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来了,看懂的赶紧做,看不懂的跟着做

最近,网上流传着一个段子,虽说是段子,却真实且扎心。疫情让许多企业明白,2019年不好过没关系,2020也不会好过。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8—2018年的企业注册数量,中国的企业数量从971万家,急剧增长到接近3500万家,10年间增长了3.5倍。企业数量的急剧增长,意味着品牌间的同质化竞争也在呈指数级增加。


竞争加剧的背后,也造成了中国很多企业“短命”的现象。据统计,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是2.9年,集团型企业的平均寿命也只有短短的8年而已。


而如果我们对比美国,就会发现中美企业平均寿命之间的巨大差距。美国的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为7年左右,集团型企业的寿命则更长,平均在40年左右。


企业生存的根本是利润,而利润的来源无非是降本增效。


那么,我们如何帮助企业降本增效呢?最有可能增加的就是每个人的人效(个人效率),特别是每个人的推广人效。

趋势来了,看懂的赶紧做,看不懂的跟着做

是时候关心一下私域流量了


私域流量为什么今年火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公域流量成本迅速攀升,大家都玩不动了。公域流量的特点是老用户也得花钱买,这对于电商、品牌而言都难以承受。


易观数据显示,从2014年一季度到2017年二季度,天猫平台获客成本涨了62.5%;从2015年一季度到2017年二季度,京东平台的获客成本大涨164%。可见流量越来越贵,获客成本越来越高。


2018年以来,阿里和京东的获客成本都超过300元/人。


此外,创意竞争越来越激烈。比如抖音上任何一个内容火了之后,马上就有几十上百个同样题材的作品出现,抢夺流量。获取流量的独特方式越来越难以发现。


另外,平台本身的增速也在放缓,微博很难复制像2015年平台流量快速增长时带来的流量红利。抖音这两年增速很快,但是大家会觉得其爆发期已经接近尾声。


而平台为了收入而采取的限流措施越来越多,商家必须花钱才能获得更多的流量,因此将流量沉淀到自己的私域中是比获得流量更为迫切的事情。


打造私域流量池的核心目的,从降本增效的角度来看,可以帮助企业有效降低获客成本,增加每个人的推广人效,最终的结果是为企业带来利润的增长。

趋势来了,看懂的赶紧做,看不懂的跟着做

企业为什么要做私域流量?


当前,企业在品牌营销方面遇到的挑战的确比之前更加严峻。总结下来,有3个突出痛点:碎片化、成本高、留存难。


1.碎片化


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1)人群的碎片化。现在中国的主要消费者人群横跨50后到00后,而几代人之间由于其社会成长和消费、教育背景的极大差异,造成了极其明显的分层现象。


这也是为什么在过去,有很多品牌大家都耳熟能详,但到了今天,却很难看到一个国民级品牌的崛起的底层原因了。


(2)渠道的碎片化。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出现,传统的渠道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渠道意味着消费者的触点。


现在消费者的触点碎片化严重,从过去线下的电视、杂志、传媒到现在的各种APP。而国内的APP数量已经高达几百万量级,可想而知,渠道的碎片化有多严重。


(3)消费者注意力的碎片化。注意力的碎片化在一个动作—“刷”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刷微信、刷朋友圈、刷头条、刷抖音、刷微博等。


而刷的流行带来的一个结果是,消费者变得越来越缺少耐心,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也越来越短,品牌需要在极其短的时间内,既要完成注意力的曝光。而精准营销、品效合一则成了现在这个时代营销的标准。


2.成本高


企业现在在获客上花费了巨大的成本。品牌商最大的获客阵地就是淘宝,而淘宝是以竞价排名机制运作的。


以搜索“充电宝”为例,搜索结果高达上百万条。由于商品同质化严重,大部分客户的注意力基本会停留在第一个搜索结果页,这种“僧多粥少”的情况就导致流量争抢严重。


直通车广告价格也水涨船高,高达几十万元至数百万元不等。出现一种不投直通车绝对亏钱,投了直通车也难赚钱的尴尬境地。


如果是一家普通公司,最有效的获客渠道就是搜索引擎了。但是搜索引擎是基于关键字的,根本不保护品牌。也就是说,在搜索引擎里,竞争对手可以轻易把他们的广告植入你的搜索结果里。


