通病例為大多有發熱,咳嗽,流涕,食慾不振等,口腔可見散發的皰疹或潰瘍,手、足、臀部出現斑丘疹和皰疹,皮疹消退後不留瘢痕或色素沉著。多在1周內痊癒。

重症病例主要表現在1.神經系統:如精神萎靡,嗜睡,嘔吐,昏迷,驚厥,肌無力等2.呼吸系統如呼吸增快,呼吸困難,口唇紫,咳粉紅色痰液等3.循環系統:心率增快,面色灰白,四肢發涼,指端發紺。


穆赫蘭道123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常見傳染病,本病在臨床上以手、足、口腔皰疹為主要特徵,故通稱為手足口病。大多數患者症狀輕微,但少數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炎、膜腦炎等併發症,個別重症患兒病情進展快,易發生死亡。那麼手足口病有哪些的症狀特點專家指出:

  1、寶寶手足口病初期症狀最為明顯的就是發熱,對於大多數輕症病例來說,以中等熱度為主,通常體溫在39℃以下。

  2、寶寶手足口病初期,發熱1~2天后手掌,腳掌,以及臀部上同時會長出紅色皮疹,一般像米粒或綠豆大小,呈圓形或橢圓形,周圍有一圈紅暈,沒有明顯的瘙癢感,以及出現口腔皰疹,多分佈在咽喉、扁桃體等處,很快會變成小潰瘍。

  3、寶寶手足口病初期出現口腔皰疹,口腔皰疹易破潰出現潰瘍,所以在吃東西格外疼痛,患兒因而出現拒絕進食,流口水等症狀。


北京京城皮膚高醫生


作為傳染病的手足口病,其發生是由多種腸道病毒引起,並以小RNA病毒科、腸道病毒屬的柯薩奇病毒和EV71、埃可病毒為病原體,其中最常見的感染類型是EV71和coxA16,因為手足口為消化道傳染病,主要通過食物、口鼻飛沫及接觸傳播,兒童主要的傳播途徑為糞-手-口。因其為RNA病毒變異性高,容易生成新的亞型,故採用滅活病毒疫苗注射免疫難以預防,手足口病可侵害機體的各個系統,特別是神經系統,多發生於5歲以下小兒,3歲以內嬰幼兒發病率率最高,成年人多為帶菌者。重症可危急患兒的生命。由腸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這個臨床症候群,其多數病例的臨床症狀較輕,以發熱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皰疹等為主要臨床 症狀,但也有僅出現皮疹或皰疹的患兒。多數患兒均可自愈, 但病情較重的,且病情演進較快的,可引發死亡。在諸多臨床症狀中,出現最早的是口腔黏膜疹,最常見的表現為潰瘍,但也有患兒出現皰疹性咽峽炎,或是無口腔內病變。同一患兒不 一定全部出現手、足、口病損。一年四季均可發生手足口病,但多見於夏秋季,其發病高峰以11月份為主,在其高峰期,以流行病學特點及其臨床特徵為依據均可準確診斷手足口病。 但是,在散發的情況下,應注意鑑別手足口病與出疹性疾病之間的鑑別,比如水痘、丘疹性蕁麻疹等。目前手足口主要對對症支持治療,嚴重的患者應到醫院進行治療。



中華醫學科普


近日,“JJ林俊杰就醫風波”引來各方議論,前因後果暫先不詳述。而在上週六重慶的演唱會上,JJ也自爆當時是發高燒,得了5歲以下小朋友才會得的手足口病,嘴巴里長了70多個潰瘍,手上也都是皰疹,因此前往醫院就醫。大家肯定心存疑問:成人也會得手足口病?醫聲君現在來給大家科普一下,關於手足口病的那些事兒!

手足口病並不是兒童專屬

每年的4-7月是手足口病的高發期,9-11月還會出現一個次高峰,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種常見傳染病,嬰幼兒和兒童普遍易感,以5歲以下兒童為主。臨床上,以發熱/手足口臀等部位皮疹為主要特徵,初始症狀為低熱/食慾減退/不適並常伴有咽痛。

其實手足口病不適兒童專屬,近幾年成人手足口病患者呈現明顯上升趨勢,發病或和免疫力低下有關,相對於兒童手足口病,成年人患病症狀沒有那麼重,並不會導致明顯的併發症,不會出現孩子那樣導致生命危險的情況。

絕大多數成人得手足口病之後,僅僅是出現手心/腳心/的皮疹,並不會伴有其他明顯症狀,但也有一部分成人得了手足口病之後,出現的症狀會比較明顯。除了手足和口腔的皮疹之外,還會出現發燒,甚至有一部分成人會出現全身軀幹的皮疹,症狀嚴重者需進行相關治療。

手足口病該如何預防?

