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書法是練得越多越好嗎?你怎麼看?

小貓咪影視


我是雨夜構想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練習書法並不是練的越多越好,必須要掌握方式方法,才會事半功倍。

練習書法的時侯一定要靜心練習,最好要沒有任何打擾才是最好。作為初學者本人對書法瞭解的只是一知半解,說一下自己對書法的體會。我的字不能稱之為書法,只能叫做練字。

我每天練字兩到三個小時,沒有特殊情況就每天練習。我不認為自己練字的時間有很多,但是從中總結了些許經驗。練字之時一定要認真讀帖,讓自己讀懂字帖才開始練習。一定要認真總結自己以往的錯誤,及時改正,不要把自己的錯誤一再放大,不總結錯誤的筆法,不管怎麼練習都是在重複以往的錯誤。那樣就是練習多久都不會進步,反而會一錯再錯。

當練習開始之前,就一定要選擇字帖,根據自己的喜好和以往熟悉的字體來選擇字帖,選定以後就可以開始正式練習了。練習的時間因人而異,可以一個小時也可以兩個小時。根據自身情況自己掌握就可以,但是一定要精練。所謂精練就是單字過關,尤其是練習楷書,必須要單字過關才是最好。單字練習每天練習幾個就行,給自己定下任務,並且是硬性的規定,一旦開始練習就一定要完成任務。不要在乎時間有多久,領悟的快也許十分鐘,稍微慢一點兩個小時也差不多了。等到單個字練習積累到了一定程度,就可以通篇練習了。通篇練習也是一樣給自己定下任務,每天臨帖多久或者臨帖幾遍,都是要自己有硬性的規定,不完成任務就不要停止。持續這樣練習,養成習慣,到時習慣成自然,就不會糾結練習書法是多練好還是少練好了。

真正練習書法或者對書法興趣濃厚的人,根本就不在乎是多練好還是少練好,只是在乎自己的水平有沒有進步。他們總是覺得自己的時間不夠用,不會因為練習多了少了而糾結。


雨夜構想


或許我不像別人的答案那樣華麗,我就用我真實的故事來回答這個問題:不知道是從小比較笨還是不愛學習以至於成績不理想,後來發現書法比較感興趣,所以就開始各種寫字(字醜暫不稱書法)記得有一次開家長會,我媽進門的時候發現我寫的字放在門口的小黑板上,那自豪的啊,可她不知,進了教室門就是老師的一頓數落,你兒子成績有多差,我媽的心情像過山車一樣。後來初中了,我愛在英語課本上寫字,英語成績可想而知,再後來高中,我還是喜歡寫字,一直到大學到現在,我還是喜歡寫字!

所以我感覺,經常寫字多練習肯定會變好的,至於能有多好取決於你的方法和你所付出的精力的,最後希望所有的書法愛好者都能寫出滿意的作品!

下圖是我寫的,自我評價,尚需努力



一個好人的故事


對於這個問題,答案是否定的:練書法並不是練得越多就越好。多練習是學習書法乃至學習的基本要求,也是必定的要求。對於學習書法,我自己總結了幾點,希望能幫到你。

第一,正確認識書法內涵。對書法有正確認識,包括書法文化的內涵、書法發展史、歷代書法理論。真確認識書法,才能學好書法。對書法的審美、藝術性、實用性等有一定了解。

第二,對各種書體有所瞭解。瞭解各種書體,才能很好的學習。梳理各種書體之間的關係,在學習時更好的把它們串聯起來學習,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學習有效的學習方法。學習書法和其它知識一樣,都需要有正確的學習、練習方法。正確的方法,才能收到良性循環的效果,所以在認知真確的前提下,正確的方法顯得尤為重要。

