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衡:鑿壁偷光的後半部分


匡衡:鑿壁偷光的後半部分

1)漆黑的夜,殘破的屋。羸弱的少年,斜依在牆角處,手捧一卷竹簡,疲憊的臉上透露著倔強,離他頭頂不足一尺的牆壁上,有處不易被發現的小洞,投射出微弱的亮光。

那是從隔壁投過來的燈光,鄰居是大戶人家,每晚燈火通明至深夜,而正是這樣藉助小洞透過的燈光,少年夜夜苦讀,最後考取功名,走向人生巔峰。

記得小時候,每當老師講起這個艱苦求學的故事,許多人都會腦補出這樣的畫面。其實也並非現代,自從東晉的《西京雜記》記載了這個故事,少年已經成了兩千多年的勵志典型。

但少年的逆襲並沒有戛然而止,從他後來的表現看,這是一個老師們不願意說,卻令人三觀盡毀的故事。

有些故事,你猜中了開頭,卻猜不透結尾。

2)少年匡衡,西漢時期東海郡承縣人,世代務農,家貧如洗卻喜好讀書。因為白天要忙於耕作,只能在晚上才有時間讀書。由於買不起照明用的燈油,匡衡就在與相鄰的牆壁上偷偷鑿了個小洞,從此就借他人之光,讀自家之書。

這則故事算是古代版的心靈雞湯,它還有一個很悠久的名字:鑿壁偷光。

公元前48年,漢元帝即位,開始在民間網羅人才。而靠著多年的苦讀,那個農家少年匡衡,終於在朝中謀取了博士一職。

恰巧此時,京城長安發生地震,初入職場的匡衡就引經據典,勸元帝“減宮室之度,省奢靡之飾,考制度,修內外,近忠正,遠巧佞”。

這番言論有利於明君形象養成,漢元帝不禁龍顏大悅,提拔匡衡做了光祿大夫、太子少傅、御史大夫,直至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

長安月下,醉臥在燈火輝煌的豪宅府邸中,春風得意的匡衡,不知可曾回憶起那漆黑的鄉下,少年借光苦讀的背影?

3)功成名就的匡衡,很快顯出了人性中的陰暗面。

身為宰相,他缺乏管理朝政的能力,只會空談一些儒家道義,為了能夠在眾人面前刷一波存在感,他不惜身犯眾怒,不僅公然在朝堂上怒懟死黨,還以各種微不足道的小事彈劾同僚。

這個時期的邊疆,仍然受到匈奴人的襲擾。

有一次,大將軍陳湯率一支奇兵突襲匈奴,並斬殺了單于,這是一件相當振奮人心的消息,以至於幾千年後,陳湯的那句:“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依然迴盪在每個華人的心中。

聽到這樣的戰績,漢元帝很是興奮,便賞賜給了陳湯一大批財物,而陳湯是個耿直的軍人,他沒有依據慣例將這些賞賜用來孝敬朝中大臣,而是帶回軍營,論功行賞分給將士們了。

這樣的領導,自然得到了下屬的擁護,可無法討得上級的歡心。

沒有拿到好處的匡衡首先發難,他召集了一幫大儒,給皇帝上奏摺彈劾陳湯,理由很荒唐:陳湯居功自傲,沒有將賞賜分給朝臣,此人私心過重,非統兵之才。

只有更無恥,沒有最無恥!

別人在前線浴血拼殺的時候,這幫腐儒只會躲在後方吟風頌月,如今見到賞賜了,都如餓狼一般,嚷嚷著要平分,天下豈有這般道理?

陳湯是一介武夫,自然無法和這幫人逞口舌之能,最後只得被罷官,回鄉養老去了。

此時的匡衡,已身居高位,卻為了一點賞賜,毫無廉恥之心,有些人的貪婪,是毫無底線的

4)儘管如此,漢元帝對匡衡還是很看重,不顧眾臣的非議,破例加封他為安樂侯,連他的兒子匡昌也被任命為越騎校尉。

公元前33年,匡衡的伯樂漢元帝死去,太子劉驁登基,即為漢成帝。

因為匡衡之前擔任過劉驁的老師,漢成帝上臺後,對他的恩寵絲毫未減。

但匡衡的貪慾卻變本加厲。

自他發達之後,一直疏於對家人的約束,他的兒子匡昌在一次醉酒後殺了人,依據漢律,匡昌雖然不會被以命相抵,但也會被革職下獄,以示懲戒,然而匡衡護犢心切,不住的向皇上請求赦免,最後匡昌居然還安然無恙。

但此事掀起了朝堂風波,昔日被匡衡彈劾過的人,組團起來不斷的反擊,迫於壓力,匡衡被罷職,但安樂侯的爵位仍舊保留。

牆倒眾人推,就在此時,又有人向漢成帝爆料:當初先帝除了賞賜匡衡安樂侯的爵位,同時還賞賜了一塊三千一百畝的封地,但匡衡投機取巧,用一副錯誤的地圖,偷偷另將四百畝土地據為己有。

漢成帝將信將疑,命人重新測量,發現證據確鑿後,不禁勃然大怒:匡衡老匹夫,想不到你是這樣的人!

盛怒之下,漢成帝本想將匡衡處死,但念在師生情分上,加上他是先帝樹立起的道德標杆,並沒有要了他的命,而是奪回封地,貶為庶民。

重新回到家鄉的匡衡,無法承受這樣的打擊,幾年後鬱鬱而終。

從那間破屋到宰相府第,幾十年後再回到這間破屋,他終於畫完了生命的那個夢一樣的句號。

5)或許這個句號,在畫出起點的那一刻起,就決定了它不圓滿的結局。

那個牆壁上透著光亮的洞,雖然成就了匡衡的功名,卻也毀了他的人生。

自從有了借光的心思後,貪婪的種子就已經埋在了他幼小的心靈裡,最終成為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的參天巨樹,將他的人格底線和道德操守擠壓的粉碎。貧窮,困境,可以化作人生奮鬥的動力,但不能成為貪婪取巧的理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