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發展史如何?武俠文化對如今社會影響怎樣?一篇文章告訴你

在金庸、古龍的武俠小說中,武俠總是高大帥氣、武功高強、善良單純、桃花氾濫而專一,偶爾還比較高冷,不食人間煙火,而實際上的武俠卻並非如此,那麼他們究竟是什麼模樣呢?對我們當今生活的社會又有什麼影響?

為了讓這個問題更加清晰明瞭,也為了讓人們對真實歷史上的那些武俠有一個深刻的認識,讓我繼續為大家深入分析。


一、武俠發展史

萌芽時期

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周朝時期,其實武俠就已經在蠢蠢欲動,最明顯的就是周王朝衰落之後的春秋戰國時期,那個時候諸侯割據,成天戰亂紛紛,從而武俠也就應運而生。

這個時候的武俠主要特點就是講究俠義精神,雖然沒有武功,但是俠義精神不能少。這個時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見義勇為的朱家、救國救民的墨子、恩怨情仇分明的豫讓,都是俠義精神滿滿,讓人們欽佩不已。

武俠發展史如何?武俠文化對如今社會影響怎樣?一篇文章告訴你

武俠形象

隨著春秋戰國的亂世結束,秦始皇統一天下,建立秦朝,後來漢武帝建立漢朝,國家逐漸穩定。國家穩定就需要對一些不安定因素進行整治,其中當然也就包括這些成天滿嘴打打殺殺的武俠之士。

正式記載

迫於皇帝以及朝廷的整頓,這個時期的武俠很是悲哀,一不小心就可能被拉去監獄改造,從而社會上武俠之風逐漸衰退,人們更加追求儒家思想所提倡的文明仁義。

武俠被秦始皇以及漢武帝收拾之後,司馬遷覺得這些武俠還是有值得後人學習的地方,於是在編寫《史記》時就把武俠故事納入史籍,其中最典型的是荊軻刺秦王,想必在孩提時代我們就對這個故事耳熟能詳。

不過《史記》中記載的荊軻很真實,就是一個普通人而已,雖然接受了刺殺秦王的重任,但是自己還是十分擔心害怕,畢竟要武功沒武功,要軍隊沒軍隊,實力不及秦王,自己也很虛。

當時社會正在掃除這種黑惡勢力,可想而知,司馬遷的這種做法就是公然在官方宣傳武俠精神,會引起社會一些好事分子爭相模仿,影響國家穩定和諧,所以統治者自然不喜歡這樣的現象發生,也就對正史進行干涉,不允許在正史之中記錄這些打打殺殺的武俠。

武俠發展史如何?武俠文化對如今社會影響怎樣?一篇文章告訴你

少年荊軻劇照

沒有了正史記載,人們開始自己編撰武俠故事,民間出現第一部武俠小說叫做《燕丹子》,不過其中寫的還是荊軻刺秦王,只是對正史中的故事進行添油加醋的改造,讓故事更加具有可讀性。

這個時期的武俠主要形象就是真實愛國,以國家和天下興亡為己任,充滿正義感。

漸趨成熟

一旦有了對武俠進行渲染加工的開頭,就根本停不下來,到了唐朝時期,武俠小說盛行,在民間廣受歡迎。並且統治者對社會風氣管控更加開放,整個社會經濟、文化各方面發展迅速,再加上唐朝統治者李世民等人都喜歡開疆拓土,所以這個時期的武俠再次出現在各種官方出版的文學作品中。

比如崔顥寫了《遊俠篇》,其中寫到:

殺人遼水上,走馬漁陽歸。

李白也不甘落後,寫到:

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

這個時期得益於國家的強大興盛,這些作品裡邊充滿豪情壯志,留給後人無盡精神財富。可惜唐朝經過安史之亂後逐漸走下坡路,晚期的唐朝一片戰亂,讓百姓對國家感到無奈,恨不得都化身成功夫了得的武俠救國家於危難之中。

武俠發展史如何?武俠文化對如今社會影響怎樣?一篇文章告訴你

聶隱娘劇照

有需求就會有發展,所以這個時期出現一些懲奸除惡、功夫了得還能夠飛簷走壁的武俠小說人物,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聶隱娘》,想必很多人還看過小說改編的電影,為何這時的武俠變成一個女人?主要就是因為唐朝在經過武則天統治後,女人地位得到空前提高,之前女人不能做的事情,現在就可以很正常去做。

將武俠主角定義為女性,也是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突破。這個時期的作品基本上都以這種神仙般存在的武俠為主,主要目的就是滿足人們心靈的渴望,彌補精神缺失與遺憾。

唐朝在最後的五代十國中走向結束,後來趙匡胤經過陳橋兵變建立宋朝。宋朝與唐朝相比,開放程度有所下降,並且宋朝遭受到周圍國家的威脅,比如契丹人組成的遼國與女真人組成的金國,一直對宋朝虎視眈眈。

出於政治考慮,宋朝統治者不再允許民間出現武俠,更不允許一些官方作品有關於武俠的記載。既然不能寫,那民間就想出一個更好的辦法,那就是說,通過說書來達到傳播武俠精神,不僅不會被統治者發現,還能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需求,一舉兩得。

武俠發展史如何?武俠文化對如今社會影響怎樣?一篇文章告訴你

說書

成熟階段

就在說書人的一次次精彩演說中,武俠歷史繼續發展來到元末明初,這又是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時期,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施耐庵在此時寫出我們至今都奉為經典的《水滸傳》,作品中的宋江重情重義,108將更是各有千秋,把人們的眼球吸引住。

這時候的武俠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有股匪氣並且講兄弟義氣,從水滸傳中就可以看出來,大家兄弟情義勝過一切,為了兄弟武松可以抵抗潘金蓮的誘惑,為了兄弟,大家可以光棍一輩子。

大口吃肉、大碗喝酒,還能打老虎,這些英雄個個給人一種土匪的感覺,當然當時聚集在梁山的108好漢,確實很多都是土匪。

武俠發展史如何?武俠文化對如今社會影響怎樣?一篇文章告訴你

武松劇照

到了清朝時期,武俠形象再次發生改變,因為新的作品又出現了,比如《三俠五義》、《兒女英雄傳》,一個是武俠展昭配合朝廷破案的偵探系列,不僅有俠義之情,還有官方正派氣息,兩者融合十分巧妙。

另外一個就是女俠十三妹的愛恨情仇,感覺有點後來瓊瑤劇的味道,這是在武俠小說中第一次出現愛情戲,或者說是第一本專門書寫愛情故事的武俠小說。

鼎盛時期

清朝滅亡之後,進入民國時期,1923年,湖南人向愷然寫出一本120萬字的武俠小說《江湖奇俠傳》,一時間再次點燃武俠小說的熱情,武俠形象再次出現在人們腦海。

隨後,河北人趙煥亭又寫了150萬字的《奇俠精忠傳》,兩本奇書在當時引領潮流,人們爭相讀之。隨著時代的發展,1928年,《江湖奇俠傳》被拍成電影《火燒紅蓮寺》,再引發一波武俠熱潮。

武俠發展史如何?武俠文化對如今社會影響怎樣?一篇文章告訴你

因為武俠小說的暢銷,很多文人都紛紛寫武俠小說,並且形成南北兩個派別,南派以向愷然為代表,北派以趙煥亭為代表,並且形成還珠樓主(代表作《蜀山劍俠傳》)、白羽(代表作《十二金錢鏢》)、鄭證因(代表作《鷹爪王》)、王度廬(代表作《臥虎藏龍》)、朱貞木(代表作《羅剎夫人》)為代表的北派五大家。

到了1949年建國以後,武俠小說再次成為禁書,遭到封禁,於是武俠在中國香港、中國臺灣興起,典型代表就是中國香港的金庸,中國臺灣的古龍,兩人代表作十分多,金庸的有《天龍八部》、《射鵰英雄傳》、《鹿鼎記》、《雪山飛狐》等,古龍的有《小李飛刀》、《楚留香傳奇》、《陸小鳳傳奇》、《絕代雙驕》等。

後來古龍去世,金庸也宣佈封筆,武俠小說的發展陷入困境。好在1979年改革開放,後來大陸對武俠小說的政策放寬,大陸逐漸興起武俠熱,影視作品紛紛改編金庸古龍的經典之作,讓人們在茶餘飯後多了很多娛樂與談資。

武俠發展史如何?武俠文化對如今社會影響怎樣?一篇文章告訴你

金庸先生

與此同時,大陸這邊出現一些新的武俠小說作家,比如鳳歌(代表作《崑崙》)、滄月(代表作《聽雪樓》),光聽名字都覺得很武俠。

港臺地區也有黃易(代表作《大唐雙龍傳》)、孫曉(代表作《英雄志》)等武俠小說作家出現,為武俠小說的發展添磚加瓦。

不過隨著法治社會的觀念越來越強,這些舞刀弄槍的武俠小說畢竟還是不太適合我們現在人的審美眼光,後來寫武俠小說的人越來越少,寫偵探小說的卻越來越多。


二、武俠文化對現在社會的影響

其實在上述武俠發展史中,我們就會發現,隨著時代的變化,武俠基本已經很少存在於這個社會,取而代之的更多是一種武俠文化。在武俠文化的影響下,人們才保持著對武俠的不同印象,換言之,是武俠文化讓武俠這個概念變得更加鮮活深刻。

那麼究竟什麼是武俠文化呢?其實嚴格意義上來說武俠文化包含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武俠文化就是指以武為手段,以俠為目的的一切物質產品和精神產品的總和,狹義的武俠文化就是指以武為手段,以俠為目的的語言、文學、藝術等精神產品。

我們今天所說的就是指狹義的武俠文化,也就是比如武俠小說、武俠電影、武俠遊戲等,它們對今天我們社會的影響如何呢?

既然說到影響,肯定就有好壞之分,好的影響值得我們借鑑,壞的影響要摒棄,正如古語有云“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武俠發展史如何?武俠文化對如今社會影響怎樣?一篇文章告訴你

笑傲江湖劇照

那麼武俠文化對我們今天的社會有什麼好的影響呢?

當我們平時去電影院看電影或者玩遊戲,甚至看小說、聽音樂等等都難免會遇到有關武俠的內容,尤其是電影、小說更是普遍。武俠文化在我們今天的社會上普遍存在,並且影響深遠。

簡單而言,武俠電影、小說等直接推動了我們娛樂、出版行業的興盛,尤其是電影行業,更是在武俠文化的影響下欣欣向榮,甚至因為電影,中國功夫以及各種武俠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地,讓全世界都認識到中國一種特有的武俠文化。

這些都是好事情,比如李小龍曾經把中國的武俠文化帶到美國乃至西方很多發達國家,讓西方人民對古老的中國更加充滿好奇感,這是一件好事,不僅有利於促進文化交流,還可以形成一種特有的經濟效益,對國家還是武俠文化的發展,都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除了經濟方面的促進作用外,武俠文化當中的俠義精神以及很多武俠精神在今天都還影響著人們。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小孩子看完陳真、霍元甲,都會有一種愛國情懷產生,這種從武俠文化中衍生出來的愛國精神,對新一代的教育有極大的作用。也許我們用枯燥的文字完全達不到這種效果,但是通過繪聲繪色的電影以及鮮活的武俠形象,對孩子的影響不僅深刻還潛移默化。


武俠發展史如何?武俠文化對如今社會影響怎樣?一篇文章告訴你

霍元甲劇照

此外,武俠文化中那種堅強、永不言棄的精神對新一代影響也很大,比如有一次我與侄子看完《射鵰英雄傳》,侄子突然跟我說:“郭靖那麼蠢,最後都能成為一個大俠,我比他聰明,只要和他一樣努力,以後一定也會成為大俠”。

他這種思想雖然很簡單,但是在潛移默化中,對他的整個人生已經產生一種正面的影響,那就是自己只要堅持努力,總會有所收穫,這樣的思想以及精神在今天這個略顯浮躁的社會顯得十分有用。

這些都是武俠文化中較好的一面,因為這些精華,對今天的孩子還是成年人,都有著很好的促進作用,但是武俠文化中不好的一面也十分明顯。

比如在武俠小說以及關於武俠記載的很多書籍當中,都會過度凸顯武俠的仗義以及敢愛敢恨,所謂的武俠中的敢愛敢恨,並不是愛憎分明,而是有仇不報非君子,哪怕窮其一生也要報仇。

這樣的思想在今天和諧社會影響就十分不好,有的小孩或者大人會受到這種文化的影響,從而內心變得狹隘,對別人的一點點不好都會記得特別深刻,還一定要報仇,所謂“冤冤相報何時了”,如今的社會,更多需要的是一種大度與從容,而不是這種狹隘小氣。

還有武俠文化中很多傳達的是一種暴力的解決問題方式,什麼事情解決不了就打一架,似乎只有武力才是唯一的解決方案,這給社會和諧帶來很大的不利影響,孩子從小受到這種思想的薰陶,長大以後很容易走錯路,成為一個暴力分子,對社會、家庭、個人都會造成重大損失以及不利影響,是我們所不希望看到的。

武俠發展史如何?武俠文化對如今社會影響怎樣?一篇文章告訴你

飛簷走壁

很多武俠小說還與科學背道而馳,什麼仙術,什麼飛簷走壁,這些都很不利於對孩子的科學價值觀進行塑造,容易傳達一些錯誤的觀念。經常有新聞會報道有人模仿什麼武功或者武俠電影中的某些行為,最終釀成大錯,這也是我們最不希望發生的事情。

最後一點,武俠小說中的大俠都是什麼也不做,但是自己還能夠過得逍遙自在,這似乎在傳達一種不勞而獲的思想,讓很多年輕人誤以為只要自己以後成功了就無所不能,這樣的思想容易讓人自負並且眼高手低,不關注眼前小事,不從小事做起,總想一步登天。

還有武俠小說中的很多愛情觀念也是錯誤的,只要成為大俠,周圍就會有很多女孩追隨,並且不管怎麼樣都不會離開,這對目前男女婚戀思想影響頗大,很容易產生一些不平等的思想或者造就一些女孩設想有一天有人駕著七彩祥雲去娶她,世界上哪有那麼好的事情呢?

武俠發展史如何?武俠文化對如今社會影響怎樣?一篇文章告訴你

紫霞仙子劇照

換言之,就是武俠文化中的虛擬部分對現實社會衝擊太大,容易讓人產生誤解,把現實與虛擬世界混淆,導致最終誤入歧途。


結語

武俠這個形象在中國歷史上已經存在三千多年,之所以能夠存在這麼長時間,自然有他存在的合理性,儘管由武俠衍生出來的武俠文化中有些部分存在不利影響,但是絲毫不影響武俠文化對後人的正面引導。

我們應該合理看待武俠以及武俠文化,以一種客觀的態度來評判,這樣不僅可以保護這個文化遺產,還可以繼續對後人產生促進作用,何樂而不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