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重孝?

用户2775779663154


各地风俗不同,说法不一,一般情况下,就是父母亡者,儿女们穿重孝,头戴白孝帽,身穿白孝衣,鞋子缝白布鞋,如果儿子不在世,由长孙代父穿重孝,:直到老人入土为安,过去时代孝子穿到五七日,不出家门守孝,现在时代改革了,孝衣只穿到老人入土为安为止。


诚信的人


十里的风俗不一般,在我们的家乡,重孝指父母亲去世,做儿女的为重孝者,戴重孝的人,头戴用白土布作的麻花状的帽子,帽子的前沿还要挂眼纱,身穿白布袄,腰缠粗蔴绳,白布裤子,鞋子上缝白布面。我小时候时,礼节更繁琐,服重孝者,帽子、袄、裤、鞋都要穿戴三年,现在简单多了,死者入土后,发了三就脱掉了,但在逢七的日子还要去坟上烧在世时留下的被罩、衣物等时,还要穿孝服。过了五七就告一个段落了。人死后,在停灵期间,孝子就要轮流守夜,也叫守灵,一般都是男长子居多,长子有事,确实不能守灵,次子才能代之。值到入土为止。


任老三144


“重孝”一词,中国人大约都知道什么意思。比如父母去世,儿女为父母服丧,身穿丧服,就是所谓“重孝”在身。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重孝”又绝不仅仅指为父母服丧。在古代,诸候为天子,臣子为君,妻妾为丈夫,长房长孙为祖父,都是所谓重丧。要把这事讲明白,而是要讲讲中国古代的社会伦理关系,以及与之相关的丧葬制度。

中国古代是家国同构的社会关系。家庭是小国家,国家是大家庭。所以,家庭是社会的核心。而在家庭关系中,是以我(男性)为中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而构建起社会伦理关系。从我向上下向各数四代,称为九族,分别是高祖、曾祖、祖父、父亲、自身、儿子、孙子、曾孙、玄孙。这种以自我为中心上下垂直的血缘关系,称之为正支,以兄弟姐妹,形成的关系,称为旁支。这种关系,北方人过年时供的族谱上,可以看的一清二楚。

古代宗法社会之下,人与人关系的远近,与血缘关系是息息相关的。如果不明白这种关系,就会被认为不知远近,不知好歹。丧葬制度的建立,体现的就是这种以血缘为纽带的社会关系。

亲人去世了,血缘关系近的,要服丧志哀,这是制度建立的第一个原因,除此之外,还牵扯到社会地位和财产的继承问题。我们看电视剧中传统出殡的情节中,有孝子摔盆的环节,听人说,去世的人可能会有几个儿女,摔盆的人,是去世者生前房子的继承者。

简单的明白了上面这些,我们就可以看出,古代的丧葬制度,除了志哀以外,还有明确人伦和财产继承关系的法律宣示意味。正是因此,古代丧葬制度在服饰设计上,充分体现了与死者关系的远近。根据血缘关系的远近,形成了血缘关系“五服”制。一提起这些,有些人立马会以封建落后视之,但是,我们现代婚姻法所禁止的近亲结婚规定,与古代的五服血亲制,是有明显的继承关系的。

“五服”,就是五种丧服。人去世之后,按血亲的远近,可以穿五种服装志哀。这五种服装的名称按从近到远分别是: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其中斩衰是丧服中最重的一种。它是用粗麻布做成,不缝边,故成斩。它的的材料是最差的,做功是最次的,以此表达孝子哀痛无心修饰之意。齐衰之下,随着关系的越来越远,丧服的材料和做功越来越好,最好的是缌麻。除了材料和做功上的差别,服丧时间上也有差别。越靠前的,时间越长,越靠后的,时间越短。

斩衰的服丧时间为三年。一般是子女为父母,古代臣子为君王也类似于伦理上的父子关系,男尊女卑的社会现实下,女子为丈夫也服斩衰。

齐衰和斩衰差不多。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规定。都与社会伦理关系相关。在清代,男子为妻子服齐衰,为庶母,为叔伯等都服齐衰。时间也根据情况的不同,有所差别。

