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趙佗擁兵近50萬,為什麼不回援咸陽?

史海鉤沉


為什麼趙佗在南越擁兵近50萬,卻沒有在秦政權崩壞離析之時回國救援呢?

其實秦末農民起義開始時,由於起義軍並不是職業軍人,所以戰力很弱,章邯僅僅是把驪山修建宮殿的工人和死囚組織了十萬人,就擊敗了起義軍,章邯本來也是個文官。如果此時趙佗率領南越的秦軍勁旅回來,其實是完全可以挽狂瀾於即倒,為什麼選擇了不回援呢?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命任囂、趙佗兩員大將率領大秦軍隊50萬平定嶺南,之後任囂被任命為南海郡尉。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南海郡尉任囂病重,臨死前他把時任龍川縣令的趙佗召來,囑咐他“秦政無道,中原擾亂,番禺,負山險,阻南海,東西數千裡,頗有中國人相輔,此亦一州之主也,可以立國。”意思是你可以依靠南海郡傍山靠海、有險可據的有利地形建立國家,以抵抗中原各起義軍隊的侵犯;隨即向趙佗頒佈任命文書,讓趙佗代行南海郡尉的職務。

為什麼前蘇聯垮掉的時候,那麼多位高權重的“精英”選擇目送帝國崩塌,因為他們比親美分子更希望它垮塌,垮塌之後的廢墟里,他們獲得了重生,他們財產安全了,他們地位安全了,數個獨聯體國家站起來。

可見不去救援,選擇獨立建國是趙佗權衡利害之後的選擇,而任囂臨死前是不是這樣交代他的,其實有可能只是託詞而已。畢竟以山形地勢之險,易守難攻,且經營多年,自保是不成問題的。而去勞師遠征,一則是玩弄指鹿為馬,弄得人人自危的秦二世和趙高不值得賣命;二則為什麼章邯選擇投降項羽,主要原因是趙高在背後算計,令章邯感覺秦朝無力迴天;三則是在南越的秦國士兵,已經在本地娶妻生子,有幾個願意勞師遠征,去為搖搖欲墜的秦帝國賣命。


天下會會天下


千古一帝嬴政統一中國後,在南北兩線派駐了大批軍隊,北線由蒙恬率30萬秦兵一邊防禦匈奴一邊修築長城;南線由大將趙佗率50萬秦軍攻打嶺南,前後花了四年時間才打贏,隨後嬴政大帝任命趙佗為首席地方行政長官。

為什麼在秦國危難之際,趙佗沒有率50萬秦軍回防咸陽?我分析我六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距離太遠。咸陽現在距離我國最南端的雲貴高原直線距離約為1600多公里。如果趙佗北上,勢必要穿過雲貴高原、橫斷山脈,四川盆地、秦嶺等絕險之地,沿途毒蛇猛獸,天險關隘處處都有,這裡天無三日晴,地無三尺平,而且南方沿途各地叛軍四起,行軍速度極慢,就算到達咸陽也到個把月以後了,那時候黃花菜都涼了。

第二個原因是人心思定,秦國50萬軍隊花了四五年時間打下了南越,南越諸地物產豐富,資源可觀,從軍官到普通士兵都在這裡安家,與當地女子通婚,並且移風易俗,已經適應了這裡的環境,不願意去再去打仗涉險,包括最高行政長官趙佗本是趙國人,也不願意北上。

第三個原因是趙佗及其軍官附屬對秦帝國的自信。認為秦軍十分強大,那不至於國家滅亡,中央軍隊強大的實力一定可以剿滅叛亂。

第四個原因:根據歷史記載,嬴政大地在死前給趙佗下了密令,命令在任何情況下趙佗都不能喝回軍中原,就是發生了戰亂也不行,所以趙佗更沒有理由北上回防咸陽。

第五個問題是軍費的問題,剛打下南越一帶,幾十萬軍隊每天吃喝拉撒睡的開銷每天得多大,養活軍隊不容易,恐怕沒打到叛軍,自己軍隊人都跑光了。

第六是周圍的形勢不允許。當時南越地區有敵國三個,相互成鼎足之勢,這邊軍隊一走,後面老巢就給人家端了,到時候進退兩難,後方有狼前方有中原亂軍,必敗無疑,趙佗不敢冒險。





經史散人


題主所提的“秦末趙佗擁兵近50萬,為何不回援咸陽?”

