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冠影帝菲尼克斯,如何突圍比《小丑》更悲慘的人生?

奧斯卡新科影帝瓦昆·菲尼克斯,頂著三座國際影展影帝的光環,戲下卻有著難以想象的悲慘人生。逆流而上不容易,但他不自居功,而是歸功於父母與家庭的溫暖。

陪伴每個父母和小孩,成為更好的自己。


三冠影帝菲尼克斯,如何突圍比《小丑》更悲慘的人生?

瓦昆•菲尼克斯成功詮釋「小丑」,奪下奧斯卡、金球獎與坎城影展影帝。照片:shutterstock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但,如果人生比戲更悲慘呢?

被《紐約時報》譽為這世代最偉大演員的瓦昆菲尼克斯(Joaquin Rafael Phoenix),以成功詮釋《小丑》(Joker)詭譎、悲慘又諷刺的多面人生,成為奧斯卡影帝。

事實上,他的人生就比戲中的主角更曲折離奇。

令人佩服的是,他在起起伏伏的人生中,將這些經歷轉化為正能量,演活大屏幕上從暴君到耶穌、從神父到民歌歌手、音樂家與毒蟲,性格與命運完全不同的人生,而且都備受肯定,被奧斯卡提名3次、更是少見同時獲得奧斯卡、金球、坎城影展三大影帝獎項的奇才。

悲慘人生 化為演活角色的養分

試想他的這些人生場景:曾信仰邪教而一輩子被貼上標籤的父母與家人、搭貨輪從南美渡回美國的幼年、全家換姓避人耳目、窮到無家可歸、從小在街頭賣藝到被星探挖掘、19歲就目睹憂鬱的哥哥吸毒死亡、走不出家庭陰影而停工、酗酒、進入戒護所、遭遇嚴重車禍、屢被批評性格怪異、出言不遜……。

他可能會誤入歧途,長期與煙、毒為伍,或是持續沉迷在憂慮、酗酒、性格暴戾等逆境的惡性循環;也可以將這些起落轉折的心情昇華為歷練與內斂的沉穩,搭配他的才華,演活每一個角色的柔軟與稜角,豐富更多人的生活與體悟。

幸運的是,他選擇了後者。而背後的功臣,他數度在不同媒體提到,是父母的愛與陪伴,全家一起面對逆境、新生,教會了他面對人生、更重要的價值觀。

首先,他坦誠面對現實與人生,錯了就趕快回頭。這是他從小看到父母怎麼從慘痛中重新開始的經驗。

父母曾誤入邪教 全家改姓歸正

瓦昆的父母都是美國公民,受到信仰的宗教教派「天父的兒女」(The Children of God)感召,到南美洲生活與傳教。這個教派因為鼓勵兒童性行為等怪異的教義,在某些地方被歸為邪教。

瓦昆因此出生在波多黎各,後來還到了委內瑞拉,生活都很拮据,就住在沒有廁所、鼠滿為患的貧民窟。漸漸的,他的爸媽感到愈來愈多不對勁的事情,決定離開這個宗教。於是找了一個機會,登上裝滿玩具的貨船,回到美國,在佛羅里達上岸。

為了擺脫過去的陰霾,這一家人改了姓氏,從伯頓(Bottom)換成菲尼克斯(Phoenix),這個字還有鳳凰、不死鳥的意思,象徵著這一家人將如浴火鳳凰,重獲新生。

但這些暗黑歷史並沒有離開他們,他也正面響應。因為兄弟姊妹都曾待過演藝圈,媒體訪問都會問到他們這段過去。不過,他坦然回答,父母最早也不知道是邪教,但是一發現不對勁,就立刻離開了,而且勇於面對現實、採取行動,為了回到美國與正常生活,不懼過程艱辛。甚至,即使回到美國,菲尼克斯一家生活貧困,居無定所,住在朋友家的車道上,天天在自家的老爺車裡宿營。

