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线武汉|永年支援武汉医护人员“入舱”的一天

2020年2月4日,邯郸市永年区第一医院10名护理人员随同全省第二批医护人员赴湖北驰援,经过紧张的培训,这批医护人员进入到洪山体育馆方舱医院。根据支援武汉、永年区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护理人员盖娟的日志,我们一同亲历“入舱”的一天。

2月4日凌晨2时30分许,一阵急促电话声惊醒了盖娟,简短对话后,她便要奔赴武汉,成为特殊时期的“逆行者”。

连线武汉|永年支援武汉医护人员“入舱”的一天

当晚23时许,到达下榻的酒店,人员、行李挨个消毒后,进入单人房间。酒店是中央空调,为防止交叉感染,全部停用。当地接待人员强调,即使房间温度再低,也要按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动。

4天后,经过前期紧张培训,盖娟要进入方舱医院正式开始工作,她们的目的地是武汉市洪山体育馆方舱医院。午休后,接送的公交车准时到达,司机师傅特意和大家照了一张照片,为了发抖音感谢我们的支援。

体育馆南门,每个人依次领取物资,第一次为了工作穿上成人纸尿裤,盖娟当时想,“孩子知道妈妈这么大还穿尿裤,会不会笑话我!”

连线武汉|永年支援武汉医护人员“入舱”的一天

一张当时现场抓拍的照片显示,医院梁晓昌队长头上裹满了保鲜膜,为什么这么做呢?盖娟解释,因为物资紧缺,没有合适的头部保护装置,在现场指导老师的建议下,便用保鲜膜进行全覆盖,避免污染。

武装完毕,进舱。

连线武汉|永年支援武汉医护人员“入舱”的一天

盖娟与同事李欢一组,负责60名病人的护理工作,交班时上一班医护人员憔悴的声音、疲惫的身影让她们心中一颤。方舱医院是临时搭建的战地医院,部分设施还不完善,一位初入的医护人员由于紧张、口罩密封造成缺氧,赶紧扶到凳子上休息。好在忙中有序,很快,盖娟和李欢便进入了工作状态。

由于身穿防护服、头戴护目镜、头罩,大量活动后会使人缺氧,很快水蒸气就会让镜面模糊,一些水蒸气还会顺着护目镜流到口罩中,这种滋味让人“酸爽”,正常人很难体会到。

连线武汉|永年支援武汉医护人员“入舱”的一天

护理工作繁琐但及其重要,在护理病人的同时也要随时注意自身防护,安抚病人的情绪也是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每完成一项护理工作,盖娟都会用普通话和对方聊几句,病人们也很配合会用普通话回一声“谢谢!”

被护理的病人都会询问我们来自哪里,“河北的!”每次她都很骄傲的回答。病人们会表达感谢,感激我们冒着生命危险千里奔赴武汉帮助他们。有位60多岁的阿姨,身患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病,尤其需要注意监测血氧饱和度,一旦降低到90以下就很危险。护理中,阿姨问盖娟,“结婚没?”盖娟笑着说孩子都有了。

连线武汉|永年支援武汉医护人员“入舱”的一天

阿姨拉着盖娟的手,等疫情过去了,你们一定要再来武汉,我给你们当导游,看看古老的黄鹤楼、雄伟的长江大桥,还有绚丽多彩的樱花。阿姨让盖娟拿出手机留个电话,得知工作时间不能携带手机,阿姨当即拿出纸笔将自己的手机号塞给盖娟,并一再叮嘱一定要给她打电话。

为了安全起见,污染区的一切物品都不允许带出来,那张写有电话号码的暖心纸条当然也不意外,但盖娟心里暖暖的,下定决心待疫情结束,一定再回到武汉,好好游览这片她“战斗”过的土地。

连线武汉|永年支援武汉医护人员“入舱”的一天

一对李姓老夫妻,叔叔说我要把你们最美的样子拍下来,谢谢你们远道而来的照顾,加上了微信号,有了盖娟第一天进舱的珍贵现场照片。

不知不觉,晚餐时间到了,菜先到、饭未及时上来,有病人情绪低落,开始抱怨发牢骚,盖娟立刻上去小心安抚,平复对方心情。一会儿,护士长通知换班时刻到了。

交接班时,终于体会到上一组医护人员的复杂心情:8小时没有出入污染区,护目镜上一片模糊,衣服全部是湿漉漉的,头、腰被防护服压得仿佛断了一般。脱下后,脑海中竟不由自主的担心自己会被感染。虽然水温很低,且消毒用品有限,但还是按照规范要求冲洗了30分钟。

盖娟日志中最后一句话,“一句话结束今天的絮叨:没有一个冬天是不可逾越的。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就一定能够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战。武汉加油!中国加油!守望相助,抗击疫情!”

(燕都融媒体记者陈正 通讯员赵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