第四,堅持真確的方法,堅持練習。掌握了正確方法,堅持就最好的實踐。堅持每天進步一點點,持之以恆,你將會收成到甜甜果實。

第五,良師指導。有好的老師引進門,是學習書法最有效果、最省事的方法。

第六,學習之餘,多與同道交流、多看經典作品。學習必須有所比較才能進步,多看經典,才知道古人面目。這些對於學習書法都有莫大的幫助。

總之,學習書法,多練是基本,但需要好的方法,不然容易走彎路。








新堂的藝術生活


首先要愛好。練書法不是練得越多越好。首先你要挑好你喜歡哪種字體,對哪種字體感興趣,然後開始臨帖,每天練五至十個字,反覆的重複,每練一次,然後對比,看看字的位置、型狀變化、字體的結構、每一筆的筆峰。是否正確,找到怎麼起筆、行筆是否放鬆、收筆是否自然,找到了方法,時間長了,能熟能生巧了。然後漫漫練出了自己風格,自己有自己滿意的作品了……千萬不能亂練,喜歡哪種體就練哪種體,這樣才能出效果、出作品、形成自己的風格來……年數長了,別的字體你也能理解了,學一仿三,會多種字體了。最後成為書法藝術家……



餘老闆YCL


書法不是練出來的,而是用心感悟出來的。

可能會有一堆人就扣死理,覺得說的片面。說書法不是練出來的,而是心經歷出來的。意思是書法不能死練,終究要靠心去悟。如果一個人,對書法沒有感悟,那書法的水平肯定是有限的。練字學書“心”“眼”“手”缺一不可,但是終究還是要靠心的。用手練字,可成字匠。用眼練字,能通鑑賞。用心練字,才是書家。如不見一字一筆匠心之處,不見其其點畫毒辣、渾厚、靈秀,又如何能學得?能成書家者,必有過人之處。

字為心畫,終究還是要表達心裡有的。古人常四海遊歷,養詩書文氣。見高山墜石,方得勢之妙。見萬歲枯藤,方得力之渾。這是衛夫人帶王羲之遊歷時發現的,雖然是故事,但是從張旭書法中的線質來看,皆有物象。如若心裡沒有,又如何能看到?

