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閱讀,尋找文字的力量

深閱讀,尋找文字的力量

學習一門學科最好的方法是什麼?答案是利用已有的知識體系,看專業書、利用專業網站、向專家學習。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之後,就能掌握一門學習的框架和結構,至於個人能學習到什麼程度,就看自己的填充能力了。專業書籍不等同於市面上某些以碎片化知識為賣點的書籍。經典的專業書已經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知識構架,內容詳實,論證過程嚴密,尤其是再版很多次的經典書,更是學習的首選書。

毫無疑問,現在處於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面對每天撲面而來的信息,如何篩選,如何靜下心來閱讀,尤其是深度閱讀,這也是《深閱讀——信息時代我們如何讀書》所表達的。

《深閱讀——信息時代我們如何讀書》是明治大學文學部教授齋藤孝面對當下快節奏生活的思考,信息如此重要,而在某種意義上"讀書文化"卻日漸消亡,人們對於讀書,尤其是讀經典書越來越沒有興趣,閱讀的深度和廣度遠遠不夠。這個問題值得深思。

深閱讀,尋找文字的力量

作者齋藤孝,畢業於東京大學法學部,並在東京大學研究生院教育學研究科修完博士課程,現為明治大學文學部教授。專業為教育學、身體論、交流論。主要著作有《學會學習》《提問力》《規劃力》等。

《深閱讀》從根源找到讀書的意義,持續讀書的五個習慣等方面探討了深度閱讀的意義。

一、 讀書的意義

碎片化閱讀、碎片化思考,網絡上鋪天蓋地的熱搜文章,有時間,那些文章所代表的只是"立場",而不是"思考"。

1讀書,找到"深潛力"。逐字逐句的讀書,找到隱藏在字裡行間中隱藏的含義,挖掘作者用筆的真正意義,在讀書的過程中思考。

2讀書,與自己的心靈交流。詩人賈島在作詩時,一直不確定用"推"和"敲"那個字好,後來就有了"推敲"這個典故。

二、經典的魅力

必要的思想或許早在三千年前就已窮盡,我們現在只是給舊柴添把新火罷了。——芥川龍之介《河童》。

《深閱讀:信息爆炸時代我們如何讀書》中作者有感於年輕人讀書少,而且大部分還是漫畫等消遣作品時,建議閱讀經典。夏目漱石、三島由紀夫、川端康成等人,堪稱日本"文豪",他們的作品產生了巨大的社會影響。現在很多作家的作品,質量就不敢恭維了。

閱讀經典,從經典書籍中汲取營養,那些流傳至今的書,不僅有優美的詞句,還有作者的思考。

三、閱讀時需要養成的習慣

1思考。讀一本書,不僅僅是看,還要品讀作者的深度和廣度,通過思考獲得書中的經驗。積累,需要時間的沉澱。

2沉浸式閱讀。找一段固定的時間去閱讀,全身心的投入進去。

3輸出。《深閱讀》中認為:把"是否能把書的內容向別人說清楚"作為衡量標準之一,能夠解說清楚,也就證明吸收度非常高了。一句話,讀完一本書,能夠說明白這本書的主旨,才叫"讀過"。

《深閱讀:信息爆炸時代我們如何讀書》的結尾介紹了一種方法,通過"轉換閱讀",將內容融入自身。這樣做能夠加深對於書本的理解。讀書使人成長。哲學家叔本華認為:作品是作者精神的精華,尤其是古典作品具有平撫心靈的力量。

讀書,是一種依靠,在快節奏的時代中追求背後的真理,在書中,尋找支撐自己不斷前行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