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和号》上日军指挥官用望远镜下面吊的那块白布是做什么的?

冰雹蓝天


其实这种布的好处是,第一,可以偷窥女人,就算被发现也不容易看到自己,其二,就是左手打右手也方便清理,第三是,上厕所可以当厕纸来回反复用,第四,说白了,其实日本人心理变态想找块补遮掩弱小的心灵


旅行者148025532


有关近代海军的问题问海研会就对了,陈悦来解答。

日本表现太平洋战争的电影《男人の大和》以及《山本五十六》之类里经常出现这样的画面,日本海军舰上指挥官在使用双望远镜时,望远镜后面会垂下一大块布,看起来的确非常特别,这块布的功能主要由两个,第一个功能就是镜头布,即用来擦拭望远镜和望远镜的镜片的,最早并不是白色,而是麂皮色,即棕黄色,后来使用白布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了。

(“眼镜布”的安装示意,可以看到是套在目镜的位置上)

按说只是擦镜头的话,没必要搞那么大块布,也没有必要把布固定在望远镜上(人民解放军的制式望远镜也都配有镜头布,但都不是这种固定于望远镜上的样式), 日本海军的这种挂在镜头上的布的另一个功能就是防止望远镜和军服摩擦,同时保护军服和望远镜,相当于是望远镜的垫布性质。


另外前面有些朋友把旧日本海军望远镜上的另外一种布和上面的镜头布混淆了。

(日本电影《山本五十六》中的画面。可以看到军官望远镜挂带的上部用不同颜色的布缝裹,这种布主要是防止吊带磨着军服,同时具有根据颜色区别军官级别的功能。上面照片中,吊带黄色的就是将官,红色的是佐官)

(三种不同颜色的望远镜吊带缝布,表示着将、佐、尉三种级别)

日本海军的双眼望远镜带有皮革制的挂带,套在脖颈上,便于把望远镜挂在胸前。后来在望远镜的皮革吊带的上部,即皮革吊带和军服接触的部分,在皮革外面缝一层布,用来防止皮革的吊带直接磨坏军服,可谓是“太会过日子了”。

根据使用者的军阶不一样,缝在望远镜皮革吊带外的布的颜色也不同,诸如将官用黄色,佐官用红色,尉官则用蓝色。普通的士、兵则是把旧信号旗裁了缝在所用的望远镜吊带上(常见的是白色)。因而这个玩意有了识别所用军官身份的作用,现在的日本海上自卫队也沿用着这种做法。


海研会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是日本海军军官使用望远镜时候佩戴的所谓望远镜布。

这个布的作用有两个:

第一,用于专业擦拭望远镜的镜头。

望远镜的镜头是很宝贵的,尤其海军观测的距离远,望远镜通常都是高档货。

至于镜头很容易被污染,需要不断进行擦拭。

如果使用的布很烂,就会损坏镜头,导致望远镜报废。

所以,日军海军很多军官都配有专门的布,就是用来擦镜头的。

第二,防止摩擦。

在望远镜垂在胸口或者装起来的时候,这个布首先遮盖在镜头上,防止镜头和其他物体尤其是硬物(金属扣子之内)摩擦导致损坏。

写到这里,大家可能奇怪了。

区区一个望远镜,至于不至于这样保护?

其实,这是大家不知道望远镜对于军官的重要作用。

萨沙看过很多资料,日军无论海军还是陆军军官,对于望远镜都是非常重视的,一般都会自己花费巨资购买最好的型号。有的下级军官,比如少尉、中尉,可能一年薪水也就只能买一个高档望远镜甚至还需要自己贴钱。

为什么?

