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成绩只占60%,部分高校实行综合评价录取,这是否会造成录取不公平?你怎么看?

西部神雕


假消息,大部分还是按高考成绩从高分到低分录取,少部分参加强基计划,高考分数占比85%。能参加强基计划的高校只有36所,是原985以上的高校。每个学校的具体名额尚未公布,但不会太多。大学录取的主流还是高考成绩。


程序员程序员


看了这个问题,并且看了部分回答,顿时觉得后脑冷风飘过!还有那么多人支持,不知道你们出于什么想法,而且还打着改革的旗号!在中国,目前高考是最为公平的一次考试了,没有之一!如果这样搞了,正像持反对意见的网友所言,给掌握权利的人留了个后门,那么那些寒门学子真就再难以出贵子了!这是一方面,另外,这么搞一定就公平了么?如果有学生本来学习成绩很好,结果高一下学期生病了,或者家里状况不好,不能一心放在学习上,一直没能把名列前茅,仅仅在及格,等高三时突然状况变了,还学生奋起直追,成绩一下上来了,那么按照这个政策,学与不学没用了,这也就断了一些学生浪子回头的路,你还会说这个政策合适么?把学生平时的成绩和高考绑起来,怎么想的?高中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会不会把学生平时的成绩给的贼高?这样做公平何在?看了评论有地地方已经实行了,自觉自己是幸运的,如果我在这个地方,应该没有我上大学的余地了!现在一考定终身,虽然不是尽善尽美,但还是最为公平的,也是寒门学子跳龙门的一条路,如果高考也把能人为操纵的因素放里边,那么真是一场切切实实的灾难!人无完人,有的学生在高一高二时会走一些弯路,当这样的人想学时,成绩会扶摇直上,这就是所说的学霸级的,脑袋好使,你不能把这样的人一直绑在高中的学习上,要是实行了题主的政策,这样的人所走的路就会被彻底封死了,你也得允许学生犯错误,也让其有改正的机会


微小向日葵


自从隋朝有了科举制度以来,目前的高考制度是最公平的,要把高考成绩只占60%,部分综合评价占比40%,就会造成很大弊端。下面我具体陈述一下。

一.40%的综合评价,其标准很难制定,那就掺杂着个人主观因素。综合评价可能包括思想觉悟,道德品质,心理素质,思维能力,各方面的才艺等综合素质。找不到一个具体的标准,那只能由评判员来认定。说谁行谁就行,说你不行,你也没有好的论据去驳斥。就容易造成营私舞弊,任人唯亲等不公平的腐败现象。还会造成寒门子弟读书无门,而埋没良才。

二.这样的高考办法,只能造成弱势者更弱。打个比方。高考的成绩满分是100分。而录取的成绩分数是80分。有钱,有势力的孩子考试成绩是80分X60%=48分,通过疏通关系就可以拿到综合评价的40分,总成绩为88分。而无势,无钱的寒门学子要是考试成绩为90分X60%=54分,若能拿到综合评价的20分,总成绩为74分,那么寒门的学子就无缘进大学的校门。富家子弟就可以顺利的去大学读书,日积月累,寒门的子弟,更是读书无望,没有了上进的机会,只会埋没大量的人才。

社会上是需要综合素质的人才,那是通过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结果,综合评价是人的主观意识来进行考量。势必造成大批的优秀人才被埋没。而那些庸庸碌碌之辈,也能走上高端的岗位,有可能会误国误民。不拘一格降人才,才能释放出人的创造力,把祖国带向繁荣和富强,但是前提也要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德才兼备的实干者,才能把道路领正,不会走歪路或邪路。


赵绍亮


自招猫腻太多,改名综招,其实里面还是猫腻不少,几张照片,几句话,就能评定综合素质?这谁信?至于平时成绩,要看怎么填


梦伴一生


只要有人为的评价,必然会出现不公平,成绩一般的学生,会千方百计通过家庭人脉资源去勾兑,以期进入好大学!


凤舞灵山


高考成绩只占60%,其它部分按综合评价录取,如果说这会造成录取的不公平,那高考也是不那么公平的一次考试,一次考试决定,也有部分运气成分在里面,正好碰到自己会做的题目,也有部分平常成绩很好,高考发挥失常的学生,当然很多高考学霸都是货真价实的。

每个省份的高考试题也不一样,其实这本来就有难易区分,也是不公平的,每一种高考制度都有它的好处和弊端,不再以高考成绩作为唯一依据,正是素质教育改革的真正开始。

而高考改革也会蔓延到中考的改革,很多省份的中考改革已经慢慢趋向不再以以前的文化成绩为主,包括今年的云南中考把体育和语数外并列100分,都是素质教育的改革尝试,很多省份的中考录取也不再以文化成绩为主,也有综合评价。

