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控專家科普:過度消毒有危害 這幾種情況不必消毒

疾控專家科普:過度消毒有危害 這幾種情況不必消毒

  你家消毒劑是不是用得太狠了

  因新冠肺炎疫情“蟄伏”了這麼久的你,家裡的消毒液用了幾瓶啦?有沒有準備小噴壺,噗噗噗到處噴消毒液、咕咚咕咚往馬桶裡灌84?疫情期間,大家都非常重視環境衛生值得點贊。不過,北京市疾控中心提醒大家,有些時候,我們的消毒液用得有點太費了,過度消毒也會帶來危害。今天,疾控專家就來給我們科普一下對抗新冠的正確消毒姿勢。

  普通家庭可通風 沒必要消毒

  一般家庭,如果沒有發燒、咳嗽等疑似感染的患者或是與確診患者有密切接觸的人,且家人沒有怎麼出門聚餐,也沒有外來人員來串門,那麼就沒有必要進行消毒。家裡日常以清潔、衛生為主,但要堅持每天開窗通風,每次20-30分鐘,外出回家後認真洗手即可。

  如果家中來了客人,特別是客人有發病的可能時,才需要對家庭的表面等進行消毒。消毒使用500mg/L含氯消毒劑擦拭消毒30分鐘後,記得還需要用清水去除殘留消毒劑。

  配製消毒液 別忘護住眼

  根據北京市疾控中心和北京健康教育所聯合出品的新冠肺炎公眾防控指南, 針對物體表面的消毒,我們可以選擇含氯消毒劑,比如84消毒液、75%酒精;手和皮膚的消毒,可以選擇碘伏或速幹手消毒劑。注意要按照產品說明書使用。

  消毒劑具有一定的毒性、刺激性,所以配製和使用時要做好個人防護,可以用口罩、帽子、手套和工作服進行“武裝”。配製消毒劑時,一定要防止液體濺到眼睛裡,建議佩戴防護鏡。此外,有些消毒劑還有一定的腐蝕性,特別是對金屬腐蝕性較強,在達到消毒時間後,別忘了用清水擦拭,防止造成物品損壞。

  這些情況 就別浪費消毒液了

  特別要提醒的是,消毒劑對人體也有一定的刺激,過度消毒還會對環境造成汙染。因此,要適度消毒,只有存在汙染風險才需要消毒。以下是市民消毒中常見的誤區,看看你是不是浪費了不少消毒液:

  1.沒有出現病人及隱性感染者的場所,通常以清潔衛生為主,預防性消毒為輔。新型冠狀病毒在室外環境空氣、各類表面存在的概率很低。當出現病人及隱性感染者時,或者因人群密集性活動風險增加時,才需要進行消毒。

  2.不需要對室外空氣進行消毒。

  3.對於很少用手觸及的室外場所及物品,如地面、綠植、牆面等,沒有明確受到嘔吐物、分泌物、排洩物汙染,不需要消毒。

  4.社區、單位不需要對進入社區內、單位內的人員、汽車、自行車等進行人體、車體消毒。對於私家車,只要坐車的人沒有發熱等症狀的病人,就不需要消毒。

  5.社區、單位不需要對進出人員的鞋底進行消毒。

  6.居民家庭、辦公場所等室內下水管道不必經常消毒。

  此外,疾控專家提醒您,養成良好的個人防護習慣比消毒更重要,保持與他人1米以上距離、到人群密集場所戴口罩、勤洗手,是防控疫情的重要措施。(文/記者 李潔)

  免責聲明:本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無法全部鑑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