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书法是练得越多越好吗?你怎么看?

小猫咪影视


我是雨夜构想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练习书法并不是练的越多越好,必须要掌握方式方法,才会事半功倍。

练习书法的时侯一定要静心练习,最好要没有任何打扰才是最好。作为初学者本人对书法了解的只是一知半解,说一下自己对书法的体会。我的字不能称之为书法,只能叫做练字。

我每天练字两到三个小时,没有特殊情况就每天练习。我不认为自己练字的时间有很多,但是从中总结了些许经验。练字之时一定要认真读帖,让自己读懂字帖才开始练习。一定要认真总结自己以往的错误,及时改正,不要把自己的错误一再放大,不总结错误的笔法,不管怎么练习都是在重复以往的错误。那样就是练习多久都不会进步,反而会一错再错。

当练习开始之前,就一定要选择字帖,根据自己的喜好和以往熟悉的字体来选择字帖,选定以后就可以开始正式练习了。练习的时间因人而异,可以一个小时也可以两个小时。根据自身情况自己掌握就可以,但是一定要精练。所谓精练就是单字过关,尤其是练习楷书,必须要单字过关才是最好。单字练习每天练习几个就行,给自己定下任务,并且是硬性的规定,一旦开始练习就一定要完成任务。不要在乎时间有多久,领悟的快也许十分钟,稍微慢一点两个小时也差不多了。等到单个字练习积累到了一定程度,就可以通篇练习了。通篇练习也是一样给自己定下任务,每天临帖多久或者临帖几遍,都是要自己有硬性的规定,不完成任务就不要停止。持续这样练习,养成习惯,到时习惯成自然,就不会纠结练习书法是多练好还是少练好了。

真正练习书法或者对书法兴趣浓厚的人,根本就不在乎是多练好还是少练好,只是在乎自己的水平有没有进步。他们总是觉得自己的时间不够用,不会因为练习多了少了而纠结。


雨夜构想


或许我不像别人的答案那样华丽,我就用我真实的故事来回答这个问题:不知道是从小比较笨还是不爱学习以至于成绩不理想,后来发现书法比较感兴趣,所以就开始各种写字(字丑暂不称书法)记得有一次开家长会,我妈进门的时候发现我写的字放在门口的小黑板上,那自豪的啊,可她不知,进了教室门就是老师的一顿数落,你儿子成绩有多差,我妈的心情像过山车一样。后来初中了,我爱在英语课本上写字,英语成绩可想而知,再后来高中,我还是喜欢写字,一直到大学到现在,我还是喜欢写字!

所以我感觉,经常写字多练习肯定会变好的,至于能有多好取决于你的方法和你所付出的精力的,最后希望所有的书法爱好者都能写出满意的作品!

下图是我写的,自我评价,尚需努力



一个好人的故事


对于这个问题,答案是否定的:练书法并不是练得越多就越好。多练习是学习书法乃至学习的基本要求,也是必定的要求。对于学习书法,我自己总结了几点,希望能帮到你。

第一,正确认识书法内涵。对书法有正确认识,包括书法文化的内涵、书法发展史、历代书法理论。真确认识书法,才能学好书法。对书法的审美、艺术性、实用性等有一定了解。

第二,对各种书体有所了解。了解各种书体,才能很好的学习。梳理各种书体之间的关系,在学习时更好的把它们串联起来学习,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学习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习书法和其它知识一样,都需要有正确的学习、练习方法。正确的方法,才能收到良性循环的效果,所以在认知真确的前提下,正确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第四,坚持真确的方法,坚持练习。掌握了正确方法,坚持就最好的实践。坚持每天进步一点点,持之以恒,你将会收成到甜甜果实。