如果高考不再以唯一一次成绩录取,相对应的小学生和初中生也可以更全面发展。

不管是中考还是高考,这么多年从来就没有一个所谓公平的制度,只是相对于受益的群众有所不同而已。

不再以高考一次考试成绩为主,也不会有那么多的复读生和复读培训机构的存在。

很多家长为了一次高考,可谓是从孩子小学以至于现在的幼儿园就开始规划了。中考高考考什么,就只补什么。

政策挺好,但是执行起来,很多省份都有难度,落地比较麻烦。

当时我们高二的时候就来一个小高考,考9门说作为高考部分成绩,结果费事费力备考,后面就不了了之。

以至于很多专家为什么有这么多不落地的改革,因为他们的孩子基本不用经过高考这层筛选,很多很小就已经规划出国留学,或者贵族学校,而高考制度主要是针对普通家庭孩子的选拔制度。

高考主要是公平公正,而如果高考成绩和综合评价按比例分,最大的弊端就是综合评价不再像以前那样透明,没有明显的依据参考,对穷人家的孩子冲击最大。

如果国家不出台相应的针对乡村学校的政策,教育的两级分化也会越来越严重。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40190170971689556"} --}

遇见晓C


孩子平时要多考些证书证明多才多艺,平时考试也可以作弊以便成绩好,,这样就是一个综合素质评价高的学生了,再整整容,跟考公务员有一拼,60%,比50%一半对一半高些,成绩不是主要的,这是农村和城里家庭条件差的孩子翻不了身的前奏啊


柠檬与蓝莓


这个问题的重点在于公平二字,我们就来分析一下会还是不会?

首先,公平是相对的,不公平是绝对的。


这是个常识,不需要什么社会学、伦理学、政治学来佐证,因为人类没有发明哪种制度是全人类都认可的,所有人都认为很公平公正的事是不存在的。所以综合评价录取这个事肯定存在不公平的一面!这毫无疑问。

第一个不公平就是权利寻租。这是显而易见的,我相信政策制定者在制定之初肯定也想到了这个可能性,而且这还比较简单易操作。因为学校在综合评价考核环节有自主权,比重也达到了30%,完全可以决定一个考生的去留。打通相关环节,搞定相关主要人物,对于有些家长来说并不难。

第二个不公平是地域差异。



如图所示,南方科技大学的招生规则就明确的指出,“上海、浙江考生仅举行面试不参加机试”那对于其他省份的考生来说是不是不公平?北京大学在上海也推出综合评价录取,但是它在上海是属于提前批录取,换句话说上海考生没被北大录取,依然可以参加常规的报考,但是北大在浙江也推出了综合评价录取,但录取方式并没有明确说是提前批,那对浙江考生公平吗?当然,人家学校推出不同的录取规则,必然有人家的合理考虑,我们对此不做评价。

其次,公平是其本质。


为什么我认为它是公平的呢?我们一一解析一下。

第一,只要对大多数人是公平的那它就是公平的,因为你无法做到所有人都满意,所有人都认为公平。就拿权利寻租来说吧,这个情况肯定会发生,但是终究是小比例的,因为我们有法律的利剑,有制度的约束,不是可以恣意妄为的社会。大学推出综合评价的录取规则,绝不是为了招一批废材进来,绝大多数学生肯定还是凭借真本事考进来的,这一点我觉得毋庸置疑。

第二,我们要明白高考的终极目标到底是什么?选拔人才,提高国民素质这是毫无疑问的。这种选拔机制给了那些考场发挥失常但综合素质很高,有特殊才能的考生一次机会啊,这些都是人才啊,不能用一考定终身埋没了人才啊!

第三,有些朋友刚一开始听说这个规则,第一反应可能就是认为这会给那些学习差但是家里有权势
的考生大开了方便之门,其实不是啊。毕竟高考成绩占了60%,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还占了10%啊,两个加到一起占了70%啊,所以说分数低的考生通过综合评价拿到高分并不是很容易事啊。

最后,我们要允许改革,要保持开放的心态。



任何改革都允许试错,不改革哪来的进步?不试错哪来的成功?科比是超级偶像,赛场上的超级杀手,可他也是超级打铁王啊,但是你不让他打铁,何来那一次次的绝杀?欢乐喜剧人都允许用电影pk相声了,我们为什么不能开放包容的允许高考改革呢?


黑狗智库宋老师


综合评价录取方案大有来头!

综合评价录取方案出自美国,给平民子弟高考录取带来诸多不确定性,这与中国古代亲民传统文化背道而驰。

据报道,美国早就把中学成绩记入高考录取成绩,综合评价录取是美国成功之作;中国封建社会为防止大量庸才进入国家管理层,选拔优秀人才为国家出力,开创了“科举”制度,“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给下层民众子弟提供了为国家效力的机会。

《航天•追刺骨》曾反反复复鼓吹“高考所有文理科目全考,部分科目分科记分,特长生由特长专业录取,展现出发明创造特质的考生特别录取”,这才是真正的“综合评价录取”。


弧菱渠立交桥


国情还是要看分数,因为这是一个学生努力的表现,学生时代都不学习,这人又能好到哪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