練字從來不是一件能靠量就能寫好的藝術。時時刻刻在思考,思考自己,思考古人。故而“通匯之際,人書俱老”練到老,不過求個“通匯”而已。

如只是想寫一手還算不錯的字,自然是不用通匯的,多加練習就可以了。






墨色之境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果我們想做好一件事,一定要有好的工具,好的工具就是好的方法,很多人只是一味苦學,卻忽視了學習方法,最終只會南轅北轍。\r美國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說,成功=刻苦努力+正確方法+少說廢話。\r從這裡看出,練習書法即要講方法,也要講努力。\r先講一個練字講方法的故事:\r蔡邕不是一個閉門讀書、寫字的人,他經常出門旅行,為的是捕捉靈感,豐富閱歷。這一天,他把寫好的文章,送到皇家藏書的鴻都門去。那兒的人架子挺大,誰來了都得在門外等上一陣。蔡邕等待接見的時候,有幾個工匠正用掃帚蘸這石灰水在刷牆。他就站在一邊看了起來。\r  一開始,他不過是為了消磨一下時光。可看著看著,他就看出點“門道兒”來了。只見工匠一掃帚下去,牆上出現了一道白印。由於掃帚苗比較稀,蘸不了多少石灰水,牆面又不太光滑,所以一掃帚下去,白道里仍有些地方露出牆皮來。蔡邕一看,眼前不由一亮。他想,以往寫字用筆蘸足了墨汁,一筆下去,筆道全是黑的。要是像工匠刷牆一樣,讓黑筆道里露出些帛或紙來,那不是更加生動自然嗎?想到這兒,他一下來了情緒。交上文章,馬上奔回家去。\r  蔡邕回到家裡,顧不上休息,準備好筆墨紙硯。想著工匠刷牆時的情景,提筆就寫。誰知想起來容易,做起來就難了。一開始不是露不出紙來,就是露出來的部分太生硬了。他一點兒也不氣餒,一次又一次的嘗試。他終於在蘸墨多少、用力大小和行筆速度各方面,掌握好了分寸,寫出了黑色中隱隱露白的筆道,使字變得飄逸飛動,別有風味。\r蔡邕獨創的這種寫法,很快就推廣開來,併成為“飛白書”。直到今天,還被書法家們所應用。\r再講一個關於勤奮的故事,王羲之小時候練字,有一次吃午飯,書童送來了他最愛吃的蒜泥和饃饃,幾次催他快吃,他仍然連頭也不抬,像沒聽見一樣,專心致志地看帖、寫字。飯都涼了,書童沒有辦法,只好去請王羲之的母親來勸他吃飯。母親來到書房,只見羲之手裡正拿著一塊沾了墨汁的饃饃往嘴裡送呢,弄得滿嘴烏黑。原來羲之在吃饃饃的時候,眼睛仍然看著字,腦子裡也在想這個字怎麼寫才好,結果錯把墨汁當蒜泥吃了。母親看到這情景,憋不住放聲笑了起來。王羲之還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呢!聽到母親的笑聲他還說:“今天的蒜泥可真香啊!”\r王羲之堅持數十年如一日,勤學苦練,臨帖不輟,練就了很紮實的功夫,這為他以後的發展奠定了基礎,鋪平了道路。\r所以,即要講方法,又上勤奮。\r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果我們想做好一件事,一定要有好的工具,好的工具就是好的方法,很多人只是一味苦學,卻忽視了學習方法,最終只會南轅北轍。\r美國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說,成功=刻苦努力+正確方法+少說廢話。\r從這裡看出,練習書法即要講方法,也要講努力。\r先講一個練字講方法的故事:\r蔡邕不是一個閉門讀書、寫字的人,他經常出門旅行,為的是捕捉靈感,豐富閱歷。這一天,他把寫好的文章,送到皇家藏書的鴻都門去。那兒的人架子挺大,誰來了都得在門外等上一陣。蔡邕等待接見的時候,有幾個工匠正用掃帚蘸這石灰水在刷牆。他就站在一邊看了起來。\r  一開始,他不過是為了消磨一下時光。可看著看著,他就看出點“門道兒”來了。只見工匠一掃帚下去,牆上出現了一道白印。由於掃帚苗比較稀,蘸不了多少石灰水,牆面又不太光滑,所以一掃帚下去,白道里仍有些地方露出牆皮來。蔡邕一看,眼前不由一亮。他想,以往寫字用筆蘸足了墨汁,一筆下去,筆道全是黑的。要是像工匠刷牆一樣,讓黑筆道里露出些帛或紙來,那不是更加生動自然嗎?想到這兒,他一下來了情緒。交上文章,馬上奔回家去。\r  蔡邕回到家裡,顧不上休息,準備好筆墨紙硯。想著工匠刷牆時的情景,提筆就寫。誰知想起來容易,做起來就難了。一開始不是露不出紙來,就是露出來的部分太生硬了。他一點兒也不氣餒,一次又一次的嘗試。他終於在蘸墨多少、用力大小和行筆速度各方面,掌握好了分寸,寫出了黑色中隱隱露白的筆道,使字變得飄逸飛動,別有風味。\r蔡邕獨創的這種寫法,很快就推廣開來,併成為“飛白書”。直到今天,還被書法家們所應用。\r再講一個關於勤奮的故事,王羲之小時候練字,有一次吃午飯,書童送來了他最愛吃的蒜泥和饃饃,幾次催他快吃,他仍然連頭也不抬,像沒聽見一樣,專心致志地看帖、寫字。飯都涼了,書童沒有辦法,只好去請王羲之的母親來勸他吃飯。母親來到書房,只見羲之手裡正拿著一塊沾了墨汁的饃饃往嘴裡送呢,弄得滿嘴烏黑。原來羲之在吃饃饃的時候,眼睛仍然看著字,腦子裡也在想這個字怎麼寫才好,結果錯把墨汁當蒜泥吃了。母親看到這情景,憋不住放聲笑了起來。王羲之還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呢!聽到母親的笑聲他還說:“今天的蒜泥可真香啊!”\r王羲之堅持數十年如一日,勤學苦練,臨帖不輟,練就了很紮實的功夫,這為他以後的發展奠定了基礎,鋪平了道路。\r所以,即要講方法,又要勤奮。




張學禮書法


練習書法 ,並不是練習得越多越好,而是要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做到事半功倍,才能很快提高書寫水平。如何運用科學的學習方法,我認為要努力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要認真讀帖。就是在動筆練習書法之前,要認真讀帖,仔細揣摩字帖中每個字的結構、筆法、使轉,字與字之間的映帶、穿插、揖讓,行與行之間的大小錯落、粗細對比,以及整篇的氣息、塊面佈局等章法。做到心中有數,爛熟於心,才能下筆有由。

