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炭疽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如何防治?

农友君


黄瓜是一种十分好吃的蔬菜,营养价值丰富,味道鲜美,深受人们的喜爱,市场对黄瓜的需求量很大,所以种植黄瓜的农户也很多,种植黄瓜易发生炭疽病,这种病害在黄瓜种植区发生比较普遍,炭疽病在植株生长中、后期发病比较严重,一旦发生防治难度较大,严重影响黄瓜的产量和质量,在黄瓜种植的过程中,如果发生炭疽病会有什么症状,要怎么防治呢?

一、症状识别;

黄瓜植株生长中、后期发生炭疽病,叶片上会出现近圆形、水渍状、大小不一的黄色病斑,很快干枯后,病斑就会变为红褐色,并且周围有黄色晕圈,病斑连接在一起形成不规则形的大病斑;大病斑上轮生黑色小点,高温潮湿时发病处表面会滋生粉红色黏稠状物,过于干燥时病斑会开裂穿孔;

茎、蔓、叶柄发病初期,茎、蔓以及叶柄上会出现的淡黄色、长圆形、水渍状病斑,病害严重时会致使植株枯死;

果实初被病害危害,果实上会出现淡绿色、水渍状小病斑,病斑逐渐扩大为圆形或椭圆形、凹陷、暗绿色至黑褐色病斑,表面上产生粉红色黏状物,后期常开裂;

二、发病规律;

黄瓜炭蛆病是由于真菌葫芦科刺盘孢侵染所导致的病害;该病发生主要由种子带菌、土壤中的存活病菌侵染造成,病菌通过雨水、灌溉浇水、或农事作业等方式进行传播,病菌生长发育的温度范围在10至28℃,最适宜的温度在25℃左右;在温度适宜的情况下,空气湿度高于90%适宜该病发生;

植株被侵染后2至3天就会发病,温度越低病菌潜伏期越长,棚内空气湿度低于60%时不易引发该病发生,棚室通风环境差、氮肥用量过大、灌溉浇水过量、植株营养不良、连查重茬种植等因素都引起该病发生。

三、防治方法;

1、种子处理;种植黄瓜要挑选抗病性、耐病性强优质种子,推荐选用中农5号、13号、秋棚1号、新世纪、宁丰3号等优良品种;种子播种前,放入55℃的温水中浸种20分钟,捞出后放入冷水中降温,然后进行催芽;或者用40%甲醇水剂兑水配制100倍药液浸种1个小时,捞出后用清水清洗干净,控干水分进行催芽;

2、农业防治;

种植黄瓜忌连茬种植,与非瓜类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结合整地施足基肥,基肥以充分腐熟的优质有机肥为主,添加适量的无机肥为辅;勤中耕、勤除草有利于培育无病壮苗;加强田间管理,病害发生初期及时摘除病叶、老叶,黄瓜收获后及时清理田间病秧、枝叶以及杂物,带出田外妥善处理;另外,要严格把控棚室温度、湿度,及时通风排湿,营造利于黄瓜生长发育的环境;

3、药剂防治;

黄瓜初感染炭疽病,可用25%咪鲜胺乳油兑水配制800倍药液喷施防治或50%施保功可湿性粉剂兑水配制1300倍液喷施防治,也可用炭克可湿性粉剂对水配置800倍液喷洒防治,每7天喷洒1次,连续喷洒3至4次,对黄瓜炭疽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欢迎大家留言,一起探讨!


小毛驴3434


黄瓜炭疽病为真菌性病害,黄瓜整个生育期都可以为害,其中以大棚栽培发生较为严重,对黄瓜产量和品质影响极大,因此生产上应该要进行科学防治。

炭疽病为害主要症状:炭疽病可以为害叶片、瓜条、茎秆及其瓜柄。一般叶片发病病斑近圆形或圆形,开始水渍状,后为黄褐色,边缘有黄色晕圈,湿度大时,病部上面会有粉红色粘稠物溢出,瓜条为害,病斑后变为黑褐色圆形或近圆形凹陷病斑,上面会有粉红色粘稠物溢出,而茎秆叶柄为害时,通常呈凹陷黄褐色长圆形病斑。病斑绕茎一周后,会使为害以上部位枯死,潮湿时病部有粉红色粘稠物,或有许多小黑点。