這個問題不夠準確,應改為“秦末任囂、趙佗手握重兵,為何不回援咸陽?”

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一來趙佗根本就沒有近50萬的兵力,二來秦末擔任南海郡尉的是任囂,而趙佗只是任囂手下的龍川縣令。

為了更好的回答這個問題,方城先來說一下秦朝三次攻打百越。

秦朝三次攻打百越

百越之地

據《漢書·地理志》記載,百越的分佈“自交趾至會稽七八千里,百越雜處,各有種姓”。按今天來說,就是指從江蘇南部開始,沿著東南沿海的上海、浙江、福建、廣東、海南、廣西及越南北部這一長達七八千里的半月圈內,是古越族人最集中的分佈地區;局部零散分佈還包括湖南、江西及安徽等地。

秦朝第一次攻打百越

公元前222年,秦軍大將王翦率軍渡過長江,徹底平定了楚國江南之地,王翦功成身退。秦朝在此設立會稽郡。

得楚望越的秦王贏政,不顧秦軍師老兵疲,任命任囂為主將,趙佗等人為都尉,率軍攻打百越,結果失利。

秦朝第二次攻打百越

公元前219年,已統一全國,志得意滿的秦始皇,走馬換將,派屠睢為主將,趙佗為副將,發兵50萬進軍百越。

《淮南子》中記載: 秦軍共分五路,每路兵力約10萬。一路攻取東甌和閩越(浙江、福建),兩路攻南越(廣東),其餘兩路攻西甌(廣西)。

攻浙閩的一路秦軍進展順利,一年的時間便佔領了浙閩,秦朝在此設立閩中郡。

攻南越的二路秦軍也進展較為順利,很快佔領了南越。

而由屠睢率領攻西甌的二路秦軍,因氣候炎熱,山高路遠,運輸困難等原因,歷時3年,都沒能完全佔領廣西。

屠睢本人性情殘暴,濫殺無辜,更加激起了當地越人的頑強反抗。在一次戰鬥中,屠睢被越人誘殺,主將陣亡,秦軍士氣渙散。

秦朝第二次對百越作戰,佔據了百越中的浙閩、南越地區,而西甌地區依然沒能佔領。

秦朝第三次攻打百越

秦始皇終於認識到對百越作戰的艱難,於是開始在廣西興安境內,湘江與灕江之間修建一條人工運河,方便大軍運載糧餉,保證軍需。

公元前214年,靈渠鑿成,秦始皇再一次派任囂為主將,趙佗為副將率軍進攻西甌。

為了保證軍需,鞏固被佔領地區。秦朝又徵發那些曾經逃亡的犯人,典押給富人做奴隸、主家又給娶了妻子的人,以及商販隨任囂大軍向嶺南進發。一路上隨進隨安排這些被徵發的移民,從而確保了南下大軍的後方穩定。同時任囂率軍穩紮穩打,並輔以安撫的手段,秦軍很快佔領了西甌。

“東南第一尉”任囂

嶺南平定後,秦朝在此設置南海、桂林、象郡三郡,任命任囂為南海郡尉,統一節制嶺南三郡,因此任囂也被稱之為“東南第一尉”。

任囂上任後,採取“和輯百越”的政策,安撫當地的越人。由於秦朝三次攻打百越,嶺南地區越民傷亡巨大,致使當地人口驟減。根據這一情況,任囂上奏秦始皇,請求遷50萬的中原百姓到此戍邊居住。

當時秦始皇正在大修驪山陵墓、長城、秦朝宮殿,同時修建馳道的方案也提到了日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為此只給任囂遷去了3萬被貶謫的人去戍守南越。