第五,良师指导。有好的老师引进门,是学习书法最有效果、最省事的方法。

第六,学习之余,多与同道交流、多看经典作品。学习必须有所比较才能进步,多看经典,才知道古人面目。这些对于学习书法都有莫大的帮助。

总之,学习书法,多练是基本,但需要好的方法,不然容易走弯路。








新堂的艺术生活


首先要爱好。练书法不是练得越多越好。首先你要挑好你喜欢哪种字体,对哪种字体感兴趣,然后开始临帖,每天练五至十个字,反复的重复,每练一次,然后对比,看看字的位置、型状变化、字体的结构、每一笔的笔峰。是否正确,找到怎么起笔、行笔是否放松、收笔是否自然,找到了方法,时间长了,能熟能生巧了。然后漫漫练出了自己风格,自己有自己满意的作品了……千万不能乱练,喜欢哪种体就练哪种体,这样才能出效果、出作品、形成自己的风格来……年数长了,别的字体你也能理解了,学一仿三,会多种字体了。最后成为书法艺术家……



余老板YCL


书法不是练出来的,而是用心感悟出来的。

可能会有一堆人就扣死理,觉得说的片面。说书法不是练出来的,而是心经历出来的。意思是书法不能死练,终究要靠心去悟。如果一个人,对书法没有感悟,那书法的水平肯定是有限的。练字学书“心”“眼”“手”缺一不可,但是终究还是要靠心的。用手练字,可成字匠。用眼练字,能通鉴赏。用心练字,才是书家。如不见一字一笔匠心之处,不见其其点画毒辣、浑厚、灵秀,又如何能学得?能成书家者,必有过人之处。

字为心画,终究还是要表达心里有的。古人常四海游历,养诗书文气。见高山坠石,方得势之妙。见万岁枯藤,方得力之浑。这是卫夫人带王羲之游历时发现的,虽然是故事,但是从张旭书法中的线质来看,皆有物象。如若心里没有,又如何能看到?