望远镜说白了就是军官的眼睛,如果眼睛不好使,何谈指挥作战?恐怕连自保都困难。

重视望远镜,才会这样精心保护。

另外,日本国内高档望远镜是非常昂贵的。

二战期间,日军光学行业水平很低,优质光学设备几乎都是从欧美进口的。

日军是1913年才生产出第一款望远镜,性能很烂,使用的还都是德国进口设备和玻璃。

一战后,日本建立日本光学工业株式会社(尼康),引进德国技术生产光学设备,主要是望远镜。

这个公司有2万多人,但产品质量很一般。

其他公司也一样。日本直到1925年才能自己生产照相机镜头,使用的还是德国技术。

在这之前,照相机镜头全部靠进口。

因为自身水平不够,所以高端光学设备不是进口就是自产但价格高昂。

比如日军狙击步枪的瞄准镜,开始就是从德国蔡司公司进口,花费了巨额外汇。

所以,日军军官把望远镜当做性命也容易理解了。

久而久之,这就成为一个传统。

今天日本海上自卫队的部分军官,还是佩戴这种布的,怪模怪样。


萨沙


日本海军的军舰观察员在望远镜下挂一块白布,是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关于这块白布的用途,一直以来都有多种不同的说法。第一种说法是这块白布是望远镜的遮光布,望远镜举起来的时候,镜片会产生一定的反光,这些反光会影响观察者的视觉。在望远镜下方挂上一块白布,可以阻挡光线的折射,而且假如观察者在烈日炎炎下使用望远镜的时候,也可以将白布放到望远镜的上方,来遮挡太阳光的辐射。



第二种说法是防止蒸汽,人在呼吸的时候会产生蒸汽,蒸汽遇到镜片的时候会凝结。经常戴眼镜的人都知道,假如对着眼镜的镜片哈气的话,眼镜就会出现模糊的现象。望远镜也是一个道理,如果人的呼吸比较急促,就会造成镜片模糊,影响观察者的视觉效果,而在望远镜下方挂着一块白布,就能防止这些蒸汽上浮。


第三种说法是这块布是用来擦望远镜的,望远镜在使用的过程中难免会沾上一些污渍和水渍。在下面挂一块白布,就可以随时随地的擦望远镜。第四种说法是日本国内的物资匮乏,望远镜生产的数量比较有限,所以对于望远镜非常的爱惜,在使用完毕后要专门用白布包上以防止弄脏。笔者认为,前三种说法都比较的可信,第四种说法的事实依据不强,日本虽然缺乏资源,,但是也没有穷到连望远镜都需要循环使用的境地。


除了这四种说法之外,笔者认为望远镜下面的白布有可能是日本观察员用来释放信号的。日本的大和号战列舰,相当于一个航母的大小,因此当舰艇上的观察员看到敌方舰艇和飞机的时候,可能来不及跑过去报告,舰船上嘈杂的声音又让他无法大声喊话,所以只能通过白布来传递入侵信号。经常看看影片的朋友都知道,日本在二战时期非常喜欢用旗语来传达军事信号,因此日本用白布来传达敌人入侵的信号,也是极有可能的。

在现代望远镜依然是海军舰艇必备的装备之一,不过现在的海上望远镜都具备一定的防光防尘的功能,而且现在的海上通讯发达,观察员发现敌人的时候,对着传声器喊上一声就可以了,所以现在的各国军队中都没有挂白布的习惯了。


军武小咖


其实,这块看似简单的布,还是有不少实际作用的:

首先,是保护望远镜,避免磨损;

望远镜平常不用的时候,一般都挂在军官的胸前。而军官军装上有纽扣、武装带、胸前勋章等硬物,这就很容易与望远镜发生直接磕碰,望远镜镜头就容易在磕碰过程中受损。所以,在望远镜上加一块布,其实主要是为了更好的保护镜头,避免被划伤。

其次,就是方便用于擦拭望远镜的镜头;

这块布其实也相当于眼镜布一样的作用,因为军用望远镜的镜头是十分珍贵的,尤其海军配备的用于测距观察的专业望远镜,就更加珍贵,这些望远镜的镜头可都是高档货。因此,自然就需要专业的清洁布来擦拭。

这两点,在並木書房的《日本海军军装图鉴》中,有这样的记载:“此布条用于擦镜子上的水分或污渍,也可防止镜子与衣服之间的摩擦。”

最后,还有遮挡阳光的作用;

海军军官在对空对海瞭望时,往往需要忍受海上猛烈阳光的暴晒,时间久了难免会被晒伤。因此,在望远镜上挂一块白布,可以在对空对海瞭望时顺便遮挡一下阳光,避免脸部皮肤被晒伤,某种意义上和日本陆军瓜皮帽后面的两块屁帘是一样的。

不过,也有个问题,那就是为何同为海军大国的美国和英国,他们的海军望远镜却不挂一块布呢?

其实,这和二战时期日本基础工业水平不足有关的。虽说,当时日本是亚洲唯一一个完成工业化的国家,但那时日本的工业化水平与欧美那几个老牌列强相比,还是差距甚远。而由于当时日本工业体系并不全面,其中的光学工业更是与英美差距巨大。

因此,在二战前,日本军工产能在很长时间内都无法满足本国的战争需求。正因如此,日军对于军用望远镜等这些专业军事装备的保护,自然就比西方列强要重视得多。毕竟,对于财大气粗的西方列强而言,这些小装备的损耗,压根就不值一提......