二是要精臨。臨帖時不是從頭到尾通篇一遍一遍地臨就效果好,而是要選擇有代表性的字,進行分解,對起筆、行筆和收筆及各部分組成,認真揣摩,反覆對照練習,力求抓住重點,積少成多,就會有大的提升。

三是注重臨創結合。前提是對照原帖進行實臨,充分掌握了字的結構、筆法、技法,在此基礎上,有意識的按照原帖的章法佈局進行創作練習,通過反覆對比,認真調整,就會逐步提高,熟能生巧,進而達到得心應手。





風靜齋主


是的

1.練習書法,需要修身養性,久而久之,就能保持一份恬淡的心情,人的氣質也就隨之改變

2.書法是一種特殊的文字美的藝術表現形式。這是指按照文字特點及其含義,以其書體筆法、結構和章法書寫,使之成為富有美感的藝術作品。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書法都是中華文化的傳承與積澱。學習書法,對於我們而言除了增進傳統文化,也有其它好處

3.“作書能養氣,也能助氣。”練書時,須絕慮疑神,全軀啟動,力送毫端,注於紙上,抒胸中氣,散心中鬱。這樣,對人的心理和生理方面都有一定的調節和鍛鍊作用,久而久之,可使人靈心煥發,無疾而壽。即便不幸患病,也可通過練習寫字,養心愈疾,暢達延年。古往今來說書法能使人健康長壽,並非虛傳。可見臨池潑墨,確屬健身之功,只要持之以恆,鍥而不捨,便可變“書法”為美妙的“養生之道”./書法可陶冶情操 情操是感情和思維的綜合,書法是一門學問,一種藝術。很顯然,我們不能把書法簡單地理解為就是寫字。書法家吳善茂先生說得好:“書法是寫字,但寫字不都是書法。”書法的內在規律決定了習書的嚴肅性

4.總體來說可以修身養性

長久學習書法可以鍛鍊一個人的性情。在當代這個嘈雜快節奏的科技時代,如果可以靜下心來學習書法,勢必可以影響一個人的生活態度,那即是“用心”和“心平”。另外也可以提高人的藝術欣賞和藝術情操。書法的特點就是能讓人靜心。

練習書法的好處其實有很多,許多都是小細節,卻能影響人的一生






寒風凜凜


從書法練習的角度來說,初學者首先面臨的是筆法的學習,其中尤以線條質量為關鍵。

對於線條的書寫,無論採用什麼樣的筆法,終究離不開“運腕”的技巧,除了掌握練習毛筆書法正確的握筆姿勢以後,還要熟練掌握指力和腕力進行很好地配合和協調運作,寫出來的線條才能有力度和氣勢,那麼這個技巧是怎樣的呢?

概括起來,有八個字:指實、掌虛、腕平、掌豎。

一、執筆的指要實:

指實,就是手指執住筆管要著實,每個指頭都要互相配合,達到“五指齊力”的要求。書寫是用力協調和諧,緊松適宜,得心應手。不宜太緊,也不可太鬆。手指執得過緊,就使用筆變得僵硬,同時也很吃力,時間一長就會感到手指發麻而不聽使喚。因為毛筆是柔性的,執得太緊就不能發揮毛筆特有的功能。傳說有次王獻之在寫字,其父王羲之從背後猛地用力去拔筆,沒有拔掉,就說王獻之日後必有成就。這實際上是個錯誤的傳說,且不說它的真實性如何。如這樣拼命地執緊筆桿,還談得上什麼運筆自如,靈活瀟灑。所以清代書法家包世臣曾說:“握之太緊,力止在管,而不往毫端,其書必拋筋露骨,枯而且弱”。

二、手腕與紙面要平:

腕平,就是指手腕與紙面要保持相對平衡,使筆管保持垂直,這樣是為了便於運用手腕,使腕左右前後地運動,即可四面鋪毫,八面出鋒。如果腕不平,或上翹下俯,毛筆就不能在紙上自由地運轉,直接影響書寫效果

