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紀錄片

我與紀錄片

最初喜歡《地球》《地球脈動》《藍色星球》這類自然地理紀錄片,比一些人文紀錄片來得更震撼。

這其中,《天地玄黃》是最喜歡的,全篇沒有一句解說詞,一切盡在不言中,大氣、壯闊。

我與紀錄片

地球自然紀錄片與《行星》《太陽系的奇蹟》這類宇宙紀錄片相比,又微小了許多,每次看宇宙類紀錄片就會超脫人世的很多限制,感受到宇宙的無限和地球的渺小。

我與紀錄片

轉向製作者的視角,回過來思考最為常見的人文紀錄片。印象較深的,是還在學校時看的很多歐美大型紀錄片,如《戴安娜王妃》。

國內近些年湧現出的各類紀錄片也有一些亮點,比如《萬物滋養》的解說、配樂和色調,《早餐中國》的花字和幕後素材幕前使用,《我的青春在絲路》的敘事和剪輯,《了不起的村落》的攝影和意境,都留下了一定的印象。

我與紀錄片

我一直喜歡BBC地平線系列。

一方面是本身喜歡研究各種各樣的知識,而地平線系列的科普清新又有趣,看著輕鬆又有收穫。

另一方面欣賞他們的製作態度,比如關於“肥胖”的系列,真可謂BBC百年紀錄片,記錄著國家整體健康狀況的發展。拍攝新內容時,上個世紀的片段都可以拿來對比分析。他們的作品,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同時,即便對於“肥胖”這樣的主題,拍攝視角也極為豐富,不僅是出於美觀與健康角度,還涉及科學、社會學、政治學等等。

反觀我們的一些作品,製作粗糙,數據不夠精準,經不起推敲,別說一百年,兩三年後再看都會發現很多不準確的地方,風格上也會覺得過時。​這是目前國內科學、科普類紀錄片最為欠缺的。

我與紀錄片

BBC有一位我非常欣賞的主持人,喬安娜·林莉。第一次見到她是在旅行紀錄片《喬安娜·林莉的日本之行》,一見傾心。

喬安娜看起來四五十歲的樣子,精神狀態極好,身材十分修長。片中的喬安娜從容鎮定,不討好、不誇大,不做作、不刻意,就是去講述自己所看到的、感受到的東西。這也是很多歐美主持人的共同優勢。

喬安娜做過製片人、演員,如今又以主持人身份出現,整個人是豐富的、立體的。鏡前呈現出來的優雅從容,源於她的經歷與感悟。

國內主持人的成長模式往往十分單一化,禁錮於“主持人”這一身份中,視野非常狹窄,這也是從個人發展角度來看最大的瓶頸。

當然,不僅是主持人,國內的演員更是如此。近年來,中年女演員的呼籲一波又一波,在國內有哪位中年女演員能達到美國女演員梅麗爾·斯特里普的狀態呢。

從整體上看,這種情況源於國內審美的單一化,女演員、女主持人更多的是需要追求視覺上的直觀美感、業務上的規範。而歐美主持人則是多元的、個性的、甚至有稜角的,如主持人雅克·佩雷蒂在《致肥元兇》和《無節制消費的元兇》中,幾次尖銳的提問令人驚訝讚歎。

·

每個人都有《少年時代》,也總會經歷一個個《人生七年》,然後結成一個又一個《人生果實》。

願意等待國內觀眾的成長,也願意給自己時間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