由此開始任囂在番禺設南海郡治,修建番禺城(今廣東廣州)。郡下轄博羅、龍川、番禺、揭陽四縣。

陳勝吳廣起義,任囂趙陀身懷異志

公元前209年秋,陳勝、吳廣在大澤鄉發動起義,反抗秦朝的殘暴統治。四方豪傑、六國貴族群起響應,中原大地狼煙四起。

消息傳到嶺南時,任囂已染病在身。

任囂雖然是秦朝任命的南海郡尉,但他本人對秦朝治理天下所實行的嚴刑峻法,殘酷統治的方式,並不認同。面對天下大亂的形勢,他心中已有了擁兵自立,割據嶺南以觀天下之變的想法。於是他召來平時最為信任的部下,此時正擔任龍川縣令的趙佗,共謀此事。

趙佗聽罷任囂的意圖後是一拍即合,點頭稱是。兩人共同商定,如果形勢進一步惡化,便利用嶺南的有利地勢,採取封關、築壘的辦法,斷絕一切中原通往嶺南的道路,以求嶺南自保。

任囂考慮到自己身體原因,為防止萬一,任命趙佗為代理郡尉,代行處理一切軍政事務。

公元前207年,任囂與趙佗得知秦朝局勢危機,便立即下令斷絕嶺南通往內地的急道,擁兵自保嶺南。

一年後秦朝滅亡,任囂接到訊報後,在一片疑慮中撒手人寰。

趙佗統一嶺南三郡,建立南越國

公元前204年,趙佗率軍吞併桂林郡、象郡,殺死了哪裡秦朝任命的官員,委任自己的手下去各地擔任要職。

同時乘著中原大地劉項二家爭霸之際,擁有南越三郡的趙陀,有樣學樣,在嶺南建立南越國,自稱南越武王。南越國的疆土,北至南嶺(今廣東北部、廣西北部和江西南部一帶),西抵夜郎(今雲南和貴州的一帶),南至越南(今越南中部)及海南島,東至閩越(今福建南部)。

下面方城就來分析一下題主所說,趙佗擁兵近50萬的問題。

南越國趙佗有多少兵力

秦朝攻打百越的具體人數,史料記載不詳,僅見《淮南子.人訓記》中記載:秦軍共分五路,每路約十萬人。

古人記載軍隊人數往往誇大其數,以此來虛張聲勢,震懾敵方。如劉邦與項羽在鴻門宴前,劉邦原有兵力十萬,號稱二十萬;項羽原有兵力二十萬,號稱四十萬。

因此你在史料中看到古人打仗時的具體人數,一定要仔細推敲。秦朝第二次攻打百越時,雖然《淮南子》記載秦軍有五十萬,但這裡包不包括那些開通道路,運送糧草的役夫,這都要打個問號。

而且任囂與趙佗第三次攻打西甌,統一嶺南時,具體兵力各種史料都沒有記載,因此全靠後人推斷。

但從公元前112年秋,漢武帝發兵十萬,分四路攻打南越,僅用了三個多月的時間就滅掉了存世93年的南越國。由此推斷任囂、趙佗攻打西甌一地,總兵力不會超過十五萬。

另據漢初人口推斷,整個南越國人口不超過六十萬。

因此趙佗擁兵近五十萬,這個數據嚴重誇大南越兵力,減去一半都不少。

綜上所述,這個問題應該改為“秦未任囂、趙陀手握重兵,為何不回援咸陽?”更為合理。雖然這段歷史年代久遠,但歷史必竟是歷史,我們理應更加貼近歷史,探索本真


方城闕


秦末趙佗擁兵不回援咸陽的原因有以下幾個原因造成的。

其一!趙佗在南越還沒有站穩腳跟!