  • 專家建議兒童應遠離感染源,勤洗手/勤消毒,室內多通風,切斷感染途徑;

  • 同時補充營養,適量攝入維生素C,提高免疫力;

  • 對於已經確診為手足口病的兒童,要儘量減少外出,以免傳染給他人;

  • 家裡免疫力低下的成人也要注意和患兒隔離,以免被轉染;

  • 在飲食上,多吃易消化的流質或半流質食物,比如牛奶/米粥/果汁等,飲食應少量多次,不要給孩子吃辛辣/甜膩或油炸食品,還可多吃些富含維生素的蔬菜和水果。


湖南醫聲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急性發熱出疹性疾病,發病人群以5歲以下兒童為主,同一兒童可因感染不同血清型的腸道病毒而多次發病。由於病毒的傳染性很強,常常造成流行。大多數患者症狀輕微,主要表現為口腔和四肢末端的斑丘疹、皰疹,少數病例可岀現無菌性腦膜炎、腦幹腦炎、腦脊髓炎、急性弛緩性麻痺、神經源性肺水腫或肺出血、心肺功能衰竭等重症表現,病情進展迅速甚至導致死亡,給兒童的生命健康帶來嚴重威脅。

傳染源為手足口患者及隱性感染者,主要通過糞口傳播,也可以經接觸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皰疹液及汙染物品傳播。

普通病例主要表現有:發熱,咳嗽,流涕食慾缺乏等,手、足、口及臀部可憐散在的皮疹及皰疹,常發生潰瘍。一般病例多在1周內痊癒,預後良好。

那麼我們應該怎麼樣預防手足口呢?

1.在手足口就行期間,不易到人群聚集的公共場所;

2.注意保持環境衛生及個人衛生,勤洗手,居室要通風,勤曬衣被;

3.如幼兒園發生了手足口,患病兒童應進行隔離,同時注意對未患病兒童的保護。

4.注射手足口疫苗也有一定的作用。

我是淮山,專注兒童健康知識,歡迎點贊關注哦。


淮山育兒


一般地,我們都認為只有寶寶才會得手足口病,但其實大人也會,症狀跟寶寶的很類似。

杭州37歲的孫女士這個週末過得有點糟心,不僅發燒發到40℃,雙手還生滿了紅色的小疹子,又疼又癢。昨天上午,實在熬不過身體的難受,她去了杭州市第三人民醫院,結果卻讓她大吃一驚,醫生說她得了手足口病。

“手足口?醫生你確定嗎?這不是隻有小朋友才有的毛病嗎?”孫女士問。

接診的醫生說,雖說成人患病的幾率比較小,但是並不意味著成人不會得手足口病。“你看,除了手,你的腳上、嘴巴里也長了皰疹。”醫生開了一些藥,讓孫女士回去好好休息,“手足口病並非兒童的專屬疾病,成人同樣可以得。”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傳染科主任醫師金潔介紹,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多發生於5歲以下兒童,表現為口痛、厭食、低熱,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現小皰疹或小潰瘍。每年4-6月是高發期。在這個時間段裡,每個月也會有五六個成人病患。但7月以來就很少碰見了。

“成人患病,大部分是家中孩子患上了手足口病,在照顧的過程中,碰到了病變的部位,或者是通過呼吸道傳染上了。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太過勞累,導致抵抗力下降,所以病毒侵入。”金潔說,一般成人的症狀會稍微輕一點,就是發疹子,發低燒的屬於少數,而發燒高達40℃的真的很少見,也會相對嚴重點。

同樣,手足口病不只在孩子之間傳染,成人之間同樣會傳染。“通過呼吸道傳染。一般我們都會建議患者回家休息。畢竟夏天,辦公室開著空調,密閉空間裡空氣不流通,傳染風險還是高的。”

當然,對於疾病的治療也不用太擔心,按時吃藥,多喝水,一週時間差不多就能痊癒。

(錢江晚報記者楊茜 通訊員張穎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