父母的愛和陪伴 渡過大哥自殺陰影

瓦昆在31歲時,發現自己因為壓力而愈來愈仰賴酒精。他也用這種精神,自己主動走進勒戒所戒酒。之後,他力圖保持規律、正常的生活。在不軋戲的日子裡,他通常晚上9點就寢,第二天清晨6點起床,閱讀與回覆電子郵件、遛狗、沉思、上空手道課,接著午餐、讀劇本、看紀錄片,然後晚餐。穩定的作息,身體與心智平衡的操練,讓他不會因為活動量太少而胡思亂想與失眠。

他還曾經出言不遜批評明星們裝模作樣,訪問中滿口謊言,國際影展、獎項沒有意義,不過事後都公開道歉,不逃避耍賴。

他的父母也儘量花時間陪伴他們,讓他們感受到安全與被愛。在美國定下來後,雖然不富裕,爸媽卻選擇了讓五個孩子在家自學,花大量的時間跟孩子相處。後來,媽媽在美國國家廣播電臺找到一份文職,當時孩子也因為在街頭表演被星探發掘了,就僱用一個經紀人帶著他們。無論片場、家中,都成了他們的「教室」。即使生活忙亂,但是爸爸常對他們說:「我會照顧你們。」瓦昆則說,媽媽是他的靈感來源。由此可見父母的投入,對他們影響之深。

父母還教他們要樂觀。瓦昆的大哥瑞凡(River Phoenix)是名片《站在我這邊》(Stand by Me)的主角之一,跟李奧納多齊名。但他曾在4歲、爸媽尚未脫離邪教時,有過不愉快的性行為,一直走不出來。瓦昆19歲時,瑞凡因為吸毒過逝,瓦昆還在現場目睹、打電話叫救護車,一家人的情緒一度陷入愁雲慘霧,他自己也頹廢了2年。幸好父母提醒他們要樂觀、幫助大哥完成期待人類相愛互助的心願,互相鼓勵,剩下的4個兄弟姊妹在影壇、樂壇、設計界還是交出了好成績。瓦昆告訴媒體,他知道自己一直很幸運,而且一直有好運眷顧,就是要樂觀面對。

3歲起素食 堅持動保、環保、反貪腐

在瓦昆的父母成長、年輕的年代,正是美國嬉皮、自由主義萌芽、百花齊放的黃金時期。爸媽都不是乖乖牌,也支持孩子有自己的想法,讓他們更有自信。

例如,瓦昆的兄弟姊妹名字都跟大自然有關,像是River、Rain、Summer、Liberty,只有他不是,他就自己取Leaf為藝名,爸媽也不反對,直到15歲才改回本名。

在亟需人氣、社群造勢的演藝圈,他不愛接受媒體採訪與為戲宣傳,不用個人的社群賬號,在臉書、推特、IG,都只有經紀或電影公司成立、發佈工作相關訊息的官方賬號。

有人認為他很會挑戲,選擇角色。但他直說,他從不是為了錢工作,而是找有意義的事做,尋求一種體驗。所以,他也推辭過《奇異博士》這種超級英雄角色,把時間與精力用來醞釀更深刻、新穎的表演動能與演出。

父母還教他們,即使自己的生活不順心,仍要關心其他的人事物。因此瓦昆是好萊塢著名的行動主義者,不但力行從3歲開始的素食習慣,還參加各種活動支持動物保護、對抗氣候變遷、反貪腐等非營利組織。在去金球獎頒獎典禮前,他就先去參加一場環境議題的示威集會,在金球獎跟奧斯卡金像獎的得獎致辭中,他都強調了關心這些議題,人類發揮愛與和平精神的重要。甚至,他在演講中形容演員這個工作給他最大的禮物,就是有機會為沒有發言權的弱勢族群發聲。

父母和姊妹全家族 共同參加每一場盛會

細看每一張得獎人得獎的慶祝照片,很少有一家子的組合。但是瓦昆的照片中,包含了他和3個姊妹、媽媽與再婚的丈夫。全家盛裝出席,非常難得,也令人不難想象家人的好感情。

他的人生走過崎嶇,經歷風雨,時有衝突或退縮,現在才45歲,未來也還難預料。不過,他在得獎感言中提到的自己自私、很難共事,「但很感謝在座的一些人願意給我第二次機會……不要因過去的錯誤否定對方,而是要幫助彼此成長……展現人性光輝,」也昭示了他的自我期許、未來努力的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