三、手掌要相對豎起:

掌豎,就是手掌要豎起,使腕與紙面保持一定的距離,從而使筆鋒垂直,便於運筆起勢,不致筆畫偏斜。另外,如果掌不豎起而緊貼紙面,則手指和腕就無法運轉了。注意筆鋒垂直是指運筆寫第一個點畫時應這樣,即落筆寫字起,而以後在書寫過程中可前後左右的調整運動。

四、手指勿緊貼掌心:

掌虛,就是不讓手指緊貼掌心,掌心應是虛空的。這樣手指與筆管才能轉動進退。前人曾要求手掌中能放一個雞蛋,這雖是種誇張的講法,但說明了掌心一定要有空間距離。如讓手指緊貼掌心,就阻礙了手指與筆管的運動。

總的說來,書法練習是一個很漫長但充滿樂趣的過程,欲速則不達,初學者要儘量在每個環節都不要忽略,才能把紮實的基本功打好,循序漸進,終將會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書法之路。

書法是瞬間表現的藝術

書法是瞬間表現的藝術,一件書法作品可以在瞬間完成的,在這瞬間裡的一招一式要表現出“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的技術、思想和意境。書法還是不可以重複的藝術,一件作品一個樣,沒有絕對一模一樣的作品。書法還是一個遺憾的藝術,如果一個字甚至一個筆劃寫壞了,大大影響書法的質量。因此,書法的不可塗改性決定了書法的難度。俗話說:“字是黑狗,越描越醜”就是這個道理。

優秀的書法作品,字裡行間透露出嫻熟的筆法、漂亮的結構和完美的章法,以及深遠的意境。將這些美的組合足以使書法愛好者所痴迷,甚至以終身相許。

因此,要使書法水平達到一定的高度是很難的,其難主要解決以下六個難點:難在用筆,難在結構,難在墨法,難在章法,難在意境,難在統一。能否突破這六個難點,是寫好書法的關鍵。

一、難在用筆

王羲之在《書論》中說:“每書欲十遲五急,十曲五直,十藏五出,十起五伏,方可謂書。”這裡的“遲急”、“曲直”、“藏出”、“起伏”說的都是在用筆過程中行筆的變化。

“遲急”是說行筆速度節奏的變化;

“曲直”是說行筆運動軌跡的變化;

“藏出”是說起筆、收筆的變化;

“起伏”是說行筆過程中提、按的變化。

這些都是用筆的要點,而且不同的行筆方法可以得到不同的藝術效果。通常情況下,“遲”表現“沉著”,“急”表現“得勢”;“曲”表現“多姿”;“直”表現“剛勁”;“藏”表現“渾成”;“出”表現“爽利”;“起”表現“靈動”;“伏”表現“穩重”。然而,這些又都不是絕對的,不同情況,不同對待。

這裡的“十”、“五”我們應該把它視為辨證關係,而不是絕對的量化標準,更不能把 “十遲五急”作為每字的處理方法,否則將會弄巧成拙。因此,我們要將這些相互對立的元素組成一個和諧的矛盾統一體,使其書法線條豐富多彩,變化無窮。一句話,學會了用筆就等於學會了走路,只有能熟練地駕御毛筆,才能想怎麼寫就怎麼寫,想寫到那裡就寫到那裡。

( 唐朝楷書中歐體筆法最精妙 ,行書筆法當數《蘭亭序》為最妙,歐陽詢的《張翰帖》也非常的豐富。)

(妙品)

王羲之在(題衛夫人《筆陳圖》後)說:“若平直相似,狀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後齊平,便不是書,但得其點畫耳”。這裡的平直、相似、算子、方整、齊平,從不同的角度說明了只有雷同,沒有變化的字不是書法。

那書法是什麼呢?書法是藝術,在書法中處處都要表現藝術。

從形態上講究對比、變化,從內涵上講究神采、韻味。故對比、變化是書法的根,神采、韻味是書法的魂。

蔡邕在《九勢》中說:“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勢遞相映帶,無合勢背。”

