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到“九個結合”,切實增強“線上教學”效果

做到“九個結合”,切實增強“線上教學”效果

當前,為應對防疫防控新形勢,中小學“線上教學”已拉開帷幕。剛剛幾天,在實施“線上教學”的過程中,就出現了不少新情況、新問題,也有不同的聲音。其中關心、議論、爭議、質疑的焦點問題在於,這種全新的“線上教學”實際效果與學生家長的預期可能存在一定的距離。從目前的防疫防控形勢及各省市教育管理部門發佈的中小學實際開學時間來研判,真正讓學生到校上課可能需待數日。如上海市就明確作出決定,從3月份起,大中小學開展在線教育。那麼無論是已實施“線上教學”的,還是即將開始“線上教學”的學校,必然面臨如何增強“線上教學”實效性的新課題。對此,筆者在研究思考的基礎上提出“9個結合”,增強“線上教學”實效性的對策建議,供各方討論參考。

1.紙質教材與電子教材使用相結合。教材是教與學的重要載體,也是影響教學效果的直接因素。受疫情影響,目前各地中小學師生大多未能拿到紙質教材(課本),現在網絡上已有可供下載的電子教材。學校也要解決處理師生“線上教學”教材問題,若能想辦法把紙質教材課本發送給師生當然是最好,但困難較大。現實可行的做法是,教師依據教學進度,讓學生在使用電子課本的同時,可以適當下載一些紙質教材內容,做到紙質與電子教材相結合。畢竟使用紙質教材與電子教材對學生而言,效果還是有差異的。

做到“九個結合”,切實增強“線上教學”效果

2,.教師備課與學生預習相結合。備課和學生預習是影響教學效果的前提性環節因素。線上教學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在關注常態備課環節因素的同時,應根據線上教學的特點與侷限及學生在家學習的實際,更加重視學生的預習環節,制定學生預習任務(單),讓學生有備而學,做到教師的備課與學生的預習相結合,效果會更好。

3.教材內容的教學與拓展性生活相結合。實現課程教材內容與社會生活、學生生活有機融合結合,不僅是新課程教學改革的旨宗,也是增強線上教學效果的手段。教師在線上教學的過程中,依據、利用、優化好教材內容,同時更應挖掘、開發當前防疫防控社會背景下生髮的鮮活的教育素材,如典型人物、時代元素、科技知識、高尚品質精神等。實現靜態教材與時代河水有機結合,增強教學效果。

4. 創新教法與指導學法相結合。教法學法是影響教學效果的顯性因素。線上教學教師採用的教法應與常模時態下的方法有所區別,加之受限於師生難以面對面、先進工具難以使用。教師應根據線上教學新形式,除弊興利,創新教法,採取問題驅動式、分層分類等方法。更重要的是要把指導學生如何適應線上教學而採取匹配的學習方法納入教法的“隊列”,實現教法創新與指導學法相結合。

做到“九個結合”,切實增強“線上教學”效果


5.學生線上收看與教師線下指導相結合。線上教學決定了學生只能以收看收聽作為主要的學習方式,師生互動、現場合作、討論、交流等成為奢望。如何保證學生線上學習的效果?一方面,教師應要求學生排除干擾,專心致志地看、聽、記,一方面則應在線下指導“顯身”,通過電話、微信、QQ群等給學生指點迷津,答疑解惑,使學生線上學習與教師線下指導有機結合,互補互促、增強效果。

6.文科課程與理科類課程安排相結合。文、理、藝、體課程交叉穿插安排教學,不僅符合腦科學、學習科學的原理,也有利於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增強學習效果。線上教學受制於多種條件,在學科教學安排上存在一定困難。儘管如此,學校在對線上教學科目安排必須做到:語文、道德、歷史、地理等文科類科目與數學、物理、化學、科學等科目科學搭配,同時應注意安排一些藝體類科目或時政、社會、專題等學科。這樣不僅可以減緩學生因某一類科目過多、單一可能產生的疲勞、枯燥之感,而且有助於增強學習效果。

7.教學的統整性與差異性相結合。教師教學的整體推進與照顧學生差異性,也是影響學生線上學習效果不容忽視的問題。線上教學要求教師既要按照班裡大多數學生的學習需求,依據教學計劃,整體推進,講求進度,又要考慮如何照顧學有困難的極少數學生。建議教師可以採取適當放緩教學進度,降低難度,在教學時儘可能為不同層次學生著想,體現層次和梯度,同時克服困難,加強與班內學有困難學生的聯繫性、針對性指導幫困,不言放棄班內每一位學生。


做到“九個結合”,切實增強“線上教學”效果


8.教師指導與家長配合相結合。完整科學的教育教學離不開教師的悉心指導與家長的積極配合。線上教學背景下的教師與家長的合作,更是增強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保證。教師應採取適應線上教學模式的新的指導形式措施,指導家長如何配合協作。家長更用主動承擔起教育指導學生在家學習的主體責任,當好家庭教師,按照教師的要求,營造良好的家庭學習環境,關心孩子,指導孩子學習,檢查督促孩子積極完成學習等任務,也可主動與教師聯繫溝通,陪伴孩子順利度過特殊時段。

9.學生學習與反饋評價相結合。線上教學中存在的最大難題,可能在於學生參加網上學習後,如何幫助學生恐固知識及學習效果反饋的評價。解決這一難題,要求教師要注意把握當堂教學可能的效果,儘量提高教學的針對性、趣味性、實效性,同時採取每堂課後佈置適量作業、週期性、單元性測試題,定時公佈答案,讓學生自評或家長批閱,將其結果反饋給教師。教師可以開設專門的學習測評、反饋講座,瞭解掌握班內學生的學習效果,再反饋給學生及家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