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平菇如何防止染菌污染?

饼脸星小胖丁


食用菌的种植最怕的就是杂菌污染。这杂菌遍布食用菌生产的每一个阶段,且无孔不入,稍不留神,即刻中招,给种植者带来麻烦,带来损失,甚至是灭顶之灾。所以预防杂菌污染是食用菌生产中的重中之重,也贯穿于整个食用菌生产的全过程。平菇是食用菌的一个品类,在它的种植中我们该如何防范呢?



一,备料阶段。

平菇种植中,培养料的备料阶段,对杂菌污染的预防,就已经开始。

【1】培养料的挑选。

用于平菇种植的培养料主要是玉米芯、棉籽壳、米糠、木屑等,在挑选这些原料时,一定要把握它们的新鲜度,对已经腐烂变质,已经出现霉变的一定要清除,这是杂菌污染的源头。特别是玉米芯,他本身的特质就是很容易发生霉变,是带菌的大户,棉籽壳次之,米糠、木屑稍差一点,但也不能忘记仔细查看。


【2】菌种购买。

种植者购买菌种时,一定要选择厂家正规,手续齐全,资质好、信誉高的厂家,这样的菌种质量有保障。抛开菌丝质量不说,起码带有杂菌的几率很低。如果购买的菌种本身携带杂菌,那对种植者可是飞来横祸,损失将无法估量,很可能因杂菌污染造成种植失败。另外,运输过程中,也要十分注意,一定要密封包装,避免与外界接触,入库时也要细心检查,一旦发现杂菌出现,立即进行处理。


【3】菌需物资的采购

对菌需物资的采购,也要选好正规的厂家,把好质量关。从菌袋、套环、皮筋,到扎口封盖,包括封盖内防尘的海绵体,都要进行检查,任何一项有质量问题,都会给杂菌的侵入提供通道。如菌袋有细孔皮筋弹力差,容易脱落等等,问题很小,但一旦出现问题,就能造成杂菌侵入,给种植者带来损失。

二,培养料搅拌、装袋阶段。

【1】预湿。

平菇种植中,如果采用玉米芯和棉籽壳做为原料,在混合搅拌前,一定要对它们进行预湿。所谓的预湿就是在搅拌混合未进行时,提前对它们进行水浸,保证闷好闷透。因为玉米芯的脐部和棉籽壳的核,密度大,较为坚硬,短时间内水浸,不能闷透。这个部位很可能带有杂菌。没闷透的玉米芯和棉籽壳在下一阶段灭菌中,对杂菌的杀灭就不彻底。没闷透的部分,在养菌、出菇阶段遇高温、高湿也容易腐烂变质。这样就给种植过程埋下了隐患。

【2】调节好培养料的PH值。

在混合搅拌培养料时,一定要加入适量的生石灰,把培养料的PH值调节成弱碱性,针对有害菌喜欢酸性环境的特点,通过培养料的弱碱性,破坏杂菌的生存环境,以此来抑制杂菌的生长,从而达到预防杂菌污染的目的。

【3】装袋过程做好查验。

盛装培养料的塑料袋,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有存在瑕疵的可能,特别是微孔的存在,装袋过程中,人工或机械的外力也可能造成料袋的破损,对这样的料袋,一定要细心检查,如存在要立即废弃,重新装袋,这些细孔和破损处很可能在灭菌后,成为杂菌侵入的通道,废弃重装,就是使杂菌无孔可入,降低杂菌污染的可能。



三,灭菌阶段。

灭菌阶段,既包括对菌袋培养料的灭菌消毒,也包括对即将摆放菌袋的种植场所的灭菌消毒,根据时间,二者应该同时进行。

【1】菌袋培养料的灭菌消毒。

①摆袋。把装好的菌袋运进灭菌仓,菌袋的摆放,一定疏密有致,保证蒸汽进入时,能畅通无阻,没有死角。做好灭菌仓的封闭后,即可开启锅炉送气,开始灭菌。

②灭菌。灭菌期间最重要的是灭菌仓的温度和灭菌时间。当灭菌仓温度达到100℃时,一定要保持这个温度下,灭菌12小时以上。如果中间出现温度降低情况,要重新计算。

③焖锅。12小时后,可以停止送气,进行焖锅,焖锅应保持8小时以上,焖锅期间,不能打开灭菌仓,以免影响灭菌效果。

通过以上三个步骤,灭菌消毒完成。这样才能真正彻底的杀灭培养料中的杂菌,才能达到灭菌的效果。(如果采用高压灭菌,操作另有要求)


【2】种植场所的灭菌消毒。

平菇种植的场所一般为大棚或房间。对大棚和房间的灭菌消毒大多采用气雾熏蒸的办法。

①清理。就是把大棚或房间内所有杂物清理干净,并把地面撒上薄薄的一层生石灰。

②密封。就是放下棚膜,盖好保温被,堵严通风口。房间关好门窗,只留灭菌人员出入口。

③点燃灭菌剂。人员做好自身防护后,从最里端依次点燃灭菌气雾剂,从出入口退出,并密封好出入口。药剂一般选用食用菌专业灭菌气雾剂,也可选用硫磺。此操作必须注意人员安全。


切记,菌袋运入前24小时,要打开密闭的场所通风,散发气雾,确保作业人员安全。

四,接种阶段。

平菇的种植中,接种一般采用临近种植场所搭建带有更衣室的简易接种室的方法,进行接种。此阶段是预防杂菌污染的重中之重。

【1】接种室消毒。

接种室和更衣室要采用气雾熏蒸消毒。消毒时,应把作业人员的接种着装和接种工具放入更衣室,接受消毒。

【2】接种室人员进入。

接种人员进入接种时,先进入与接种室相连的更衣室,更换着装(衣服、鞋、帽、口罩、医用手套等),拿好工具,轻轻进入接种室。

【3】接种操作。

①有条件的种植者,接种室应安放臭氧发生器,接种期间,全程打开,进行接种时的灭菌保护。

②接种时,轻拿轻放,避免来回走动,以免带起灰尘。

③接种工具,一旦触碰非菌袋菌种,要即刻进行擦拭消毒杀菌后再使用。

④所用菌种,要即开即用,切勿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接好菌袋要立即封口,顺序摆放,利于运送。

五,养菌阶段。

养菌阶段,对杂菌污染的预防,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个是菌袋内部的杂菌滋生预防,一个是养菌环境杂菌的预防。

【1】菌袋内部杂菌滋生的预防。

①温度控制。菌袋内部杂菌滋生的预防,主要是对环境温度的控制。杂菌喜欢的环境是高温、高湿,菌袋内的湿度已经存在,无法改变,就从温度做起,把环境温度控制在22℃左右,利于菌丝体生长,还不给杂菌滋生的机会,就能更好的预防杂菌对培养料的污染。

②对氧气的控制。依据二氧化碳对菌丝体生长有促进作用的特性,从场所通风次数和时长上,进行操作,使菌袋内保持一定浓度的二氧化碳,要菌丝体快速且壮实的生长,尽快长满料袋表层,阻止杂菌的侵入。同时,自身的强壮,即使与杂菌竞争也能取得完胜。

【2】养菌环境内杂菌的预防。

①药剂灭杀。就是定时对养菌场所的墙壁 、房梁、棚膜、棚架、地面喷洒适量的灭菌剂,地面布撒适当厚度的生石灰,杀灭杂菌,消灭杂菌菌落,让杂菌无处藏身。

②保持适当湿度。养菌场所的湿度保持在70%左右,既利于菌丝体生长,还不产生高湿环境,使杂菌生长失去适宜的条件,从而抑制杂菌的滋生。


五,出菇阶段。

平菇的种植,进入出菇阶段,菌丝体基本成熟,对杂菌的抵御也具有了一定能力,似乎可以缓一口气,这是错误的认识,对杂菌污染的预防可不能有一刻一丝丝毫的放松。

子实体的生长需要高湿的环境,在这种情况下,场所内千万不能出现高温,可能存在的绿霉等就隐藏在某个角落里,期待着适合它们生长的高温。所以,种植者必须时刻警惕,一定控制好出菇温度,绝对不能出现高于25℃以上的高温,22~25℃的温度下,平菇子实体发育生长正适宜,且这个条件下的子实体强壮优质。可以说这个阶段的预防考验的是种植者的细心和耐心。



平菇种植,和其他品类食用菌的种植一样,可以说控制住了杂菌的污染,过了杂菌污染关,种植就成功了一半。在预防杂菌污染中,种植者的细心、耐心、小心十分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取得种植的成功,进而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我是初始农人,每天分享农技。个人观点,不妥之处,请指正。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我,我们一起探讨农业种植知识。


初始农人


防止杂菌感染是个综合性防治问题:

1、原料新鲜、干燥、无霉变;

2、拌料水份要均匀、湿水要透没有白芯;

3、原料颗粒大小适中。菌袋不能太薄,太薄容易有微孔;也不能太厚,太厚影响后期收缩造成袋料分离,周身现蕾影响产量;

4、装料紧实度适中。太松了会袋料分离,装料量又少,费工不说产量也不高。太紧了袋子易出现微孔,造成感染。透气性差出菇产量反而降低。

5、菌包要蒸透。常压100℃保温10-12小时。锅炉工必须要尽职尽责。如果是电压热会很好,温度起伏小。

6、接种前消毒要彻底。如果是开放式接种,菌种和菌包一定要用高效药水喷洒。操作幅度尽量小、速度要快减少料面在空气中的暴露时间。

7、发菌期间注意菌包的温度变化。早秋尽量不垒垛或内层用木签什么的隔开,严防高温烧菌。低温季节注意保温,尽快萌发、吃料减少发菌时间。

8、大棚进包前一定要彻底消毒,地面撒石灰。为防止棚内粉尘地面可铺一层遮阳网或编织袋。


老张讲菇事


注意细节,加强消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