发生原因:黄瓜炭疽病即可土壤病残体带菌,也可以种子带菌为害,病菌可以通过雨水气流及田间浇水而蔓延传播。属于低温高湿型病害,其中10-30℃,空气湿度越大,越容易发病严重,其中24℃左右,高湿时发病为害最重,30度以上时几乎不发病。一般春秋季低温多阴雨,或棚室湿度大,叶面有水结露,大水漫灌,氮肥偏多,通风不良时多重发为害。

防治方法:1,控制浇水,降低田间湿度。黄瓜定植后要控制浇水,避免漫灌,宜采用滴灌或暗灌为佳,浇水后及时放风排湿,白天要注意提高棚温,温度保持在28-33温度,晚上和下午适当放风,阴雨天气及时通风排湿,减少结露时间。2.增施有机肥,氮磷钾搭配使用,避免偏施氮肥,提高植株抗病性。3.田间提蔓或追肥喷药等管理宜在田间叶片无水进行,防止人为因素引起病菌传播.4种子处理。采用福尔马林100-200倍液浸种半小时后播种消毒,也可选用代森铵等药剂进行浸种处理。5药剂预防:日常可以结合其它病虫害防治或田间管理等,喷施25%嘧菌酯2000倍液,或50%醚菌酯3000倍液,或代森铵或丙森锌等药剂,可以很好预防炭疽病侵染为害。一般可以10天左右喷施一次预防,药剂要轮换交替使用。6.药剂防治。田间发现炭疽病为害时,及时亩用25%溴菌腈500倍液,或50%醚菌酯2500倍液,或25%咪鲜胺1000倍液加75%百菌清500倍液,或选用苯甲溴菌腈,或苯甲醚菌酯等药剂喷施防治,连防两到三次,七天一次。棚室栽培除上述药剂进行防治外,还可以结合百菌清烟剂熏蒸防治。


农业植保管理技术110


 黄瓜炭疽病近些年不断发生,主要由种子携带致病菌引起。好发于春秋两季,而且治理难度比较大,对黄瓜后期的生长影响很大。以下在对黄瓜炭疽病的防治措施效果不错,希望能帮到大家。

黄瓜炭疽病典型症状:

炭疽病在黄瓜幼苗期和结果期都有发生的可能。子叶期发病,在子叶边缘出现黄褐色半圆形病斑,稍凹陷。

结果期危害,叶片上出现水浸状病斑,并逐渐扩大为近圆形棕褐色,外圈有一圈黄晕斑,典型病斑10∼15毫米,病斑多时连片成为不规则的斑块,湿度大时病斑上长出橘红色粘质物,干燥时病斑中部有时出现星状破裂或脱落穿孔,甚至叶片干枯死亡。叶柄或茎上的病斑常凹陷,表面有时有粉红色小点,病斑由淡黄变为褐色或灰色,病斑如蔓延至茎的一圈,茎蔓即枯死。

  瓜条上染病初期呈淡绿色水浸状斑点,很快变成黑褐色,并不断扩大且凹陷,中部颜色较深,上部有许多小黑点,当湿度大时,病斑呈蛙肉状,后期病斑表面产生粉红色粘稠物,常开裂,病果弯曲变形。

黄瓜炭疽病发病原因:

  炭疽病由刺盘孢菌所引起的真菌性病害。比较容易发病的温度范围很广,10∼30℃之间都可以发生。病菌在低温条件下进入低活跃期,24℃最适合病菌疯长。湿度大时发病最为严重,特别是空气湿度大于95%以上,发展迅速,空气湿度小于54%时少发病或者不发病。

  炭疽病病菌可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病菌也可附着在种子表面,田间架材和设施也可带菌,这些均是来年病害的初侵染源。在多湿的保护地和露地雨季发病较多,在有的地区已上升为主要病害。

黄瓜炭疽病防治方法:

种子消毒:

  将买来的种子用45℃左右温水浸泡约10分钟,或者使用40%的福尔马林兑水成150倍浸泡不少于30分钟,也可以用冰醋酸稀释成100倍浸泡20~30分钟,使用冰醋酸不可多泡时间,然后再用清水把种子冲洗干净即可播下。

药剂防治:

可以将50%的苯菌灵粉剂兑水1500倍使用,也能用50%的多菌灵粉剂兑水500倍喷洒黄瓜叶面,还有适菌丹、代森锌、代森锰锌、炭疽福镁、甲基托布津、百菌清、双效灵等都可以轮换使用,间隔7∼10天喷洒1次,连着喷洒3∼4次。

日常防治:

  在保护设施内可用5%的百菌清粉尘、5%的克霉灵粉尘、12%的克炭灵粉尘进行喷粉防治,效果更好;还可用45%的百菌清烟剂熏。



两只松鼠


黄瓜炭疽病是经常发生的一种病害。黄瓜炭疽病菌除危害黄瓜以外,还能危害西瓜、甜瓜、冬瓜、丝瓜、瓠瓜等。

黄瓜炭疽病的症状

黄瓜整个生长期间均可被害。幼苗子叶受害,多在子叶上出现圆形、叶边缘出现半椭圆形淡褐色病斑,幼茎受害,基部变褐、收缩,引起猝倒。有时病部溢出橙黄色胶质物。成株期受害,叶片上病斑呈圆形,初为水渍状,后为淡灰褐或红褐色,干枯,边缘有黄色晕圈,病斑直径大多为4~20毫米。潮湿时,病斑上有粉红色粘稠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干燥条件下,病斑易开裂穿孔。严重时,叶上病斑汇合成大斑,使叶片提早干枯死亡。主茎和叶柄发病,病斑椭圆形,深褐色,严重时病斑连接,包围主茎或叶柄,病部以上瓜蔓及叶片萎蔫枯死。瓜条染病,病斑椭圆形,初呈浅绿色,凹陷,后期病斑产生粉红色粘稠物,易开裂。

黄瓜炭疽病的病原

真菌Colletotrichum orbiculare (Berk.& Mont.) Arx [异名C. Lagenarium (Pass.) Ell. et Halst.] 属半知菌亚门,称葫芦科刺盘孢。

黄瓜炭疽病的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体及拟菌核在病残体上越冬,也可附着在种子表面越冬。大棚架、用过的架材等也能带菌,成为初侵染源。种子带菌可引起苗期发病。病菌的分生孢子通过雨水及某些昆虫传播。病菌生长适温为24°C。诱发本病的主要因素是湿度,在适温下,相对湿度达87%~95%时,病害潜育期只需3天,相对湿度低于54%时则不发病。雨水偏多,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或偏施氮肥,过度密植,浇水过多,或大棚通风不良,连作重茬,发病重。

黄瓜炭疽病的防治方法

1.种子消毒 因种子能够带菌,所以种子应当消毒。种子消毒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泡种子1小时,或用40%甲醛150倍浸种1~1.5小时,用水漂洗干净,或者用 55°C温水浸种15~30分钟,晾干后播种或催芽播种。

2.轮作及栽培防病 育苗选用无病土或对床土进行消毒(方法参见“猝倒病”),以减少初侵染原。往年黄瓜炭疽病发生严重的地块,要实行3年以上轮作。多施充分腐熟的优质有机肥料,增施磷钾肥和叶面肥,温室大棚栽培黄瓜还要进行二氧化碳施肥,防止植株早衰,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栽培方式应采用高畦栽培和地膜覆盖,减少病菌传播机会;及时摘除枯黄病叶和底叶,带出田外或温室大棚外集中处理;适当控制浇水,露地黄瓜应及时中耕,搞好雨后排水,减少田间相对湿度。温室大棚要尽可能增加光照、加强通风,减少叶面结露。

3.药剂防治

炭疽病发病初期,及时清除病叶,选择下列农药喷洒:50%施保功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25%施保克乳油1000~1500倍液、68.75%易保水分散性粒剂1000倍液、40%百可得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57.6%冠菌清干粒剂1000~1200倍液、40%多-溴-福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50%甲基硫菌灵-硫磺悬浮剂300~4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2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2%农抗120水剂200倍液、2%农抗BO-10水剂200倍液等。

