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永年驰援武汉护士杨君南的抗“疫”日记

永年驰援武汉护士杨君南的抗“疫”日记

杨君南脸上的压痕

长城网邯郸讯(记者武萌 通讯员赵明)2月4日,邯郸永年区援助湖北武汉护理医疗队共10人出发了,一幕幕那些感动的瞬间还历历在目。近日远在武汉一线的永年区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护士杨君南发来了她的日记,今天记者就带您走进杨君南远在武汉的“生活”,来了解她的故事。

2月12日 护理+心里我都在行

星期三,来疫区第九天,昨晚紧急通知B区需要六人,我主动申请。虽在同一方舱但换了一个区,又是一个陌生环境。熟络的病人们又变成了陌生面孔。

我往常一样迅速进舱,给病人们发早饭,口服药,测体温,测血氧饱和度......一通操作下来防护服下衣服已湿透。刚要喘口气,一个约五六十岁阿姨叫住我,说不想看见垃圾桶,影响食欲。我迅速把垃圾桶移开(其实垃圾桶按规定放在过道放置)。不一会她又说不想吃饭。得知她是昨天刚来的,我推测她可能是情绪紧张。于是,我耐心地多次劝说,“阿姨,您看,我还是个外地人,我刚来这里和您一样,对湖北饮食也不是太习惯,甚至也没胃口,但也要逼着自己吃下去,只有吃下去才有免疫力,您说是不是……?”功夫不负有心人,阿姨终于开始吃饭了,此时我又赶紧将垃圾桶移回规定的位置。由于说话太多身穿防护服的我产生了缺氧症状,迅速深呼吸调整自己、继续战斗。吃药时间,阿姨又找到我,说有个口服药记不住剂量,我反复叮嘱了五六遍,她仍表示记不住,我写在药盒上递过去,阿姨怯怯地说不认识字。我说“不要紧,您每次吃,我都过来守着”她说“太感谢了,问了这么多遍你都没有烦,小姑娘你来这里支援,你告诉家人了吗,她们同意吗?”……记得那晚接到通知我母亲含泪的叮嘱,情绪有点低落。旁边患者马上安慰我说:“小姑娘疫情过后要和家人一起来看我们武汉的樱花,就在四月初,我们给你当导游带你看!”我赶紧应了一句“好,我们约好哈,你们赶紧好起来出院,四月,咱们一起去看樱花!”

在这里劳累着,也温暖着,你们的关心让我觉得付出的有意义,有价值。记得2月4日那天到达武汉,偌大的天河机场只有我们河北支援人员,从车窗望去这个被按了暂停的城市,真的好美,它生病了,我们来救治它。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希望我们等来不止是春天,还有安好的我们!武汉加油,我们也加油!

2月16日 充实着每一天

第13天,现在工作越来越得心应手了。6:30出发看到了武汉的雪景,凄美!随着武汉开始应收尽收排查,病人明显增多,我和欢欢两个人护理74个病人,比上周人平均护理增长300%,忙的一刻也不停,再加上防护服和口罩的憋闷,很快全身湿透。此时完全忘了早晨出发的潮冷。为了让大家一起暖和起来,我们拿出洪荒之力带领病人做起了宣肺通络操,大家学的很积极,一个热心阿姨还拍了视频,她说以后没事了还可以跟着视频练习。前几天进来忧心不安的阿姨现在也好多了,还热情地要了我的微信,表示以后要时常和我聊聊天。纷发餐食时,一个热心大哥说“小姑娘,光给我们发饭,你们也不能吃不能喝,还要工作,你太辛苦了,太感谢你”。良言一句三冬暖,似乎也忘记了脸上口罩勒的生疼感……刚结束练操,一下进来了三十多个病人,又一轮安置床位,床头卡,手腕带,宣教……

在这里的每天都那么充实,在充实的每一天里等来花开,等来春天,更等来希望。

永年驰援武汉护士杨君南的抗“疫”日记

杨君南正在查看体温

2月20日 275份饭我来搞定

来武汉的第17天,今天临时调配到A班,负责内勤,给出舱的姐妹们做装备检查、配置,消毒消杀工作,进出仓清洁、桌面地面消毒。

下午四点迅速进入状态,防护服、护目镜、口罩、手套等一一查看,配置不到位的紧急联系外围配足。五点患者晚饭到,外围工作人员说:“现在人手不够,就交给你了”“没问题,交给我”本能答应。275份饭,6箱苹果,15箱牛奶,叠起来比我高上十几倍呢,迅速穿上防护服带上护目镜,穿过三道门,开始充当“搬运工”。为了让病人吃上热乎的饭菜,我不停地往舱里运,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包裹着,运送不到三分之一时衣服全部湿透。再坚持一下!杨君南你可以的!心里默默的给自己打气,每运的一份饭都是病人保持抵抗力的基本保障,运完了最后一份饭,继续地面的清洁、消毒……

脱掉防护服的时候真是汗如雨下,看到我的外围老师说道:“赶紧穿上衣服啊,别感冒了,这个时候可不敢感冒的呀”

谢谢老师关心,想想在家里属我最小,父亲和哥哥为我们承担了脏活重活,这是我第一次担当“搬运工”,感恩父兄为我遮风挡雨,现在的我长大了可以给需要的人遮风挡雨了。

永年驰援武汉护士杨君南的抗“疫”日记

给病人准备的饭

2月23日 回家的希望

星期日,来武汉的第20天。昨天进舱回到住处躺下已是凌晨三点,辗转难眠,清楚记得在舱里时梅阿姨满脸希望的告诉我她今天下午出院,她老公也从监护室出院,隔离的女儿和婆婆也能回家,她们全家终于可以团聚了,看到她喜悦的表情,我也替她开心,团聚多么难得。我的家人也都在等着我和哥哥(在院里定点隔离病房参加抗“疫”)一起团聚呢。一起努力,为了团聚。

每当我巡视时,即将出院的病人就会问各种各样的问题,我回家需要注意什么?回家怎样消毒?我回家还需要吃药吗?……我也很乐意一一回答,她们的肯定是对我最大的鼓励,越来越多的迎来团聚,大家的团聚日便是我的团聚日,一起努力吧。(我在解答问题时,有患者在身后给我点赞,被患者拍了下来,谢谢你)

想想是第一次出省这么久,为了不让妈妈担心,每次和妈妈的通话就是相互报平安。大家心照不宣地报喜不报忧。永远简单几句:“家里都挺好,放心,注意防护”。我们都不想让对方担心。还记得妈妈那句“你把我的心都拽走了”让我沉默良久。体弱多病的老母亲在我出征前心脏病犯了,一直在喝胺碘酮,每当在照顾病患时,我就在想,家里有没有人在照顾妈妈?父亲是一个乡村医生,哥哥是本院医生,所以,本次抗疫中,父亲、哥哥和我都在最前线。妈妈最需要我们照顾的时候,我们都不能在身边,还徒增她的担忧。

自古忠孝不能两全,记得那晚妈妈拖着病体,边哭边给我收拾出征衣物,在国家和小家之间她做出了选择,选择支持我去支援武汉,我定会加油,给她增光。记得临行前,护士长担心地对我说“你这么瘦小,护理任务这么重,身体怎么吃得消”,我说,放心吧,我个头虽然很瘦小,但是我内心很强大!

一生默默无闻的父母早就把坚韧与奉献刻入了我们的骨髓。我们时刻记着父母的教导:选择了从医路,就选择了救死扶伤,国家有难,我们只有冲峰向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