如果品牌需要保护自己的品牌搜索结果,就需要向搜索引擎支付更加高昂的品牌专有“保护费”了。关键字的品牌专有“保护费”高达数百万元一年。一旦停止支付,品牌专有保护也从此失效。


3.留存难


在花费了大量的获客成本后,品牌主们却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尴尬的流量困局。不论他们从各大流量平台上获取了多少流量,最终都很难沉淀为自己的用户。


流量一直被各大平台截流,而流量平台也成了品牌主不得不长期服用的“毒药”。


品牌的构建是极其艰难的,尤其是超级品牌的建立,更是对多代人进行持续不断影响才能建立的。为什么品牌的建立这么难呢?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消费者不断在变,不同时代的消费者对于品牌的需求和理解是不一样的。


这里,让我们看一些案例。


春晚,作为十几年前最大的流量主,曾经成就过无数品牌,但你还记得几个呢?


不仅春晚所造就的国民品牌会被遗忘,央视标王也难逃品牌落寞的命运。2019年6月13日,一则报道刷屏朋友圈:“首届央视广告标王KFY破产拍卖,1.33亿资产低价成交”。


中国的大部分企业已经成为流量平台的打工者。流量成本占据了他们30%甚至更高的成本。如果外采流量可以转换为自身流量,无疑企业在引流获客这块会极大地降本增效。


在社交电商时代,信息的传播规则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品牌生命周期也越来越短。因此,打造私域流量池已经是广大品牌主在制定品牌营销战略时必须考虑的一项核心战略。


趋势来了,看懂的赶紧做,看不懂的跟着做

企业如何高效获取私域流量?


营销的发展史,其实就是流量的发展史。私域流量广受关注的背后,其实是企业对流量获取的焦虑。


如何用最低的成本帮助企业建立私域流量池?企业的流量来源,除了广告外,还有哪些?


我们先来看一个将员工作为私域流量入口的典型案例,这个案例来自于国货彩妆品牌完美日记。


完美日记在广州开了两家线下体验店,每天人流量大约2000人,每位柜姐除了是行走的收款机以外,还会引导到店的顾客加一个微信好友。


不仅是线下,顾客在线上下单后,收到产品的同时还会收到一个微信二维码,通过一些福利引导买家加微信。


本以为只是个平淡无奇的客服微信号,添加好友后发现是一个小IP,叫“小完子”。


“小完子”竟然有一个真人形象,通过一张女生的照片展现。


她的朋友圈精心运营,一天发布2~3条信息,内容主要是一个喜欢化妆的女生的日常生活。


这哪是客服号,分明就是在培养“素人博主KOC”。


从“小完子”的自动回复可以看出完美日记使用的各种引流手段。


小完子拉客户入群以后,群里每天都有活动,如促销、抽奖、直播等。


小完子还拥有自己的小程序“完子说”,打造私人美妆管家。


原来完美日记在线上的投放只能获得用户当场的一次冲动下单,建立私域流量池以后,完美日记可以通过朋友圈、社群、小程序反复触达顾客,用直播、大促、抽奖等各种方式实现转化或复购。


从完美日记的案例中可以看到,每个小完子其实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完美日记的员工,当小完子们把客户引导到她们的微信,并通过微信不断向客户传递价值主张的时候,就相当于帮助完美日记搭建了私域流量池。每个小完子,都是一个流量入口。


完美日记的柜姐其实就是它的KOC(Key Opinion Consumer,关键意见消费者)。


企业的每个员工,本质上就是最天然的KOC。


从商业价值的维度来看,在微信里,每个人都是一个潜在的KOC!假设每个人平均有2000个微信好友,那么每个人就是一个可以直接影响2000人的KOC。


如果把每个员工的流量都充分利用起来,进行全员营销,那就是低成本构建企业私域流量池的最好方式。


趋势来了,看懂的赶紧做,看不懂的跟着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