秦始皇在公元前219年派趙佗統領10萬秦朝精兵對南越地區進行征服,直到公元前214年才基本平定南越,中原在公元前208年暴發了大規模農民起義,趙佗所帶的10萬秦軍在南越這六年裡被派往各處設置的管理機構任職和住防,基本上都還沒有站穩腳跟,如果此時將秦軍主力調回北上咸陽,可能連南越的地盤都沒有了,如果不走這10 萬秦軍加上從當地招募的40萬兵自保是沒有問題的。

其二!趙佗有秦始皇的密令。

秦始皇派趙佗去征服南越時,叫他和將士們就在當地取妻生子,把南越慢慢的同化掉,永遠都不要回來了,趙佗問秦始皇:"如果國內發生內亂我能帶兵回援平亂嗎"?秦始皇斬釘截鐵的說:"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回兵中原,即使中原發生戰亂也不準回援,一定要把南越徹底的同化掉,只有徹底的把南越同化掉,才能永保邊境的安穩"。

其三!路途太遙遠。

趙佗在南越如果回兵咸陽救駕,勢必要穿過雲貴高原的橫斷山脈和秦嶺等絕險之地,沿途天險關隘處處都有,而且沿途各地起義農民和叛軍到處都是,邊走邊打行軍速度極慢,就算最終一路打到咸陽可能也需要一年半載的時間,這個時候咸陽可能早就被叛軍攻破了。

其四!想自立為王。

趙佗聽到中原大亂後,並立即發佈命令:“盜兵且至,急絕道,聚兵自守"。並趁機把秦朝在南越設置的各級官員找藉口逐個誅殺,並任命自己的親信取代了這些人的職務!

秦朝滅亡後,趙倫在南越自立為王。

劉邦統一中原後派兵去收服南越,沒有打下起來並封趙佗為“武王",趙佗承認南越是漢朝的土地,有人說趙佗活到109歲,有的說他活了121歲,無論他活多少歲,但趙佗的一生在南越稱王一共連秦始皇在內熬死了九位中原皇帝是真的。


司馬小絹


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第一,秦在南方的駐軍並沒有50萬人

現在經常可以看到一種說法,認為秦末農民起義爆發後,秦在南方尚有五十萬駐軍,這是無稽之談。

秦滅六國之後,以50萬之眾進攻南方,第一次損兵折將。為了解決運輸難的問題,秦始皇開鑿靈渠,打通長江與珠水系。公元前214年,靈渠通航後,秦始皇再次發兵攻打南越。這次軍隊的主力並不是正規軍,而是一群賤人,主要是逃亡者、贅婿者以及商人。有了源源不斷的後勤補給,秦帝國最終征服南越並不難。

征服嶺南後,秦分置為桂林、南海、象郡三個郡。秦始皇把國內五十萬罪犯遷移到嶺南,與越人同居。所謂50萬大軍,其實是50萬移民,而且還以罪犯為主。

第二,任囂有割據南方之心

平定嶺南後四年,秦始王死在東巡途中,緊接著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天下大亂,中原逐鹿,英雄紛起。

遠在南嶺以南的南越是什麼情形呢?身為南海郡軍事長官的任囂,是個有政治抱負的人,他見秦國內政混亂,也想幹一番事業。可惜的是,此時任囂年齡大了,又體弱多病,大事還未乾先病倒了。於是他召來心腹受將趙佗,對他說了自己的計劃。任囂認為,陳勝起兵後,戰火遲早要燒到南方,最好的辦法是斷絕通向中原的道路,避免戰爭影響到南方。

任囂認為自己時日不多,希望趙佗能繼承其遺志,割據南海,作出一番事業,一旦中原有變,便可自立為國。

不久後,任囂去世。臨死前,他讓龍川令趙佗接班,出任南海郡軍事長官。

第三,趙佗統一南方,建立南越王國

趙佗是個很了不起的人物,他記住任囂的叮囑,上任伊始,第一件事就是阻斷通向北方的通道,當時從嶺南去北方,主要有三條道路,分別經過橫浦、陽山、湟溪三個關口,趙佗假稱北方叛軍將南下,派人把三條交通要道阻斷,並重兵把守。斷絕與北方的聯繫後,南海郡實際上成為一個獨立王國了。

緊接著,趙佗清洗秦帝國在南海郡的官吏。趙佗雖然是南海郡的軍政長官,但這並不是朝廷的任命,而是任囂臨死前讓他接班。因此,許多秦帝國任命的南海官吏對他陽奉陰違,並不認可其權威。趙佗也是很有手段的,他就用嚴苛的秦國律法來懲治,稍有犯法,不是誅殺,就是免職。這樣,秦帝國的舊官吏被趙佗清洗一空。

公元前207年,秦朝滅亡。這時的遠在南方的趙佗得到消息,出兵攻打桂林、象郡,吞併這兩個地方。此時趙佗已經完全掌握了嶺南地帶,便宣佈獨立,自立為“南越武王”。


君山話史


為什麼要回援呢?不應該擁兵自重嗎?