这些历史要读


在战斗的时候日本海军会使用一块布垫在望远镜下面放置望远镜被磕碰。起初日军也像其他的国家军队一样会使用望远镜匣将望远镜避免磕碰,但海军使用望远镜的概率要大于其他军种,因此放到匣子里面不方便,就采用了垫布的形式。

而直至现在这块布也是在使用当中,并且还玩出了很多花样。

白布是普通士兵的垫布。

黄布是军官的垫布颜色。

而红色的布是舰长的垫布。


在这里等级相当的森严。并且不仅仅是布,连袋子都有规定,什么样子的带子配什么样的身份,一点都不含糊。


同时还有一种蓝布,是给客人的。

这个蓝布就是临时使用的概念,通常舰上官兵是不会用的颜色。


军武数据库


兔哥回答,请多多关注哦。电影《大和号》(男人们的大和号)描写的是二战时期日本大和号战列舰最后的一次出征战斗的电影,描述了“大和号”战列舰的最后毁灭。在电影场景中有描写日本军官在用望远镜对空,对海观察时望远镜下面有一块白布。


那么这块白布是做什么用的呢?是不是用于擦试望远镜的?还是有别的用途?其实这块布是具有擦试望远镜镜片作用的,望远镜的境片是玻璃制品,在潮湿的环境下容易产生雾珠。但是通常擦试望远镜的镜片都是用鸡皮等柔弱的东西,不能用普通的白布,也有可能这个白布并不普通。分析这块白布的作用。(一),

遮挡阳光,望远镜观察天空目标时,如果面向或侧向阳光对天空观察,由于眼睛和目镜不能贴的太死,通常都会留有缝隙,否则贴太紧眼睛无法观察,所以阳光会从缝隙射入目镜,“恍眼睛”,使眼睛无法正常观察目标,上部由于有帽檐和眼眉骨的遮挡能有效遮挡阳光。

另外,通常都会把望远镜的目镜上方贴住上眼框,这样在舰船晃动的情况下会稳定些,但如果贴住下眼垂就必须高仰头才能观察,很不舒服,同时如果是热天,把整个目镜都贴死容易产生雾气,所以望远镜的使用都会把目镜留出缝隙。

但缺点是阳光从下面射入会影响观察,因此用白布遮挡在望远镜下面,尽量大一点,就能很好的防止下射阳光的干扰。为什么用白布。1,传统文化意识。白色是海军喜爱的颜色,如,海军夏服就是白色,不光是海军,普通的民用货船上三副一上的高级船员也多是白色着装。

2。实际使用效果,我们知道,白色具有折射阳光的作用,黑色具有吸收阳光的作用,这也是人们夏天喜欢穿白色或浅色衣服的原因。同样的道理,白色能很好的起到遮挡阳光又不会使目镜产生光影,如果用黑色就容易在目镜上出现光影,所以用白布是为了适合。


(二),防止口鼻产生雾气。大和号是4月份沉没的,从时间上看,并不暖和,特别是海上,湿气重,温度低,因此容易从鼻口产生雾气,用布遮挡住口鼻,便于观察。(三)擦试望远镜镜片用的擦试布。海上不比陆地,海上水气大,湿度高,特别是早晚时间特别容易出现雾霾,而大和出征的四月份是海雾频发的最主要时间段。

海雾(俗称海妈子)是海上水气升腾的一种特有海况。起雾特别快,特别浓,水气大,通常持续3~4小时。因此外这样的环境下镜片很容易被水气雾化不便于观察,因此把用白布随时准备擦试镜片。

如果按照兔哥的分析,小鬼子到是挺“鬼头的”一块白布多种用途。不过坏事做多了,迟早要还的。结果,“大和号”载着一船小鬼子被炸沉海底喂王八去了。(个人观点,欢迎关注兔哥,图片来源网络,一并谢过!)


兔哥42928


在大多数的人生活中最喜欢做的娱乐消遣就是看电视或者看电影了,当然,如今的各种类型的影片充斥于市场使得我们对于电影行业的评价一路下滑,但是这其中也不乏有一些经典的传世之作,这其中的《大和号》就算得上是经典中的经典。

这个电影讲的就是日本战舰沉入海底的故事。除开这个电影带给人的恢弘场面之外,有人也对于电影中的一个场景感到好奇,那就是为什么海军望远镜下面会有一块白色的布?这块布到底有什么作用呢?