温室大棚栽培黄瓜还可采用选用45%百菌清烟剂每亩200~250克,5%百菌清粉尘剂、10%多百粉尘剂、10%防霉灵粉尘剂或5%霜克粉剂每亩1000克进行防治。烟剂、粉尘剂应于傍晚关闭棚室后施用,第二天通风。

喷洒药液、施用烟剂、喷施粉尘剂可单独使用,也可交替使用。两次用药间隔一般为7~10天,用药次数视病情而定


东北农村大鹏


黄瓜种植,炭疽病日渐趋重,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该如何进行防治?

黄瓜炭疽病的原因:

黄瓜的炭疽病主要是由于真菌(半知亚门真菌、葫芦科刺盘孢菌)侵染种子造成的,随着近年土壤营养流失,破坏严重,加之没有对壤进行消毒,或者选用无病土进行黄瓜的种植,导致黄瓜炭疽病有日间严重的趋势,春天和秋天多有发生。

防治措施:

1、选用津研四号等抗病的黄瓜品种进行种植,,选择无病种子或者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消毒方法:把黄瓜种子用50摄氏度温水浸泡20分钟,冰酸醋100倍液浸泡种子30分钟清水洗净后催芽。

2、培育壮苗。苗地施加有机肥,提高黄瓜植株的抗病能力,水分管理时不要进行大水漫灌,注意雨天加强田间排水的管理,及时排除田间积水。

3、增施磷钾肥,实行轮作,发现病株后及时清除病叶、病瓜。

4、用恶醚唑1500倍液或甲基硫菌灵700倍液或醚菌酯1500倍液喷雾防治,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

5、另外还可以使用粉尘施药法

目前使用的粉尘剂有:10%百菌清复合粉尘剂,可防治黄瓜霜霉病、黄瓜白多粉病、黄瓜炭疽病。10%百粉尘剂防治黄瓜黑星病、黄瓜炭疽病、黄瓜白粉病等。

感谢您的阅读,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您!


东北子峰


先来说说黄瓜炭疽病发病原因。黄瓜炭疽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菌以菌丝体及拟菌核在病残体上越冬,也可附着在种子表面越冬。大棚架、用过的架材等也能带菌,成为初侵染源。种子带菌可引起苗期发病。病菌的分生孢子通过雨水及某些昆虫传播。病菌生长适温为24°C。诱发本病的主要因素是湿度,在适温下,相对湿度达87%~95%时,病害潜育期只需3天,相对湿度低于54%时则不发病。雨水偏多,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或偏施氮肥,过度密植,浇水过多,或大棚通风不良,连作重茬,发病重。\r

再来说说黄瓜炭疽病的防治。\r

首先,要搞好种子消毒。因种子能够带菌,所以种子应当消毒。种子消毒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泡种子1小时,或用40%甲醛150倍浸种1~1.5小时,用水漂洗干净,或者用 55°C温水浸种15~30分钟,晾干后播种或催芽播种。\r

其次,要实行轮作,从栽培管理上防病。育苗选用无病土或对床土进行消毒,以减少初侵染原。往年黄瓜炭疽病发生严重的地块,要实行3年以上轮作。施肥方面要多施充分腐熟的优质有机肥料,增施磷钾肥和叶面肥,温室大棚栽培黄瓜还要进行二氧化碳施肥,防止植株早衰,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栽培方式应采用高畦栽培和地膜覆盖,减少病菌传播机会;及时摘除枯黄病叶和底叶,带出田外或温室大棚外集中处理;适当控制浇水,露地黄瓜应及时中耕,搞好雨后排水,减少田间相对湿度。温室大棚要尽可能增加光照、加强通风,减少叶面结露。\r

最后,适时药剂防治。炭疽病发病初期,及时清除病叶,选择下列农药喷洒:50%施保功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25%施保克乳油1000~1500倍液、68.75%易保水分散性粒剂1000倍液、40%百可得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57.6%冠菌清干粒剂1000~1200倍液、40%多-溴-福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50%甲基硫菌灵-硫磺悬浮剂300~4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2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2%农抗120水剂200倍液、2%农抗BO-10水剂200倍液等。\r