書法要求筆畫搭配適宜、使轉有情。線條決定質量,結構決定形態,韻味決定神采。

就像廚師做菜首先講究菜的質量,然後做成“形”、“色”俱佳、具有藝術品位的菜,一是能吸引食客的眼球,二是能增加食慾,看著就想“吃”。“吃”是廚師做菜的核心內容,要把菜做的很有味道,酸、甜、麻、辣、鮮、香,我們要什麼,有什麼,回味無窮,吃了就忘不了能得到很好的享受。

書法也是如此,其形在外,味在內,形可視,味可品,做到形似不難,要做到神似,有味道就不那麼容易,二者皆佳者,可謂形神兼備也。

三、難在墨法

清包世臣《藝舟雙輯?述書下》雲:“畫法、字法,本於筆,成於墨,則墨法尤書藝一大關鍵已。筆實則墨沉,筆飄則墨浮。…… ”

墨法在書法中佔著中要的地位,善於用墨,是書家一生不斷的追求。

素有“惜墨如金”的當代草聖林散之,用墨講究、變化無窮。“潑墨似水”的清代神筆王鐸,用墨大膽、痛快沉著,把筆墨“濃、淡、幹、溼、燥”的豐富變化演繹地淋漓盡致。宋姜夔《續書譜·用墨》說的更為詳細:“凡作楷,墨欲乾,然不可太燥。行草則燥潤相雜,以潤取妍,以燥取險。墨濃則筆滯,燥則筆枯,亦不可知也。”

這說明不同的字體對墨的要求也是不一樣的,合理的用墨能使字體增彩。

書法中的“濃淡”、“乾溼”、“燥韻”的一切變化都在自然形成之中。一味增多,過激都可以引起不良反應。如用墨不可過淡,淡則灰,灰則傷神;不可過濃,濃則滯,滯則不暢(筆);不可過幹,幹則枯,枯則無華;不可過溼,溼則溢,溢則無韻;不可過燥,燥則焦,焦則狼藉。否則,就會失去天真。我理解的用墨很簡單,如同吃飯一樣,吃——消化——再吃——再消化,也即蘸墨——書寫——再蘸墨——再書寫。

中華第一草書:懷素《自敘帖》 (墨法濃淡乾溼、蒼潤交融)

右軍《蘭亭序》,章法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帶而生,或小或大,隨手所如,皆入法則,所以為神品也。

古人作書很講究章法,蔣驥《續書法論》:“篇幅以章法為先,運實為虛,實處俱靈;以虛為實,斷處俱續。行間有高下疏密,須得參差掩映之跡。”

章法是點畫與點畫之間的呼應,字與字之間的顧盼,行與行之間的相映,整體上氣韻通達,虛實相生,神采飛揚。

章法也稱“布白”,“布白”就是“佈局”,把整幅作品的內容進行布白,如字距、行距、行款以及字的大小、款式的高低,天地的留白等。

天下第一行書:王羲之《蘭亭序》 (字字皆映帶而生,或小或大,隨手所如,神品!)

意境是書法家把書法的情感注入筆端,用書法的形象來抒發胸中之意,讓讀者欣賞到書法作品的豐富內涵,從中得到感悟、啟示和滋養。

意境是文化的體現,其表現方法,簡單地說是虛實相生,實是虛的基礎,虛是實的昇華,虛實是相互依託的關係。

在書法的審美過程中,意境的產生,是一種心理現象。

“意境深遠”:就是把書法藝術不同的美,展示在想象的空間裡,把自然境界和藝術境界的完美結合在一起,創造出新的意境來。如顏體的開闊,表現出了豁達的心胸和包容的雅量。正如一位哲人所說:比陸地寬廣的是海洋,比海洋寬廣的是天空,比天空寬廣的是人的胸懷。胸懷寬宏是一種美德、一種風度、一種仁愛無私的境界。把這種境界表現在書法藝術中,就是意境。

意境表現的形式、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但意境應該是出彩的,要出彩就要注入很多美的元素,常用對比、誇張、意料之外的手法來吸引眼球,增加視角的衝擊力和提高作品的感染力,只有意境出彩的作品,才能讓人回味無窮,激動、興奮和感慨,並使人們的情感得到淨化和昇華。