我们不得不承认文化的差异性是这个世界异彩纷呈的主要原因,正是因为日本文化与我国文化的根本不同才能在冲突中不断融合。早期日本掠夺中国的时候,让我们看到了三八大盖下面的刺刀,以及日本指挥官总是会佩戴着的军刀,现在又出现了一个海军望远镜下面的一块儿白布,不得不说日本人总是能给人带来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那么这个白布到底是干什么用的呢?根据网上的说法来看,大概有以下几种作用,原来还有这么多门道!

白色的布,只要有一点物理常识的人都知道,黑色吸热而白色缺能够做到很好的遮光效果。日本人也知道这一点,所以这块布就是用来遮光的,当望远镜举起来的时候,一旦看向远方就容易被散射出来的光晃到,且这种散射的光线也容易对于自己造成一定的困扰,所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大家就找来了这样的一块儿白布来遮光,由此看来日本人的确是蛮聪明的。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纯粹的防止二氧化碳带来的雾气,用过望远镜的人都知道,在望远镜使用的时候,其位置是离鼻子最近的,当时的望远镜设计还不像如今这么发达,加之日本的光学工业也处于滞缓状态,所以这时候的望远镜大多数都是不防雾的,用这样一块布也就能够防止二氧化碳雾化以后带来的视线上的干扰了。在冬天的时候,我们喜欢戴眼镜的人都会有这种困扰,这日本人在望眼镜上遇到的问题是一模一样的,只不过我们的解决办法是拿一块眼睛布擦拭眼镜罢了。

但是即使有这么多合乎情理的说法,也还是要站在科学的角度看待问题,那就是这个白色的布,的确是叫做“望远镜布”虽然名字看似俗气,但是用处却很大。其中的最为科学的作用就是用来防止摩擦的。为什么呢?主要是因为望远镜在当时是非常贵重的物品,这种东西可是比如今我们使用的长镜头相机还要吃香的,如果一不小心在军服上刮花了,那可是十分让人心痛的。所以为了更好的保护望远镜,他们才会准备这样一块儿布,这也是出于经济角度考虑的。

除开这个以外还有一个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擦拭镜片的作用,但是这个作用可不是我们上面所说的防止自己哈气那么简单,而是真正的具有科学依据的一种用途,毕竟这时候出现在电影里也算的上是合情合理,在海军作战当中,最重要的就是和水打交道,所以防止海水污染镜片也是对于望远镜的一种保护,这种属于高精尖的仪器,在大多数情况下只有政府高官才能使用,也算的上是特殊的待遇了。

当然说到这就不得不提起一件有趣的事儿了,当时有人发现在不同的军队中,下面的望远镜布也会有一定的颜色差异,所以很多人认为这种颜色变化是与军队的军衔相关的,但是实际上这也是无稽之谈,颜色的变化不过就是为了能够方便区分不同的军队罢了,没有大家想的那么复杂。不过不得不说,这个望远镜布在《大和号》中出现也的确算得上是高度还原当时的真实性了,也正是因此才会被人称之为经典作品吧。


猫眼观史




並木書房《日本海军军装图鉴》记载:“此布条用于擦镜子上的水分或污渍,也可防止镜子与衣服之间的摩擦(意思就是使望远镜物镜在垂挂胸前时避免与胸口部位的硬物,比如军装上的纽扣、武装带,军官胸前的勋章等发生直接磕碰,保护镜头不被划伤)。”所谓防杂光、防口水、防哈气等说法没有正式的考证文书存在,不足为信。

还有这个布条的颜色也有等级,舰长、副舰长使用红色的,联合舰队司令或联队指挥官使用的是黄色的,其它的人员使用的是白的。而且,这块布在现在的日本海上自卫队里也是这么用的,也就是说,你看到现在日本海上自卫队用这块黄布的是舰队指挥官,红布的是舰长(副舰长)。

之所以日本海军这么看重望远镜,其实也和日本长期国力弱有关(相对于德美英法苏等传统列强)。旧日本的工业体系是不全面的,特别是光学工业,很长的时间内都不能满足本国的战争需求。特别是望远镜,一般只能个人花钱买的,公家免费配发的极少,就更显得贵重了。直到1923年,在德国的帮助下,日本才生产出了靠谱的望远镜并得以量产。