大功,是又次一级,比如父母为子女服丧。用大功,侄子为姑姑服丧,也用大功。

同理,之下的小功及缌麻,是更远一层的亲缘关系。

从上边的简单介绍能够看出。古代伦理关系,以血缘为核心。以男性为中心。现代丧葬习俗中,男尊女卑的观念已经被摒弃。但血缘关系,还是最重要的。

上面这些讲明白之后。我们就可以知道。“重孝”不是一个绝对概念。当一个人去世之后,他们亲属按血缘关系的关系服孝,关系越近的,孝越重,就是所谓的重孝。一般而言,父母之丧,称为重孝,是对的。

下面是我在网上找到的《本宗九族服五服图》。它从血亲的远近上归纳了应服丧服种类。很直观。有兴趣的可以做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看一看。实用性已经不是很大了。但是,其中的文化精神在今天仍然不过时。


七月流火140400643


这是最简单的问题,儿子及儿媳,闺女,长孙夫妻二人等,只要全身戴孝的都是重孝!有钱的人家把侄儿夫妇及侄孙都给全身白布戴孝,没有钱的及不大方侄儿孙子们都是头顶孝帽,身上的孝衣是租的,穷人家的孙子只给打幡的穿新孝衣,其余都是租的!!这是街里亲眼所见!!!侄儿全家与儿子全家,闺女的区别是鞋:重孝鞋白布边缝成净的,傍孝白布边缝成毛边!


一号儍子


重孝,意为最重的孝服,指直系亲属去世,小辈所穿的孝服。戴重孝者须着麻衣麻鞋,古代戴重孝者,有的须四十九天,有的须百日,更有甚者,须一年或三年后方可脱孝。

如今,随着时代发展,很多繁文缛节已被逐渐淘汰或简化,戴重孝已不时兴,关于重孝的诸多禁忌,人们也逐渐不太在意。

着重孝,是小辈对亡故直系亲属所表达的悲痛以及不舍之情,以显对长辈的孝顺。虽说“百行孝为先”,但这种流于形式的孝道不是真正的孝顺,人一旦去世,在世的人无论做什么他们都已经不知道了,所谓“死去原知万事空”。

对在世的亲人尽孝道,才是真正的孝顺!


倚斋听风雨


按照古代习惯,家有老人去世,你们一家要戴重孝并守孝三年。这是不串门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次,像你这样重孝在身,到别人家串门人家肯定有所忌讳。

不过,现在应该是没有问题。一方面也不时兴守孝,另一方面,老人下葬后也一般不再戴孝。如果要去别人家,要看人家有没有忌讳,如果忌讳的话,最好还是别去了。


文向内


重孝是守期的表示,守孝三年的才归重孝,不到三年的都不算,与服丧仪礼隆重否无关。

守期有三年.一年.百日.七七.五七.三七的。

守期内戒沐浴.荤.房事.迎来送往,仅添油长明灯,一天三次叩首焚香烧纸,睡息都在灵前,未入土在灵堂陪侍,入土在坟结庵陪侍,迎送礼都用跪叩头进行,身不出陪侍处。

而披麻白服是常孝服式,即通身白布衣装的帽衣裤鞋袜外,麻条由头扎至拖地于身后。

现在把丧仪办的隆重耗钱多为重孝与否的表示了,从而有了“活着不孝.死了瞧叫”比谁花费多为孝了。


味哎儿


重孝,我的理解是,重是心里重视,孝字拆解为上老下子,生而为子,应当子托老,则为孝!正所谓老有所依,孝不能口说不做,要知行合一,可不说,但必须做,孝了才能顺.


sunnescanan


重孝指的是直系亲属。父母死亡,儿女须戴重孝,长辈死后,所有的小辈都要戴孝,长孙,长侄都戴重孝,戴重孝者都得穿麻衣麻鞋,我们这里一般戴孝头顶戴宽白布,穿白衣,束白布条,然后在鞋头缝一块白布即可,戴轻孝数日后即可脱去,戴重孝着头须必须留四十九,有的须“白日”、“周年”、或“三年后”后才能脱孝。我们这边就是这样的。


宝妈莹莹日记


重孝就是自己的亲爹亲娘去世后,子女都属于重孝之人,不但要披麻戴孝,还要糊白鞋,给来吊唁的每一个人都要磕头,要在棺材旁守灵一星期,出殡以后要等三天圆了坟才能出门。才能脱掉白孝服,至于白鞋要等到过吧三年才能脱。(我说的是农村里去世的老人,子女们应该做的规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