對於一個武將來說,天高皇帝遠的,如果朝廷發生內亂了,那就是天賜良機了,想睡覺了有人送枕頭,正好趁機擁兵自重,割據一方,甚至自立為王、稱帝也不是不可能。

很多人總是把古代將軍想當然的認為他們是忠臣,其實呢,忠與不忠,並不取決於他們的人品,而是利害算計,趨利避害的選擇。

現在天下大亂,帶著50萬回援,基本無力迴天的,改朝換代只是時間問題,何必去送人頭呢?

即使趙佗想回援,手下將領都想回援嗎?顯然也不可能。

說句現實的話,從利益角度看,回援有什麼好處呢?

回援必定失敗,自己的資本也會消耗殆盡,

而坐山觀虎鬥,也嶺南割據一方,依靠自己軍隊,還能做個土皇帝。


中國通史視頻


趙佗回援咸陽本應該是分內之事,但和輯百越才是他的使命!而且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他接到的直接命令是鎮守百越,就算沒這個命令,貿然回援咸陽也是下策!為什麼這麼說?往下看~

首先澄清一點,說趙佗擁兵50萬的說法是不準確的。

秦第一次南征百越是任囂帶隊,以失敗告終。第二次是屠睢和趙佗一起,那時是號稱50萬大軍,但是也失敗了,屠睢還被殺死了。最後是任囂和趙佗一起,這才拿下百越,但是並沒有50萬兵力,即使有,戰爭損耗也要計算入內。所以,戰爭以後趙佗至少有十幾萬大軍,負責一點,可以說“幾十萬大軍”。


▲和輯百越,南下幹部的使命

在談到趙佗時,偉人曾經這樣說過,趙佗是”南下幹部第一人”。沒錯,趙佗的南征百越其實是帶著使命去的,或者說“他們那夥人”都是帶著使命去的。他們的使命是什麼?不是殺戮,也不為搶地盤。

秦始皇為什麼派蒙恬北擊匈奴?又為什麼派任囂和趙佗南征百越?是因為他們對中原構成了威脅!始皇帝是個很謹慎很沒有安全感的人,雖然統一了中國,但四面仍然虎狼環視。好在西部是秦人大本營,原本就有人看守,東面靠海,還沒到大航海時代,不必防備。所以南面的百越和北面的匈奴就成了重點防範對象。於是,一南一北兩支軍隊就成了兩堵城牆。而他們各自的任務,就是守好國門,防止蠻族入侵,不管用什麼方法。

蒙恬的方法就是打,打的匈奴“十餘年不敢南望~”。而趙佗的方法,則是同化,用“和輯百越”的政策,用先進的中原文明去引領他們,這不正是“南下幹部”嘛!

所以,趙佗不能隨便離開百越,中原內亂,他更要看住南部,防止他們趁火打劫!


▲軍人的天職

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沒錯!

如果說始皇帝死了,趙佗會遵從誰的命令?是秦二世胡亥?錯,“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此時趙佗聽命的,應該是他的直接上司任囂。

南征百越,其實總指揮應該是任囂,趙佗只能算是個副將,這從南征勝利後的分封就能看出來。任囂被封為南越地區的郡尉,而趙佗則只是個縣令,相當於一個省委書記,一個市委書記。秦二世內亂的時候任囂是怎麼對趙佗說的?“秦為無道,天下苦之……番禺(今廣州市)負山險阻,南北東西數千裡……可以立國”。

後來秦朝滅亡,任囂估計也是年老體衰,聞訊竟一命嗚呼。於是趙佗繼續堅守,並命令封關,絕道,築起防線,聚兵自衛,而且殺了一些不聽指揮的前秦官員,因為深得民心,便藉機開始自稱“南越武王”。

可見,秦內亂時趙佗沒支援咸陽,其實是任囂的命令,因為當時任囂是他的頂頭上司。


▲繼續創業還是回去打工,這是個問題

如果任囂沒有下這個命令,而趙佗也一根筋忠於秦王朝,那他會去支援咸陽嗎?