在意境的表達上要考慮抒發情感,追求“情與景匯,意與象通”的境界,把作者的真實情感表現在作品中,就像《祭侄稿》一樣悲憤胸中出,至性書正氣,達到了內容與形式的高度統一,是顏真卿心情的真實流露。在極度悲憤的情緒下,顧不得筆墨的工拙,隨著書家情緒起伏而自然形成,是情感和功夫的自然流露。達到了技術和藝術完美結合的頂峰,在書法歷史上樹起了一座豐碑。

天下一人絕世墨寶:徽宗趙佶《草書千字文》

用筆的熟練程度決定著線條的質量

筆畫的長短、粗細、俯仰、伸縮的準確與否,決定了結構的形態的優劣

結構的寬窄、高低、大小、斜正、疏密的對比、變化準確與否,決定了章法的優劣

書法是通過漢字表達作者的情感的藝術,把筆畫、結構、章法、意境等所有的因素以及對比、變化統一在一起,再注入作者的技術、情感、思想、境界、追求,就是經典的好作品。

蘇東坡黃州寒食詩帖

以上這些我們都能從古代經典的作品中得到體驗。

變化與統一是一對辨證關係,變化可以使作品豐富,統一可以使作品規範。到位而不越位,變化中蘊藏著統一,統一中又富於變化,渾然一體。

我們常說一心不能二用,其實,在書法學習上,不但一心要二用,還要三用、四用。

如我們在寫字的過程中,不但要把握好用筆的節奏、結構的對比,還要把握好墨色的枯潤,章法的挪讓,只有這些都做到了得心應手,才能很好地抒發自己的情感,作品的意境才能得以顯現。

因此,學習書法要手腦並用,要有全面的、過硬的基本功,能夠把各種技法巧妙地糅合在一起,否則是難以駕御的。

如果只注意了用筆而忽略了結構,雖然線條寫好了,但結構不好,寫出的字不好看;只注意了結構而忽略了用筆,結構雖然寫好了,線條不好,寫出的字也不好看;只注意了用筆、結構而忽略了章法、意境,用筆、結構雖然寫好了,章法、意境不好,寫出的作品沒有內涵更不好看。

總之,要想寫好作品,就要技術、思想、文化全面地統一到位。掌握了以上技術,並把這些技術通過實踐熟練地、自然地表現出來,就已經具備了書寫書法、表現書法的能力。

孫過庭在《書譜》中說:“又一時而書,有乖有合,合則流媚,乖則雕疏,略言其由,各有其五:神怡務閒,一合也;感惠徇知,二合也;時和氣潤,三合也;紙墨相發,四合也;偶然欲書,五合也;心遽體留,一乖也;意違勢屈,二乖也;風燥日炎,三乖也;紙墨不稱,四乖也;情怠手闌,五乖也。乖和之際,優劣無差。得時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若五乖同萃,四遏手蒙,五合交臻,神融筆暢。暢無不適,蒙無所從。當仁者得志忘言,罕陣其要;企學者希風敘妙,雖述猶疏”。

在書法創作的主觀和客觀之間,處理好書法中的六個難點,把握好書法中“辨證”、“統一”的關係,解決好書法中各對矛盾,最終達到書法中的“和諧”、“統一”之美。







圈子的生活


練書法並不是練得越多越好,而是要注意方法的對錯。方法對了多練會有進步,方法不對練得越多越糟。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書法是從毛筆字書寫過程中昇華的一門藝術,按筆法練習才有效果。如果不按筆法練習,寫一輩子也只是書寫,白費時間,練不成書法。

所以我們教學員學書法提出三方學習法:明方向、找方法、定方位。就是先弄清是學書寫還是學書法,學書寫就不用來學了,自個愛怎麼寫都可以的。學書法就要按正確方法即筆法正規訓練,就是找方法。定方位就是自己定一個學書法的目標,想學到什麼程度,就依不同書體逐步練習。

我們教書法十分簡單,安排好正確學習方法後只讓學員每天寫六個楷書大字,學員很奇怪,問每個字要寫幾遍?答覆只寫一遍,六字即可,七個字都不要寫。這樣少而精的教學效果很好。學員幾個月就上手了,可以加練行書或隸書、篆書。學員興致很高,越寫越有興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