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虚化的摄影作品你拍过吗?把主体拍虚化有哪些好处?

柳侍墨


这个问题有意思。一般我们举起相机时候都是有想法,有构图,有主体的,目的就是要要把主体拍好拍清楚。专门把主体拍虚化背景拍清楚这种情况很少,偶尔出现失焦的时候出现过主体虚背景实的现象。但我觉得无论哪种形式表现出来的都是有道理的,如果需要那种有意境,有朦胧感,主体若隐若现,很有意境的照片,也可以把主体拍虚化背景拍清楚。方法就是把焦对在背景处,采用大光圈。不知道我回答清楚了吧,请批评指正。这种照片没怎么拍,所以也就不发照片了。


东塔西影939


手机拍出“虚化主体”|多角度展现不同的美:

如何拍出“虚化的主体”?这个问题好像本身就是个“问题”。

记得从初学摄影开始,老师就提醒大家——摄影一定要主体突出,切记对焦准确“拍清晰”。那么一个“拍虚的主体”岂不成“废片”了?

答案是—— 不一定哟!

摄影也是门艺术,创造力很关键。在某些特殊环境下,直接或间接将“主体虚化”反而会得到意外的“艺术效果”,比真实的画面更吸引人。

▼ 比如:虚化的荷花

这张就是将主体“虚化”的荷花,是否有种“水墨画”的感觉?其实就是用手机借助长曝光拍(具体拍摄方法下文会详细介绍)

▼ 相反“主体清晰”没有虚化的荷花图,反而感觉很普通了(见下图)

有时“真实清晰”的画面,虽然突出了主体,但让人缺少了想像空间。两张“一虚一实”的荷花,是否感觉“被虚化的荷花”,反而更有意境呢?

这只是效果之一,此外我们还可利用“虚化的主体”突出画面故事感,意境美,还能让运动的主体变得“唯美安静”,呈现不同的感觉。

▼ 比如:被雾化的海面

总之“拍虚的主体”同样很特别,就看我们如何处理。

那么具体如何用手机拍出虚化主体,有哪些技巧?以及哪些场景适合“虚化”主体?

小月用几组手机拍摄的画面为例,和伙伴们分享自己拍摄的心得和技巧,供大家参考。

一、“跑焦”的主体|反而赢了

刚入秋的清晨,小月在公园转悠,恰好拍到了这幕—— 一片微黄的草丛间,老爷爷用轮椅推着老奶奶缓步走在红色的小路上,两位年迈老人细声笑语。

瞬间的感觉“有一种幸福是,能陪你一路走下去!”,

▼ 当时用手机低角度连续拍了两张局部画面,因为对焦位置不同,主体一虚一实(见下图)。

图1:主体清晰|对焦在主体

图2:主体虚化|对焦在前景

虽然拍摄角度位置几乎一模一样,只是主体一虚一实,当时小月把两张图同时分享,发现大家反而更喜欢“主体虚化”(图2)。

当时一位小伙伴说 —— 感觉主体(老人推轮椅)清晰的画面太真实,让人感觉心里有些难过,不舒服。反而主体被虚化后,由前景清晰的小花配合,感觉场景反而有点温馨。

有时“虚化的主体”更像“隔层纱”,弱化了“现实(真实)”,强化了内心向往的感觉.

二、长曝虚化主体|拍出“水墨渲染”

前面发了一张类似“水墨画感”的荷花图,是用手机“长曝模式”拍摄,将“主体荷花虚化”后,形成一种类似水墨画渲染的效果。

现在很多手机有“长曝光”或类似的模式——比如华为手机“流光快门”模式;iphone手机“实况”模式,都能拍出类似效果。

▼ 拍摄时要注意2点:

1-保证手机的稳定,避免拍摄时晃动(只需1-2秒)

2-拍摄主体要有轻微的运动(比如微风吹动荷花)

通过这种拍摄方法,被“虚化”的荷花,反而比真实的荷花更有意境美。

三、虚化流水|拍水拉丝效果

准确说是“雾化”流水,但效果上等同于虚化。也是通过手机长曝光模式拍摄流动的水面——比如小溪,瀑布等。

把本来波光粼粼,水花四溅的流水,通过手机长曝模式,拍出“仙境般”的雾化效果。

这种“水拉丝”效果,同样用华为的“丝绢流水”模式,或者iphone实况模式,直接就能拍出,非常简单。

▼ 比如:用iphone实况“虚化”流水

1-手机正常模式拍摄:

能清晰看到水流和水面的水花。

2-手机“实况”模式拍摄:

能看到明显的水面虚化(雾化)效果。

3-具体拍摄步骤:

▼ 第一步:打开“实况”功能

1)点击相机上方“实况”按钮(变黄色)

2)保持手机稳定,点击拍摄

▼ 第二步:变“长曝光”效果

1)从相机中打开刚刚实况拍摄照片

2)向上拉动照片

3-选择“长曝光模式”

▼ 此时画面会自动变为“雾化水面效果”

以上内容如有帮助,欢迎点赞,留言,转发,是对小月最大鼓励。想了解更多手机摄影技巧,创意后期,马上关注吧。


手机党拍


主体虚化的作品虽然拍得不多,但还是拍过的。主体虚化的好处就是,通过低速快门,让运动的主体呈现半虚化状态,以营造强烈的动感效果。

拍摄主体虚化的作品,应掌握以下几个要点:

1、主体必须是运动的物体

拍摄主体虚化的作品,主体必须是运动物体,这是先决条件,例如体育场上的运动员,舞台上的演员,自然界中的飞禽走兽、飞瀑流泉等。如果静态的物体也被虚化,那就不是动感,而是失败之作。

摄影/夏雪

2、快门速度要适当

要拍好主体虚化的作品,其实并不容易,关键在于快门速度要适当。一是根据运动主体的速度来确定,主体运动速度快,快门速度宜高;主体运动速度慢,快门速度宜低。二是根据拍摄者与主体的方位关系来确定,主体迎面而来时,快门速度宜低;主体从侧面通过时,快门速度宜高。

摄影/夏雪

3、使用三脚架拍摄

拍摄主体虚化的作品,一般快门速度较低,应使用三脚架固定相机拍摄,以保证静态景物清晰而不被虚化,这样才能起到动静对比,以虚示动的效果。

摄影/夏雪

拍摄主体虚化的作品时,要特别注意主体虚化得当,既要表现出强烈的动感,又要体现好主体的形态特征,过实过虚,都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图文原创/夏雪)


夏雪视觉


提问官提出的是主体虚化的摄影,呵呵,我想要说的“失焦摄影”正好属于这一类型。有人认为,所谓的“失焦摄影”称为焦外摄影较为合适,这我很表示赞同。失焦摄影,不,焦外摄影就是拍摄时对焦点不在主体上,并且拍出的整个画面全都不在对焦点上,但又并非是瞎拍。呵呵,我是这么认为的。有一位南非艺术家拍摄了许多焦外作品(如图一),使人惊叹不已;而一位瑞典摄影师的焦外作品《蛋》,则荣获了第18届欧洲野生动物摄影师奖自然工作室类冠军(图二)。有人说,焦外摄影更具有艺术感,更能给人以想象空间和视觉体验。我没有数码相机,有一天,我在圆明园用手机拍摄了一次黑天鹅黄昏高空飞行。其主体拍虚是肯定的。结果,拍出的照片整个画面都是虚的(图三),无一处在对焦点上。这,焦外摄影?希有评说、赐教!





手机摄影201607


拍出什么效果,是为表现主题的需要,不能单独问有什么好处,在这张里是好处,在那张里可能就是坏处。

这三种就算典型的主体虚化照片吧,为表现出主体的速度感,把主体故意拍虚,这些都是把快门速度调低实现的,静止的主体虚化也可以用对焦来实现,当然也可用低速时相机移动,或让被拍者移动等方法,总之就是跟拍实的方法相反了用呗。





午夜阳光3226


之前有个叫过客还是什么的片子,就是拍的主体虚化,很好的例子。要注意拍摄这类片子的时候实际要求构图干净 简洁,这时对焦背景虚化主体给人的第一感觉依然是突出主体,构图混乱的情况下第一感受会找不到拍摄主体,你可以多实践下先感觉。两个不同结构组成交替测试。比如蜘蛛网和房子,比如一个人个一堆车 不管你怎么对焦到车上,最后给人第一视觉依然会想看清人。 希望对你有帮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