练字从来不是一件能靠量就能写好的艺术。时时刻刻在思考,思考自己,思考古人。故而“通汇之际,人书俱老”练到老,不过求个“通汇”而已。

如只是想写一手还算不错的字,自然是不用通汇的,多加练习就可以了。






墨色之境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果我们想做好一件事,一定要有好的工具,好的工具就是好的方法,很多人只是一味苦学,却忽视了学习方法,最终只会南辕北辙。\r美国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成功=刻苦努力+正确方法+少说废话。\r从这里看出,练习书法即要讲方法,也要讲努力。\r先讲一个练字讲方法的故事:\r蔡邕不是一个闭门读书、写字的人,他经常出门旅行,为的是捕捉灵感,丰富阅历。这一天,他把写好的文章,送到皇家藏书的鸿都门去。那儿的人架子挺大,谁来了都得在门外等上一阵。蔡邕等待接见的时候,有几个工匠正用扫帚蘸这石灰水在刷墙。他就站在一边看了起来。\r  一开始,他不过是为了消磨一下时光。可看着看着,他就看出点“门道儿”来了。只见工匠一扫帚下去,墙上出现了一道白印。由于扫帚苗比较稀,蘸不了多少石灰水,墙面又不太光滑,所以一扫帚下去,白道里仍有些地方露出墙皮来。蔡邕一看,眼前不由一亮。他想,以往写字用笔蘸足了墨汁,一笔下去,笔道全是黑的。要是像工匠刷墙一样,让黑笔道里露出些帛或纸来,那不是更加生动自然吗?想到这儿,他一下来了情绪。交上文章,马上奔回家去。\r  蔡邕回到家里,顾不上休息,准备好笔墨纸砚。想着工匠刷墙时的情景,提笔就写。谁知想起来容易,做起来就难了。一开始不是露不出纸来,就是露出来的部分太生硬了。他一点儿也不气馁,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他终于在蘸墨多少、用力大小和行笔速度各方面,掌握好了分寸,写出了黑色中隐隐露白的笔道,使字变得飘逸飞动,别有风味。\r蔡邕独创的这种写法,很快就推广开来,并成为“飞白书”。直到今天,还被书法家们所应用。\r再讲一个关于勤奋的故事,王羲之小时候练字,有一次吃午饭,书童送来了他最爱吃的蒜泥和馍馍,几次催他快吃,他仍然连头也不抬,像没听见一样,专心致志地看帖、写字。饭都凉了,书童没有办法,只好去请王羲之的母亲来劝他吃饭。母亲来到书房,只见羲之手里正拿着一块沾了墨汁的馍馍往嘴里送呢,弄得满嘴乌黑。原来羲之在吃馍馍的时候,眼睛仍然看着字,脑子里也在想这个字怎么写才好,结果错把墨汁当蒜泥吃了。母亲看到这情景,憋不住放声笑了起来。王羲之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呢!听到母亲的笑声他还说:“今天的蒜泥可真香啊!”\r王羲之坚持数十年如一日,勤学苦练,临帖不辍,练就了很扎实的功夫,这为他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铺平了道路。\r所以,即要讲方法,又上勤奋。\r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果我们想做好一件事,一定要有好的工具,好的工具就是好的方法,很多人只是一味苦学,却忽视了学习方法,最终只会南辕北辙。\r美国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成功=刻苦努力+正确方法+少说废话。\r从这里看出,练习书法即要讲方法,也要讲努力。\r先讲一个练字讲方法的故事:\r蔡邕不是一个闭门读书、写字的人,他经常出门旅行,为的是捕捉灵感,丰富阅历。这一天,他把写好的文章,送到皇家藏书的鸿都门去。那儿的人架子挺大,谁来了都得在门外等上一阵。蔡邕等待接见的时候,有几个工匠正用扫帚蘸这石灰水在刷墙。他就站在一边看了起来。\r  一开始,他不过是为了消磨一下时光。可看着看着,他就看出点“门道儿”来了。只见工匠一扫帚下去,墙上出现了一道白印。由于扫帚苗比较稀,蘸不了多少石灰水,墙面又不太光滑,所以一扫帚下去,白道里仍有些地方露出墙皮来。蔡邕一看,眼前不由一亮。他想,以往写字用笔蘸足了墨汁,一笔下去,笔道全是黑的。要是像工匠刷墙一样,让黑笔道里露出些帛或纸来,那不是更加生动自然吗?想到这儿,他一下来了情绪。交上文章,马上奔回家去。\r  蔡邕回到家里,顾不上休息,准备好笔墨纸砚。想着工匠刷墙时的情景,提笔就写。谁知想起来容易,做起来就难了。一开始不是露不出纸来,就是露出来的部分太生硬了。他一点儿也不气馁,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他终于在蘸墨多少、用力大小和行笔速度各方面,掌握好了分寸,写出了黑色中隐隐露白的笔道,使字变得飘逸飞动,别有风味。\r蔡邕独创的这种写法,很快就推广开来,并成为“飞白书”。直到今天,还被书法家们所应用。\r再讲一个关于勤奋的故事,王羲之小时候练字,有一次吃午饭,书童送来了他最爱吃的蒜泥和馍馍,几次催他快吃,他仍然连头也不抬,像没听见一样,专心致志地看帖、写字。饭都凉了,书童没有办法,只好去请王羲之的母亲来劝他吃饭。母亲来到书房,只见羲之手里正拿着一块沾了墨汁的馍馍往嘴里送呢,弄得满嘴乌黑。原来羲之在吃馍馍的时候,眼睛仍然看着字,脑子里也在想这个字怎么写才好,结果错把墨汁当蒜泥吃了。母亲看到这情景,憋不住放声笑了起来。王羲之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呢!听到母亲的笑声他还说:“今天的蒜泥可真香啊!”\r王羲之坚持数十年如一日,勤学苦练,临帖不辍,练就了很扎实的功夫,这为他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铺平了道路。\r所以,即要讲方法,又要勤奋。




张学礼书法


练习书法 ,并不是练习得越多越好,而是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做到事半功倍,才能很快提高书写水平。如何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我认为要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认真读帖。就是在动笔练习书法之前,要认真读帖,仔细揣摩字帖中每个字的结构、笔法、使转,字与字之间的映带、穿插、揖让,行与行之间的大小错落、粗细对比,以及整篇的气息、块面布局等章法。做到心中有数,烂熟于心,才能下笔有由。

二是要精临。临帖时不是从头到尾通篇一遍一遍地临就效果好,而是要选择有代表性的字,进行分解,对起笔、行笔和收笔及各部分组成,认真揣摩,反复对照练习,力求抓住重点,积少成多,就会有大的提升。

三是注重临创结合。前提是对照原帖进行实临,充分掌握了字的结构、笔法、技法,在此基础上,有意识的按照原帖的章法布局进行创作练习,通过反复对比,认真调整,就会逐步提高,熟能生巧,进而达到得心应手。





风静斋主


是的

1.练习书法,需要修身养性,久而久之,就能保持一份恬淡的心情,人的气质也就随之改变

2.书法是一种特殊的文字美的艺术表现形式。这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含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书写,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书法都是中华文化的传承与积淀。学习书法,对于我们而言除了增进传统文化,也有其它好处

3.“作书能养气,也能助气。”练书时,须绝虑疑神,全躯启动,力送毫端,注于纸上,抒胸中气,散心中郁。这样,对人的心理和生理方面都有一定的调节和锻炼作用,久而久之,可使人灵心焕发,无疾而寿。即便不幸患病,也可通过练习写字,养心愈疾,畅达延年。古往今来说书法能使人健康长寿,并非虚传。可见临池泼墨,确属健身之功,只要持之以恒,锲而不舍,便可变“书法”为美妙的“养生之道”./书法可陶冶情操 情操是感情和思维的综合,书法是一门学问,一种艺术。很显然,我们不能把书法简单地理解为就是写字。书法家吴善茂先生说得好:“书法是写字,但写字不都是书法。”书法的内在规律决定了习书的严肃性

4.总体来说可以修身养性

长久学习书法可以锻炼一个人的性情。在当代这个嘈杂快节奏的科技时代,如果可以静下心来学习书法,势必可以影响一个人的生活态度,那即是“用心”和“心平”。另外也可以提高人的艺术欣赏和艺术情操。书法的特点就是能让人静心。

练习书法的好处其实有很多,许多都是小细节,却能影响人的一生






寒风凛凛


从书法练习的角度来说,初学者首先面临的是笔法的学习,其中尤以线条质量为关键。

对于线条的书写,无论采用什么样的笔法,终究离不开“运腕”的技巧,除了掌握练习毛笔书法正确的握笔姿势以后,还要熟练掌握指力和腕力进行很好地配合和协调运作,写出来的线条才能有力度和气势,那么这个技巧是怎样的呢?

概括起来,有八个字:指实、掌虚、腕平、掌竖。

一、执笔的指要实:

指实,就是手指执住笔管要着实,每个指头都要互相配合,达到“五指齐力”的要求。书写是用力协调和谐,紧松适宜,得心应手。不宜太紧,也不可太松。手指执得过紧,就使用笔变得僵硬,同时也很吃力,时间一长就会感到手指发麻而不听使唤。因为毛笔是柔性的,执得太紧就不能发挥毛笔特有的功能。传说有次王献之在写字,其父王羲之从背后猛地用力去拔笔,没有拔掉,就说王献之日后必有成就。这实际上是个错误的传说,且不说它的真实性如何。如这样拼命地执紧笔杆,还谈得上什么运笔自如,灵活潇洒。所以清代书法家包世臣曾说:“握之太紧,力止在管,而不往毫端,其书必抛筋露骨,枯而且弱”。

二、手腕与纸面要平:

腕平,就是指手腕与纸面要保持相对平衡,使笔管保持垂直,这样是为了便于运用手腕,使腕左右前后地运动,即可四面铺毫,八面出锋。如果腕不平,或上翘下俯,毛笔就不能在纸上自由地运转,直接影响书写效果

三、手掌要相对竖起:

掌竖,就是手掌要竖起,使腕与纸面保持一定的距离,从而使笔锋垂直,便于运笔起势,不致笔画偏斜。另外,如果掌不竖起而紧贴纸面,则手指和腕就无法运转了。注意笔锋垂直是指运笔写第一个点画时应这样,即落笔写字起,而以后在书写过程中可前后左右的调整运动。

四、手指勿紧贴掌心:

掌虚,就是不让手指紧贴掌心,掌心应是虚空的。这样手指与笔管才能转动进退。前人曾要求手掌中能放一个鸡蛋,这虽是种夸张的讲法,但说明了掌心一定要有空间距离。如让手指紧贴掌心,就阻碍了手指与笔管的运动。

总的说来,书法练习是一个很漫长但充满乐趣的过程,欲速则不达,初学者要尽量在每个环节都不要忽略,才能把扎实的基本功打好,循序渐进,终将会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书法之路。

书法是瞬间表现的艺术

书法是瞬间表现的艺术,一件书法作品可以在瞬间完成的,在这瞬间里的一招一式要表现出“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技术、思想和意境。书法还是不可以重复的艺术,一件作品一个样,没有绝对一模一样的作品。书法还是一个遗憾的艺术,如果一个字甚至一个笔划写坏了,大大影响书法的质量。因此,书法的不可涂改性决定了书法的难度。俗话说:“字是黑狗,越描越丑”就是这个道理。

优秀的书法作品,字里行间透露出娴熟的笔法、漂亮的结构和完美的章法,以及深远的意境。将这些美的组合足以使书法爱好者所痴迷,甚至以终身相许。

因此,要使书法水平达到一定的高度是很难的,其难主要解决以下六个难点:难在用笔,难在结构,难在墨法,难在章法,难在意境,难在统一。能否突破这六个难点,是写好书法的关键。

一、难在用笔

王羲之在《书论》中说:“每书欲十迟五急,十曲五直,十藏五出,十起五伏,方可谓书。”这里的“迟急”、“曲直”、“藏出”、“起伏”说的都是在用笔过程中行笔的变化。

“迟急”是说行笔速度节奏的变化;

“曲直”是说行笔运动轨迹的变化;

“藏出”是说起笔、收笔的变化;

“起伏”是说行笔过程中提、按的变化。

这些都是用笔的要点,而且不同的行笔方法可以得到不同的艺术效果。通常情况下,“迟”表现“沉着”,“急”表现“得势”;“曲”表现“多姿”;“直”表现“刚劲”;“藏”表现“浑成”;“出”表现“爽利”;“起”表现“灵动”;“伏”表现“稳重”。然而,这些又都不是绝对的,不同情况,不同对待。

这里的“十”、“五”我们应该把它视为辨证关系,而不是绝对的量化标准,更不能把 “十迟五急”作为每字的处理方法,否则将会弄巧成拙。因此,我们要将这些相互对立的元素组成一个和谐的矛盾统一体,使其书法线条丰富多彩,变化无穷。一句话,学会了用笔就等于学会了走路,只有能熟练地驾御毛笔,才能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想写到那里就写到那里。

( 唐朝楷书中欧体笔法最精妙 ,行书笔法当数《兰亭序》为最妙,欧阳询的《张翰帖》也非常的丰富。)

(妙品)

王羲之在(题卫夫人《笔陈图》后)说:“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齐平,便不是书,但得其点画耳”。这里的平直、相似、算子、方整、齐平,从不同的角度说明了只有雷同,没有变化的字不是书法。

那书法是什么呢?书法是艺术,在书法中处处都要表现艺术。

从形态上讲究对比、变化,从内涵上讲究神采、韵味。故对比、变化是书法的根,神采、韵味是书法的魂。

蔡邕在《九势》中说:“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势递相映带,无合势背。”

书法要求笔画搭配适宜、使转有情。线条决定质量,结构决定形态,韵味决定神采。

就像厨师做菜首先讲究菜的质量,然后做成“形”、“色”俱佳、具有艺术品位的菜,一是能吸引食客的眼球,二是能增加食欲,看着就想“吃”。“吃”是厨师做菜的核心内容,要把菜做的很有味道,酸、甜、麻、辣、鲜、香,我们要什么,有什么,回味无穷,吃了就忘不了能得到很好的享受。

书法也是如此,其形在外,味在内,形可视,味可品,做到形似不难,要做到神似,有味道就不那么容易,二者皆佳者,可谓形神兼备也。

三、难在墨法

清包世臣《艺舟双辑?述书下》云:“画法、字法,本于笔,成于墨,则墨法尤书艺一大关键已。笔实则墨沉,笔飘则墨浮。…… ”

墨法在书法中占着中要的地位,善于用墨,是书家一生不断的追求。

素有“惜墨如金”的当代草圣林散之,用墨讲究、变化无穷。“泼墨似水”的清代神笔王铎,用墨大胆、痛快沉着,把笔墨“浓、淡、干、湿、燥”的丰富变化演绎地淋漓尽致。宋姜夔《续书谱·用墨》说的更为详细:“凡作楷,墨欲乾,然不可太燥。行草则燥润相杂,以润取妍,以燥取险。墨浓则笔滞,燥则笔枯,亦不可知也。”

这说明不同的字体对墨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合理的用墨能使字体增彩。

书法中的“浓淡”、“干湿”、“燥韵”的一切变化都在自然形成之中。一味增多,过激都可以引起不良反应。如用墨不可过淡,淡则灰,灰则伤神;不可过浓,浓则滞,滞则不畅(笔);不可过干,干则枯,枯则无华;不可过湿,湿则溢,溢则无韵;不可过燥,燥则焦,焦则狼藉。否则,就会失去天真。我理解的用墨很简单,如同吃饭一样,吃——消化——再吃——再消化,也即蘸墨——书写——再蘸墨——再书写。

中华第一草书:怀素《自叙帖》 (墨法浓淡干湿、苍润交融)

右军《兰亭序》,章法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带而生,或小或大,随手所如,皆入法则,所以为神品也。

古人作书很讲究章法,蒋骥《续书法论》:“篇幅以章法为先,运实为虚,实处俱灵;以虚为实,断处俱续。行间有高下疏密,须得参差掩映之迹。”

章法是点画与点画之间的呼应,字与字之间的顾盼,行与行之间的相映,整体上气韵通达,虚实相生,神采飞扬。

章法也称“布白”,“布白”就是“布局”,把整幅作品的内容进行布白,如字距、行距、行款以及字的大小、款式的高低,天地的留白等。

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兰亭序》 (字字皆映带而生,或小或大,随手所如,神品!)

意境是书法家把书法的情感注入笔端,用书法的形象来抒发胸中之意,让读者欣赏到书法作品的丰富内涵,从中得到感悟、启示和滋养。

意境是文化的体现,其表现方法,简单地说是虚实相生,实是虚的基础,虚是实的升华,虚实是相互依托的关系。

在书法的审美过程中,意境的产生,是一种心理现象。

“意境深远”:就是把书法艺术不同的美,展示在想象的空间里,把自然境界和艺术境界的完美结合在一起,创造出新的意境来。如颜体的开阔,表现出了豁达的心胸和包容的雅量。正如一位哲人所说:比陆地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宽广的是人的胸怀。胸怀宽宏是一种美德、一种风度、一种仁爱无私的境界。把这种境界表现在书法艺术中,就是意境。

意境表现的形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意境应该是出彩的,要出彩就要注入很多美的元素,常用对比、夸张、意料之外的手法来吸引眼球,增加视角的冲击力和提高作品的感染力,只有意境出彩的作品,才能让人回味无穷,激动、兴奋和感慨,并使人们的情感得到净化和升华。

在意境的表达上要考虑抒发情感,追求“情与景汇,意与象通”的境界,把作者的真实情感表现在作品中,就像《祭侄稿》一样悲愤胸中出,至性书正气,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是颜真卿心情的真实流露。在极度悲愤的情绪下,顾不得笔墨的工拙,随着书家情绪起伏而自然形成,是情感和功夫的自然流露。达到了技术和艺术完美结合的顶峰,在书法历史上树起了一座丰碑。

天下一人绝世墨宝:徽宗赵佶《草书千字文》

用笔的熟练程度决定着线条的质量

笔画的长短、粗细、俯仰、伸缩的准确与否,决定了结构的形态的优劣

结构的宽窄、高低、大小、斜正、疏密的对比、变化准确与否,决定了章法的优劣

书法是通过汉字表达作者的情感的艺术,把笔画、结构、章法、意境等所有的因素以及对比、变化统一在一起,再注入作者的技术、情感、思想、境界、追求,就是经典的好作品。

苏东坡黄州寒食诗帖

以上这些我们都能从古代经典的作品中得到体验。

变化与统一是一对辨证关系,变化可以使作品丰富,统一可以使作品规范。到位而不越位,变化中蕴藏着统一,统一中又富于变化,浑然一体。

我们常说一心不能二用,其实,在书法学习上,不但一心要二用,还要三用、四用。

如我们在写字的过程中,不但要把握好用笔的节奏、结构的对比,还要把握好墨色的枯润,章法的挪让,只有这些都做到了得心应手,才能很好地抒发自己的情感,作品的意境才能得以显现。

因此,学习书法要手脑并用,要有全面的、过硬的基本功,能够把各种技法巧妙地糅合在一起,否则是难以驾御的。

如果只注意了用笔而忽略了结构,虽然线条写好了,但结构不好,写出的字不好看;只注意了结构而忽略了用笔,结构虽然写好了,线条不好,写出的字也不好看;只注意了用笔、结构而忽略了章法、意境,用笔、结构虽然写好了,章法、意境不好,写出的作品没有内涵更不好看。

总之,要想写好作品,就要技术、思想、文化全面地统一到位。掌握了以上技术,并把这些技术通过实践熟练地、自然地表现出来,就已经具备了书写书法、表现书法的能力。

孙过庭在《书谱》中说:“又一时而书,有乖有合,合则流媚,乖则雕疏,略言其由,各有其五:神怡务闲,一合也;感惠徇知,二合也;时和气润,三合也;纸墨相发,四合也;偶然欲书,五合也;心遽体留,一乖也;意违势屈,二乖也;风燥日炎,三乖也;纸墨不称,四乖也;情怠手阑,五乖也。乖和之际,优劣无差。得时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若五乖同萃,四遏手蒙,五合交臻,神融笔畅。畅无不适,蒙无所从。当仁者得志忘言,罕阵其要;企学者希风叙妙,虽述犹疏”。

在书法创作的主观和客观之间,处理好书法中的六个难点,把握好书法中“辨证”、“统一”的关系,解决好书法中各对矛盾,最终达到书法中的“和谐”、“统一”之美。







圈子的生活


练书法并不是练得越多越好,而是要注意方法的对错。方法对了多练会有进步,方法不对练得越多越糟。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书法是从毛笔字书写过程中升华的一门艺术,按笔法练习才有效果。如果不按笔法练习,写一辈子也只是书写,白费时间,练不成书法。

所以我们教学员学书法提出三方学习法:明方向、找方法、定方位。就是先弄清是学书写还是学书法,学书写就不用来学了,自个爱怎么写都可以的。学书法就要按正确方法即笔法正规训练,就是找方法。定方位就是自己定一个学书法的目标,想学到什么程度,就依不同书体逐步练习。

我们教书法十分简单,安排好正确学习方法后只让学员每天写六个楷书大字,学员很奇怪,问每个字要写几遍?答复只写一遍,六字即可,七个字都不要写。这样少而精的教学效果很好。学员几个月就上手了,可以加练行书或隶书、篆书。学员兴致很高,越写越有兴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