温室大棚栽培黄瓜还可采用选用45%百菌清烟剂每亩200~250克,5%百菌清粉尘剂、10%多百粉尘剂、10%防霉灵粉尘剂或5%霜克粉剂每亩1000克进行防治。烟剂、粉尘剂应于傍晚关闭棚室后施用,第二天通风。喷洒药液、施用烟剂、喷施粉尘剂可单独使用,也可交替使用。两次用药间隔一般为7~10天,用药次数视病情而定。





农艺天地6971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炭疽病是一种真菌病,通过种子或者病株携带侵入土壤。病菌借助风雨、灌溉水、农事操作等传播,引起再侵染。种子调运可造成远距离传播。田间发病适温在20~27℃,病菌最适生长温度24℃,空气相对湿度大于95%,叶片有露珠时有利于发病,适宜的温湿度潜育期仅需3天。土壤粘性、排水不良、偏施氮肥、保护地光照不足、通风不及时的瓜地发病重。

如何预防:首先要优选高抗病品种,种子买回来要进行杀菌消毒处理,可用高锰酸钾500倍液浸泡1小时,或者用福尔马林或者冰醋酸100倍液浸泡半小时,如是直接买苗定植,可用高锰酸钾400倍液全株喷施,也可用百菌清溶液全株喷施。定植前,对定植土壤也要进行消毒处理,可用高锰酸钾300倍液漫灌,或者百菌清,多菌灵片撒,然后深翻处理。

平时田间管理要以预防为主,多用菌肥,稻壳肥,改良土壤,增加土壤通透性,控制氮肥用量,多施磷钾肥,控制棚类湿度,不宜湿度太大,温度高时勤防风,如果是大田黄瓜,要勤打理瓜苗,增加瓜地通风效果,雨后或者浇水后最好喷施抗菌农药预防一下是最好的。

如瓜地已经发展病情,一定要以最快时间处理,千万不可延误病情,治疗宜早不宜晚,一旦病情爆发,治疗难道指数增加。治疗可用苯甲丙环唑,70%代森锰锌,咪鲜胺,异菌脲复配或者交替使用,视病情发展情况7到10天喷施一次,喷施时全株喷施,上下左右都要喷施。







小猪看云


1.土壤粘性,排水不良,偏施氮肥,光照不足,通风不及时发病要重。灰车并多,在保护地培养中发生,发病盛期是在,5到6月和9到10月。


2.选用抗病性强,优质的黄瓜品种进行播种,及时清除黄瓜间的病株,

3.选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与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比1混合300倍液喷雾。50%施保功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


于小淘的欢乐日常


黄瓜炭疽病在春秋两季均有发生,防治难度特别大,严重影响黄瓜的品质和产量。



  1. 主要症状:黄瓜整个生长期都会被炭疽病所危害,主要危害是叶片,病斑呈现圆形或者接近圆形,初期为水绩状,后期为黄褐色。严重时病斑会出现黑褐色的凹陷。
  2. 发病规律:病菌主要通过雨水灌溉,气流传播。也可以由害虫传播和田间农事操作传播。高温,高湿是炭疽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春天大棚温度低,湿度太高,页面会有大量的水珠,病害容易发生氮肥过多,大水漫灌,通风不良,植株比较弱,也比较容易发病。

  3. 防治方法:在管理方面尤其重要,注意湿度管理提高大棚的温度及时放风,降低湿度,抑制病菌的侵入。黄瓜出苗期就要进行预防,结合其他病害进行保护杀菌剂的喷雾,一般药物防治可以用咪鲜胺,苯醚甲环唑,异菌脲,醚菌酯等药物防治。

土壤大管家


一、选用抗病品种;

二、种子消毒,培育无病壮苗;

三、实行轮作,合理施肥,减少氮素化肥用量,增施钾肥和有机肥料,菌肥改土养土

四、地面全面覆地膜并要加强通风调气,降低室内空气湿度至70%以下;

五、合理密植,科学整枝,防止密度过大,排水做好

六、科学使用杀菌农药。


分享到:


相關文章: