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不一樣的人生

《菜根譚》作者洪應明,明朝人。《菜根譚》與同朝代陳繼儒的《小窗幽記》和清朝王永斌的《圍爐夜話》合稱為《處事三大奇書》。

讀《菜根譚》|品味不一樣的人生


《菜根譚》是一部用道德格言的形式,指示人性的善惡,教異人們如何從複雜的人際關係中得到解脫的書。此書既有儒家的"中庸思想",也有道家的"無為思想",更有佛家的"出世思想"。

全書分上、下兩冊,共有三百六十條,讀《菜根譚》,思人間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買一本此書,閒來無事翻上幾頁,在這個浮躁的社會里,也算是一種享受。

毛澤東曾評論此書:“嚼得菜根者,百事可做。”可見《菜根譚》曾風靡一時,絕非徒有虛名。

《菜根譚》涵蓋之廣,既包括瞭如何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理想,也囊括了賞月、彈琴的閒情雅緻,適合各類人品讀。

修身、齊家的精句:

1.“棲守道德者,寂寞一時,依阿權勢者,淒涼萬古。達人觀物外之物,思身後之身,寧受一時之寂寞,毋取萬古之淒涼。”

恪守道德節操的人,只不過會忍受一時的冷落;而那些依附權勢的人,卻會遭受千年萬載的淒涼。胸襟開闊且通達事理的人,重視物質意外的精神價值,顧及死後的名譽,所以他們寧願承受一時的寂寞,也不願遭受永久的淒涼。

讀《菜根譚》|品味不一樣的人生


2.“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縱作到極處,俱是合當如此,著不得一絲感激的念頭。如施者任德,受者懷恩,便是路人,便成市道矣。”

父母對子女的慈愛,子女對父母的孝敬,哥哥姐姐對弟弟妹妹的愛護,弟弟妹妹對哥哥姐姐的尊敬等,這些即使做到最完美的境界,也只是應該如此。彼此之間用不著存在感激的念頭,如果施恩的人只以為是恩人,接受的人抱著感恩圖報的想法,那麼彼此之間的關係就像路上的陌生人一樣,把真誠的骨肉之情變成了一種市井交易。

一個人需要有高尚的情操,高貴的品質。一個家庭需要互相的包容,彼此愛護。這樣的人,才受到世人的尊敬。這樣的家才是溫暖的港灣。

治國、平天下之格言:

1. “鋤奸杜倖,要放他一條去路。若使之一無所容,譬如塞鼠穴者,一切去路都塞盡,則一切好物俱咬破矣。”

要想剷除杜絕那些邪惡奸詐之人,就要給他們一條改過自新、重新做人的路徑,如果使他們走投無路,無立足之地的話,就好像堵塞老鼠洞一樣,一切進出的道路都堵死了,一切好的東西也都被咬壞了。

2. “衰颯的景象,就在盛滿中,發生的機緘,即在零落內。故君子居安宜操一心以慮患,處變當堅百忍以圖成。”

讀《菜根譚》|品味不一樣的人生


凡是衰敗的景象往住很早就在一片繁華的盛況之中隱藏著;凡是草木的蓬勃生機也早就蘊育在換季的凋零時刻。所以一個聰明的人,當自己處在順境中平安無事時,要有防患於未然的思想準備,而當自己處在動亂或災禍中時,也要用堅韌不拔的精神策劃未來事業的最後成功。”

得饒人處且饒人,做大事者更要有海洋般的胸懷。濁清幷包、善惡兼容,方能成就其大業。防患於未然,未雨綢繆更是作為一個君主必須俱有韜略。

閒情、淡泊的名句:

1. “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

無論是受寵或者受屈辱,都不要再意。人生之榮辱,就如庭院前的花朵盛開和衰落那樣平常;無論是晉升還是貶值,都不要在意。人生的去留,就如天上的浮雲飄來飄去那樣隨意。

2. “此身常放在閒處,榮辱得失誰能差遣我?此心常安在靜中,是非利害誰能瞞昧我?”

把自己的身體放在閒適的環境中,那麼世間的榮辱得失如何能夠使喚我?使自己的心境經常處在安寧平靜的狀態,那麼世間的是非利害又如何能夠欺騙愚弄我?

人總是容易沉迷於名利得失之中,明爭暗鬥,活的很累。想想人生何其短暫?倒不如放下、隨緣,一切順其自然。gushu

讀《菜根譚》|品味不一樣的人生


《菜根譚》一書,匯聚了儒家,道家,佛家各家的精華,是一本難得的好書。以上只是皮毛而已,吾乃愚人,所悟甚少。世人痴迷,如能一睹真容,一定受益匪淺。人生就是一場漫長的旅行,途中難免會遇到溝溝壑壑、崎嶇不平。如果能已平淡的心態去看待得失,做到寵辱不驚、去留隨意,我們的生活一定會比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好上百倍千倍了。

作者簡介:我是一個平凡的女人,如果我的文字能給你帶去幫助,那將是我最大的滿足。

�a�]׼���o]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