例如日俄战争期间,驱逐舰涟号的冢本克熊中尉买了一架德国蔡司的8倍望远镜,花了350日元,相当于他一年的工资总额,所以对望远镜非常珍惜,就挂上布(他这架望远镜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发现了俄国太平洋舰队司令罗杰斯特文斯基乘坐的驱逐舰,从而抓住了这位身负重伤的海军中将)。这种做法得到了效仿,后来居然成为制度固定下来。

当然二战前日本海军已经没有这么寒碜了,望远镜已经是公家配发,因为海战的特殊性质,所以那些观察、指挥位置的海军军官基本上都有望远镜。不过这个挂布的传统却得到延续,这也许是日本人天生就喜欢等级森严和繁文缛节吧。


海军史研究会员


军队讲究实用主义,日军在望远镜下吊白布,肯定不是做摆设,其有着许多的用处。

第一个用处:擦拭镜片。

虽然说陆军往往也配备有望远镜,不过陆军望远镜相比较于海军望远镜是相对落后的,毕竟海军在作战过程中视野因素关系着整个局势的发展,宽阔海面一眼望不到尽头,如果能通过高规格望远镜率先看到远处的敌方舰队,那么就能提前做好战斗准备。

基于这样的原因,海军们拿到的望远镜都是最精致也是最昂贵的,由于日本当年的望远镜生产技术比较落后,所以他们供应给海军的望远镜都是从德国进口。

当某些将领被分配到一台这样的工具之后,自然是发自内心的喜爱,平时使用起来也会非常爱惜,而在望远镜的保养程序之中,最关键的就是镜片部分,为了不让灰尘对望远镜产生的影响,大部分将领都会在下边吊上一块白布,以便于随时擦拭望远镜的镜片。

第二个用处:防止摩擦出现划痕。

虽然每位海军将领都比较爱惜自己的望远镜,但是在战争过程中谁也不可能有什么“主导权”。在真正的战争开始以后,将领会一直处于急迫的状态,随之而来的身体动作也会增加,而挂在脖子上的望远镜也开始摇摆不定。

日本的海军制服上是有很多金属的,比如说金属纽扣以及金属徽章,尤其是将领们的制服,上面的金属物件更多一些。而望远镜在跟这些金属碰撞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划痕,这么精美的东西被刮花,相信谁都有点接受不了。

如果在望远镜后方吊上白布,那么碰撞过程中就能起到很好的缓冲作用,这样也起到了对望远镜的保护作用。

第三个用处:保证视力不受影响。

上面两点原因都是从保护望远镜入手,而这个原因就是从“实用性”方面来说了。

望远镜作为增大视野的精密仪器,其放大作用自然不用多说,可是想要看到清晰的影像,首先要确保使用者的视力不受影响。

在使用望远镜的过程中,很多人并不会将两只眼睛和目镜紧紧贴和,一般都是会保留一定的空隙距离,可光线也会顺着这两个小空隙进入双眼,进而对视力造成影响。在望远镜上挂上白布之后,大部分的光线都会被阻挡在外,使用者的视野也不会受太大影响。

另外到了寒冷时节之时,白布还有另一点作用。我们到了冬天总会发现一个现象,我们张嘴呼气的时候总会产生白气,这些白气的本质是水气,所以他们在遇到比较冷的金属或者玻璃物品时会附着在上面,并形成一层白色薄膜。

所以海军在冬天使用望远镜时,镜片会经常被呼出的水汽遮盖,这样一来使用者也没法清楚的看到外部情况。将白布坠在口鼻和镜片之间,产生的白雾就会被全部遮挡下来,这样一来呼出的白雾也不会对镜片产生影响了。

这样指挥官一边看镜头一边交流讲话也不会出现状况。这是白布最为主要的作用,如果仅仅是擦拭用的,为什么陆军就没有挂出来?因为陆地上干燥,蒙在镜头上的水蒸气消散很快,不需要。

综上所述,这块白布的作用还是比较综合的,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操作,但是它在战场上给使用者带来了很大的好处,这也是大多数海军都会在望远镜下方挂一块白布的原因。最后要提一点的是,还有这个布条的颜色也有等级,舰长、副舰长使用红色的,联合舰队司令或联队指挥官使用的是黄色的,其它的人员使用的是白的。

当然,还有些比较有趣的说法,据说有一天一个日本军官在使用望远镜的时候吃拉面,由于船身突然剧烈摇晃,溅了一身,于是乎,从此以后在使用望远镜吃拉面的时候都会系个肚兜,此后许多人也竟相效仿。所以,这个是防止使用望远镜的同时防止吃拉面撒汤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