這個問題各位可以問問自己。假使公司讓你出去開拓市場,而你也做的不錯,你做了區域經理,並且可以脫離公司獨立運營了。這時公司出現頻臨破產的重大問題,於是公司許諾讓你當總經理,回去力挽狂瀾,你回不回去?

趙佗當時面對的其實就是這個局面。

南征百越本身就很不容易,先後三次才成功。而且征服百越後的維護,更是花費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無論是基礎建設還是文化教育。甚至趙佗曾經向秦朝提議遷50萬中原人入百越,為的就是把百越完全同化,變成完整的中原,即地域、文化甚至基因都統一。由此可見,趙佗對百越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樣,而並不是把它當做一個地區,而且這個“孩子”前途無限光明!讓他捨棄一個有大好前途的孩子去支援一個“天下苦秦久矣”的暴秦,確實很難,甚至可以說根本不可能!

所以,趙佗的選擇應該和大家一樣,肯定選擇付出無數心血的“創業公司”,拒絕“總經理”的職位。


▲權利的遊戲

權利的遊戲指的什麼?當然不是真正的遊戲,而是指權力誘惑下人性是多麼的無常,多麼的深不可測。

我們剛才拿創業公司做了比喻,又是孩子又是心血的,好像趙佗是個多麼了不起而又可親的聖母!那我們現在就拋開這些光環,以一個普普通通正常人的心理來分析一下,在當時的局勢下,他會回援咸陽嗎?

當時的局勢是,大環境“天下苦秦久矣,中原亂作一團”,小環境“趙佗擁兵幾十萬”。這個時候,即使是個普通人,內心都會激發出自立為王的想法,更不用說趙佗還是個身經百戰無數次死裡逃生的將軍!將士征戰沙場為的是什麼?大義來說是保家衛國,小義當然是建功立業!如今一個絕佳的建功立業,蔭福子孫後代,甚至是名垂千古的機會擺在面前,趙佗會這麼輕易放棄嗎?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起義,這一年,趙佗31歲,正是而立之年!31歲對古人來說,人生算是過完了大半輩子!時間張開了網在壓迫著趙佗,權力的香味也在引誘著他,他確實不是聖母,聖母只有一個,而且這個時候還沒出生!所以趙佗只能在這場權力的遊戲中一步步走向預設的終點,毫不猶豫地走向“稱王”的關卡!

如此,在生命的危機感和權力的誘惑下,擁兵自重的趙佗不回援咸陽,確實是意料之中,也是情理之中了!


▲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下面我們說點實際的,行軍打仗靠的什麼?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一支行動迅速而又神出鬼沒的軍隊,絕對是戰無不勝的!可當時的趙佗具備這些條件嗎?

公元前209年農民起義,而且秦二世都沒當回事兒!公元前207年,劉邦就帶人把咸陽老窩給端了!三年的時間,放到現在也是夠快了!現在從陝西發個快遞到廣州要多長時間?一般都是三天左右吧!在當時的條件,騎馬從咸陽到廣州要多長時間?如果大軍行軍又要多長時間?來得及嗎?

而且,“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趙佗的部隊不是機動部隊,他們的目的是駐守,是防護,他們不具備隨時接受調遣的能力!即使他們要去救援,也要先準備糧草,這恐怕不是幾個月時間能搞定的。

而且,當時百越的大環境也讓他們沒這個條件!公元前214年征服百越,才治理不到十年的時間,可以說還處在維穩的階段。這剛有點起色就想著徵集糧草出征,百越十有八九會暴亂!而且,說不定趙佗的大軍還會落得個被前後夾擊的狼狽局面!

再樂觀一點說,即使百越已經被同化了,人們非常支持趙佗救秦,可趙佗能迅速回援麼?恐怕這時候他不能急行軍回咸陽,而是要一路披荊斬棘打回去吧!這樣走走停停,等到了咸陽,恐怕也該改朝換代了!這麼做,可真是撿了芝麻,又丟了西瓜,說不定還丟了小命!

所以,行軍打仗不是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趙佗辦不到,也沒人做得到!

以上,無論怎麼說,趙佗都沒有理由去回援咸陽,唯一的理由就是為了忠義之名,但這很可能要以身殉國,而且還要以丟掉百越為代價!於是他索性不救了,選擇了好好把握現在的上策~


乇三千歷史短鏡頭


秦朝末年,天下大亂,以項羽和劉邦為首的起義軍先後佔領了秦國各地城池,而當劉邦攻打咸陽時,情況緊急之下,為何趙佗的五十萬大軍不回來支援?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主帥對秦朝無忠君愛國的思想。秦始皇當時任命屠睢為主帥統領五十萬大軍去征戰嶺南,後屠睢戰死輾轉幾番主帥落到了趙佗身上,趙佗並不是秦國本土人,他是趙國人,對秦朝並無歸屬感,他首先想到的是在嶺南自立為王,斷絕與中原的往來,更不會想到去回援咸陽。

二、士兵對秦朝無歸屬感。秦朝從建立到攻佔咸陽時間比較短,征戰嶺南的五十萬大軍並無多少是關中老秦人,多為六國百姓,六國百姓本來就痛恨秦國毀家滅國,秦朝有滅國之危當然不會去救援,反而拍手稱快。

三、後勤物質條件不允許。當初征戰嶺南的五十萬大軍多帶著家屬一起去,一路從中原到嶺南糧草早已消耗完,且剛把嶺南本地土著居民征服,正處於建設階段,條件艱苦,物質缺乏,若重返咸陽,幾千裡的糧草從哪裡來,且一旦回援咸陽,家屬留在嶺南隨時面臨著當地土著的報復,隨時有生命危險,這就情況下是不會救援咸陽的。

四、秦朝不仁道的政策。秦始皇建立秦朝後,採取的並無仁政,而是暴政,天下百姓早已對暴秦痛恨已久,早就希望有一個仁德的君主來管理天下,所以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失民心者失天下。

總的來說,秦朝的滅亡,咸陽的危機,和秦朝本身存在著太大的關係,失去民心的秦朝,哪裡會有人來救援?


絕塵的時光


始皇帝統一中原後,派大將蒙恬領30萬精兵驅逐匈奴,修建萬里長城以防外患。公元前219年,命任囂、趙佗兩員大將領大秦軍隊50萬平定嶺南。打了4年,終於打贏了,嶺南歸大秦版圖。秦始皇設南海郡,任囂、趙佗駐守。

秦始皇圖

之後沒有多久,秦始皇在沙丘去世,由於秦始皇生前大肆興建土木,百姓哀聲哉道,民不聊生。秦二世繼位沒多久,又加上趙高推波助瀾,指鹿為馬。激起民憤,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起義,相繼項羽、劉邦判秦。那麼秦朝覆滅當時,王離等人領兵20萬來援,雖然兵敗被俘,但是當時秦國北邊軍隊,加上南海50萬大秦軍隊,如果當時來援中原叛軍真的不是太大問題,為什麼趙佗沒有領兵救秦呢?

秦二世胡亥

我們來分析一下當時的情況,公元前208年,時任南海郡尉任囂病重,叫來趙佗並囑咐:“興兵絕新道,自備,待諸侯變”; “秦為無道,天下苦之,項羽、劉邦等興軍聚眾,虎爭天下,番禺負山險,阻南海,東西數千裡,此亦一州之主也,可以立國”於是臨終任命趙佗為南海郡尉。這是任囂當時候囑咐趙佗的,封關,絕道,不接受來使,秦國無道,百姓民不聊生,可以利用山險之勢,隔絕南海自成一國。後來趙佗率領大軍攻佔了桂林郡和象郡,建立了南越國,自稱為“南越武王”。

趙佗

1、趙佗不救秦,首先的原因是任囂臨終前的叮囑,很多人任務是始皇帝某種密詔,從這裡看來是不可能的,若有密詔,任囂就不會這樣說了。

2、趙佗的私心,趙佗本來是趙國人,跟趙國皇室有千絲萬縷的關係,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更何況當時秦皇暴虐,趙佗也是受盡苦難,必定懷恨在心,對秦沒有好感,從當時任囂叮囑之後,有舊秦軍官起鬨想回去平叛,趙佗把這些人都殺了,殺雞儆猴,殺一儆百。也就沒有人敢再說。

3、士兵的問題,當兵為了什麼,建功立業,榮華富貴,打下南越之後,這裡的資源得以分配,金錢,美女等等,士兵滿足樂不思蜀,誰願意回去中原跟叛軍拼個死活。

4、距離問題,嶺南是今天的湖南、廣東、廣西、雲貴、福建一帶,秦都當時是咸陽,那麼趙佗帶兵支援,要是按照今天能坐飛機就快了,但是50萬軍隊靠兩條腿跑,那沒有個把月不行,還不考慮糧草運輸等問題。

5、經費問題,剛打下南越一帶,幾十萬軍隊每天吃喝拉撒睡的開銷每天得多大,養活軍隊不容易,恐怕沒打到叛軍,自己軍隊人都跑光了。

6、周圍形勢不允許,當時趙佗南越地區周邊三郡,形成三國鼎立之勢,恐怕你這邊軍隊一走,後面老巢就給人家端了,到時候進退兩難,後方有狼前方有中原亂軍,必敗無疑,趙佗不敢冒險。

秦時南越地形

最後趙佗在南越自立為王,到漢朝想漢稱臣,後來與漢朝不合稱帝為“南越武帝”活了103歲,最後南越被漢統一。


合山豬之家


在悠悠的歷史長河中,大秦帝國所處的時代是中國五千年文明史中最重要的一個時代。秦帝國創造的一整套國家體制與文明體系,奠定了中國文明的根基,而且綿延不斷地流傳了下來;在整個人類文明史中,這樣的大帝國是獨一無二的。然而,她只有十五年生命,像流星一閃,轟鳴而逝。在大秦帝的五百多年興衰史中,曾出現過很多名將,今天我們說一下秦末傭兵最多的將領——趙佗。

趙佗,南越國創建者。原為秦朝將領,與任囂南下攻打百越。秦末大亂時,趙佗割據嶺南,建立南越國。趙佗作為秦朝末期傭兵最多的將領,在秦朝生死存亡之際,秦二世胡亥多次請求趙佗出兵北上勤王。趙佗卻一直沒有出兵北上,究竟發生了什麼讓趙佗不肯出兵。

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開始著手平定嶺南地區的百越之地。秦始皇派屠睢為主將、趙佗為副將率領五十大軍平定嶺南,五十萬秦軍分五路,平均一路十萬,在這五十萬大軍中有二十萬老秦人,持續多年的百越征戰,主將屠睢在戰爭中被殺。趙佗和任囂帶領大軍征戰百越。不久百越被趙佗平定,秦始皇擔心百越人反抗,派趙佗鎮守百越。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重,將鎮守百越的趙佗叫到床前,給趙佗下了最後一道聖旨,秦始皇對趙佗說:“南中國是中國的大門,百越幾千年來一直不是屬於我們中國所有的,雖然當年楚國滅了越國,號稱是滅了百越,實際上所謂的南中國一直都不是我們中國的。如果他日中原有難,你不能北上勤王,你的使命就是守好南中國的大門。秦國可以滅,華夏民族不能滅亡。”

趙佗謹記秦始皇對他說的話,在劉邦項羽攻打秦國時,趙佗只能鎮守百越,防止百越動亂。當趙佗聽說秦國危難之時,趙佗在百越痛苦流涕,他非常想帶兵北上勤王,卻又擔心百越動亂。於是趙佗封閉了百越,堅守不出。

對於朝廷而言,趙佗就是叛徒,對國家不仁不義,朝廷中都罵趙佗是叛徒。但是他已經沒有了退路,倘若不是趙佗一直駐守百越,說不定那裡早已一片混亂。和平統一的局面早已不復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